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么像辛德勇一样写小文章?




过年了,懒得配图

恭祝大家新年快乐



辛德勇,字男神。北大中国古代史教授,专业搞历史地理学和目录学,其实人家简帛、考古什么都搞,但为啥就专列这两个呢,是因为这两个是里子,史地练的是史学推理思维,目录学则是根本的史料工夫。这个年纪段,一般的教都吃上老本了,搞些汤汤水水的,做些有的没的讲座。而辛男神,既冬泳,又健身,头发不掉,眼镜不带,几天一篇严谨的考证文章,游文于经史之中,这类真学霸,实在少有。

专业的文章不说了,就人家写的随笔也挺值得玩味。前几天澎湃有一篇《辛德勇:过大年,放鞭炮?》(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25063),这种文章,目测就是人家一两个钟头就能攒出来的文章,不过也可见一些小技巧。至于这个,历史专业的学生肯定都很熟练,所以,这次就跟不熟悉历史专业的外行人稍微科普一下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其实,在学界和编辑界的,我们常会接到这种应景的活儿,如何尽快的写出来,自然也有一套工夫。所以,我们不妨就借这篇文章分析分析。



辛德勇泳装照


史学界的文章和文学、哲学界不同,后两者不太需要提供干货,说哪儿算哪儿,史学虽然可以有口水话,但必须有史料支撑。辛的这篇文章,也就不到四千字,除却开篇扯了点闲话,主体部分一共用了11条史料。时代跨越东汉至清末。

分别是:1、《荆楚岁时记》(附《神异经》、《玄黄经》)2、《群音类选》3、《元日》诗4、《武林旧事》5、《小仓山房诗集》6、《吴社编》7、《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抄》8、《芝园集》9、《居易堂浙中新集》10、《勉益斋续存稿》11、《沪游杂记》

对外行的朋友而言,换句话说,我们只要掌握短时间获取这些“硬货”的工夫,再稍具言语分析能力,也就不难写出这种硬文章。

下面,我们就分别看看。

首先,要写一篇关于“爆竹”的文章,我们自然将视角扩展到关于“元旦”的记载中。而“元旦”属于节令。传统做学问的老先生要写这种文章,自然会直接去查类书中“岁时部”的篇章。说到类书,就是把典故分类罗列出来的书籍,这玩意儿古人可是编了不少,仅现在存世的大大小小的都有两百多种,其实编这种书的初衷不过是为了吟诗作对方便找典故,所以四库中保留的那些诸如“分类字锦”、“ 佩文韵府”、“ 骈字类编”等等的书,就是一脉相承。下面提到的《初学记》也是唐玄宗下令给皇子编的一部方便写诗作文的书,至于《白氏六帖》就更明显了,他本身就是白居易为自己写诗准备的,换言之,辛德勇文中有引诗证史,其实反而是原初使用类书看到的核心材料。

类书比较重要的,所谓唐代四大类书是《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宋初四大类书是《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其实,历代编类书,无疑也是无形中为后世保留了一些亡佚的书籍。这八本书里面,《北堂书钞》就是那种使用价值不高,但因为他转抄隋代之前的书,所以有辑佚价值。而《艺文类聚》则是事、文合编,而且大篇引用,注明出处,这就是方便使用。(所谓的“方便使用”,说白了,就是后代人直接搜这本书的段子,懒了不用去查原书,然后可以又能摆出来掌故出处来装逼。)而《初学记》,据全部翻过的清代学者说,是“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至于《太平御览》,文如其名,就是太平盛世闲着没事,表彰盛朝文治武功,召集学子编的大,全,集,这书相当于既抄前代的类书,又自己补充,整段引用,又注明出处,无疑,也极具辑佚的价值。自然,由于规模大,又抄前代类书,错也不少。

上面说的宋代这四大类书,太宗编了三本,就《册府元龟》是真宗编的,想和他父亲媲美,所以前人基本就用《太平御览》,不太用这个,后来辑佚才发现《册府元龟》里面有些珍贵材料,比如《魏书》缺了一页就是从里面找到的。总的来说,宋代这四本,除《太平广记》为五百卷外,其余三部各一千卷,其中《册府元龟》载史事,《太平御览》载百家,《文苑英华》载文章,《太平广记》载小说。在此之后,有名的还有宋代王应麟的《玉海》和《永乐大典》,《玉海》对宋代文献比较详细,《永乐大典》是用韵编,也就是类似于我们用汉语拼音排列,这其实比较无聊,是明成祖拍脑袋想出来的编书方法,其实也不方便用,真正来讲根本算不上类书。

