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浒传》恐怖细节,为什么说鲁智深是原著最绝望的人?

这世间真正的恐怖绝望是什么?

不是身逢绝境,是心如死灰。坏人做事见不得光,心死之人最需要光。

水浒那个肮脏混沌,暗无天日,令人窒息的绝望世界。

作者用仁慈的笔,设计出了活佛鲁智深。

他如一束光,冲破黑暗,挺身而出,从天而降。书里写他的外貌,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这形象,好一个怒目金刚。他一口一个洒家,他一骂一个直娘贼。

他常常喊着,吃洒家三百禅杖。他简单快乐,他随性自然。他粗中有细,他信仰正义,他坚守正道。

只可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关于,鲁智深,江湖上有个问题。

一直在等待一个答案。

为什么说鲁智深是书里最绝望的人

要说这问题多妙啊,想想鲁智深的一生就活了两个字,侠与禅。那么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原著,继续我们这期的透过细节看水浒吧。

(文字较长,水浒值得慢慢品。书说有心人,与君共勉)

故事,就从拳打镇关西讲起吧。

01 拳打镇关西


当落寞妇人金翠莲,在酒楼,啼哭不止。扰了鲁达喝酒的兴致,鲁达问其缘由,书里金翠莲是这样向鲁达回忆那不堪往事的。

“奴家 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这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 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执不得,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

从金翠莲提供的细节来看,这是一起骗色骗财的合同欺诈。金翠莲没拿一毛钱,合同上却写了三千贯,三千贯可不是小数目。

杨志卖刀,喊价也是三千贯,北宋一贯钱,约等于半两银子。什么概念,三千贯少说也约等于如今一百万左右。

可见整个流程,有预谋,有套路。

先是虚钱实契,再到未及三个月,被大娘子赶打出来,后是被郑屠拿着合同追要所谓的典身钱。

透过此处细节,我们不妨大胆推理。

郑屠杀猪只是掩盖,背地里他还有灰色产业,要不然靠着杀猪,他也不可能成为大财主。郑屠夫妇利用小妾市场供不应求的行情。

娴熟的开发出了夫妻店的经营模式,危害一方。

表面是骗色骗财,实则是干着吃人不吐骨头的恶心勾当。

金翠莲哀叹郑屠有钱有势。

说明,郑屠的上面有保护伞,这给了郑屠狐假虎威,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的底气。

金翠莲值得鲁达同情吗?金翠莲一开始明知郑屠未给分文,但碍于他财主身份,抱有幻想得过且过。她有心傍大款,终被大款所伤。

这世间骗局大体上都不高明?看穿了本质就四个字,投其所好。郑屠投其所好,以三千贯引诱金翠莲。金翠莲不曾想,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还好!

金翠莲绝望的哭声。

传到鲁达的耳朵里,鲁达化身为光,给了金翠莲生的希望。被鲁达所救的金翠莲终于实现人生理想,转身,又当了大财主赵员外的小妾。

鲁达对金翠莲是同情的。

但这并不是鲁达救金翠莲的根本原因。

穷苦人家的孩子,被水浒江湖那世风日下的世道。

逼的只能盲目的抓着任何一根有机会往上爬的救命稻草。

终于,那个叫金翠莲的姑娘。

败在金钱脚下,迷失在人性的欲望森林里。但可幸的是,她心地善良,她不曾害人,她也懂得知恩图报。

鲁达之所以救金翠莲,他发怒的根本。

书里是这样写的:“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灒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很明显,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鲁达气愤郑屠作为一屠户,乃贩夫走卒,是弱势群体当中的一员,不懂得体恤底层大众的疾苦。却因巴结了靠山,自认为成了人上人!转过背就骑在别人头上,去欺负更弱者。

这是鲁达所不能忍的,他最恨欺软怕硬的人。

有个叫鲁迅的先生曾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按先生的意思,郑屠,本质上是一个怯者。当鲁智深去找郑屠茬时,郑屠一开始是怎样应对的?

且看书里写,“慌忙出柜迎来,唱喏道,提辖恕罪,提辖请坐”

好一个慌忙!

好一个请坐!面对鲁智深挑刺找茬。

郑屠一口一个小人,丝毫没有嚣张气焰。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趾高气扬的郑屠变成了俯首帖耳的乖孙呢?

