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是你觉得人生清苦,就去读读元好问

在金庸先生的侠小说《神雕侠侣》里面,有一个赤练仙子李莫愁,她嘴里一直念着一句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很难想象,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词,是出自一位16岁的少年之手。

元好问开启科考之路

在1205年,金章宗泰和五年,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赴京赶考,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猎户,猎人说,今天刚射杀了一只大雁,没想到另一只不肯离去,悲鸣不已,然后撞地而亡。这位少年听后深受感动,他从猎人手里买下了这一对殉情的大雁,把它们合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题名“雁丘”。并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他,就是元好问。

科考之路如此艰辛,但他依然苦撑,感谢生命的馈赠

1190年8月10日,金昌宗明昌元年,元好问出生在山西忻州一个士大夫家族。在七个月大的时候,过继给了叔父元格。元格膝下无子,将元好问视为己出,在学业上悉心教导,在生活上照顾周全,给予了元好问一个幸福安稳的童年。

但是随着蒙古兵的大举入侵,元好问幸福安稳的童年生活转瞬即逝。从16岁起,元好问就踏上了科考之路。此时,正是宋,金,蒙古混战之际,元浩问只能一面四处避难,一面用功读书。

元好问从16岁起,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元好问二十一岁那年,返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的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后转徙登封。

1212年,卫绍王崇庆元年,元好问又到中都,今北京,第三次参加考试,但仍未考中。这年正月,金朝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兵击败,蒙古兵已逼近中都,仕途的坎坷、国家的危机,经历了多次失败,元好问的情绪已经低落到了极点。

然而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元好问的科考之路是非常艰辛的,16岁开始就踏上了科考之路,直到32岁时,才进士及第。然而派官的日子却遥遥无期,他就在困顿贫寒中苦撑的五年,终于等来了朝廷的委派——内乡县县令。但元好问还是重振精神,积极上任。

元好问诗词选集

在乱世之中,经历生命的沉浮,他又该何去何从

元好问自幼天之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誉为神童。才名斐然的元好问,为什么要去当个小县令,替女真权贵催租?或许有些事,你没有足够的经历,是很难理解的。

在乱世之中,平头老百姓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总是会被敲门勒索,半夜催租,按户拉夫,中夜索酒……然而你一旦做了官,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一家人的生活状况也会有所改观。

元好问是个文人,他不忍向老百姓催租,写下了《宛丘叹》:

秦阳陂头人迹绝,荻花茫茫白于雪。

当年万家河朔来,尽出牛头入租帖。

苍髯长官错料事,下考大笑阳城拙。

至今三老背肿青,死为逋悬出膏血。

君不见刘君宰叶海内称,饥摩寒拊哀孤茕。

碑前千人万人泣,父老梦见如平生。

冰霜纨裤渠有策,如我碌碌当何成!

荒田满眼人得耕,诏书已复三年征。

早晚林间见鸡犬,一犁春雨麦青青。

为老百姓发声,然而遗憾的是,大金朝廷一向轻视汗人官员,这让元好问的前途也成了定局。

就在1231年,也就是正大八年,礼部尚书赵秉文竟大力推荐元好问来京做官。战乱之际官升要职,非福即祸!元好问也顾不得想那么多,意气风发地朝汴京金出发了。

刚到汴京,厄运接踵而来。这一年,金兵在凤翔战役中大败,金朝已有亡国之势,在第二年的五月,气候反常,本该草长莺飞的季节,却寒冷如腊月,金城里面的物价飞涨,一斗米卖到了20两白银,元好问亲眼看见饥饿的百姓,围攻贵族的府邸,拆了木头烤火,撕下皮革煮来吃。

伴随着暴动而来的是瘟疫,仅仅50天,汴京的百姓就死伤过半,就连元好问最疼爱的幼女香儿,也没能幸免,永远地离他而去。

泣血锥心的痛苦,亡国破家的悲哀,元好问对天哀叹: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金国大溃来临之际,金哀宗弃两宫百官,引军东逃,留下汴京的臣民们自生自灭。

元好问和汴京的百姓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尚书令崔立率全城投降,元好问也就成了蒙古国的阶下囚,作为前朝的官员,被发配至聊城,一关就是四年。

人生朝露,浮生如寄。在40多年的岁月里,元好问经历了劳碌的艰辛,历尽了战乱的可怕,失去亲人,也让他的心灵受到重创。日月山河,满目疮痍,天下苍生,苦不堪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元好问报之以生活的是一首首“丧乱诗”。在诗里,他写尽了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质问,对百姓的哀悯,即使在沉重的日子里悲凉地活着,也要永不言弃,好好生活!

元好问怀古

遵从本心,活回自己,为世人留下不朽之作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成为阶下囚。但他才华出众,很快就得到了蒙古军严实的青睐,邀他在府中做幕僚,但作为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最有名的文士,又投身于蒙古国的武人,听命蒙古人的呼喝,处境非常尴尬,内心也会无比煎熬。

文韬武略,无从实现,满腹经纶,也不过落了一个阶下囚徒。

在1239年,49岁的元好问鼓足了勇气向上峰严实辞行。在严实看来,元好问一事无成,留着他也没有什么价值,就慷慨放行,历尽磨难的元好问,终于几经周折后,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故里。眼前的故土一片荒凉,已是物非人非,

当时金朝已亡,生母张氏已久故,眼前的故土一片荒凉,已是物非人非。

于是写下了传世之作,《人月圆》:

人月圆·ト居外家东园(一)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人月圆·ト居外家东园(二)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年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四时如逝水,百川皆东波。到了暮年的元好问,只想遵从本心地活一回。

在忻洲城南30里处,有一座读书山,生父元德明曾在此处修建了一间书屋,元好问将此处重新修葺,终日在此处研读史书,吟诗作赋。

1257年,元宪宗七年九月四日,元好问走完了他这非凡的一生,享年67岁。

元好问前半生是金朝人,后半生是蒙古国的臣民,经历了乱世亡国,他为后人写下了1300多篇传世制作。

元好问亲身经历,目睹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

当金朝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以诗存史”,编撰成一本《中州集》。

元好问的《中州集》

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收录了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还为250余作者写了小传,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中这样评价他:“好问才雄学瞻,金元之际,依然为文章大宗。”

然而在他凄苦的一生中,也有无数个崩溃的瞬间,他也曾自言:“吾亦厌余生。”

但元好问还是坚强地生活着,并且以“北方文雄”的雅号,长留青史。

人生于世,可能有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问题——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读了元好问,你可能就会明白,纵使他一生凄苦,他也以热爱的方式,留给世人很多优美的诗篇和精神上的食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认识元好问是从这首词开始,读起他的诗来,总会让人想起那个千年以前被堪称“神童”的天才少年,是如何的英俊潇洒,又是如何的踌躇满志,他以一腔的热血奔赴前程,怎奈事世难料,生于乱世,他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追求着……

生命本身的意义就是,我们绝没有白活一场。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就用自己一生的热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不妨读读元好问
金国曾经纵横无对手,可是该国也有一段不光彩的“靖康”之耻
【蒙古帝国君王谱】窝阔台汗国(三):窝阔台1
蒙元之灭西夏、亡金朝:一代天骄在征战中去世--元朝史话03
'“斡腹”:蒙哥派忽必烈征大理,绕道西南以拊南宋之背计划'
“靖康之耻”后,南宋的复仇有多狠?700万金人仅仅剩下10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