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在黄州

       宋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苏轼惶惶若丧家之犬,拖男带女十余人离开京城,前往黄州贬所。

     苏轼这次是一生中最倒霉的时候,人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点没错,你不是会写诗吗?就从你的强项下手,随意找出两句诗,颠来倒去地向皇帝解释,说是其内容为隐刺皇帝,实属大逆不道,一时龙颜大怒,一句话便把个苏轼打入监狱,在狱中未卜生死,一日数惊。甚至还写下了绝命诗,好在开国皇帝赵匡胤制有不得杀大臣的既定国策,方才保住一条性命,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放出,经过三四天的忙乱,也不管过年不过年的,大年初一便踏上前往黄州贬所的路程。

     黄州即今湖北黄岗,他被"责授"的官衔是"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其实,"水部员外郎"是个虚衔,"黄州团练副使"是个虚职,充其量为一小县武装部副部长,只有"本州安置"倒实实在在,就是不得去外地,就在本地接受监督改造,实际上等于软禁。

     但心胸宽阔的诗人并没有把这些当成一回事,却大有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之感,和着一家老小,打打算算地过起日子来,初居定惠院,后迁城南临皋亭,在黄州,苏轼每月只能领到一点生活费,全家人的吃往都依靠以前的积蓄。因此每月初一,苏轼便取出四千五百个大钱,分成三十份,每份一百五十个钱,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挑取一份,即藏起叉子,将挑下的钱当作一天开销,如有盈余,则放置一大竹筒内存起来,以待来了宾客招待之用,算算手头全部积蓄,尚可支撑一年有余,方才松了口气,

     好在黄州当时各样物品都极便宜,外县送来的米一斗只要二十文钱,照此算来一天伙食费可买七斗半米,有七十余斤,一家十余口还可保饮食无忧,另外此地羊肉价也只如北方,猪肉、牛肉甚至獐、鹿等价钱也极便宜,什么鱼呀、蟹呀更是给点钱就卖,各家还都酿有上等好酒,这样看来,过日子是没有问题的了,但生性好动的苏轼却不满足于此,他还要在饮食文化上作出新的建树。在黄州时,写过这样一首诗: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作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种煮得稀烂、入口即化的佳肴,就是赫赫有名的"东坡肉",也有人说东坡肉是苏轼在杭州任刺史时的创新,不管怎样,这种菜肴的最初构想与实践,却只能是黄州。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东坡向官府申请了一块城中的废地,开垦耕种,以解生活之困,这块坡地被主人命名为"东坡",并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东坡居士"。"居士"是佛教对在家修行弟子的称呼,而"东坡"一词除了是土地方位和景物的称呼外,还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步东坡>>一诗:

               朝上东坡路,夕上东坡路,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白居易是苏轼喜爱的诗人,也是少年成名,中年遭贬,也对佛禅有着浓厚的兴趣,诗句也一样飞扬潇洒。诸多的共同点,使苏轼对这位前人有一种亲切的契合之感。用他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别号,是希望自己能象白居易一样旷达从容,"诗酒乐天真"。从此"东坡"这一别号便在华夏大地叫响,更多的人了解的是一个叫"苏东坡"的伟大诗人,而明白苏轼这个名字的相对还要更少了。

       "东坡"上原来扎过军队,瓦砾石块,遍地都是,东坡在友人帮助下,垦荒、播种。低处种稻麦,高处种枣果,所有的心血,全投入在这块土地上,满腹诗书的苏东坡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他自己也总以"野人""乡下人"自居,冬天来了,东坡又趁农闲,在"东坡"的高处搭建了几间草房,命名其为"雪堂",在堂边种树挖池,作长期居住的打算。

        东坡在黄州的日子是相对愉快的,方从囹圄中脱身,对于人生有着更多的感悟,认识到人间事如从"变动"的角度看,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时时都在变化,逝者如斯,那人生在世,就象天地间的小昆虫,短暂而渺小,似乎只有及时行乐方为处世之道 ,但从"不变" 的角度看,此时的万物,此时的我,都是确定的、永恒的,,不必为人生的短暂,荣辱的得失而悲哀,要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入世状态,所以四处游玩成了辛苦劳作以外的一种主要活动。黄州对岸即武昌,山水绝佳,有个四川人王生就往在那城里,东坡经常过江去王生家做客,总是杀鸡买鱼,殷勤款待,有时为风涛所隔,就在王生家住上三天、五天,也并不见其厌烦 ,又有一个叫潘生的,在樊口开了一家小酒店,苏轼总是自己撑着小船来到店中,自酿村酒也颇醉人。更多的时侯是呼朋唤友,三五人,七八人,访赤壁。探石钟山,想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壮举,赏江上清风明月之永恒,"相与忱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日子过得如此之潇洒,也就只有苏东坡了。人生在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焉?只有能象东坡一般,永远抱定"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心态,方能真正的享受生活。

       贬谪黄州时,苏东坡四十五岁,已年至中年,其实在这七年前,苏在密州任职时,就己自称"老夫"了,在黄州的几年间,经过十几年宦海沉浮的磕磕碰碰,对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与感慨,在文学艺术上其修养日臻完美,己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在文学各种形式的创作上,达到了其一生的顶峰,许多不朽的作品,如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石钟山记>>,以及学术研究的<<易传>><<论语说>>等都是这时在黄州写成,如果没有几十年生活的磨砺和感受,抒发不出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深沉感慨;但没有黄州这大好河山与相对稳定和舒适的生活,也就没有这种投入创作的激情和环境,我们完全可以说,是黄州提高了苏轼,造就了苏轼,乌台诗案的入狱,对于诗人是痛苦的,但与那么多的伟大作品相比,那又是简直不可比拟的。因此,我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骄傲而感谢苏轼时,更不要忘了感谢黄州,感谢当时的皇帝宋神宋赵顼,甚至对告密者沈括也少了几分怨恨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博乐:美丽的西湖竟是千年前一位诗人所修——
苏轼,我想对你说
黄州:苏东坡的涅槃
东坡赤壁访胜
苏轼在黄州(神宗时期44岁-48岁)
苏东坡在黄州的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