是呀!

郑屠是懂得如何装孙子的,这是一门艺术。

这艺术的至高境界,是看人下菜碟无缝切换面孔。

就像郑屠对待比他强势的人,他‬装模作样摇尾乞怜。而对比他弱的,则凶相毕露张牙舞爪。

所以呀,郑屠们!像狗像狼就是不像人。

这是他们在泥泞里打滚悟得生存技巧,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没道理可讲。

通常,这种马屁精一旦上位,仗势欺人就成了常态。

渭州城就是被这郑屠般的恶人把持着。

好人的沉默,就是对恶的纵容,好在!书里‬的郑屠,遇见了他的终结者!

这种沉默被打破了。

三拳打死郑屠,鲁智深表现得很冷静。

有些人看着很粗,但实则很细,鲁智深就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一开始,鲁智深为了给金翠莲父女争取逃脱时间。

他拿着小板凳,在店门口守着给郑屠报信的伙计,两个时辰。

再到借用种经略的名头,各种找茬戏耍郑屠把猪肉各种切。除了激怒郑屠,落个正当防卫。

也是想郑屠尝尝倚强凌弱的滋味,更重要是给金翠莲父女争取更多的时间。当然这切来切去也削弱了郑屠体力。不过十个郑屠也注定不是鲁智深的对手。鲁智深打郑屠两拳之后,没刹住车的原因是,郑屠认怂了,求饶了。

鲁智深更加不爽了,在鲁智深的眼里只欺弱小,而不敢战恶的是小人!

所以鲁智深才会说:“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

这就是鲁智深对恶的态度,嫉恶如仇是他的专属颜色。试问有几个人,会对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拔刀相助?

在这件事情上,富二代史进拿出了十两银子。

就离开了渭州,打虎将李忠纠结在自己生活本就不易,又该如何帮助他人?

只有那鲁达呀,气的“晚饭也不吃,憋得一肚子气”。

这是书里的原话,看看,这是一股清流,一个多么高尚的人格呀!

这不就是真正的活佛吗?

什么是佛,不就是我不地狱谁入地狱,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吗?郑屠万万没想到,那个叫鲁达的军官,竟会体恤民间疾苦坏他好事。

郑屠带着怨气倒下了,鲁达探探他鼻息。

知道不妙,心中寻思:“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看看吧!

纯净如鲁达,他就像个可爱的孩子呀。

他害怕的还不是吃官司,是没人送饭。

为了金翠莲的事,他气的晚饭早饭都没吃。怎么办,鲁达灵机一动,谎称郑屠诈死?

边跑边骂为自己赢取脱身时间。好家伙,真聪明!有人说,鲁达干嘛不把郑屠拉去见官?

非得打他干嘛呀,鲁达好歹也是个团级干部,对待一个地痞何须自己动手?

还是糊涂呀!

当然,鲁达做事风格是随性自然的,他不会像武松一样,做事滴水不漏。

而最关键金翠莲这事是合同纠纷,白纸黑字的合同摆着。占上风的是郑屠,搞到最后金翠莲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更何况,郑屠的猖狂,是背后有伞,这事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什么是大智若愚!鲁智深比谁都清醒,正常法律途径是走不通的。不过,鲁达后面也是有大山的,要知道鲁达可是军区首长派给亲儿子的心腹。鲁达打死了人,渭州的县老爷可不敢秉公办理!

这事还得向上请示。

所以他对小种经略处说不曾禀过相公,不敢擅自捉拿凶身”

小种经略是怎么回复的呢?

他说:“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如若供招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

你看,小种经略表面上是说依法行事,绝不护短,但又将他父亲老种经略拿出来说事。于是呀,县老爷心领神会。很显然,抓鲁达,也就是做做表面文章。

什么王法呀,在水浒江湖,似有非有,它所针对的,也只是无权无势的人。

矛盾悲哀的是!

正因水浒江湖法律形同虚设,底层人失声呐喊,无人聆听。而鲁达以犯法为代价化身正义,给了金翠莲父女生的希望。他入了地狱,可救他的人在哪呢?

鲁达,稀里糊涂的跑到了雁门县。缉拿他的榜文,贴在了城门上,赏金一千贯。

钱还真不少,几十万呀!在绝对的金钱刺激下。一群人围着榜文算计的是如何抓住鲁达,少有人关心鲁达伤人的动机正不正义。

还好!

