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维琴治高血压病常用药 +陈可冀病证结合辨识疾病的思路与方法:高血压辨治三要点+国医大师陈可冀治高血压经验分享+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沈舒文教你hold住血压+治法降血压+中药浴足 轻松降压+徐苏辨治高血

高血压属现代医学病名,既常见又难治,是现代医学发明血压表后测量出来的结果。它只是代表一种现象,很多人主观并无特殊感觉,但连续用血压表测量三次血压值大于正常值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现代医学把高血压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因暂未清楚,与八种致病因素有直接关系,如肥胖、种族、男女、饮食等。

祖国医学并无高血压此病名,从患者症状来看,这些患者大都伴有眩晕、头痛、头胀、四肢麻木、恶心呕吐甚至脑中风抽搐等。从病名来分,大致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从病因来看,可归纳为情志刺激、五志化火、恼怒忧思、饮食失节、房事不节等诸多因素;从病理性质来看,与寒、湿、痰、火、瘀、虚有密切关系;从病机特点来看,寒热相兼、虚实并见、痰瘀互结,错综复杂。每见现代中医皆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作为病机,治疗以潜阳或镇肝之品或以清热降火之品,如夏枯草、黄芩、龙胆草、珍珠母等,但疗效不佳或根本无效。

余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高血压的思考与实践。在早期阶段,余主要从气机逆乱、气火上冲、痰湿上犯入手,总结出从气上冲、火上冲、水上冲、寒邪凝结四个方面来辨治高血压病。 

一、气上冲 

首先,我们理清气上冲的机理,气上冲与《金匮要略》中奔豚气有直接关系,《难经》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上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金匮要略》中,奔豚脉证,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气上冲见《金匮要略》条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桂枝加桂汤主要从心阳虚欲作奔豚论治;

奔豚汤从肝论治,肝胆风邪相引,肾中积风乘脾引起气上冲;

乌梅丸证,主要是肝阳虚的基础上,虚阳上冲之证。 

气上冲的特点:舌一般淡嫩,苔白润,脉沉弦,两尺重按无力。肾阳虚衰、肝寒凝滞,挟饮邪上逆。可在治疗上考虑金匮肾气丸合五苓散加三石汤加沉香槟榔,疗效颇佳。 

二、水上冲:

水上冲见《伤寒论》条文“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补充: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胸胁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缓,发汗则动痉,身为振振摇。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水上冲的特点:第一,面上有水斑;第二,口淡舌苔水滑,脉沉弦;其表现眩晕、心慌、气短、肌肉瞤动;其人面色黄油腻,头皮出油,常腰酸。 

三、火上冲:(肝肾:气郁,阴虚) 

火上冲见《伤寒论》条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金匮要略》中风篇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能治者,风引汤主之。方:大黄干姜龙骨各56克桂枝42克甘草牡蛎各28克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84克 

火上冲的特点: 

实火证:眩晕、头胀、头痛、头摇、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滑。火邪上冲,引动血与气,并走于上,使人薄厥。 

虚火证:症状与实证相似,舌诊脉诊有很大不同。面色潮红如妆,舌红、多淡嫩,口不渴或大渴喜热饮,脉大但沉取无力。这种火,是虚火,也称龙雷之火,治法以引火归元,引火汤加减,熟地(三两) 巴戟天(一两)茯苓(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二钱)或以温潜法即以封髓潜阳丹加味。 

四、寒邪凝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清水变成黄河水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所以治疗高血压病需要漫长的治理过程。目前,我在临床上常用六经辨证与气上冲、水上冲、火上冲结合辨治高血压病。 

1)太阳表实证,寒水相互搏结凝滞于经络;少阴表虚证,寒邪直中三阴之证,既有寒的一面,又有虚的一面。寒邪拘紧凝滞,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对于在表的寒邪,主要是透邪外出,开通玄府,使寒邪托透而出。玄府一开,水湿津液顺势而下,但有一部分患者夹杂着热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所以,我们在治疗时更多地是考虑开太阳降阳明,开太阳常用小续命汤。 

