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一首诗写透人生百年,也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

01 | 谪仙人

有些人是人才,经过一定地努力,也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而有些人,则是天才,他们生来就在某些方面具有灵性。

这是羡慕不来的。

无论后世之人曾说谁谁谁可与李白比肩,但实际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只出了这么一位“诗仙”。

在这个领域,他就是第一,不是之一。

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一些作风,但如果你热爱中华古典文化,你就没办法不喜欢他笔下的诗。

但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绝世的才华,就不再给他更多。

所以,今天我们读李白。

一个真实的,全面的,接地气的,如你我一般有烟火气,甚至有些功利的李白。

否则,当你读到《静夜思》的时候,你都不大好意思站在长安街上去回望中国久远的古典文化史。

02 | 他的朋友们

一般人提起李白,首先第一印象就是:朋友遍天下。

实际上,并不是。

我们都知道的,一个人朋友若太多,便很难有几个交心的。

或者说,如果一个人对谁都友善,那么他便把谁都不放在心上。

这其中包括他的“小迷弟”杜甫。

公元744年,李白出翰林别长安,在东都洛阳初遇杜甫,两人把酒言欢,并约好了梁宋漫游。

之后,在梁园又偶遇高适,三个人在那里吟风弄月,成千古佳话。

一年后的深秋,李白与杜甫在东鲁话别,写下了: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那个时候,杜甫和高适皆没有功名在身,和已经名满天下的李白比起来,自然是要保持谦逊的。

所以只有李白在梁园题了壁,高、杜二人留下的只是对李白的赞美之词:真乃下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

这是杜甫的原话,而高适则赞: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也正是因为李白的《梁园吟》,才成就了他和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的姻缘,有了“千金买壁”之典故。

杜甫和高适为大媒人。

现在,我们让时光倒流回20年前,看看李白初遇孟浩然时的景象。

那时候李白刚刚仗剑出蜀,两年时间挥金30万,自认为薄有名气以后,前去拜访自称有宰相之能的李邕,没成想被李邕一顿讥落,遂写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适逢孟浩然求仕无果,两人在扬州偶遇,第一次见面李白就写下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其实,不过是两个失意人之间的互相安慰罢了!

因为此一别之后,孟浩然就去长安参加科举了,而李白则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蓝仙,这也是他求仕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但李白确实很尊敬孟浩然,因为孟浩然是孟子的后人,孟子有家训“不侍不明君主”,而孟浩然出鹿门山的前一年,皇帝还是李旦。

李旦曾因谄媚武则天,甚至把李姓都改成了武,为文人所不齿。

待712年李隆基监国后,孟浩然才和张子容正式出山谋仕。

为此,李白在《赠孟浩然》中还写了: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样的送别诗,和赠杜甫的“且尽手中杯”,着实是有着比较鲜明的区别。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高适。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登基,永王璘拒不受命,领兵东巡,其幕僚就是李白。

当是平永王乱的兵马元帅就是高适,所以李白入狱后曾书信求助于高适,只是高适未予理会。

在盛唐这些顶尖的诗人中,李白和王维是没有任何交集的,王昌龄岭南复官后,曾偶遇李白,所以他贬龙标时,李白有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和杜甫一样,王昌龄一生中和李白,仅仅只是三面之缘。

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若论关系瓷实,必然是王昌龄和孟浩然走得更近一些,他贬岭南时,孟浩然有诗: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也就是说,有数年时间,王、孟是同用一个砚台的。

孟浩然人生的最后一顿酒,也是同王昌龄喝的,之后就与世长辞了。

而王维和孟浩然又是忘年交,孟浩然死后,王维曾亲赴襄阳,写下了《哭孟浩然》。

最后你会发现,除了杜甫一直惦记着李白(是真崇拜),其他人和李白皆为泛泛之交,过从都不深。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宰相是张九龄,王维、王昌龄、孟浩然皆与张九龄关系甚笃,李白半生求仕,若非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大力推崇,他很难获官。

可是,他就是从来没求过张九龄,也无过从。

李白娶了许蓝仙后,倒是拜谒过张说,但张说并没有帮他,而张九龄就是张说一手栽培的。

包括贺知章,也是张说提拔进丽正院,之后才平步青云的。

这些人关系丝丝缕缕,盘根错节,梳理之后你会发现,好像只有李白是独立的。

到这,你还认为李白的朋友遍天下吗?

不要说那个“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汪伦,他根本就算不得李白的朋友。

之所以讲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数落李白交友不走心,恰恰从这些关系中可以看出,李白确实清高孤傲,宁可君子之交淡如水,也不愿借助朋友的帮忙而入仕。

这反而更加让人尊敬。

为了求官,他宁可牺牲自尊,两次入赘,要知道在唐代,赘婿的地位总是低人一等的。

03 | 画地为牢

李白是很聪明的,并非后人出于情怀而美赞他性格豪直,不懂迂回。

如果真这样想,就说明你对历史了解的还不够。

首先我们看李白的出身,父辈远在碎叶城,为胡人,他家又从商,按律他是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

但李白有自己的办法,他为自己杜撰了两条非常有用的讯息。

第一:他出生时天有异象(这个说法太常见了);

第二:他是李唐皇室的宗亲(一直没经过官方认证)。

可这两条消息是谁传出来的呢?