金老汉认出了鲁达,将这恩人带回来家里。被救的金老汉,为鲁达树了牌位,朝夕一炷香的供着。

确实,他这人实诚,懂得知恩图报。

金老汉是跑江湖的,尝尽江湖冷暖。他懂得生活的道理是,一定要拼了命的往上爬,才不会受人欺负。

他的资本,是他的女儿。郑屠没指望上,就再换一个。赵员外,是有钱有势的一方豪强。那么,金翠莲嫁给赵员外虽然衣食无忧,可真的幸福吗?

且看!

当金老汉,把鲁达带回家中,好酒好肉以礼相待。

不一会,几十个人就手持棍棒,冲进院子。

书里此时写:人丛里一个人骑在马上,口里大喝道:“休教走了这贼!”

这骑在马上的人正是赵员外,他口中的贼,正是鲁达。

看看吧!金翠莲幸不幸福一目了然。他是赵员外养得外宅,家庭地位比小妾还低一等。说白了,没任何地位可言。金翠莲的日常生活,是被监视的,赵员外压根就不信任金翠莲。

您且看书里是怎么写的:

老儿道:“这个便是我儿的官人赵员外。却才知道老汉引甚么郎君子弟,在楼上吃酒,因此引庄客来厮打。

看看,夫妻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是信任。连信任都没有,又何谈幸福。

02 大闹五台山


赵员外收到小弟报信,金翠莲家里来了陌生男人。不问青红皂白立马断定金翠莲背着他胡搞,带着人马就喊打喊杀。

在解除误会后。赵员外表面上对鲁达这位恩人表现出善意,小弟长大哥短。

心里却在算计,如何处理这烫手山芋。没错,赵员外的形象,电视里是加了滤镜的。赵员外是什么样的人?他绝不简单!他好刺枪耍棒,豢养庄客、娇养外室。

他更敢窝藏朝廷通缉的要犯。他能用资本控制五台山文殊院,他和智真长老称兄道弟。

他在七宝村,一手遮天,呼风唤雨。

鲁达被赵员外请到庄上,好酒好肉。吃饱喝足后,智深说:“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

恩怨分明是鲁智深的优点,也是他的软肋。

鲁达在庄上连住几天后,金老突然来了。

说那天赵员外闹得动静太大,惹人起疑,公差来探,恐有祸患。赵员外这时就给鲁达指了条路,替他出家。鲁达选择出家的原因。

有两点,一来他前路渺茫,二来他把赵员外当朋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鲁达待朋友很真,鲁达觉得。把他当朋友的人,自然也真。

所以书里,鲁达才会说:“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愿做了和尚!”

这就是信任。

到了五台山鲁达发现,他错了。

电视里,鲁达出家的情节改动颇大,为什么改,不改是很难放出来的。

在文殊院,我们看见了一个堕落摆烂的鲁智深。

为什么鲁智深会这样?

咱们来理一理电视里刻意隐藏的细节。在宋代想做和尚,得有度牒(相当于证书)。

这证书的市场价是八百贯,那可是几十万呢!真不便宜。

为什么这么贵?

原因简单,度牒由朝廷发放,拥有它,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保护资产。

这度牒制度起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

既然度牒这么好,想拥有它的人自然不少,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假和尚,度牒被非法买卖,私下炒作,便成了公开的秘密。

再看,文殊院有几百个和尚,有固定产业,这是一块肥肉。赵员外想不想吃这块肥肉呢?

他当然想,可他也不能明抢啊。

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办?

赵员外的祖上是持有文殊院股份的大股 东,智真长老现如今是文殊院的实际经理人。赵员外控制不了智真长老,可如果派一个人,去替自己当和尚,日后若当了长老,这事不就好办了吗?