小续命汤出自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原方主治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昏乱等。其病机为阳气亏虚,寒邪入侵,营卫郁闭,临床上治疗脑梗塞引起的后遗症,效果颇佳。后来,我应用本方治疗面神经麻痹,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近年来,治疗多例高血压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从本方的组成成分来看,由麻黄汤、桂枝汤、黄芩汤、四君子汤、附子理中汤等组成。清代的费伯雄老中医临证发挥,把小续命汤变为六经续命汤,即麻黄续命汤、桂枝续命汤、葛根续命汤、附子续命汤、桂附续命汤。临床应用经方应该善用和活用,特别是慢性久病,往往是寒中夹热,虚中夹实,非一方一法取效,往往是诸方合用,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临证应细心体悟,根据脉证来灵活地把握。在运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口干、便结情况予以大黄、芒硝、桃仁等降阳明炙热之药。 

关于麻黄是否能升高血压的问题,根据药理分析,麻黄中含有麻黄碱,确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我们知道很多高血压的患者往往伴有心率加快等症候,在用麻黄的同时,可以与蝉衣、酸枣仁同用。如果见到老年患者,脉弦硬紧,硬脉多代表动脉硬化,这时加用龙骨、牡蛎、海藻、昆布,可软化血管,同时兼制麻黄升压之弊。

 有两种脉象特别注意: 

其一:寸关脉弦大尺脉弱;其二:寸关尺三部皆浮大洪数,沉取无力。这时用小续命汤来治疗要倍加小心,特别是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病晚期心脑肾损害引起的心衰肾衰,心衰越重心率越快,要充分考虑肾脉无根或虚阳外越之候,在治疗上,我们常用四逆加人参龙骨牡蛎汤打底固其下,在上可宣可透,只有根基牢固,临证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少阴表证,主要表现血压高伴腰酸、腰痛、腰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沉取无力,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甘姜苓术汤。合病颈肩疼痛者,可加葛根配牛膝。葛根,分两种,一种柴葛根一种粉葛根,透疹解肌发表用柴葛根,生津止渴通便用粉葛根,用量可用30-100g;牛膝分为三种,怀牛膝、川牛膝、土牛膝,川牛膝主要活血通经、祛风利湿,常用于下肢疼痛等证;土牛膝重在清热解毒,善治咽喉疼痛及泌尿系统感染;怀牛膝既能引火下行,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特点是行中有补,治疗高血压我常用怀牛膝与葛根配伍升降气机、调畅肝气,可通利二便。 

3)少阳证,仲景云:“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少阳主三焦,三焦受病之后,水道、气道、谷道皆不能正常转输,枢机不利,水火气机不得升降,出现少阳相火挟饮、挟湿、挟瘀。少阳挟饮证,常表现为血压高、口干、乏力、胁下压痛、形疲面黄,舌苔腻脉弦,常用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少阳阳明合病,常见血压高、口干、口苦、口渴、大便干结。腹诊有腹壁紧张、按之硬满,用大柴胡汤加石膏。 

4)少阴合并水饮证,血压高、腰酸、乏力、怕冷,舌苔白腻,两尺弱,常用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 

5)厥阴病,表现头晕、失眠、口干、乏力、怕冷、舌尖红,苔白腻,脉左关弱,常用乌梅丸加龙骨牡蛎。这种类型在高血压病中也很常见。 

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一:矿石类药的选择,我常用代赭石、灵磁石、寒水石、龙骨、牡蛎。 

代赭石,色赤入心,压而镇之,特别适用以收缩压高为主的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可用30-60g; 

灵磁石,色黑入肾,吸而纳之,引血下行,交通心肾,水火既济,阴平阳秘,多用于以舒张压高为主的顽固性高血压; 

寒水石,咸寒入肾,清热泻火,利窍消肿,主要用于高血压患者以少阳阳明口干明显者,若口渴,则用生石膏; 

龙骨牡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张锡纯最善用龙骨牡蛎,主用于:固涩防脱、敛汗止泻;收中兼通,止血化瘀;气沉敛阳,平喘消痰。敛正气而不恋邪气,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应用主要是把虚火或虚阳潜入归肾,常与四逆汤或真武汤合用。 

二:虫类药的选择,我常用全蝎、蜈蚣、水蛭、地龙。久病入络,全蝎蜈蚣能迅速缓解络脉痉挛,特别是高血压病伴有头疼者,常用全蝎3-5g与蜈蚣3条,配徐长卿使用。地龙、水蛭可解决脉管浓黏凝集之象,特别适用于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等患者。 

案例分析:

