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来用浅显的道理解释一下中医?

中医的整体论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脏功能的弱与强,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过程。

生命就是阴阳二气在人体中和谐循环,一旦,这种循环遭到破坏,疾病也就发生了。

运用《易经》创立的对立统一学说,思考宇宙万物发展演变的规律,既是中国传统思辨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及其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分割,又相互渗透,这简单的图形,向人们传递着巨大的信息。

正是在《易经》思辨哲学的引导下,古人根据内外相应、同类相从的原则,由此及彼的分析和判断、司外揣内的功能观察、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在很早以前就窥测到了人类生命活动的奥秘。

《黄帝内经》是一部几乎与《易经》同时诞生的系统医学专著,该书逻辑严谨,结构恢宏,是易学应用最全面,也最典型的范例。

它为后人颐养身心,及形象地理解《易经》提供了得以登堂入室的津梁。

在人类似乎还不具备充足的手段去观察和认识自然的时候,中国的先哲们索性放弃了对人体内部微观结构的进一步探索,而走上了另一条独具特色,但同样具有坚实物质基的寻求真理之路。并且在数千年前就得到了它。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

所谓“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气循环运行,每运司掌一年,(在一年中,五运又各主一季)叫“主运”,由天干表示;

六气即三阴三阳分管一年24节气,为风、寒、暑、湿、燥、火的交替程序,以地支表示。

古人认为,在广袤的宇宙中,充斥着不断运动着的大气,它是万物之源,所以称为“元气”,元气虽然无边无际,却有一定的规律。

天地的阴阳变化,在天表现为高悬的景象,在地表现为万物的形体。天地相交,便产生了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与风、暑、火三阳及燥、寒、湿三阴的六气。

一年中,四时更替,寒来暑往,六气自天而下,大地受其影响而化生万物,研究它们之间的规律,并运用于气象医学的理论,即为“五运六气”。

藏象学说作为《内经》的核心内容之一,更为中医所独创,它以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内容。

它指出“五脏者,所以藏精血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行津液者也”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

六腑为胆、胃、小肠、膀胱,三焦、大肠。

五脏六腑的精气贮藏于肾脏,以充养先天之精气。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内脏表现于外的生理及病理现象。藏象学说以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并通过经络与各脏腑和全身相联。

经络是针灸治疗的基础,它起源于远古的医疗实践中,在“天人相应”的背景下,和偶然发现的基础上,依据针刺后,其酸麻重胀所传导扩散的方向联缀而成。

子午流注是中医古典针灸取穴法之一,其学说根据人体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盛衰开阖的不同,而以十二经的肘膝关节下特指的五俞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取穴。相关的生理及病理中许多时间节律现象均属其理论范围。

子午流注的取穴方法就是以阴阳五行说为依据、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配合脏腑,然后按干支所记的月、日、时来推算经气的盛衰,流注开合,按时取穴,给药,以便收到更为准确和经济的疗效。

中医用以表示药物趋向的升降沉浮说,亦以子午升降为据。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升与降、沉与浮又是两种对立的药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升浮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 散寒的作用如麻黄,柱枝,黄芪之类。

凡气寒凉、味酸苦的药物大多有沉降的作用,如大黄、芒硝、黄柏之类。

花叶和质轻的药物大多主升浮, 如辛夷、荷叶、升麻等。

子、实及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如苏子、枳实等。

天人合一

天人相应

医易同源

医道同源

医食同源

.

.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

2月份内,免费领取《一字一视频》,可以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1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八卦针法
《大易未央》节选(二十九)
为什么中华文化中有医易同源的说法?
医易四时五行 四时五行六气层次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04.11.21中医药报第4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