所以,当鲁智深去了文殊院后。赵员外不装了,当众说出了,鲁智深的真实身份。

“今有这个表弟,姓鲁名达,军汉出身”

看看,一句话把鲁达卖了,赵员外强调鲁达是军汉出身,不安好心。鲁智深来这是干嘛的呀,隐姓埋名出家避祸呀。

大街上,缉拿鲁达的公文。

贴的到处都是,谁不知道这军汉鲁达是个杀人犯?显然,赵员外是要拿鲁达在文殊院立威。上演一出董事长威逼总经理的戏码。果然,赵员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和尚们的集体反对。众人对智真长老说道“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

然而,智真揣着明白装糊涂。他看出了赵员外的真实意图,却不能撕破脸皮还得顾及他的面子,另外,他也看到了鲁智深身上难得的佛性。

另一方面,他还得照顾弟子们的情绪。

于是书里,智真长老是这样安抚大家的:“鲁达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就这神神叨叨的东西,众人听了能服吗?可不服也得服啊。

方丈都不能驳了投资人赵员外的面子,他们的话语权又算什么?可接下来,智真的做法,更是让大家难以接受。

大家都在嘀咕,凭什么新来的,带的珠子比自己大?智真赐鲁达法名智深,做的也不是自己的弟子。而是与自己同辈的师弟,一个可以和自己争夺方丈位置的师弟。

所以呀,书里这句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

这短短细节的背后就是江湖,这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攻心为上。

这是智真长老面对赵员外如意算盘的应对策略,主打一个将计就计。鲁达可是替赵员外出家的呀,能把鲁达当成自己的弟子吗?

不能!赵员外的面子要给,而且要给到最大,要让赵员外感觉舒服。赵员外越舒服,文殊院的弟子就越不服,文殊院弟子不服。那么和鲁达的矛盾,就会越大。

鲁达在文殊院就自然不会有朋友,生性豪爽的鲁达在文殊院没有朋友,就越寂寞。越寂寞就越想找些乐子。鲁达知不知道自己被赵员外利用呢?

按理讲赵员外,让他有了一个安身之所,依照鲁达恩怨分明的行事作风,他势必也会说出一些,诸如“哥哥对洒家有再造之恩”的场面话。

可是这些话,鲁达只在上山前说过,而当一切安排妥当后,赵员外与鲁达道别时嘱咐他在文殊院好好干,鲁达是这样回复的:“不索哥哥说(哥哥不要说了),洒家都依了。”

看出鲁达的不耐烦了吗?

很明显,鲁达稀里糊涂成了赵员外的马仔。

他不爽,可不爽归不爽,他还看中这江湖义气,他更需要那张价值不菲的度牒。

于是,在文殊院里的日子,我们看见了这样的鲁智深:他装疯卖傻,随地如厕,撒泼耍赖,从前的豪侠鲁达,突然间变成了人见人厌的莽和尚,让人大跌眼镜。

但这其实都是假象,是鲁达应对赵员外的策略——虽同意但不配合。

他要引起众怒,他想被逐出山门,他要拿着度牒,下山。

他喝酒胡闹,他借酒消愁,打了山门,坏了金刚,殴打师弟。众僧都怒了,可智真却不责罚他,而是纵容鲁智深继续胡闹。

智真的策略,是以退为进。

鲁智深闹的越大,赵员外那就越无话可说。终于,鲁智深把胡闹升级,他打入禅堂逼同门吃狗肉,他又指东打西,指南打北到了法堂。

终于智真出手了。

且看书里写的智深,你连累杀老僧。前番醉了一次,搅扰了一场,我教你兄赵员外得知,他写书来与众僧陪话。今番你又如此大醉无礼,乱了清规,打坍了亭子,又打坏了金刚,这个且由他。你搅得众僧卷堂而走,这个罪业非小。我这里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千百年清净香火去处,如何容得你这等秽污。你且随我来方丈里过几日,我安排你一个去处。”

看出端倪了吗?

鲁智深前前后后的所有行为。

智真都一一和赵员外说了,赵员外赔礼实际是对鲁智深还抱有希望。

这说明鲁智深闯的祸还不够大,智真也只能继续纵容。

然而这一次不一样,仔细品一品这句话就知道了。

你搅得众僧卷堂而走,这个罪业非小。

讽不讽刺,鲁智深破了清规戒律,坏了山门金刚都不碍事,可若是逼走六根未净、俗念未消的和尚,竟然就是最大的罪过。

这里还是人间净土吗?

真相大白了吧,智真就是要赵员外知道。

如果鲁智深在,文殊院队伍散。你赵员外,若继续留鲁智深在这文殊院为你卖力?你不怕文殊院变成空院吗?