这就要从青莲乡他的故居说起了,少年李白聪慧过人,即能文又能武,15岁便赋诗多首,且剑法了得(传闻)。

按说这个年纪安心读书才对,可李白偏不,他明知道自己走不了科举这条路,于是他开始结交社会名流,从事干谒活动。

如此混了三年,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后,他就入了大匡山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术。

什么是纵横术呢?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社交能力,练习口才和掌握人情世故。

24时,李白仗剑去国,开始漫游,期间挥金30万余。

李白为何挥金30万去结交一些酒肉朋友呢?

很简单,他只是想让这些人为他传播两条讯息,就是出生和出身。

这些狐朋狗友虽然在他病倒时作鸟兽散,但传播的作用确实是达到效果了。

所以你看,这是不是李白为自己的未来下了很大一盘棋。

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当官,必须得经过朝廷重臣、王公贵族的引荐,若没点资历是连门都进不去的。

不然,你以为他一个布衣,随随便便就能娶宰相的孙女,哪怕是前朝宰相。

李白这盘棋自然下得很好,但从结果来看,亦是画地为牢。

他不但想当官,还想要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令。

得知自己刚入翰林院时,李白曾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那个时候,他还以为自己必定飞黄腾达,他日必有匡扶社稷、指点江山之能。

非常遗憾,唐玄宗李隆基召他入宫,只是一个翰林待诏,供妃子们吟诗所乐。

而且,他也不在翰林院办公,为了能随叫随到,李隆基把他安排在了自己的寝宫旁。

不到一年时间,李白就厌倦了这种为后宫取乐的差事,尽管他确实为杨玉环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野史中说,李白是因过于狂傲,引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研磨才被赶出长安的,这不可信。

高力士是宠宦,权力极大,武曌时期就重点培养了,而杨国忠给他研磨更不可能,那个时候半壁江山都在杨家手里,所以才有了安史之乱,及陈玄礼逼李隆基处死杨玉环,后杨玉环被高力士缢死马嵬驿这几出戏。

综合来讲,就是李白的性格不适合当官,一个小小的翰林待诏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同时又不懂得韬光养晦,故纵情饮酒失态而损皇家威仪,李隆基这才赐金外放。

不然,李白完全可以在玄宗避暑后,去投奔唐肃宗李亨,当时高适去了,得兵马元帅;岑参去了,得右补阙;杜甫也去了灵武,“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得左拾遗。

而他却去投靠了永王。

李白但凡有点政治的敏感度,也不至于一生郁郁不志。

05 | 了此一生

晚年的李白,多病在身,过得比较凄苦。

但他终究算是看透了,不再执着于仕途。

临终的前一年,李白再游宣城,登敬亭山,临谢朓楼,并留诗一首,题为《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虽然略显孤独,但却是他的开悟之作,为一生风雨的禅定。

永王璘案后,李白被流放夜郎,后遇大赦返还,穿白帝城,第一站就到了金陵,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实际上,最让李白心心念念的是黄鹤楼,但因为崔颢曾早于他在那里题诗,就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而大难不死,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弥补遗憾,说明他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

可心中又总是不甘,所以还望了望长安。

离开金陵后,他就把夫人宗煜送去了庐山,而自己来到了宣城,再次登敬亭山。

李白之所以对敬亭山情有独钟,是因为他的偶像是谢朓,在谢朓楼他也多次送别好友。

当年谢朓与范云离别就在此地,所以这里成了著名的送别场所。

同样,李白也是在为自己弥补遗憾,或者可以说是来此反思。

这一次他只身一人,没有了往日官员、友人、名流的陪伴,繁华盛景不再,内心多少凄凉。

可在这首诗中,你却看不到悲伤的情绪,最多也就是感怀。

山鸟高飞,白云飘走,只有他和高山对望,谁也不嫌弃谁,现在他终于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也许最终就是孤独。

后世辛弃疾也曾在词中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手法不同,意境却相通,都是郁郁不志后的豁然开朗。

我们也会有晚年,蓦然回首,也会有感伤,但是这种感伤并不叫人压抑,甚至是风雨过后的某种洒脱和自嘲。

一些事,你只有真的在心里放下了,才有勇气去直接面对它。

每个人的最终归宿都不会轰轰烈烈,哪怕有很盛大的仪式感为你送别,你的内心依旧是波澜不惊,无悲无喜的。

到时候,也许你和我也有一座山需要去看看,也有一域水想要去再泛一次舟。

离开敬亭山的第二年,李白去世,终年61岁,有《临终歌》一首: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真的希望,他是驾鹤西游了,到他梦中的地方吟诗赏月,醉卧花间,不再理会红尘琐事。

李白之后,再无李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了“诗仙”李白,就读懂了人生起落,谁都活得不容易
古诗词中的人情世故,读懂了,也许会更伤心
李白为何不敢在黄鹤楼题诗,是怕写不过崔颢吗?真相很让人失望!
一文读懂唐代诗人关系网之盛唐朋友圈
李白:有一种执着,叫我偏要当公务员
为什么好朋友会慢慢变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