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刺史是掌管什么的官?

凡是中国人,对《三国演义》多多少少都是有一点了解的。三国故事中,常常提到“刺史”这一职位,“刺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位,有多大权力呢?

”刺史“一职,最初是作为地方监察长官而设置的,其源于秦朝的监御史制度。"刺"是检举不法的意思,"史"是皇帝所使的意思。大家都知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各辖若干县不等。郡的长官称为郡守,汉代改称太守。为了加强集权、巩固政权、保证稳定,就必须要对地方长官进行监督。于是秦始皇在设置长官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除了郡守外,还设置了郡尉(地方军事长官)和监御史。 上面所说的监就是指的监御史,其地位和郡守、郡尉并称,而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掌”是执掌、“监”即监督,也就是负责监察本郡的各级官员。所谓:"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

汉初,一度省监御史,有丞相派员监察地方。到了汉武帝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个部州,每州下辖若干郡国,各州设刺史一名。但当时的刺史并不管辖地方行政事务,而主要是负责按"六条问事"督察郡国吏治。大致说来,刺史的职责可以概括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十二个字。显而易见,这个阶段的刺史一职相当于省级检察院院长一职。

从东汉起,刺史权力逐步的扩大,开始干预地方行政事务,州也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刺史也逐渐变成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当然,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光武帝时复称刺史。而到了汉灵帝时,又复称州牧,更是位居太守之上,成为实际上掌握了一州军政大权地方行政长官。

自三国至隋唐,各州也多设刺史,一些重要的州郡更是有都督兼任刺史。宋代起, 地方长官不再称刺史,而称知州,刺史仅为虚衔,不是实职。元代以后,刺史之名废。 到了清代,刺史仅是知州的别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刺史究竟是怎样的官职?东汉时期权力最大,宋代起仅为虚衔
汉武帝时期发明了新的官职——刺史,这个刺史是干什么的?
《崇礼国学堂》分享;古代宰相、御史、刺史是何官职?
历史的尘埃——秦汉时代地方行政系统介绍
中国古代政区的演变专题
论述中国地方官制的演变【2021南开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