几个回合下来,赵员外和智真的暗斗,终以智真赢而结束。

书读这里,看官朋友,如果你是鲁智深你的心冷不冷?为救一个萍水相逢的女子,毁了大好前程,本想着赵员外会以恩相报,可换来却是无情利用。

鲁智深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鲁智深从未想过的问题。

03 大闹桃花村


下了山,鲁智深被安排去东京大相国寺。路过桃花村,为报一饭之恩,救了刘太公的女儿。

抢刘太公女儿的强盗,有一个人,鲁智深认识,那就是李忠。一年没见,李忠从贩夫走卒华丽转身成山大王。

鲁智深不知道是该唏嘘还是该为李忠鼓掌。一年时间,他鲁达改了名成了鲁智深,做了和尚,名字变了,可做人本色未变,依旧是路见不平一声吼。

且看书里写的:

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两个苦留,哪里肯住,只推道:“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

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时,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尽送与哥哥作路费。”次日,山寨里一面杀羊宰猪,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顿,却将金银酒器设放在桌上。正待入席饮酒,只见小喽啰报来:“见山下有两辆车,十数个人来也。”

李忠、周通见报了,点起众多小喽啰,只留一两个伏侍鲁智深饮酒。两个好汉道:“哥哥只顾请自在吃两杯。我两个下山去取得财来,就与哥哥送行。”分付已罢,引领众人下山去了。且说这鲁智深寻思道:“这两个人好生悭吝,见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他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洒家且教这厮吃俺一惊。”

这一句话,说明了什么?

鲁智深打从第一眼,就和李忠玩不来。

这种玩不来,纯粹是三观不合,鲁智深的直,他的真,就是表现在他不会装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而现在,他对李忠更没好感。

嫉恶如仇的鲁达,又如何能与打家劫舍,欺负弱小的李忠走在一起?鲁智深一句“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

书里明说了,这是推辞,鲁智深看着满桌的金银酒器,想着这两人竟要去打劫给自己做路费。这分明是要把脏水泼在他脸上?也弄得他一身脏吗?

于是,小孩子心性的鲁达再一次上场,他也做一次强盗。

抢了山大王的金银,让他感受一下被人抢的滋味。

鲁智深打包了金银酒器,特意从后山滚了下去,避开周通、李忠。“大闹桃花村”的这一回,98版《水浒传》直接没拍,同样没拍的,还有“火烧瓦罐寺”

为什么没拍?这其中缘由各有说法。但有一点是事实,这两回,鲁智深的英雄形象,大打折扣。

在书里有这样一句容易被忽略的恐怖细节:到那里断送了十余条性命生灵,一把火烧了有名的灵山古迹。直教黄金殿上生红焰,碧玉堂前起黑烟。毕竟鲁智深投甚么寺观来

看看,杀人放火,鲁智深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04 火烧瓦罐寺


鲁智深从桃花山下来,慌忙赶了几十里山路,滴水未进,饿的发昏。好不容易看见了一个瓦罐寺,以为能填饱肚子。可谁知,这寺空空如也。

原来鲁智深在寺里找了半天,啥都没找到,只看见几个面黄肌瘦的老和尚。

鲁智深埋怨这些和尚不开门迎客,不懂礼数,好生无礼。可和尚们也有苦衷,他们也好多天没吃饭了。在鲁智深的追问下,和尚们说出了瓦罐寺衰败的原因。

且看书里:

老和尚道:“我这里是个非细去处。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他两个无所不为,把众僧赶出去了。我几个老的走不动,只得在这里过,因此没饭吃。”智深道:“胡说!量他一个和尚,一个道人,做得甚事,却不去官府告他?”老和尚道:“师父你不知,这里衙门又远,便是官军也禁不的他。这和尚、道人好生了得,都是杀人放火的人。如今向方丈后面一个去处安身。”智深道:“这两个唤做甚么?”老和尚道:“那和尚姓崔,法号道成,绰号生铁佛。道人姓丘,排行小乙,绰号飞天夜叉。这两个那里似个出家人,只是绿林中强贼一般,把这出家影占身体。”

