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第一奸相,然而安禄山怕他怕得要死

公元八世纪三十年代,大唐帝国在波折中已经不知不觉达到了其历史的巅峰。此时,正是国泰民安、四海臣服。环顾帝国四周,除了吐蕃时不时带来一点麻烦,大唐已经没有了敌手。此时的唐玄宗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由于找不到对手,似乎已经没有了奋斗的动力,开始享受人生了。然而,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危机正一步一步走来。

公元736年,李林甫继张九龄之后成为大唐帝国宰相,这个人注定会是唐朝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因为他的才能与吏干、为人处世的方式,正好契合了玄宗后期的需要。

李林甫,本是李唐远房宗亲。虽是宗亲,到他这一代时基本跟普通百姓没啥区别。靠着舅舅姜皎的帮忙得以到太子身边供职,几经周折后又被调到最高学府——国子监当了一名官员。在国子监倒也显示了其吏干的一面,当时的国子监浮夸成风、纪律涣散,前面几任官员束手无策,李林甫来后,大刀阔斧的整顿,竟然把个高等学府搞的焕然一新。

在国子监干了一段是时间之后,李林甫得到了推荐,初为御史中丞,后来又干过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要说人的才能和人品并不总是相应的。李林甫虽有才干,然而生性阴柔、精于权谋。在宫中他结交宦官、妃嫔等,对玄宗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符合玄宗的意旨,深受赏识。当时武惠妃受宠,李林甫极力保护她的儿子寿王李瑁,因此武惠妃经常暗中帮助他。

李林甫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公元736年,他被任命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这个职位可来的真是不容易啊。他的前任,也就是被他扳倒的张九龄乃是公认的千古名相,无论人品才干,都是百年不遇的。由此可见,李林甫搞政治斗争的本事不是一般的强。

一旦大权在握,李林甫就绝对不允许别人来染指,对于那些有能力、有才干、有背景的一律打压。河西节度使牛仙客很有能力,但是出身寒微没有背景,这是一个老黄牛式的人物,只知道干活没有政治野心。李林甫把他找来做自己的副手,因为牛仙客对他没有什么威胁。牛仙客之后,陈希烈又来到李林甫身边。这更是一个摆设性的人物,李林甫每次决定好的事情,陈希烈只需要在上面签个名,仅此而已。到后来,李林甫每天上班到暑衙晃一下就干脆回家了,大小官员有事直接去其家中汇报,直让陈希烈在衙门中闲的无事可做。

李林甫善于甜言蜜语诱骗所憎之人犯错误,然后在皇上面前加以诋毁,因此人们都说他是“口蜜腹剑”。一次兵部侍郎卢绚骑马从勤政楼下经过,他骑马时风度翩翩的姿态让唐玄宗赞美不已。李林甫知道后,担心被玄宗重用,便对卢绚的儿子说:“你父亲素有名望,广州现在缺少一名有能力的官员,皇上打算让你父亲去。如果他不肯去那荒蛮之地,皇上肯定会降其职。不如去东都宫中做个太子宾客,也是显贵的职位。”卢绚果然不愿去岭南并像李林甫建议的那样主动到洛阳任职。李林甫怕人议论,便任命卢绚为华州刺史,不久又奏知玄宗,称其患病不能理政,将他贬为太子员外詹事。

李适之拜相之后与李林甫争权,但其性格粗疏因此常中李林甫圈套。一次,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采之可富国,陛下还不知道呢”。后来李适之将华山有金矿之事告知玄宗,玄宗又问李林甫。李林甫说:“臣早就知道了,但华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故而臣没有提及”。唐玄宗怪李适之虑事不周,恼怒的对他说:“你以后奏事时,先和李林甫商议,不要自行主张”。李适之从此被疏远。李林甫之阴险由此可见。

李林甫在李亨被立太子一事中无甚功劳,因此很是担心。大将军王忠嗣自幼长于宫中,是玄宗的义子,并与太子李亨交好。后担任河西、陇右、河东、朔方四镇节度使,威震边疆。李林甫担心他会被玄宗任命为宰相,非常害怕。后来的一次军事失利,让李林甫找到了诬告王忠嗣的机会,称其欲拥兵尊奉太子,此后王忠嗣失宠被夺去了兵权。

大唐在开元起,就有文臣以边将身份出将入相的制度。而李林甫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有能力的人才当宰相,他自请辞兼任的朔方节度使一职,专司相位,并上奏玄宗说:“文臣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寒族、番人。番人骁勇善战,而寒族在朝中没有党援。”这竟然被唐玄宗同意了。重用番将,固然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数民族降临独当一面,但也让安禄山得以长期控制燕赵,为日后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对那些对自己没有威胁但对他表示不服的人,李林甫却也有一套办法。当初,安禄山仗着皇帝的宠信,在朝中飞扬跋扈,对公卿多有侮慢,在李林甫面前也显得很傲慢和放肆。一次,李林甫故意在安禄山面前召见王鉷。王鉷和安禄山都是御史大夫,权势仅次于李林甫。但在李林甫面前,王鉷却态度十分谦卑谨慎。此后,安禄山再也不敢在李林甫面前倨傲了。每次李林甫和安禄山交谈,都能猜透他的心思,因此每次对话安禄山都是诚惶诚恐汗流不已。回到范阳后,若有使者从长安归来,安禄山都要向他打听李林甫说了什么。若是好话,心中暗自欢喜。如果是严厉的话,安禄山就会忧惧地说:“哎呀,这回我死定了!”所以,终李林甫一生,安禄山都没敢造反。

李林甫一生,在相位达十九年,其独揽朝政,蒙蔽圣听。他曾召集谏官,对他们说:“如今天子圣明,群臣顺从都来不及,哪里还需要什么谏言?你们看到过那立仗马吗?平时吃的是三品官的食料,一旦在仪仗中叫一声就被拉出去,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此后,朝中谏官再无人肯直言铮谏。

到了晚期,权势熏天的李林甫终于被人们看清了其嫉贤妒能、排斥异己的真面目。由于平时积怨太多,他的儿子李岫都开始担忧起来了。一次,李岫哭着说:“父亲久居相位,树敌甚多,以至前途满是荆棘。一旦祸事临头,都没有地方躲藏啊!”李林甫叹着气说:“形势已然如此,又有什么办法?”大有一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感觉。

纵观李林甫其人,虽然文化不高,但能力到还是算有一些的,但关键是其道德人品实在恶劣至极。若说他专权,姚崇、张说、张九龄哪一个不专权呢?但是论品行 ,哪一个也没有李林甫的影响坏?从李林甫起,唐代的官场风气就已经变了。后来的人说唐朝之乱始于安禄山造反,但其实大唐的衰落从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位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公元752年,一辈子工于心计、机关算尽的李林甫终于被一个更坏的流氓、无赖、低能的暴发户杨国忠踩在了脚下。公元753年的一月,这个一辈子做尽坏事的混蛋终于在郁闷中死了,死后还没下葬,就被削去官爵,抄没家产,子女家属皆就放岭南、黔中,以前攀附他的人中五十余人或贬或罚。再过两年,安禄山做了李林甫活着的时候他不敢做的事情,大唐的命运已经不可挽回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玄宗对安禄山恩宠有加,杨贵妃还收他做养子,为何他还要反唐?
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他不仅使大唐,也使古代中国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历史最血腥的叛乱,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贤路阻塞必亡国
解密安史之乱,还原李隆基晚年的错
科举史上的奇葩事件:交白卷的状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