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买臣传奇人生:中年被妻休,虽改写了中国历史,却落得人情凄凉

作为一个女人,如果嫁给了一个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但每天都安慰你和他一起熬下去,总有一天日子会变好的“窝囊废”男人,你的选择会是什么?继续陪他走下去,或是另寻他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关于这个问题,早在西汉年间,老祖宗们就给了我们答案。

相传西汉景帝年间,有一个人名叫朱买臣,他娶了一个妻子,唤作崔氏。一开始,这小夫妻的生活很恩爱,可慢慢的,崔氏不满起来。

图|朱买臣,字翁子—画像参考

在崔氏眼里,朱买臣什么本事都没有,却总说自己有朝一日定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现实却是,崔氏跟着丈夫节衣缩食,日子过得清苦无比。

终于某天,崔氏再也忍不住了,要求和朱买臣离婚。朱买臣想要挽留妻子,但崔氏吃了秤砣铁了心肠,说跟着朱买臣自己这辈子都没指望,还不如趁早离婚,再寻一户好人家,也不至于被他一直拖累。

无可奈何之下,朱买臣答应了妻子的要求。

也不知道是不是妻子的选择深深地刺痛了朱买臣的内心,逼他努力上进,亦或是老天爷同情他的遭遇,不久之后,朱买臣的才能被汉武帝看到。

汉武帝知人善任,封朱买臣做了太守,朱买臣一朝飞龙在天,封侯拜相,出人头地。

图|汉武帝刘彻—画像参考

听说前夫当了太守,崔氏无比后悔。当初如果咬咬牙,跟着朱买臣熬过去,好日子那不就来了吗?

崔氏决心去找朱买臣,请他看在当年同甘共苦的份上,再次接纳她。面对前妻的苦苦哀求,朱买臣没有说话,而是让人倒了一盆水在地上。朱买臣告诉前妻,若是地上的水能够回到盆里,夫妻两人就能和好如初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崔氏这才意识到,两人之间已经再无可能。她无比后悔当年的决定,最终羞愧而死。

以上这个故事,便是成语“覆水难收”的由来。

当然,放在现代社会,夫妻两人无论分开,或是复合,都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旁人无权干涉。所谓的“覆水难收”,也不过是古人告诫女子要从一而终,禁锢她们思想的“案例”而已。

其实,如果崔氏知道了朱买臣最后的结局,她可未必会跟着他走到最后。因为历史上的朱买臣,他的结局真不怎么样。

一、穷困潦倒的早年

朱买臣是西汉吴县(今江苏)人,史书并没有记载他的具体出生年月。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朱买臣的原生家庭很穷,可谓家徒四壁。

古语有云,寒门出贵子。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样的典故我们自幼有所耳闻。

图|囊萤映雪—画像参考

朱买臣也不例外,他穷归穷,但穷人不能穷知识。史上记载,朱买臣早年十分爱好读书,虽然汉朝时期没有科举制,无法参加考试博得一官半职,但朱买臣还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上,期望有朝一日朝廷可以看到他的才能,让他一展拳脚。

很不幸的是,直到四十岁,朝廷都没能看到他这块“璞玉”。汉朝时期,老百姓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因此,四十岁依旧一事无成的朱买臣,在旁人的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窝囊废。家无产业,一贫如洗,穷困潦倒,落魄颓废。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年间,“七国之乱”爆发。很不幸,朱买臣的家乡就在战乱区。

图|汉景帝刘启—画像参考

为了躲避兵祸,朱买臣只能带着妻子离开家乡,来到会稽郡富春县。夫妻两人逃到此处,发现这里环境秀丽,景色宜人,是个好去处,就在附近山中搭了一座茅草棚,暂时安定下来。

为了维持生计,夫妻两人每日上山打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可日子都到了这步田地,朱买臣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习性。没有书看,他就在挑柴途中高声背诵诗文,如痴如醉,引得旁人纷纷侧目。

一个落魄的打柴翁,天天念些不知所云的“之乎者也”,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乡亲们都笑话朱买臣是个痴人。

朱买臣自己并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但她的妻子实在受不了了。她已经跟着朱买臣吃了太多的苦,现在还要遭人白眼嗤笑,与其继续跟着这个老头子过下去,不如和他离婚,另寻出路。

其实,古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开放得多。西汉时期,女子的地位并不低,丈夫死了,朝廷甚至鼓励寡妇再嫁。尤其是生过孩子的女人,更是受人追捧。

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之前就嫁过人。王娡刚成年,就在母亲的安排下,嫁给了农户金王孙,还生了一个女儿,名为金俗。