看完此处的细节,不知看官有没有冒一声冷汗。

当鲁智深从老和尚口中得知,是一僧一道坏了山门,赶走了众僧。

鲁智深的第一反应是“胡说”,一个胡说的背后。

折射出鲁智深的心态,不是惊讶。不是怜悯这些老和尚,反而是一改往常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转而对一僧一道抱有同理心。他为什么会对一僧一道,抱有同理心。

因为这些事,他在文殊院也做过。

他更加愿意相信,这一僧一道所作所为的背后是否也有难言之隐。当老和尚把这一僧一道,形容成是“绿林中的强贼”,鲁智深对这两人更加有种亲切感,因为类似这样的评价,在文殊院他也曾收到过。

再看,书里又写:

智深正问间,猛闻得一阵香来。智深提了禅杖,踅过后面,打一看时,见一个土灶,盖着一个草盖,气腾腾撞将起来。智深揭起看时,煮着一锅栗米粥。智深骂道:“你这几个老和尚没道理!只说三日没饭吃,如今见煮一锅粥。出家人何故说谎?”

“一个何故说谎”,让鲁智深对老和尚的话从半信半疑,升级为半信不信。

老和尚明明说,没有饭,为何此时又有饭香。他口中的话到底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眼里揉不得半粒沙的鲁智深,最恨的就是被人骗。

而此时,他肚子哇哇叫个不停,在生存面前,吃饱才是第一要义。于是,鲁智深抓起粥狼吞虎咽。

见老和尚们过来抢,鲁智深吃了五七口便撇了不吃。

下一秒,门外传来了脚步声,老和尚说,那人就是飞天夜叉丘小乙,鲁智深提着禅杖质问丘小乙如何把这寺废了。

我们接着看书里原文:

那和尚道:“在先敝寺十分好个去处,田庄又广,僧众极多。

只被廊下那几个老和尚吃酒撒泼,将钱养女,长老禁约他们不得,又把长老排告了出去。因此把寺来都废了。僧众尽皆走散,田土已都卖了。小僧却和这个道人新来住持此间,正欲要整理山门,修盖殿宇。”智深道:“这妇人是谁?却在这里吃酒。”那和尚道:“师兄容禀:这个娘子,他是前村王有金的女儿。在先他的父亲是本寺檀越,如今消乏了家私,近日好生狼狈,家间人口都没了,丈夫又患病,因来敝寺借米。小僧看施主檀越面,取酒相待,别无他意,只是敬礼。师兄休听那几个老说。”智深听了他这篇话,又见他如此小心,便道:“叵耐几个老僧戏弄洒家!”

看看,鲁智深面对丘小乙倒打一耙,没有丝毫怀疑。这是同理心在作怪,如果老和尚对鲁智深真诚些,鲁智深或许对丘小乙的话,也会有些审视。可惜,鲁智深就这样被蒙蔽了眼睛,等老和尚解释,鲁智深才反应过来。可为时已晚,这一僧一道强强联手,把饿的发昏,体力值严重下降的鲁智深打的慌张逃命。

且看书里此时是这样写的:

智深走了二里,喘息方定。寻思道:“洒家的包裹放在监斋使者面前,只顾走来,不曾拿得。路上又没一分盘缠,又是饥饿,如何是好?待要回去,又敌他不过,他两个并我一个,枉送了性命。”信步往前面去。行一步,懒一步。走了几里,见前面一个大林子,都是赤松树。

读完此处的细节,有没有刷新您对鲁智深的认识呢?

这还是那个了无牵挂,无所畏惧,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鲁提辖吗?你是个活佛鲁智深吗?

他惦记的是自己的盘缠,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安危,他怯懦的是两人比他强。

在这片赤松林,鲁智深遇见了一个人。

这人就是史进,一年没见,落魄的富家少爷败完家底,竟沦落成拦路打劫的土匪

而史进今天要打劫的人,正是鲁智深。

一开始两人都没认出对方,打了半天,终于觉得不对了,相认了,两人互说衷肠。

最后统一战线,去瓦罐寺,找两人算账。

但这算账,纯粹是个人恩怨,与侠肝义胆毫无关联。

且看书里写的:“哥哥既有包裹在寺内,我和你讨去.若还不肯时,一发结果了那斯。

就这样,两人前去火拼一僧一道,赢了,行礼拿到了,可老和尚和妇人都自行了断了。他们皆死于绝望。

看看,鲁智深这前前后后所作所为,完全诠释了一句谚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客观来讲,火烧瓦罐寺,是鲁智深一生的污点,他没做错什么,也没做对什么。

他想完成英雄壮举,却发现是那么无能为力。为了一口吃的,让怒目金刚,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欺软怕硬。

当两人把瓦罐寺烧了,再看书里写的:“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俺二人只好撒开”

这句细节,细思是极恐的,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烧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心魔。仔细想想这瓦罐寺不就是小一号的文殊院吗?