其实黄永年讲文献学讲到类书时,就说一句话,他说:“世上有些事情说穿了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我后来觉得这句话可以作为思想史研究的内在心法,甚至是历史学的心法,那就是研究谁的思想,都要把他的历史语境讲穿、说白、看透,才算把学问做扎实了。史学训练就是这样,从来不沉溺那种玄玄妙妙的东西,也就不会拿那种不靠谱的“体证”来忽悠人。所以说,研究思想史,最后就是孔夫子说的三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缺一不可。这扯远了。

尽管前代有这么多列出来的类书,其实还有很多没列的,但是自从清代陈梦雷、蒋廷锡编出来《古今图书集成》,前代的这些类书,就基本告退。所以,在数据库、电子检索流行之前,《古今图书集成》基本是老先生那一带常备的工具。

当然,以上所讲是最为常见的一些类书,如上文所言,现存类书约200多种,还包括有大量韵书,这些,我们就放在文中给大家略作分析。

说的这么多,我们还没有进入正题。现在我们看,辛德勇的这篇文章,是写元旦放炮的,这就属于类书中的“岁时部”。上面已经说了,类书一开始就是为诗歌吟咏准备的,而一般什么情况下诗歌吟咏呢?那自然就是各种节令了,元旦当然是大头,所以大部分类书都不会缺岁时部,而且都列在前面。比如:

《北堂书抄》卷156岁时部;《艺文类聚》卷3至卷5岁时部;《初学记》卷3至卷4岁时部;《太平御览》卷16至卷35时序部……

下面我们就看这11条材料都是怎么汇集起来的?

为思考史学写作方法,因此我们都预先假设所有的材料都不是凭借他个人的记忆,而是用各种类书与工具书查找的。



1、《荆楚岁时记》,这本书名头还算比较大,民俗之类的材料也全,一般人写时令也会想到去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太平御览》卷第二十九时序部十四“元日”中,本身就有这条材料。辛的原文这么引的“南朝萧梁时有名宗懔者,撰著《荆楚岁时记》,记录荆楚人家,在每年新正初一,“鸡鸣而起”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这里,我们要记住,辛需要的关键词是“爆竹”,除非爆竹还有其他别称,否则,所有的材料最终都要围着这个转。

假设辛翻的是《太平御览》查到这条材料,那么他就必须要反查《荆楚岁时记》原书,就可以直接看到下面紧跟着就是《神异经》、《玄黄经》的材料,所以他照抄道:“溯其由来,作者引述了东汉时即已出现、托名于东方朔的《神异经》讲述说:“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馀,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熚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又云:“《玄黄经》所谓山?鬼也。俗人以为爆竹、燃草起扵庭燎,家国不应滥于王者。”

其实,就这两条材料,《太平御览》也有收。另外书中还汇有例如“应劭《风俗通》曰:‘有桃人苇炭画虎郁垒,以此鬼食虎,今或画虎於门,猛兽之声,有如爆竹。“等等材料,在辛的文中没有引,或许他没仔细看,或许他觉得没用。


2、接着,辛引用了一句诗,他标明是出自明胡文焕《群音类选》, 这就是诚实的说明出处。因为,如果他不想说,他完全可以直接说,这是引自明刘孝祖撰写的《普天乐》,原句是“纸马酬天地,爆竹如雷惊邪祟,烧生盆取吉除疑。”甚至还可以反查文献,说是来自(明)刘效祖:《良辰乐事》,清康熙二十九年刘芳永刻本。他之所以不去做,是因为这种应景文章没必要花这个功夫。

然而他用的这本书我不太熟悉,看其目录,也没有按类排比,而是按曲牌排。所以,我在想为什么要查这本韵部的类书,而不是那些更有名的《渊鉴类函》、《骈字类编》、《佩文韵府》之类的书,可能是因为他这里需要一条说明“爆竹”、“辟邪”关键字的句子。所以他检索古籍库“爆竹”、“邪”,就只能找到几条材料,其中就有这个。