【案1】卢X,男,45岁。患高血压病10年,血压一直波动在160/110mmHg,头昏、口干口苦,大便不畅,舌淡苔薄腻,脉沉细。辨为少阳少阴合病。

处方:柴胡10,黄芩9,半夏12,党参10,甘草6,龙胆草6,茯苓30,泽泻20,白术20,磁石30,龙骨30,牡蛎30,附子10,干姜5。

二诊:血压150/90mmHg,患者诉头昏、口干口苦好转,目前应用洛丁新10mg降压治疗,今改为5mg,脉沉缓,守前方。

4-10日病情好转,仍有轻度头昏,继续守前方。

4-16日血压105/88mmHg,大便正常,头昏好转,口不干不苦,舌淡苔白,脉右寸偏大。

停西药处方,守前方加葛根15

4-24日,查脂肪肝改葛根50

4-30日,血压平稳无不适,继续以上方巩固治疗:柴胡10,黄芩9,半夏12,党参10,甘草6,茯苓30,泽泻20,白术20,磁石30,龙骨30,牡蛎30,附子5,葛根50,牛膝15。 

【案2】周X,男,58岁,高血压10余年,血压170/100mmHg,一直以西药控制,口干,四肢冷,脉弦沉取无力,舌红苔薄白腻。辨为少阴加饮证。

以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附子10,干姜10,甘草10,茯苓10,桂枝10,白术20,龙骨30,泽泻10,寒水石30,姜枣。

5-23日,测血压正常,守前方

6-06日,患者诉停降压药物后有头昏感血压波动于150/90mmHg,舌稍红,苔薄白,脉弦沉取无力,守前方,改附子20,加葛根30,牛膝9。

06-19日诉:口不干,头痛好转,舌质偏红苔白,脉弦细继用上方14副。 

【案3】汤X,52岁,男

2015-05-21主诉:血压150/100mmHg,头晕头胀,口不干,大便正常,舌苔薄腻,脉左寸关弱,辨为厥阴寒热错杂证。

处乌梅丸加味:乌梅10,细辛3,肉桂3,黄连3,黄柏6,当归10,红参10,附子10,干姜5,龙骨30,牡蛎30,珍珠母30,钩藤20,甘草10,泽泻10,姜枣。7副。

2015-05-28主诉:血压130/85mmHg,头胀头晕明显好转,脉较前好转继续上方7副

2015-06-06:药后症情平稳,续服上方7副。

2015-06-16主诉:近日外感,血压150/95mmHg,颈部不适,无头晕头胀,舌胖脉弦滑沉取无力。

处方:葛根50,牛膝9,红参10,附子10,干姜5,龙骨30,牡蛎30,珍珠母30,钩藤20,甘草10,泽泻10,白芍10,茯苓30,白术20,丹参20,红花6,姜枣。7副。

2015-06-24:血压130/90mmHg,其它无不适,继续以上方巩固治疗。 

【案4】丁X,54岁,男

2014-05-17主诉:血压150/90mmHg,高血压一年,脂肪肝,颈部僵硬,腰酸,时有心慌,时有口干,大便干燥,舌淡苔白腻,脉浮弦。辨为太阳阳明证。

处方小续命汤:葛根100,怀牛膝15,麻黄5,桂枝10,黄芩9,防风10,防己5,当归10,白芍9,川芎10,党参10,生石膏30,制附片10,姜枣。7副。

二诊药后颈部及腰酸明显好转,血压140/90mmHg,苔脉较前进步,继续原方连续用药45副,血压一直平稳。 

总结:

表证(夹水饮):桂枝加桂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真武汤,风引汤,小续命汤。 

半表半里: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奔豚汤,乌梅丸。 

阴虚证:引火汤,肾气丸。 

淤血证:抵当汤。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gushisiji

妊娠高血压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24人已访问

治同一般高血压,而加温肾利湿之品。

制方:

茯苓9克,泽泻9克,

黄岑炭9克,炒杭芍9克,全当归9克,

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姜半夏9克,

夏枯草12克,茺蔚子12克,炒杜仲12克,

煨生姜9克。

腰痛加骨碎补12克,

腹胀加泽兰15克,

尺脉弱小便清长加补骨脂9克,

肾亏加菟丝子9克。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gushisiji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高血压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人已访问