图|汉武帝之母王娡—画像参考

后来,王母找相士给女儿算命,说王娡命中注定大富大贵,会生下天子。王母不顾女婿金王孙的强烈反对,强行把女儿接了回来,又找人托关系把女儿送进了宫。

汉景帝刘启一点都没觉得王娡之前嫁过人有哪里不对,他十分宠爱姿色出众的王娡。证据就是,接连生下三个女儿后,王娡终于生下了十皇子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总而言之,在西汉时期,女子改嫁十分普遍,并没有后世那样束缚颇多。

朱买臣自然不愿意妻子改嫁。他劝妻子,别看自己现在落魄潦倒,但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一定大富大贵,到时妻子也能跟着自己享福。

妻子讽刺朱买臣,像他这样只会空口说大话的人,没饿死在哪个角落就算好了,哪里还能指望他能富贵。朱买臣还想再劝,妻子却是一句也听不进去,大哭大闹起来。无奈之下,朱买臣只能给妻子写了休书。

但是,妻子崔氏也并未如传闻中的那样绝情。与朱买臣分开后,她与后来的丈夫见朱买臣落魄到连饭都吃不起,还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吃饭,可谓仁至义尽。

二、时来运转的中年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

朱买臣的人生,终于随着这位新任君主的到来,出现了转机。那个时候,朱买臣托朋友介绍帮忙,勉强在会稽郡谋了一个差事,聊以糊口。

他很清楚,到了自己这个年龄,如果再不努力一把,就彻底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因此,在跟着上司去长安汇报工作的时候,他趁机向朝廷上了一封奏书,希望朝中有人能够赏识他的才能,委以重任。

然而,朱买臣一无官职,二无爵位,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的奏书根本没被重视,石沉大海。

幸亏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朱买臣即将绝望之际,他在长安城内遇见了同县乡人严助。严助混得可比他好多了,已经官至中大夫。严助觉得朱买臣确有才能,被埋没了实在可惜,就向汉武帝推荐了他。

图|三公九卿制—图像参考

朱买臣以前读的那些书终于在这次“面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春秋》,还是《楚辞》,他都说得头头是道。见他如此才华横溢,汉武帝大喜,大手一挥,当即封朱买臣为中大夫,留在宫中侍奉。

原本到了这里,朱买臣的人生就该告一段落了,折腾了大半辈子,想要的终于得到了,可以消停了吧?可朱买臣这人运气实在太差,没过多久,他就因为犯了事被汉武帝免职,灰溜溜地回了会稽郡,继续寄人篱下。

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对于已经享受过富贵生活的朱买臣而言,这简直就是世间最大的痛苦。但命运就是如此奇妙,他总是会给你一个巴掌,然后送你一颗甜枣。

朱买臣再一次被汉武帝起复,是因为东越王余善。余善不听朝廷命令,汉武帝大为恼火,决心讨伐。打仗得有个行家做参谋,最好是熟悉当地情况的参谋,经过大臣们的提醒,汉武帝想起了朱买臣。

图|东越王余善—画像参考

朱买臣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他牢牢抓住了这次机会,献上计策。汉武帝也不计前嫌,前尘往事一笔勾销,还封了他做会稽郡太守。

中国有个成语,名叫衣锦还乡,就是出自汉武帝和朱买臣这里。朱买臣被封会稽郡太守后,汉武帝对他说:荣华富贵之后不返回家乡,就像穿着锦绣华服走在夜路上,你该回去,让你的乡亲们看看,如今你也出人头地了。

图|衣锦还乡—画像参考

朱买臣觉得汉武帝说得很有道理。他折腾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个功名,如今他飞黄腾达,怎么能不回去炫耀一番,让之前那些胆敢羞辱他嘲笑他的人长长见识?

坐着高头大马回去,朱买臣是不愿意的。他更想给乡亲们一个“惊喜”

朱买臣带着一众随从回到会稽郡,他没有声张,而是让随从们在外等候,自己则换上又脏又破的旧衣服,来到郡邸。会稽郡的那些官吏们,见朱买臣衣着破烂,形容潦草,对他不屑一顾。朱买臣也不生气,径自来到后厅,与守邸人一起吃饭。

先前他因为犯事被赶回来的时候,就是会稽郡邸的守邸人可怜他,给了他一口饭吃,一处栖身之所。这次见到朱买臣,守邸人也没有奇怪,只当他在外面又遇挫折,落魄失意,依旧分他一口吃的。

朱买臣不动声色地吃完,酒足饭饱之时,他微微露出藏在怀里的太守印绶。守邸人见到那枚印绶,当即大惊失色,连忙出去禀告上官。

朱买臣能当上会稽太守?官吏们都觉得守邸人在说大话。守邸人解释不清,只能叫他们自己进来看。

这群官吏里,有个平时一向轻视朱买臣的旧相识。他不服气,走进室内想要羞辱朱买臣,结果看到官印,吓得回头就跑,一边跑还一边高声嚷嚷:“的确如此!”