此外,我们发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补充的较好的跟元旦有关的辟邪材料如:(明)沈梅《(嘉靖)铜陵县志》卷一地理篇,明嘉靖刻本。还有“除夕具酒殽,以祀祖先,合家饮欢乐酒以守岁,换桃符春帖,响爆竹以辟邪焉。”或许这条不如一句诗更简洁,所以辛没有用吧。



3、下面,辛引用了王安石《元日》诗中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这条材料到很一般,甚至有很多人能背过,不过我们还是从史料来看,这句诗至少有以下几种查找方式。
比如(宋)蒲积中编的《岁时杂咏》卷四十二“除日”栏目,里面就有收,看书名,你就知道这本书的编的什么内容,什么体例。另外,收这首诗的类书还有(宋)谢维新编的《事类备要》前集卷十五“节序门”, (宋)祝穆:《事文类聚》前集卷六“天时部”的元日部分, (清)汪灏的:《广群芳谱》佩文斋广群芳谱卷第六“天时谱”的十一月部分。这些书的电子版,网上都有,可以直接在里面检索“爆竹”来搜集材料。



4、接着,辛引用了《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条,记南宋杭州城里除夕之夜的喧闹景象云:“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至夜……爆竹鼓吹之声,喧闹彻夜,谓之‘聒厅’。”其实,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这本书也算是类编的吧,而且名头也比较大,也常被人引用。

这类书,其实算风俗类,其实比较有名风俗事物的类编是《宋稗类抄》、《清稗类抄》,《六朝事迹编类》等,然而,即使非类编,这种书本身目录也是按名目排列,也勉强可算类书,不过一般是收在“史部·地理类·杂记”部分。包括第一条《荆楚岁时记》都是归在这类,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

[晋]嵇含撰:《南方草木状》;[唐]段公路撰:《北户录》;[唐]莫休符撰:《桂林风土记》;[唐]刘恂撰:《岭表录异》;[宋]宋祁撰:《益部方物略记》;[宋]范致明撰:《岳阳风土记》;[宋]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 [宋]龚明之撰:《中吴纪闻》;[宋]范成大撰:《桂海虞衡志》;[宋]周去非撰:《岭外代答》;[宋]耐得翁撰:《都城纪胜》;[宋]吴自牧撰:《梦粱录》;[明]曹学佺撰:《蜀中广记》等。

这种各地风俗类的,当然明清两代各地方志收的更多,这就不再细说了。



5、辛德勇写道“清代才子袁枚,就在一首诗中表述过“耳烦千爆竹”而宁愿“独享淸净乐”的心愿(《小仓山房诗集》卷三〇《腊月二十六日阻风彭泽谅岁内不能还家赋诗自遣》)”

这首诗的原文是“门叠百红笺,耳烦千爆竹。何如道路中,独享淸净乐。”出自(清)袁枚《小仓山房集》卷三十一,清乾隆刻增修本。这条材料算是比较例外的,因为是一条负面的描述,所以一般不会收在各种类书、韵编里,因此,如果临时需要找,只能求助于数据库。关键词当然还是“爆竹”,另一个关键词则是“烦”、“厌”、“清净”,果然搜出的材料不多。除这条外,比较适合的还有如:

“厌闻爆竹除残岁,谩对梅花忆故乡。”(明)章懋:《枫山集》卷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婢获打灰堆,儿童轰爆竹。我时厌嚣尘,聊复勤简牍。”(清)茹纶常:《容斋诗集》卷十六友声集《守岁》,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残腊暄和风日妍,今宵忽作小寒天。厌听爆竹惊山鬼,自起篝灯?水仙。”(清)赵文楷:《石柏山房诗存》卷三楚游草闽游草,清咸丰七年赵畇惠潮嘉道署刻本。

“爆竹不烦惊旅梦,残花留得伴枯禅。鱼声梵呗浑成,泪破衲蒙头又一年。”(清)释函可:《千山诗集》卷九七言律一,清康熙四十二年刻本。

“穷通任运无烦卜,爆竹声残已梦初。”(清)严熊:《严白云诗集》卷七,清乾隆十九年严有禧刻本。

由此我们也可看到,诗中厌烦爆竹,都并非如现在直接的厌烦噪音,而是心中因不同的语境,有所郁结,换言之,这类诗并不能直接反应厌恶爆竹。



6、下面辛德勇引用了一条材料,这是11条史料中唯一没有注明出处的,他写道“明清时期,苏州之繁盛,天下罕有其匹。明朝嘉靖年间人王稚登曾经记述说,虎丘“爆仗”之大,竟达到“一枚四人舁之”的程度,也就是四条汉子才能抬得动的大炮仗。”