概述

高血压病的中医医学辨证分型方面,有以阴阳分型的,有以脏腑分型的,也有以虚实分型的等等,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其中,以脏腑分型者较为广泛。

中医医学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文献中对其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和防治方法早有记载,如《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千金方》指出:“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亢头脑也。”“其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肝 厥头痛必多眩晕”。认为头痛、眩晕是肝火厥逆所致。《丹溪心法》说:“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本病的另一种原因。这些都说明了中医医学对高血压早有认识。

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主要证候、病程的转归及并发症,目前比较一致认为,应属中医医学的“头痛”、“眩晕”、“中风”的范畴。而头痛、头胀、心悸、失眠、眩晕、胸痛、颈强、肢麻、舌强、腰痛、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等症状,都可以是高血压病的表现。每一种症状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而不同的症状可以由相同的病因和病机引起,这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不同点。

中医学认为,本病可由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因素所引起。

(1)精神因素 如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伤肝阴,阴不敛阳,肝阳偏亢,上扰头目。肝肾两脏关系密切,肝火也可灼伤肝肾之阴,形成肝肾阴虚,肝阳偏亢。

(2)饮食失节 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以致湿浊内生,湿浊久蕴可以化热,热又能灼津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窍,也能发为本病。

(3)内伤虚损 如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者,由于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内风易动。

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人体阴阳消长失调,特别是肝肾阴阳失调。因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形成了下虚上盛的病理现象,故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 等症。而肾阴亏损,不能滋养于心,心亦受累,故见心悸、健忘、不寐等症。病久不愈,阴损及阳,则往往导致肾阳不足,兼见畏寒,肢冷,阳痿,夜尿增多等阳虚 证候;亦可阴损于前,阳亏于后,最后形成了阴阳两虚之证。阳胜又可化风化火,肝风入络则见四肢麻木,甚至口眼歪斜;肝火上冲,可见面红目赤,善怒。风火相 煽,灼津成痰,若肝阳暴亢,则阳亢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扰乱心神,蒙蔽清窍,发生中风昏厥。

此外,奇经的冲任二脉,冲脉主血海,任脉主一身之阴,与肝肾也有密切关系,也能引起肝阳上亢,甚至肾阳亦衰,成为阴阳两虚,兼有虚阳上扰之证。

常见治则

因风邪引起血液循环不佳,造成养份和水份不平均、心肌缺氧而促使体内血压昇高,常因感冒没治好或劳累所致,为感受风寒或风热,治宜去风解表、调节体温,同时患者宜适时休息以便消除疲劳,血压即可望恢复正常。

饮食不节制或过度肥胖的人,常因风痰内阻而引起高血压,但当病癒后,血压即可恢复正常,这类型的人常有血压常高、头晕头重、胸闷、噁心、痰多、四肢麻木、体型肥胖、容易便祕等症状,为痰湿内阻型,治宜去湿化痰,同时也要努力运动,以便减轻体重。

爱喝酒或容易发怒、情绪急燥、常紧张或烦恼而引起腹胀、胆汁分泌不良者,为肝阳上亢型,这类型的人常有血压时高时低、头晕头痛、易怒心烦、口苦、面赤等症状,治宜疏肝利胆,平常应注意放鬆心情,以便减少急燥和忧虑。

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常烦恼、压力过大者,为肝肾阴虚型,这类型的人常有长期血压高、忘东忘西、脸色无光泽、眩晕、头痛、腰膝无力、频尿、耳鸣、手足心烦热、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治宜滋肾养肝、安神,同时减少紧张和压力。

一. 在高血压患者中,绝大多数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药时多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的高低逐渐调整用药剂量,并提倡联合或交替使用多种药物,以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防止或延缓患者产生耐药性。

  中医认为,该病属“头痛”、“眩晕”等范畴,多为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所致,当以滋阴育阳、补肾益精为其治疗原则。中医学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症状将该病分为多种类型:

  1、肝火上炎型: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且伴有头目眩晕,胸胁胀满疼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当以清热泻肝火为其治疗原则,主要方剂为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山栀子、柴胡、薄荷、当归、茯苓、白术、白芍、夏枯草、钩藤、草决明各10克,甘草5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也可选用中成药:

  ①复方罗布麻冲剂,每次口服1袋,每日服3次;

  ②丹栀逍遥丸,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2次;

  ③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口服1支,每日服2次;

