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举制度
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
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考试分  三级。
第一级:院试。
考试者统称为童生,考试范围是州县。考试成绩有六等。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考中秀才就摆脱了平民身份,就拥有了某些特权。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等等。)
第二级:乡试。
是省一级的统考。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里出题,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即三元里的第一元。
(考中举人就有资格做官。但有时是候补的,要等那个位置的官员辞职、被罢免、高升或死去,你才能补上去。否则,也可能会候补几十年。)
第三级:会试。
是全国性的统考。在乡试后第二年的二月,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一般录取三百人。考中的叫“贡生”。第一名叫“会元”,即三元里的第二元。
殿试,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划分作三个档次,共有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状元就是三元里的第三元。
(殿试合格者将会被朝廷派任官职,当然是实职了。)
当年读书人心目中的最高荣誉并不是状元,而是“连中三元”,具体说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将成为传说中的人物,光宗耀祖,世代被人敬仰。
自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后,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四人:唐朝两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二人。
呜呼!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那些当年的“连中三元”者他们的名和姓又有几人被当今的人们所知?倒是蒲松龄、曹雪芹这些科举制度的淘汰者,由于给世人留下了一部或半部名著而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看来,人活一世,给社会做点具体的贡献才是主要的。这也算是胸无大志者所发的一点感慨吧!
秀才、举人、进士和状元的由来
分享
“秀才”、“举人”、“进士”和“状元”,这是我们读书、看电视经常遇到的称谓,不把它们弄清楚,会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接受。而要弄清楚这些称谓,就要先从科举考试谈起。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开始,到公元1905年的清末由慈禧废除,科举制度共存在1300年,是古代国家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仕途必经之路。
科举时代,应考者一般被称为'赶考者',他们必须要跨过四大步;
首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靠中者称为秀才,头名秀才叫案首;
取得秀才资格的才能参加省级的考试,这级考试叫做乡试,由朝廷派官员到各省去做主考,考中者叫做举人,头名举人叫做解元;
取得举人资格的人才能参加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称贡士,头名贡士叫做会元;
取得贡士资格之后,再去参加殿试,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一般殿试若没出大差错,都会金榜题名,称为进士。
皇帝主要是取前三名,前三名叫状元、榜眼、探花。所以状元又叫做钦点状元,天子门生。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秀才是一种身份,举人有当官的资格,但不一定能当官,进士是全国统一分配的官员,状元、探花、榜眼就留在皇上身边当官了。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中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也称为“连中三元”。
状元、探花、榜眼这些名称在历史戏曲和影视剧作品中随处可见,甚至今天人们还把高考的第一名称为“高考状元”。
【趣味链接】中国古代有多少状元
我国古代共产生状元504人,其中唐代139人,五代十国时期11人,宋代118人,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
另外,辽金二代也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辽有状元18人,金有15人。张献忠的大顺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有状元14人。如将这些状元同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状元算在一起,则中国历代状元共有552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代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
状元中,在政治上影响最大的是宋朝的文天祥和清朝的翁同龢。文天祥21岁考中状元,后官至丞相。文天祥在宋被元灭之后,继续组织武装抵抗,后被元朝俘虏,面对威胁利诱,始终英勇不屈,最后慷慨就义。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激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翁同龢,晚清政治家,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著有《瓶庐之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典故|秀才、举人、进士和状元的由来
秀才---举人---进士
千年科举那些故事
一文读懂古代科举制度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科举教育
历代科举的那些事那些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