其实,这条材料出自王穉登《吴社编》,辛德勇应该是抄错名字了。原文是“王穉登《吴社编》:火器则虎丘之爆仗,一枚四人舁之。”这条材料其实收录在(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五十“爆竹”类。可见,是直接跟爆竹相关的类编书中。此外,出于同书中还收录有另外几条直接跟爆竹相关的材料,没被辛德勇用到,如下:

《该闻录》:季畋邻家为山魈所祟,畋令除夕于庭中爆竹数十竿,至晓寂声安。 
《月令广义》:除夕爆竹所以震,发春阳除消邪厉,今人遂以为戏,而倾费争雄,殊失本意,农纪除夕独坐看爆竹火光又听其声,有清亮悠及破碎烈之分,以卜兵荒灾疠和稔之兆。
《宛署记》:烟火诸制有声者曰响炮、火中带炮声者曰三汲浪,不响不起旋遶地上者曰地老?,筑打有虚实分两,有多寡,有花草人物等形者,名花儿,以泥函者曰沙碢儿,以纸函者曰花筒,以筐函者曰花盆,总之曰烟火。有集百巧为一架者。
《月令广义》:闽中有烟火名秦皇,辫者以火炮及各花地?、水?等筒聮成串,凡数百相间之,令一人提而逐一放落迸散,其制甚竒。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本《格致镜原》,这本书在古代算是词章初学的童蒙书,在《书目答问》里,是把它跟《两汉书蒙拾》、《子史精华》、《诸子品汇》、《月令粹编》这种书编在一起,看名字你就能看出来,这类书搁到现在就类似不知名的出版社汇编的本子。而在四库总目中,则直接编到类书类中,跟它一类的还有如下几本:

[宋] 高承撰《事物纪原》;[宋] 马永易撰文彪续补《实宾录》;[宋] 任广撰《书叙指南》;
[宋] 叶庭珪撰《海录碎事》;[宋] 吕祖谦撰《历代制度详说》;[宋] 不著撰人《锦绣万花谷》;
[宋] 祝穆撰《古今事文类聚》;[宋] 潘自牧撰《渊海》;[宋] 章定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宋] 谢维新编《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元] 阴劲弦阴复春编《韵府群玉》;
[元] 胡炳文撰《纯正蒙求》;[明] 唐顺之编《荆川稗编》;[明] 彭大翼撰张幼学增定《山堂肆考》;
[明] 董斯张撰《广博物志》;[清] 张英王士祯等奉敕纂《御定渊鉴类函》;
[清] 何焯陈鹏年等奉敕撰《御定分类字锦》;[清] 吴士玉吴襄等奉敕撰《御定子史精华》;
[清]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撰《御定佩文韵府》;[清] 宫梦仁撰《读书纪数略》;[清] 吴宝芝撰《花木鸟兽集类》。

这些书,除非需要比较偏门的材料,逐一翻翻检索,日常的话,也就熟悉其中一两本,放手边临时用就行了。比如我们再往下看,就能发现辛这篇文章也是用了很多这些书。下一条就是。



7、辛下面写道“迄至清代,说起此等物事,人们仍是称道“吴中特盛”(清赵希璜《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抄》卷一八《爆竹》)。”

其实,讲“吴中特盛”是从宋代就说的,材料也出自上面提到过的类书,即(宋)祝穆:《事文类聚》前集卷十二“天时部”,原文是“其五爆竹行此他郡所同,而吴中特盛,恶鬼盖畏此声,古以歳朝,而吴以二十五夜。”

而在上面提到的(清)秦嘉谟编的《月令粹编》卷十八中也引到了同一条,并且注明是出自《范成大村田乐府序》。

所以,辛德勇把这个当成清人的态度,是不对的,具体来说不过是赵希璜《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抄》引用前人的话头儿而已,并不见得是他自己的意思。要说他自己的描述,应该是下面的那一段,他说:“爆竹截筒驱厉鬼,而今花爆易以硝,磺匀配干柴震电,骇掣子母雷纷纷,碎风生埃哑哑走……“