  ④夏枯草膏,每次口服10毫升,每日服2次;

  ⑤心脑静口服液,每次口服1支,每日服3次;

  ⑥山花晶颗粒,每次口服10克,每日服3次。

  2、肝阳上亢型: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且伴有眩晕耳鸣,头痛头涨,时而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细。

  当以平肝潜阳,清热息风为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主要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山栀子、牛膝、杜仲、黄芩、益母草、桑枝、夜交藤、夏枯草、竹茹各10克,石决明30克(先煎),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也可选用中成药:

  ①牛黄降压丸(片),每次口服1丸,每日服3次;

  ②天麻钩藤颗粒,每次口服10克,每日服3次;

  ③脑立清片(胶囊),每次口服5片,每日服2次;

  ④牛黄上清丸,每次口服1丸,每日服2次;

  ⑤复方羚羊角降压片,每次口服3片,每日服3次;

  ⑥天母降压片,每次口服3片,每日服3次。

验方举例:一患者测血压为150/110mmHg,除稍有头晕外,无其它不适,面色发红,尤其印堂部位红赤,舌质是红的,苔白,脉弦细滑。综合分析属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治法平肝熄风、滋养肝肾、活血利水,处方:

石决明30克钩藤20克丹参30克菊花12克生白芍15克山萸肉20克葛根15克夏枯草20克益母草3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泽泻10克生山楂15克枸杞15克红花6克

5付,水煎服,每日1付。服完2付,测血压为130/90mmHg,病人自述:服了中药后,头脑特别清凉,已无头晕的感觉。5付全部服完后,自己在家中测血压为110/80mmHg。又以原方开了5付,带药回家,以巩固疗效。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方中以石决明、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主药,菊花、夏枯草、黄芩清肝热为臣,枸杞、生地、山萸肉滋养肝肾,益母草、川芎、生山楂、红花活血利水为佐使。

  3、气血亏虚型: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并伴有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经常面色苍白,唇甲无光泽,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

  当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为该病的治疗原则,常用的方剂为八珍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阿胶(另煎兑入)、牛膝、黄芪、灵芝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也可使用中成药:

  ①归脾丸,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3次;

  ②补中益气丸(或合剂、口服液),每次口服10克,每日服2次;

  ③黄芪精口服液,每次口服1支,每日服3次;

  ④人参健脾丸,每次口服10克,每日服3次。

  4、肾精不足型: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且伴有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其中偏于阴虚者,表现为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偏于阳虚者,表现为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

  对偏于阴虚者,当以补肾滋阴为其治疗原则,常用的方剂为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竹叶、旱莲草、草决明、夏枯草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也可选用中成药:

  ①杞菊地黄丸(或口服液、颗粒、片),每次口服10克,每日服3次;

  ②左归丸,每次口服1丸,每日服3次;

  ③大补阴丸,每次口服1丸,每日服3次;

  ④复方首乌地黄丸,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3次;

  ⑤杜仲降压片,每次口服4片,每日服3次。

  对偏于阳虚者,则宜补肾助阳,可选用的方剂为金匮肾气丸加减:附片、肉桂、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枸杞子、黄芪、牛膝、补骨脂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也可使用中成药:

  ①金匮肾气丸,每次口服10克,每日服3次;

  ②右归丸,每次口服1丸,每日服3次;

  ③参茸丸,每次口服10克,每日服3次。

  5、痰浊中阻型: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且伴有眩晕,头重,胸闷,恶心,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当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为其治疗原则,可选用的方剂为平胃散加减:陈皮、厚朴、甘草、苍术、白术、茯苓、大枣、法半夏、石菖蒲、泽泻各10克,草豆蔻、白豆蔻、砂仁各5克(后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也可选用中成药:

  ①蛇胆陈皮口服液(或片、胶囊),每次口服1支,每日服2次;

  ②天麻片,每次口服5片,每日服3次。   

二 肝火盛 不长命

所谓“肝火旺盛”,常指人爱生气,易着急,动辄发火发怒。

在影视作品中,常见剧中人物遇到不如意的事,或者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大动肝火,拍案而起,一气之下手捂胸口、猝然昏倒,或口吐鲜血、一命呜呼,这就是“肝火盛”最生动的写照。这类悲剧的原因,除了本人已患有如高血压、冠心病、肺结核、胃溃疡等某些疾病之外,“肝火盛”是一个重要诱因。

