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辽东名将:因误杀两人,成明朝灭亡的导火线

最近在研究明清这段历史,这段历史说起来也挺重要的,重要的是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王朝,而明朝是被女真给灭国的。明朝为什么会亡国?清朝为什么会崛起?一直是史学界热议的话题。

关于明亡清兴,有一个关键人物我们不得不说,那就是明末名将李成梁。用一句话概况李成梁就是:纵横辽边四十年,堪称大明砥柱臣。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

不过正是这位明末名将成了明朝的掘墓人,在很大程度上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伏笔就是一场误杀。误杀是在一场军事行动中发生的,这场军事行动的组织者就是李成梁,被误杀的两个人就是觉安昌和塔克世。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当然,还要从朱元璋开始说起。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当上皇帝后,分封了不少自家人来拱卫王朝。不过靠着篡位登基的朱棣害怕这些藩王会效仿自己,所以继位后撤销了封藩。

当然,也撤销了辽东地区的封藩,与此同时,他引进女真部落,采取“以夷制夷”的方针来管理辽东地区。

这个举措前期很好,既驯服了女真人,又稳定了辽东局势,还能抵御蒙古人,实在是一举两得。不过随着女真对汉族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吸取,女真部落的势力不断壮大起来。于是崛起的女真部落“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尤其是建州女真部落。

当时女真分为三大部落: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也叫野人女真)。女真三大部落的势力划分大概为: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东海女真分布在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其中,建州女真又分为8部:苏克素护(亦作苏护或苏浒)河部、哲陈部、完颜(一作王甲)部、栋(一作董)鄂部、鸭绿江部、讷殷部、珠舍里部、浑河部。海西女真分为: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乌拉部四部。野人女真也分为三部:渥集部、瓦尔喀部和库尔喀部。

大明王朝为了监督这些女真部落,在他们周围建立了地方军事行政机构,比如在建州女真周围建立了包括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

这大概就是辽东地区的势力割据。建州女真的首领王杲是个野心家,他的势力也很大,所以他多次组织人去明朝地盘烧杀抢掠,并大败明军,一度使得辽东形势十分紧张。

这让明朝皇帝很难堪,为了给予颜色,隆庆四年,明朝任命大将李成梁镇守辽东。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万历三年(1575年),王杲战败,落得凌迟处死的结局。王杲死后,他的儿子阿台袭职。阿台对父亲的死耿耿于怀,他十分痛恨明朝,决定起兵对抗,谋划为父亲报仇。

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为了彻底消除后患。明朝派李成梁率军进攻阿台驻地古勒寨,古勒寨地势险要,阿台带兵在此顽强抵抗,双方一度僵持不下。就在双方僵局的时候,两个人出现了,这两个人就是觉安昌和他的儿子塔世克

觉安昌和塔世克当时都在明朝当官,其中塔世克是明朝建州左卫领袖。由于阿台的妻子是塔世克的侄女,也算有亲戚关系,为了亲人免于战火,塔世克决定充当调停者,试图赴古埒城劝降阿台。塔世克的父亲觉昌安以自己和李成梁的交情向阿台担保,只要他投降,李成梁定会放他一条生路。

不过二人劝降失败了,因为阿台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他执意要抵抗到底。结果惹恼了李成梁,李成梁也决意攻城,最终李成梁拿下了古勒寨。拿下古勒寨后,李成梁开启了腥风血雨的大屠杀,将古勒寨中的女真人全部杀死。

结果本来去劝降的觉安昌和塔克世也没来得及逃出来,惨死在了乱军之中。也就是这两个人的死,成了女真崛起,最终灭亡明朝的导火索,因为觉安昌和塔克世正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

所以,努尔哈赤为了为父报仇,登上了历史舞台。努尔哈赤起兵的旗号之一就是为父报仇。他在“七大恨”出兵檄文中说“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意思大概就是我的父亲和祖父,可没有动大明的一草一木,明朝无端挑衅边疆,把我祖父和父亲坑了,所以我恨那!

由此可见,李成梁领到的古勒寨战役虽然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朝危亡的化解,反而为明朝的彻底灭亡埋下了伏笔,成了明亡清兴的导火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点清史(连载1)
作为一代枭雄,即使没有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也会起兵反明
努尔哈赤的逆天崛起:从十三副遗甲白手起家到大明王朝掘墓人
努尔哈赤仅凭十三副铠甲起兵,他是如何实现逆风翻盘的?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明朝的名将名臣 辽东大将李成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