8、接着辛德勇写道“嘉靖年间,张时彻在江西巡抚任上,就曾发布告示,称“今新岁将临,诚恐习俗相踵,花灯彩胜以争奇,火树烟楼之斗巧。岂惟靡费民财,抑且招来火盗。合行禁革,以安地方。为此案,仰该司官吏照案办理,即便出给告示,晓谕官吏军民人等知悉,新岁不许粧架烟火,燃点花灯,及起放流星火炮、纸花爆竹等项”(张时彻《芝园集》之别集《公移》卷五)“

这条材料出自文集,而且并不是类编性质的,并且属于公文,所以无法通过类书寻找。作者是明代人,这本文集无论名字和目录都看不出跟爆竹有关系,且题目是《禁約糜費案》,所以,这条材料应该是辛德勇要专门查找所得。辛德勇引出来的部分是砍掉开头和结尾的,该条另外的文字是:

“一为禁约糜费事,照得江西地方积困频仍,岁收又薄,冻馁之民未苏,向隅之泣难免,百凡公私费用,所宜槩从俭节。““敢有故犯,廵捕人员拘拿到官,连邻佑总小甲问罪,招详毋得故纵,及违错未便抄案依准呈来。“

我们思考,要找一条说明爆竹燃放浪费的材料不难,巧合的上面我们刚就引过一条,即:
“《月令广义》:除夕爆竹所以震,发春阳除消邪厉,今人遂以为戏,而倾费争雄,殊失本意,农纪除夕独坐看爆竹火光又听其声,有清亮悠及破碎烈之分,以卜兵荒灾疠和稔之兆。“

不过辛德勇这里肯定是自己在数据库搜索的,关键词除“爆竹”外,再配合“禁”字即可。可以发现,这类材料较多,专门写一篇禁止放炮的小考据都可以。随便列举几条有意思的,如下:

“莫将爆竹惊山鬼,近日城中火禁严。”(元)释善住《除夕二首》,出自《谷响集》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涂月已过半,庄村东炬麻。曾闻禁爆竹,何处访梅花。(原注:旧岁京师严禁爆竹)”(清):法若眞《黄山诗留》卷五,清康熙刻本。  
“炉拥芸台待腊更,人忙我逸此时情。品茶偶得天泉味,防火全空爆竹声。(原注:是年亢旱上台严禁花炮,居民亦各小心,爆竹寂然。)“(清)沈景运《浮春阁诗集》卷五,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甲辰除夕。
“除夕扫屋宇、易桃符、贴春联、彩钱供祀先祖,老幼燕飮,爆竹围炉达旦,谓之守岁。(原注:《懐集志》先时爆竹逹旦,后多禁爆竹,以民居多茅茨也。) ”(清)史鸣皐:《(乾隆)梧州府志》卷三舆地志,清同治十二年刊本。
而在光绪二十二年颁布的《苏州设立廵捕禁令章程》中,第一百十七条也有“租界之内禁止放风筝,放爆竹,违者拘拏“出自(清)颜世清:《约章成案汇览》乙篇卷二十八上章程,清光緖上海点石斋石印本。

这里我仅随便摘录几条,就可看到,古代禁止放炮,主要还是防火起见,其次则是耗费金钱。



9、10、下面辛的这条跟上面一样,他写道“清朝的宁波,也曾有过地方官为防止火灾而“禁元宵花爆”的举措(清袁学谟《居易堂浙中新集》卷四《祭黄太恭人文》)。“可见,到清代,一般也不讲爆竹,而称花爆。不过辛这里也少引了几个字,原文是”防火灾,禁元宵花爆,且焚疏引慝以告天。“可见,这也符合上文的结论,仍旧是防火灾起见。

接着辛德勇写道“至鸦片战争前夕的道光十五年正月,在燃放花爆最为兴盛的苏州,我们又看到江苏按察使裕谦对烟花爆竹的种类,加以区分管理,禁止燃放那些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花爆种类,发布了一篇《禁引火花爆示》,(清裕谦《勉益斋续存稿》卷七)类似的文告,四年前在湖北武昌任职时,裕谦就曾经发布过一次(清裕谦《勉益斋偶存稿》卷六《禁引火花爆示》)“

