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应用--老年人使用中成药应知

一、老年人生理改变决定其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胃肠道血流量降低,蠕动减慢,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老年人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脂肪比例增加,脂溶性高的药物在脂肪组织积蓄作用时间延长。老年人肝血流量低下,肝重量减少,肝内药物代谢酶活性低下,年龄 >70岁健康志愿者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活性约降低35%老年人肾血流量降低,肾滤过率低下肌酐清除率下降,对主要由肾脏排泄的药物作用缓慢。老年人合并有心脏、肝、肾等慢性疾病多,联合应用多种药物的概率增加 ,更易出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药物间的毒副作用。

二、缺乏辨证论治基础的中药治疗

近几年社会上各类“名中医馆”的遍地开花,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各种不道地:名医不道地,药材不道地,炮制不道地…更有甚者随便百度一下,便去开方抓药。一感冒就喝各种感冒冲剂,一遇到高血压就用钩藤、草决明、夏枯草。特别是治疗风湿性疾病、腰腿痛等老年常见病时,大剂量长期使用虫类、乌头类药物…。保健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斛、虫草、灵芝、人参、鹿茸…各种保健药材、保健酒进入人们的生活,老人朋友们怕子女晚辈孝敬的东西坏掉而一咕隆咚吃掉…想想有几个人是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想想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道地药材?笔者一患者就出现过食用5根“党参”而出现肝衰的状况,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治疗要注意中病即止

老年人体质普遍虚弱,从中医角度来讲多兼挟邪实痰浊、瘀血、食滞等。对此通常采用扶正祛邪方法,还要掌握攻邪而不伤正的原则,具体治疗是“中病即止“。比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见到发热、咳喘气急、痰黄浓、舌红等痰热征象,用清化痰热的方法治疗,病情平稳后,应立即根据具体体质,或改用培土生金,或酸甘化阴,或益气养阴等方法善后,以免过用苦寒损伤脾肾之阳。那些在急性期控制后舌像转为淡红或暗淡的,临床屡见不鲜。再如复方丹参滴丸、保心丸等活血化瘀中成药,配方中多有辛香耗气之品,久服必然导致心肺之气耗散,病人可出现气短心悸、胸部空虚的症状。便秘者长年服用通便灵、番泻叶、大黄等药后,出现脐周隐痛、肛周重坠、便粘不爽的症状,也是损伤了脾胃正气,出现了不良反应。

四、中西药物合用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人很多疾病需要西药终身治疗,由于怕依赖或寄希望中药治疗能好转等原因,他们常常会寻求中医药联合治疗。但是有些药物联用是会产生毒副作用的,比如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西药氨苯喋啶、安体舒通与夏枯草、白茅根或茵陈术附汤或桂附地黄丸合用,可引起高血钾反应;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患者,在服用地高辛时,若因咽喉痛加用六神丸,可能产生频发室性早搏。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可以增加磺胺类药物对肾脏的毒性;甘草及其制剂和鹿茸、首乌及其制剂不能与阿斯匹林及降血糖药物合用;使用茵桅黄时用维丙肝、肝泰乐等药会出现风团样皮疹等,所以,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五:常见肝肾毒性中药材

常见肝脏毒性药物

1)植物类黄药子、川楝子、望江南子、油桐子、苍耳子、蓖麻子、雅胆子、雷公藤、龙葵、番泻叶、大黄、泽泻、山道年蒿、红茴香、桑寄生、姜半夏、棉籽、薄黄、千里光、紫金牛、农吉利(野百合)、白芨、元胡、防已、金不换、艾叶、虎杖、石榴皮、酸枣根皮、五倍子、巴豆、相思子、贯众、欧亚薄荷、地榆、水田七、土三七、苏铁、芸香、冬青叶、四季青、桑树、丁香、合欢皮、土荆芥、大枫子、天花粉、猫尾草、肉豆蔻、麦角、商陆、罂粟、乌头、常山、石蒜、麻黄、黄芩、广豆根、芫花、蛇莓、白果、及已等。

2)动物类红娘子、鱼胆、青娘子、斑蝥、蜈蚣、穿山甲等。

3)矿物类胆矾、黄丹(密陀僧)、硫磺、雄黄、砒霜等。

4) 中成药壮骨关节丸、大活络丸、六神丸(蟾素)、首乌片、复方青黛丸、小柴胡汤、蟾皮胶囊、牛黄解毒片、疳积散、百消丹、消核丸等。

5)注射液:参麦、复方丹参针、双黄连等注射液均有报道致肝损。

6)外用药:虎杖、老虎节、石榴皮、黄沧叶、按叶、地榆、酸枣根皮、五倍子等实验对肝脏有严重损害,外用药也不容忽视。

常见肾功能损害药物

1.植物类中药
如木通、厚朴、防己、泽泻、柴胡、草乌、芫花、甘遂、巴豆、芦荟、苦参、雷公藤、益母草、使君子、苦楝皮、苍耳子、牵牛子、马兜铃、天花粉、荆芥、大青叶、山慈菇、千里光、夹竹桃、补骨脂、胖大海、土贝母、千年健、钩藤、昆明山海棠、曼陀罗花、望江子、铁脚威灵仙等。
2.动物类中药
如鱼胆、蛇胆、斑蝥、蜈蚣、海马、红娘子等。

3.矿物类中药含砷类(如雄黄、砒霜、砒石、红矾);含汞类(朱砂、轻粉、升汞);含铅类(铅丹)和明矾等

还有一些中成药、外用药甚至静脉注射制剂的肝肾毒性或皮肤、胃肠道副作用也常见。

总结:

老年人亟需合理、规范服用中成药,在中医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因为“中药安全、补身体”等理由自己购买多种中成药服用。尤其对有慢性病且服用西药的患者,服用中成药需咨询药师,明确联合用药是否安全,避免多重用药带来的隐患。

作者:浙江省中医院沈凌波、黄立权医师,特此致谢(张宁 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期服药,这样做才不会伤肝!快快收藏
中草药的毒副作用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合理选择——自己做医生
3种中药已被《国家药典》除名,有肾毒性还致癌,别以为是好药
说说莲花清瘟的副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