肝火盛,不长命,气死别人很难,气死自己很容易,七情太过就容易伤身。范进中举成疯子了,这是喜伤心;诸葛亮三气周瑜,这是怒伤肝;林黛玉忧思患肺痨,这是忧伤肺;李清照思夫弄得“人比黄花瘦”,这是思伤脾;伍子胥一夜须发斑白,这是恐伤肾。

大藏经说:

思无邪辟是一药,

行宽心和是一药,

心平气和是一药,

心静意定是一药。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极,均可致病,其中尤以发怒对人伤害更大,故有“怒伤肝”之说。而“肝火盛”大多是“怒伤肝”的外在因素。

  其临床表现轻则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心悸失眠、不思饮食、胸闷腹胀等症;重则肝火犯胃而呕血,肝火犯肺而咯血,肝风内动而抽搐,肝火冲心而心痛、昏迷或发癫狂。因此不可轻易发怒。

  现代医学虽无“肝火”一词,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加重都与“肝火”有关,其中以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更为突出。

  洪昭光教授在《健康忠告》一书中曾指出,一般人在四五十岁时动脉开始硬化,每过一年血管都要狭窄一些,狭窄幅度大概在1%~2%左右。但如果你生气着急,可能在短短一分钟内动脉能狭窄100%,出现人们常说的“气死人”的悲剧。如果说高血压、冠心病是无形的杀手,那么“肝火盛”就是杀手的致命武器。此外,“肝火盛”还可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如甲亢,临床表现可见低热、血色潮红、心悸生汗、易饥消瘦、手指震颤、脉搏加快等;或导致某些疾病的加重, 如肺结核患者咯血、胃溃疡病人呕血等。

“喜则气和志达,营血通利”、“精神进、志意沼,故病可愈”。这些都表明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是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法宝,是健康长寿、祛病延年的的良药。

三 上火 

舌头上火 症状为舌头颜色赤红、肿痛,伴有心中烦热、失眠、口渴喜饮、脸发红、小便黄。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可用牛黄清心丸、导赤片治疗。

牙龈上火 牙痛、牙龈红肿、牙龈出血,面赤发热。可用牛黄清胃丸、清胃散口服。

鼻子上火 流鼻血、鼻腔烘热,鼻生疮,大便干燥。“肺开窍于鼻”,可内服养阴清肺丸、鱼腥草口服液。

耳朵上火 耳鸣耳痛,双耳发烫,头晕目眩,牙齿松动。可口服知柏地黄丸、枝子清火丸。

眼睛上火 双目发涨、红肿赤痛、面红身热、口苦。牛黄上清丸、黄柏丸口服。

四 进补

由于高血压病人的病情不同,因此,在进补时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药补和食补。

如果是用脑过度,经常熬夜的高血压病人,属心火偏盛,可用安神补心丸、补心丹等。

有些高血压病人经常头晕眼花,失眠心烦,口舌干燥,腰膝酸软等,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病证,可常用枸杞子、桑寄生、阿胶、罗布麻、百合、麦冬、生地等滋阴凉血的药物及芹菜、山药、木耳等食物进补,服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左归丸、首乌片等。

对经常心悸、失眠、头晕、健忘、面色苍白、精神疲倦等心脾气血两亏的高血压患者,可服归脾汤(内含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甘草),这对伴有贫血的妇女更适宜。

如果是妇女更年期出现烦躁、头晕、面部烘热、血压升高的阴虚火旺的病症时,可服用阿胶、黑芝麻、胡桃肉、沙参、麦冬、杜仲、葛根之类的中药,也可用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及海参等食物。

总之,高血压患者一般来说,不宜用人参、鹿茸等药物进补,也不宜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对易导致动脉硬化的食盐,或含食盐较高的食品,也应尽量少食。应从调整中枢神经,降低血压,改善体内胆固醇代谢,预防动脉硬化等方面考虑。另外,据临床观察,适当补钾,可使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防止病情进展,因此,每日吃些香蕉、苹果等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可补充钾的不足。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24734371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药联合降压法
236.天麻钩藤饮详解研讨
高血压病从阳气上扰论治
【高血压病虽在肝,根却在肾!】
高血压中医医案
「医案分享」高血压怎么办?中医一方调血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