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早产儿,该继续抢救还是放弃?


这是丁香园(ID:dingxiangwang)孕产百科专「听段涛聊孕事」的第四期,我们邀请到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段涛教授,为大家讲述那些医生也需要知道的孕产事儿。


都说人生无常,产科很忙。不过产科再忙,80% 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过主要就是忙着 5 件 P 事:


  • Preterm birth(早产)

  • Preeclampsia(子痫前期)

  • Postpartum hemorrhage(产后出血)

  • Prenatal diagnosis and therapy(产前诊断和宫内治疗)

  •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birth(分娩期并发症)。


今天和大家聊聊其中的一件 P 事——早产,特别是早产儿方面最令人纠结的事情:抢救还是放弃?




为什么会有这一难题

中国的早产率大约在 8% 左右。


早产儿除了死亡率比较高以外,还有很多和早产儿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例如脑瘫、发育迟缓、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产妇及家属听到早产儿就满脸惶恐。


不过其实医生都知道,早产并没有那么可怕。这些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主要是和孕周相关,孕周越早出生体重越小,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


准确点说,真正导致最大危害的,还是占早产比例较小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出生 < 1,500 g),特别是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出生体重 < 1,000 g)。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997 年美国统计 < 2,500 g 早产儿的发生率为 7.5%,其中 < 1,500 g 的早产儿只占 1.4%,但其死亡率占新生儿死亡率的 50%,占残疾儿的 50%。


澳大利亚统计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 5.0%、1.1%、0.5%,分别占围产儿死亡率的 56%、45%、35%。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VLBWI 和 ELBWI 的存活率还会继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天价的医疗费用和早产儿的严重后遗症……


所以,究竟哪些早产儿需要抢救,哪些早产儿不得不放弃抢救,只进行安慰性护理,一直都有争论。


这里既有医疗水平的问题,也有经济条件的问题,现在考虑越来越多的还有伦理原则。




抢救或放弃的依据

早产儿是否能够存活,以及存活后是否会发生后遗症,主要取决于出生时的孕周和出生时的体重


不过,即使是孕周和出生体重相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在妊娠 22 周时,不管出生体重多大,欧洲婴儿的预计存活率为 2%~3%。在妊娠 24 周以后,在孕周相同的情况下,出生体重不一样婴儿的存活率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



不过请注意,以上所提到的数据都是来自于欧洲的资料,不能简单地在中国引用。


在中国国内,关于不同孕周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率的研究大多数是小样本、单中心的报道,不同地区和机构所报道的存活率和伤残率会有明显的差异。


当然,除了医疗水平的差异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就是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对早产儿抢救所持的态度。


对于孕周比较早,出生体重比较低的早产儿,许多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会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往往会导致放弃抢救,由患儿家长决定自动出院。


自动出院早产儿的结局大多数是不可避免的死亡,这些死亡有时会被统计在医疗机构的早产儿结局的资料中,但是多数不会被统计在内。这会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也就导致我们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真实的比较,更无法和国外的数据进行对比。




如何面对这一难题

发生需要选择抢救或放弃抢救的难题时,医患双方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 VLBWI 和 ELBWI 的处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方案。


有研究者对 15 篇不同国家和组织的关于 ELBWI 处理方面的指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这些指南来自加拿大、美国、德国、新加坡、法国、英国、瑞士、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以及一些国际性的学术组织,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供大家参考:


对于孕周太小的早产儿,所有指南的看法比较一致:


  • 孕周 ≤ 22 周时,新生儿无存活希望,不处理。

  • 妊娠 22~22+6 周被认为是人类存活的边界,不推荐积极处理,除非是安慰性护理。


对于妊娠 25~25+6 周,所有指南的看法也比较一致:


  • 分娩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必要时行剖宫产分娩胎儿,对所有新生儿进行积极抢救,除非是有致命的畸形。


从这些指南来看,23~24 周是所谓的「灰色区域」,处理建议是根据「个体情况」和「父母的愿望」决定是否进行积极抢救。在一些国家,「灰色区域」会延伸至 25~25+6 周。


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


  • 在一般的大型综合医院只有孕周达到 30~32 周,出生体重达到 1,000~1,500 g 时,新生儿的存活才能比较有保证。

  • 「灰色区域」一般在 28~30 周之间,低于 28 周时多数医务人员和患儿父母基本上会选择放弃抢救。

  • 在中国广大欠发达地区,「灰色区域」会延伸至 30~32 周,即使孕周达到 30~32 周,出生体重达到 1,000~1,500 g,也不一定都会选择积极抢救。


对于处于「灰色区域」的早产儿,究竟是积极抢救还是放弃治疗,需要患儿父母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选择。



但是,这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医务人员能够提供自己医疗机构的相应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伤残率以及可能的医疗费用数据。


但是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往往无法准确地提供以上的数据,虽然可以参考国内文献上所介绍的数据,但是这些小样本、单中心的数据一来不一定准确,二来不一定适合本医疗机构。


所以,现在可以非常容易地回答本文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早产,多早是太早?没有标准答案!上海的答案不适用于广西,三级医院的答案不适用于一、二级医院。


因此,比较理性的做法是——每家医疗机构都要制订自己的处理原则


如何制定呢?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


  1. 查找国内外文献,并将这些资料与自己机构的不同孕周早产儿存活率和伤残率的资料进行对比;

  2. 让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甚至患者参与讨论,根据当地的实际医疗状况制订自己的指南;

  3. 在实践中使用指南并根据医务人员和早产儿家长的反馈对指南进行修订和完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标准方案指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重视早产儿复苏,降低早产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产房/手术室的保暖策略
读书笔记: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论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合并脑损伤的MRI表现及高危因素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