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地气温“大跳伞”,这几类人尤其小心!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3月17日至18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出现大面积“换季”式降温,大部地区降温4~10℃,局地累计降温超20℃!南方显著偏高的气温将大幅回落,北方多地将重返“寒冬”。

曹子豪摄

这些地区迎来大降温

近日北方多地暖如春天,不过随着冷空气自北向南逐渐推进,这两日北方将陆续开启降温进程,并在3月18日前后降至近期低点,其中河北南部、河南中西部、山东西部和北部降温幅度可达12℃以上。

省会级城市中,太原、郑州降温最明显。15日太原最高气温25℃、郑州27℃,还暖如初夏,到17日两地最高气温分别只有4℃、6℃,累计降温21℃,是全国省会级城市中降温最剧烈的城市,一夜之间如换两季,短袖换棉袄。济南、石家庄降温幅度也有15℃左右,北京、天津降幅13℃左右。

目前南方大部仿佛在过夏天,像16日江南一带最高气温还接近30℃左右,多地热如6月,但17日降温开启后,气温将直线下滑,江苏、安徽等不少地方还将出现气温倒降,午后冷过早晨。

省会级城市中,合肥气温降幅达19℃,南京降幅可达18℃。此外,武汉、上海、杭州、南昌气温降幅也均超10℃。

中国天气网温馨提醒,应对降温南北方小伙伴都需高度关注,尤其在降温同时,中东部还有大范围雨雪、大风天气,湿冷感将更加明显,需特别注意添衣防寒,避免感冒。

大降温,这几类人尤其要小心

迎来降温天气时,多位专家提醒,这几类人群尤其需要注意身体。

1. 血管不好的人:心脑血管病易高发

每年春季“倒春寒”时节,急性心梗、冠心病、脑梗塞、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发生率都会迎来一个高峰。

“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我常跟患者说,不过五一不要收羽绒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董国菊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晚春时往往会有冷空气突然降临,这种气温的不恒定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气温一降,医院紧急入院的患者就会多起来,很多人发生脑中风,甚至只因为洗了个澡。”董国菊表示,洗澡时温度较高,暖气已、自然环境偏冷,洗完了血管收缩,就会出现急性的突发的心脑血管事件”。

对策:避免“一冷一热”刺激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童鸿、浙江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华军益等专家2016年在钱江晚报提醒大家,心脑血管疾病最怕一冷一热刺激,所以要做好保暖,避免一下子从冷的地方到热的地方。比如泡温泉,从室外到室内,要注意温差。

另外,心情也不要忽冷忽热,避免情绪波动。如厕别太过用力。

2. 体质虚弱的人:感冒、肺炎高于平时

“倒春寒来临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稍不留神就感冒发烧。”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医师张洪春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最容易中招的有三类人:

· 本身患有呼吸系统慢病的人;

· 65岁以上的老人、孕妇、儿童;

· 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对策:喝点黄芪防风防感茶

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主任中医师张钟爱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黄芪防风防感茶具有益气祛风防感作用,适用于体质薄弱、易于感风受寒感冒者。

黄芪30克、防风10克、鲜生姜5克,洗净晾干,用滚开水浸泡30分钟,分次当茶饮用。注意每个人体质不同,具体可咨询医师。

3. 关节不好的人:关节炎易反复出现

天气寒冷时,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容易复发加重。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骨科主任医师温建民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风大、寒气大、湿气大侵犯人体时,就可以引起“寒之凝固”,引起机体功能的降低、血液循环的降低,而血液循环降低可以引起关节滑膜滑液的代谢、关节液的代谢产生一些障碍,体内的酸性物质排泄不出来时,就会引起疼痛。

对策:用盐热敷关节

在佩戴手套围巾、增加护膝护肩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热敷来缓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华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田雨2019年在健康时报表示,关节冷痛可热救,最简单的就是盐热敷,将食用盐200-300克用铁锅炒热,放入缝制好的沙袋中,在局部关节或是肌肉处热敷。

也可加入捣碎的生姜或大蒜各100克同盐炒热后局部热敷。能起到消炎、消肿、驱风散寒止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4. 脾胃不好的人:出现腹泻、腹胀等

拉肚子、胃胀不适……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张声生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到了倒春寒,天气乍暖还寒,病人就多了很多,忽冷忽热对脾胃伤害很大。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与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也就是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倒春寒”关键的点就是“寒”,寒容易伤脾阳,所以,这个时候一些脾胃问题就容易找上门。

对策:贴个暖宝宝或穿件保暖背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李志红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患有慢性胃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人应特别注意,平时可以贴个暖宝宝或多穿件保暖背心,让胃部更加暖和,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等。

做好三处保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医师彭玉清和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东晓2011年在健康时报提醒大家,遇上大风降温天,脖子、腰肾、脚踝三个部位尤其应做好保暖。

1. 暖颈:寒凉让颈椎病雪上加霜

脖子受寒,可能引发血管的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神经水肿,诱发颈椎病或让原有的颈椎病雪上加霜。围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衫等,保护好脖颈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气入侵。

2. 暖腰:先天之本喜暖怕寒

中医认为,腰乃肾之府,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除了衣着保暖外,也可多按摩。把双手掌搓热后捂在后腰上,温暖腰肾,同时双手转圈按揉。

3. 暖脚:寒邪生于足下

寒气一般从脚底侵入。除了穿着温暖舒适的鞋袜,还可以用热水泡脚,能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一般40℃左右的水温即可(不烫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倒春寒”来了,最容易倒下的是这批人,健康记好6招!
寒潮来袭,多地气温“断崖式”下降!收好这份防寒养生指南!
明日惊蛰:一年中最响亮的一天,竟这么凶险!你千万别倒下
寒潮来了!近12年来最早寒潮预警,防好这10种病!
2021年最后一次寒潮来袭!护好八大器官,保平安
立夏来了!此时养生“三要三不要”,做好8个“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