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发动机十分先进,却敢向任何一国出售,为何不怕技术泄露?

从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数据得知,日系车年销量高达952.48万,超过德系车成为top.1,其背后主要还得归功于日本发动机。

例如丰田凯美瑞燃油版2.5L自吸发动机,压缩比能高达14:1,热效率更是能高达41%,此外还有地球梦发动机、创驰蓝天技术发动机、VQ系列发动机等等,都是销量核心优势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日系车的销量秘诀找到了,为什么其他国家不复制日系发动机呢?

随随便便在市场上买来一台日系车,把发动机拆出来日以继夜的研究,就不信无法破解。

咱们听说过山寨游戏、山寨美食、山寨服装,为什么没听说过山寨发动机呢?

其实日本敢将发动机放在全球市场去售卖,就不担心其他国家能破解,归根结底是破解难度系数极高,就算真的被其他国家破解出来,到了那一刻,或许才是“日本发动机圈套”的开始。

事实也是如此,不仅是日系发动机,就算德系、美系发动机的图纸全部公开,其他国家也复制不出来,与之类似的还有航空发动机、光刻机等一系列产品,背后的原因没这么简单,下面一起来看看日系发动机的奥秘。

既然日本发动机这么先进,为什么敢向任何一国出售?难道不怕被破解吗?

1.日本在“节能”方面研究透彻,历史底蕴深厚

日本四面环海,国土面积有限,这些因素注定了日本资源匮乏,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出去”,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日本很早就派遣使者去强国学习。

随着科技发展,在进入航海时代后,日本更是派人远渡重洋,去西方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并且国内的宣传主旋律也都是“科技兴国”。

但日本学者在研究了一圈后发现,日本由于存在大量局限性,工业化发展道路不可能有欧美这么顺风顺水,所以在欧美国家大手大脚“挥霍”资源的时候,日本却在想如何“节省资源”。

起初日本虽然研发出了“扶桑”系列客车,但在1932年那个大背景下,发动机的发展也都一直被掌握在军方手中。

从1932年到1945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后在最初几年也没有精力去搞发动机,即便在美国的帮助下经济得以恢复,但全球汽车发动机的“主旋律”,跟日系车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过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跟以色列爆发了严重军事战争,而以色列的背后是美国,最后变成了阿拉伯国家跟美国的较量,从军事实力方面来讲,美国无疑要强大太多,所以阿拉伯国家毫不犹豫的发动了“石油战争”。

1973年,原先每桶3.01美元的石油,愣是涨到了11.65美元,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加不起油”了。

生活还要继续,交通还是需要开车?那怎么办?

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舍弃欧美大油耗汽车,买一辆经济省油的节能车,放眼全球市场,巧了,只有日系车朝“省油”方向发展,而且发展的还不错,于是全球老百姓纷纷抢购日系车。

日本学者在研究欧美大功率发动机技术后,确实曾感慨赞叹过,但无奈不适合国情,于是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经济性、稳定性入手开始重点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磨合、调教、升级,终于自成一派,无奈当时全球市场的主流是“大肌肉发动机”,只不过后来在“石油战争”的影响下,日系发动机得以乘势而起。

2.日系发动机的材料成分难以摸透

在说日系发动机之前,先来简单说下航空发动机,不管是轰炸机还是战斗机,发动机一直是“灵魂”所在,以航空发动机的叶片举例,即便其他国家知道图纸,也很难造出合格的高温单晶体叶片。

由诸多高温合金晶体构成的等轴晶叶片,强度虽然达标,但韧性偏低,经过高温高速旋转后非常容易损坏。

目前航空发动机上的高温单晶体叶片,需要采用梯度温控技术,让多个晶体“升级”成单个晶体,从而提高叶片的抗载荷能力。

除了叶片材料之外,叶片的微米级别切割加工、神秘涂层材料都是难关所在。

再回头看日系发动机,虽然很多参数都是公开的,例如日产VQ37HR的缸径为95.5毫米,行程为86毫米,可知道这些就能山寨发动机吗?

很显然远远不够,首先是发动机材料问题,其次是金属涂层,具体什么材料、配比多少等等,都是国家机密,还是以VQ37HR举例,它的气门顶桶处采用了DLC涂层,如果其他山寨发动机没有这个涂层,可能运作一会就开始冒烟超负荷了,几千个零配件的材料都要完美复刻,很显然不太现实。

3.日本精加工水平高,逆向研发的难度远超想象

发动机零部件相互“咬”的越紧,内耗就会随着降低,从而会将热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一台发动机的背后是日本企业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沉淀,其中包括无数次试错的宝贵经验。

任何零部件,即便在最精密的机床上也存在公差,虽然单个零部件的公差可能只有±0.001毫米,可如果几千个零部件拼凑在一起,整合而成的发动机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日本自己的汽车发动机属于正向研发,他们可以让正负公差相互抵消,在公差允许范围内,达到最佳“公差配合”,哪个零件先装,哪个零件后装都有严格顺序,如果装配顺序出错,最终发动机也会出现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就算买回来一台日系发动机,把所有零件拆掉后,你怎么知道安装顺序呢。

而且每个零部件存在误差,例如40毫米的误差是±0.003毫米,也就是说这个部件在39.997~40.003毫米之间,具体是多少,别人不会告诉你。

还是那句话,一个零部件可以通过不断试错来获取正确数据,几千个零部件怎么办?

在全部误差胡乱猜测的情况下,即便能反向重新将发动机装好,可最终的发动机性能却只有原厂发动机的50%,甚至更低,并且寿命还大幅度降低。

在《发动机制造精度与性能关系研究》一文中指出,零件差异每下降±0.06毫米,发动机就能提升机0.7%的动力,降低0.5%的油耗。

而且从我一个汽修店的朋友口中得知,日本一些发动机是在低温下装配的,毕竟热胀冷缩原理大家都懂,也就是说,你把发动机拆下来,想装回去却怎么也搞不定,只能运到日本去装配。

具体低温下多少摄氏度,人家也不会告诉你,可能是-40℃,也可能是-60℃,这些真的很难破解。

4.日本发动机有专利保护期

别看日系发动机敢于出售给任何一个国家,但其实他们对技术的保护强度也是很大的,很多日系合资厂,真正涉及到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几乎清一色都是日本人,也就是说核心部门仍然由日本人主导。

对于日系发动机的核心专利,日本也会对其进行专利保护,从《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来看,专利保护期为20年。

日系发动机远销国外,其实他们不介意其他国家去山寨,反而更加乐意,因为没有国家能在短时间内攻破“壁垒”。

当你发现难度太大时,就会考虑直接购买日系车,这简直就是一个高级的营销手段。

如果有不死心的人继续研究,假设从2020年开始研究,一直到2035年,历经15年终于彻底攻破了难题,最后发现需要缴纳一大笔专利保护费。

而且2035年研究出来的是2020年的老款日系发动机款式,而日本又推出了新款,这一来一回的有多亏,想必大家都知道,所以从以上种种来看,想要完美山寨日系发动机,难度实在太大,而且有这个实力,还不如自己研发属于本国的汽车发动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擅长山寨 但为何仿制不出日本发动机?
本田发动机那么强,为啥不直接拆了山寨?内行人:给你抄都造不出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日本的发动机十分先进,却敢向任何一个国家出售他就不怕技术泄露吗?
日本汽车车怎么就不怕核心技术被攻破
易有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