这里,也是开始说的,要注意爆竹的别称,比如这里的火爆,此外还有爆竿、炮仗、鞭炮等。



11、最后一条材料是也是关于禁止花爆的。他写道“逮清廷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主权沦丧,列强纷纷在上海设置租界,径行管理,已经无须顾忌中国的习俗。为安全起见,“禁施放花爆”,也就成为所谓“租界例禁”之一(清葛元煕《沪游杂记》卷一)“

其实,这类材料在古籍库也较多,
比如“禁烟花爆竹,以惜硝磺,而免火灾。“出自(清)汤来贺:《内省斋文集》卷二十七书,清康熙刻本。

另有一条有意思的材料,是关于地方政府贪污硝磺的军队火药钱,说民间都把硝磺买走放炮去了,皇上大怒,说要真这么扯淡,我就禁止放炮了。原文出自:王先谦《东华续録(乾隆朝)》,写的是:

“折硝磺为军火要需,我国家武备修明戎行整饬,凡遇临敌制胜尤藉枪炮为利器,必须平时操演精熟方能所向无前,即如京师健锐火器等营,按期毎日操演需费硝磺甚多,而各直省营伍亦皆按期操演,是采办火药为兵丁练习之需最关紧要断,无因多费,硝磺遂停止操演之理,且各省俱经委员采办未闻缺额,何独江南遂形短绌,至李世杰前奏硝磺不敷,由于岁需烟盒之语,更无是理,硝磺系自然之利,铺戸制造花爆售卖者甚多,即如京城每遇除夕元旦镫节居民所放花爆昼夜喧阗,不可胜计,又如江浙等省,商贾辐辏之区,售卖花爆,何止数千百万,与营员军火有何关涉。若果于军器所储有碍,朕必早降旨禁止民闲花爆矣。“
       
有趣的是,却找到一条即使防火,也要尊重放炮的材料。出自(清)官修:《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七十九歩军统领,其记载:

“十九年奉?,起火原系禁止之物,城外空地无人之所尚无妨碍,今街道间即溷行?放,房屋稠密,草庐众多,甚属可虞,应严禁察,拏其大臣。院内?放者,亦着一并严禁。再花爆,每于年节?放,由来已久,仍听其便。“

这大概也是某些民俗保护者所热衷的材料吧。


总结:

1、先检阅《北堂书抄》、《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玉海》或《古今图书集成》,等传统类书,检出相关章节中所需内容。

 

2、其次,检索风俗类古今地志相关篇目,可按具体地考索。如《武林旧事》、《荆楚岁时记》、《宋稗类抄》、《清稗类抄》、《南方草木状》、《北户录》、《六朝事迹编类》、《桂林风土记》、《岭表录异》、《益部方物略记》、《岳阳风土记》、《东京梦华录》、《中吴纪闻》、《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都城纪胜》、《梦粱录》、《蜀中广记》等。

 

3、再次,词章等书也可考察。比如这次提到的《格致镜原》,辅助参考有《渊鉴类函》、《骈字类编》、《佩文韵府》、《事类备要》、《事文类聚》、《广群芳谱》等。这类书很多,多兼有蒙学性质。如《两汉书蒙拾》《诸子品汇》、《月令粹编》等书。此类记事的类编书籍,四库中主要还收录有:《事物纪原》、《实宾录》。《书叙指南》、《海录碎事》、《历代制度详说》、《锦绣万花谷》、《古今事文类聚》、《渊海》、《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古今合璧事类备要》、《韵府群玉》、《纯正蒙求》、《荆川稗编》、《山堂肆考》、《广博物志》、《御定渊鉴类函》、《御定分类字锦》、《御定子史精华》、《御定佩文韵府》、《读书纪数略》、《花木鸟兽集类》。

 

4、最后,专门需要论证的材料,还是数据库中直接限制检索字词最方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壇艺术馆馆藏·明嘉靖二十八年平阳府刻本《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_百科
典籍:艺文类聚/欧阳询、裴矩、陈叔达等著
​王京州丨高士奇、朱彝尊与康熙的类书因缘——以杜公瞻《编珠》的发现和编刻为中心
类书与丛书在文化传播上的不同作用
我国古代事始类类书的编辑与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