曾经瓦罐寺是“十分好个去处,田庄又广,僧众极 多”,可由于出现了这一僧一道,逼走了长老,打坏了山门,撵走了众僧,才这般落败。

在文殊院,鲁智深完完全全也可以走这条路,占寺为王。但他没走,而今烧了瓦罐寺,便是烧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读到这一刻,才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这世上没有完人,没有救世主,没有常胜将军,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是凡人,就不完美,就有弱点,鲁智深好就好在,一出手就是人间活佛。

如果鲁智深前半段(前半生)的故事是“侠”,后半段(后半生)则突出一个“禅”

那么‬,后面的故事,我们就不必细说了。

总结的来讲吧。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人生高‬光(有人‬捧‬,有都肉‬有酒‬),千里护送林冲,义薄云天。

可奈何,为了帮林冲,和尚却做不了,逃亡的路上,还差点成了孙二娘的包子陷,上二龙山,三山聚义,共破青州。

再后来,征辽国,路过五台山。鲁智深,去找智真长老。

智真长老,一见面就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鲁智深无言,临别时,智真长老送了一句偈语: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并嘱咐鲁智深:“吾弟子记取其言,休忘了本来面目”

征辽国,讨方腊,活捉夏候成,生擒方腊,鲁智深立下战功无数。

内心毫无波澜,鲁智深一边杀,一边思考。

他从前杀人是为了救人,现在杀人是为了什么?他还是他自己吗?他还能当他自己吗?

当千军万马战死沙场,当千百弟兄命丧途中。

鲁智想这一切该结束了。

他终于有了答案。

进京领赏的路上,鲁智深停下了脚步,宋江邀请他回京封妻荫子。

享无尽荣华富贵。

鲁智深摇摇头,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听言,又说,这样吧,去京师去主持一个名山大刹,也好光宗耀祖。

鲁智深摇摇头,什么功名利禄,什么酒色财气,他都已看破,也都不再留恋。

八月十五,钱塘江,风声大作。

鲁智深面对那激荡的潮信声,他原以为是战鼓声响,敌人来袭,他提起禅杖,冲出门外,

直到僧人门向他科普了潮信的由来,他一个关西的汉子,才明白过来。

原来不是什么千军万马,只是潮水而已。

这时他想起智真长老的偈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忽然顿悟

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拳打镇关西大写的我,大闹五台山胡闹的我,火烧瓦罐寺自私的我,倒拔垂杨柳高光的我,大闹野猪林义气的我…

我就是我,这些都是我….这些‬都不是我‬,这些‬还是我‬。

啊,我错把潮水当千军,想我鲁智深一生,这样的错误,还少吗?

潮来如千军,潮去如泡影。

我这一生的旅途,和这潮水是何等的相似。

生生死死潮起潮落,在浪潮里打滚,在刀尖上舔血,颠沛流离,血海厮杀,到头来终究还是一场空。(至于鲁智深为何能顿悟成佛,且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纵观,水浒全文,只有鲁智深是被逼的无路可走。

梁山其他人皆是因自己,而鲁智深从头到尾都是为了他人。

他一个赤子活佛,一个金刚怒目,一个随性‬洒脱,一个菩萨低眉,一个肝胆热血,一切的一切。

到最后,一声长叹,才发现,他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无法改变,什么‬都‬带不走‬…

终于他和自己和解,这一生他无愧于心就已足够‬。

———

本文乃个人读书感悟,不做任何参考,红线处表示引用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1《大宋挽歌水浒》——鲁达剃度成鲁智深的那一刹那
水浒传:智真长老收鲁智深为徒,为什么赐了个平辈“智深”法名?
看他一山笑话
一本正经的读水浒——第四回之一
漫评鲁智深,天孤星的“成佛”之路(一):鲁达出家
赵员外送鲁达去五台山出家,藏着一个阴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