在场的所有人这才意识到,这事是真的。他们一边派人去向守丞禀告,一边在庭院里排成一排,争先恐后地拜谒。

看见昔日同僚如此窘态,朱买臣这才心满意足地结束了自己的表演,从后厅里走出来,乘上马车招摇过市。

对于这些没给过他好颜色的人,朱买臣当然不会客气。但对于那些在他落魄之时伸出援手的人,他也懂得知恩图报。

上任会稽郡太守后,朱买臣曾看见他的前妻和前妻现任丈夫在街上修路,两人的日子还是十分清苦。他停下马车,让随从们带上这两人,把他们接到太守府,供衣给食。他永远不会忘记,在他最穷困的时候,是这两人给了他一口饭吃。

大概真没想到朱买臣能够当上会稽郡太守,又或是后悔自己当年为什么执意要和朱买臣和离,乃至于与太守夫人失之交臂。一个月后,前妻崔氏上吊自尽。

朱买臣没有计较什么,反而给前妻丈夫钱财,让他好生安葬前妻。

还有以前那些帮助过他,有恩于他的朋友和旧相识们,朱买臣也一一找到他们,给予回报。

三、急转直下的晚年

汉武帝的直觉没错,东越国后来果然成了汉朝的大患。东越王余善在东越称帝,入侵白沙、武林、梅岭,杀死地方官员。

既然朱买臣曾经在东越国一事上献策,汉武帝本着“好用就继续用”的原则,把平叛一事也交给了他。朱买臣接受诏令,率领军队从海路进攻东越。但还没等朱买臣率军杀到东越国都,余善就被自己人杀了,东越国就此灭亡,朱买臣不战而胜。

因平叛有功,朱买臣被汉武帝封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之中,位极人臣。早年许下的宏愿,说出去的大话,终于在这一刻实现了。

但是,这运气太大,朱买臣压不住。更何况他的顶头上司汉武帝,除却雄才大略以外,也是一个出了名的“刻薄寡恩”的君主

汉武帝在位期间,共历时十三个丞相,其中有十二个不得善终。七个被免职,五个死在狱中或是畏罪自杀,被免职的里面也有两个是非正常死亡。顺带一提,相较于文臣的悲惨境况,武将们在武帝朝的待遇却是相当不错,比如卫青、霍去病

图|卫青,字仲卿—画像参考

这也难怪,谁让这两人是大名鼎鼎的“帝国双璧”。他们的地位,都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话说回来,丞相况且如此,何况有过前科的朱买臣。干到主爵都尉的朱买臣,被汉武帝降了升,升了降,来来回回地折腾。到了公元前115年,终于不用折腾了。

起因是御史大夫张汤诬告朱买臣的好友严助和淮南王刘安谋反,淮南王确想谋反,但严助纯属躺枪。汉武帝可不管那些,下令处死严助,自此朱买臣和张汤就结下了梁子。

图|淮南王刘安—画像参考

后来朱买臣任丞相长史,张汤执行丞相事务,故意轻侮朱买臣,对他丝毫不加以礼遇。前仇加上新恨,朱买臣早看张汤不顺眼,想着有朝一日定要让这个小人付出代价。

不久,孝文帝陵中瘗钱被盗。张汤要借此事陷害丞相庄青翟,自己取而代之。朱买臣抓住机会,找到庄青翟,劝告他说: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先发制人,除掉张汤。

图|庄青翟—画像参考

朱买臣又告诉庄青翟,商人田信等人乃张汤爪牙,官商勾结,结党营私。皇帝最痛恨臣子有这种行径,这个罪名告上去,张汤必死无疑。

朱买臣的判断是正确的,收到庄青翟的弹劾后,张汤也知道这次自己死定了。但他留了一招后手,临死之前,他写下遗书,说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陷害他,随即挥剑自杀。

图|庄青翟—画像参考

汉武帝看了张汤的遗书,心里后悔。他命令手下抓捕三长史,诛杀抵罪,将朱买臣、王朝、边通绑赴刑场斩首。

这场政治斗争,到头来,谁也没有落得一个好结局,所有人都是权力的牺牲品。

总结

朱买臣的一生可谓无比折腾,他穷困过,潦倒过,荣华过,也辉煌过。可是,扪心自问,当他卷入政治斗争无法脱身之际,他会不会怀念早年间,自己在山上打柴随口吟诵诗文的闲暇时光呢?

无从得知。可如果站在他的前妻崔氏的角度上看,在知道朱买臣最后的结局时,她说不定并不会后悔当年的选择。

比起待在君王身边,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平安一生,这样的生活,才比较适合这世上的大部分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稽愚妇轻买臣,不知并非蓬蒿人
朱买臣休妻:史实中朱买臣的为人和剧中判若两人,其妻也并非恶妇
朱买臣
朱买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夜读|中年勿读朱买臣,读后愈觉人情凉
第二章 覆水难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