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 2000 年合并组建而成;2011 年与武汉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互派交换学生和互相承认学分学历等。备注:华中理工大学前身是 1953 年创建的华中工学院,是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力部分合并组成;1988 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前身是 1907 年在上海创建的德文医学堂,后发展为同济大学医学院;1950 年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 年更名同济医科大学;2000 年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前身是 1952 年由郑州高等工程学校 、武昌高等工程学校、长沙楚怡高等工程学校、湘乡高等工程学校等土木工程专业组成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1953 年迁至武昌,更名为武昌建筑工程学校;1960 年更名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官网http://www.hust.edu.cn/。

学校现有 2 个校区,设有 10 大学科门类、33 个院系、97 个本科专业,21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3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 3000 余人,其中教授 1000 余人,副教授 1300 余人;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7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5 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7 个。学校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以及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 5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 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学校与世界上 35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 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

本校特色办学项目:

1.启明学院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业界共同创办“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办学思路为“开放办学,创新机制,学科交叉,拔尖示范”;培养模式有: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未来工程领军人才)、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未来医学杰出人才)、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人文社会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基于项目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未来信息工程专家)、基于团队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实践能力的人才)基于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自主管理能力和发展潜能的优秀人才)等。

2.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

物理学院结合基础学科物理学实验班的经验,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开设“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由物理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同时提供师资和优质教学、科研资源,进行联合培养;在全校理工科各专业新生进行二次选拔,选拔考试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

3.贝时璋菁英班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开设的“生物科学基础学科拔尖班,又叫贝时

4.璋菁英班

该班采用“京汉两地 2+2”的学习模式(前 2 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基础理论,后 2 年赴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面向全校理工科各专业新生进行二次选拔,选拔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等。

5.卓越工程师计划

主要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采用“3+1”模式,即 3 年校内基础课程学习,1 年校外实践学习;开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自动化、软件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

6.拔尖创新人才计划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要求开设的特色培养项目;开设专业:机械类学科、生物学实验班等。

7.产业人才计划班

是湖北省教育厅面向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开设专业:生物制药、功能材料、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推荐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临床医学、热能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校的录取相关信息:

1.本校承认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并按政策性加分进行投档。

2.专业录取时以考生投档成绩为准,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江苏省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 AB+ 以上,专业安排原则为“先分数后等级”;浙江省考生选考科目须符合学校对考生所报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

3.学校转专业政策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年级学生,在入学 3 个月后,可申请转专业:确有专长或志趣需要转入其他专业学习和培养;确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他专业学习;确有某种特殊原因,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

4.辅修(双学位)政策

学有余力、表现良好的的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有 2 门以上(含 2 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不得申请;各开办专业按照报名学生的学分绩点由高到低排序,择优确定修读名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木工程”排名前的5大学,清华屈居第三,同济第一当之无愧!
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华中科技大学
2016考研:50所院校王牌专业一览
50所重点大学的王牌专业,想学哪个?
华中科技大学——让科技迸发青春的活力!
2018年国内理工类大学排行榜,华中科技大学位居第2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