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熊利泽教授:发挥麻醉学科优势,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为了让公众真正地了解麻醉、认识麻醉,更好地应用麻醉技术,保障患者在舒适、无痛、安全的状态下接受诊断和治疗,自2017年开始,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定为“中国麻醉周”,鼓励全国各医疗机构麻醉医护人员开展麻醉科普和宣传活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熊利泽教授告诉我们,如果公众越了解麻醉,就会更加支持麻醉学科的发展,也会更加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与围术期管理,从而减少患者接受有创性检查及操作的伤害,提高患者就医安全与舒适。

专家介绍

熊利泽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华麻醉学会第十二届主任委员;

全军麻醉学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学科高质量发展,助力患者生存质量提升

外科手术是人类治疗疾病的常见手段之一,在麻醉技术发明之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如同经历一场“酷刑”,其疼痛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为了缓解手术带来的痛苦,人们尝试了各种镇痛方法,包括醉酒法、棍棒敲晕法、放血致晕法、快速手术法等,虽然花样百出,但这些方法也没能带来很好的镇痛效果。

在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曾用“麻沸散”进行手术治疗,为促进人类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的是,这种技术和药物并没有流传下来。目前,医学界公认的现代麻醉学诞生于1846年10月16日,美国医生威廉莫顿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公开演示乙醚麻醉下成功完成一例外科手术,这一革命性事件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开端。从1846年开始,麻醉学发展至今已有170多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熊利泽教授简单地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1)无痛手术阶段。乙醚的出现让人们备受启发,顺着这个思路研究者们发明了很多挥发性麻醉药物如氯仿(已被淘汰)、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以及静脉麻醉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等等,这些药物的应用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成为可能,这是第一个阶段。

(2)安全麻醉阶段。1840年至1850年,虽然很多手术已经能够在无痛状态下进行,但是这阶段手术麻醉的死亡率较高,特别是由麻醉导致的直接死亡率,大约每100例手术麻醉中就会有1例患者死亡,这个数据是非常可怕的。因此,麻醉学者们开始致力于发明和创新不同的监测方法,包括新药物、新技术、新仪器,其目的就是希望在完成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的同时,能够保障患者安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麻醉死亡率已从当时的1%下降到现在的1/200 000甚至1/300 000。

(3)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阶段。大家都知道,手术麻醉的根本目的是为患者治疗疾病。如何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使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成为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2015年至2016年,熊利泽教授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时期,与全体委员共同提出了“从麻醉学走向围术期医学”的发展方向,强调麻醉医生要为患者的最终恢复做出努力和贡献,为麻醉学科开启一个新的且可持续发展的篇章。

发挥学科优势,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对于医院而言,麻醉学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以及平台学科,同时,麻醉学科也是保障患者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学科。熊利泽教授告诉我们,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麻醉学科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患者医疗安全。麻醉人关注的患者安全重点是如何通过提高麻醉技术、麻醉监护能力、麻醉药物品质等麻醉本身的安全性,努力打造“安全麻醉”,为手术提供安全保障。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我国众多大型医院的麻醉安全性率先得到了质的提升,麻醉相关死亡率已降为1/200 000或者是1/300 000,甚至部分医院麻醉相关死亡率达到了100余万例手术麻醉无死亡的高标准。

(2)让医疗迈向舒适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既往很多需要患者在痛苦中完成的手术操作及检查得到了解决,新的麻醉技术、新的麻醉药物、新的麻醉理念等极大地帮助麻醉医生为舒适化医疗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熊利泽教授说:“过去,母亲分娩时要经历难以忍受的痛苦;当我们做胃肠镜检查时,需要依靠自己的忍耐力来接受检查与治疗。然而医学技术的发展带给我们诸多变化,现在的老百姓不必经历这样的痛苦,可以选择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等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未来无痛分娩和无痛胃肠镜的比例还会继续增长,这是利国利民,惠及医院、科室、医师、患者的技术。”

(3)为急慢性疼痛及难治性疾病带来诊疗希望。无论是急性疼痛还是慢性疼痛,均可以通过麻醉镇痛技术解除痛苦。目前,全国超过20%医院拥有自己的疼痛门诊或疼痛科,麻醉学科为急慢性疼痛诊疗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此外,麻醉学科正在尝试使用麻醉药物或者麻醉技术来治疗其他学科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如睡眠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日益升高,当前应用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一些严重的顽固性睡眠障碍还是不能够解决。为此,麻醉学科也在积极尝试其他新的治疗方法。熊利泽教授所在的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了由李启芳教授牵头的麻醉睡眠科,在重度睡眠障碍患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以右美托咪定药物为主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信,未来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麻醉学科在保障手术麻醉安全的基础上,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服务领域,努力满足广大患者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

来源于:围术期医学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吗 针刺也可代替麻醉药物
一个医院医疗水平好不好,看看这个科就知道了
对麻醉医师职业价值更好实现的思考
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专访
青年医师状况之分析 | 导师指路
病例讨论:围术期严重过敏反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