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举考进士很难吗?相当于高考650分以上,连中三元想都不敢想

如火如荼的高考刚刚过去,而今年的报考人数也是达到了惊人的1193万,比去年多了115万人,可以说是千军万马竞风流,激烈的竞争程度可想而知!毕竟十几年的辛苦付出,成败只在今日而已。在此,就让我们为这些莘莘学子们默默祝福吧!而此刻重温高考背后的一些历史渊源小知识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高考冲刺

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最大梦想是连中三元

从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到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止,前后历经一千二百余年。而在这长达上千年的慢慢长河中,能同时中得解元(乡试第一名);会员(元)(会试第一名);状元(殿试第一名)的只有区区十几二十个人。就比如明朝;大明王朝整个276年的历史,能连中三元者只有两人,分别是永乐朝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路(辂)。而可怜的黄观因为卷入靖难之役,还被朱棣给除名了。于是商辂便成了明朝唯一的连中三元者。由此可见连中三元的难度之大!那么这些顶级学霸是怎么练成的呢?

考生准备考试

首先要想参加乡试考举人,那你必须通过等级更低的府试考取秀才才有参考资格。有了秀才的功名,那你和普通百姓不一样的特权也就有了。比如:在衙门见到县太爷你可以免于下跪,税款也不用缴纳那么多了。

秀才

不过这都是小儿科,下一步就是作为生员接受选拔了。当地府院会推荐这些秀才中比较有潜力的人,去省城参加乡试。如果考上了;也就是中举,那你就是举人老爷了。而这批举人中成绩最好的那个就是“解元”。比如我们熟悉的唐伯虎,就是唐解元!不要以为考个举人很容易。要知道那种六七十岁都考不上的人一抓一大把,范进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要不是胡屠夫的那一巴掌,范进基本上就要激动过度给整魔怔了!

范进中举

当然了,考上了就好,考上了好处真不少!比如:这时候你的所有税赋朝廷都会给你免了,另外还有额外的费用补助;犯了罪官府也不得随意用刑;上了衙门可以坐着答话;百姓见了你还得行礼。最重要的是举人有做官的资格,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也足够振奋人心了。明朝的海瑞不就是以举人身份,就任福建南平县教育而步入仕途的吗?

海瑞以举人身份入仕

接下来就是打好背包去京城参加会试了,这里的考生来自全国各地,高手如云。你在当地的好成绩,在这里可能瞬间就失去了竞争优势。而这些考生能跋山涉水来到天子脚下,基本上也都是达官贵人的子弟。所以会试不光是比才华,那还得比家庭拼财力,毕竟科场舞弊在历朝历代可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如果这次你还能榜上有名,那你就会得到另一个头衔:“贡士”,而这其中的第一名便是“会元”。和举人一样,除了拥有之前的那些特权之外,“贡士” 还有另一项特殊的权力,那就是参加殿试,面见天子。

会元牌坊

好啦!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接受皇帝的亲自监考;参加殿试!如果在这个环节,你还能过关斩将,而且运气好还能进前三甲的话,那么这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因为最差的三甲也会赐同进士出身,当个县官儿基本没什么问题。而二甲更厉害,直接赐进士出身;而这是批人也会进入国家最高学府翰林院,作为高级干部重点培养。其中二甲的第一名就是传说中的 “传胪”,货真价实的全国第四!

传胪

最后当然就是大家熟悉的一甲进士及第了;分别是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由于是全国前三名,皇帝在钦点的时候,除了成绩以外,还会考量长相是否俊美,以及官话水平等。毕竟这三人是代表朝廷的脸面和皇帝的眼光。而这三个人,基本上都是朝廷中枢的骨干力量。位极人臣,青史留名的也不在少数。

进士及第

十年寒窗的付出以及一定的运气相助,历经磨难,方能换取功名,谋个一官半职!由此我们就不难想象,那几位连中三元者都是些什么样的猛人了!

近代高考的变迁之路

除去民国以外,我国的正式高考开始于建国之初的1952年,那时候全国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就连高中生都很稀罕,所以高考人数就比较少。那一年参考人数在5.9万人左右。而且由于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各种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大学生毕业后,国家都会统一分配工作。

你还会做吗

随后的历届高考人数都只是缓慢增长,可以说竞争比现在肯定小得太多了。后来遇上特殊时期,又停考十年,直到1977年才恢复高考。那一年的参考人数空前暴涨,一下子达到了570万人。而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处于发展建设的高潮,对人才需求量很大。所以对不少考生,都会视其特长特殊录取。常见的情况就是;某几科很好,某一科又很差,总分不理想,但本着不拘一格的求才思路,最终破格录取。

此后高考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专业,考试的科目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比如:1977年到1980年这三年,英语就不是必考科目。文史类只考;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

那时候英语并不是必考科目

现在随着我国的教育水平的提高,本科大有普及化的趋势,而考研,硕博连读,留学深造也越来越常见,而这也恰恰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缩影。

高考并不是成功的唯一路径

正是由于高考的强大影响力,大部分人都会在这条路上死磕到底;今年考不好,明年再战,明年如果失利,还有后年!甚至还有个别高考生高考累计长达二十多年!当然这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某种意义上,这也失去了高考最初的意义,浪费了一定的教育资源,个人觉得不值得提倡。

高考失败之后的选择

而与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我们更多地应该明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的道理。毕竟客观上,真正能成功的人,只是金字塔尖的少数人。大多数人以后还是市井普通老百姓!所以面对高考,我们家长和孩子都需要调整好心态,也许这样反而能让孩子轻装上阵,超常发挥。

(欢迎评论,留言,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举词语十二问
科举制度
谷风 || 闲话科举说状元
【什么是“连中三元”?浅谈古代科举】
|趣读|高考之后说“状元”
“连中三元”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