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药店经理人

▍特约撰稿人:石小青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在发展中国家约有2/3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亦有约20%的育龄妇女及40%的孕妇患有缺铁性贫血。

由此可见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至今仍是全世界普遍的健康问题,其高危人群主要以妇女、婴幼儿、儿童为主。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需铁量增加、摄入量不足:

(1)婴幼儿、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如不及时补给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的食物,很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2)妊娠和哺乳期:妊娠和哺乳期期间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收,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障碍:

(1)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胃酸减少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了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2)疾病因素:长期腹泻、慢性肠炎等疾病易导致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

(1)慢性胃肠道失血:与溃疡、息肉、肿瘤、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痔疮出血等因素有关。 

(2)月经过多:与节育环、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关。 

(3)呼吸道疾病咯血:与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因素有关。   

(4)血红蛋白尿:与各种原因血管内溶血有关。   

(5)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易引起铁丢失。

(6)多次献血: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400ml,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如果献血次数过多,及易引起铁丢失。

(7)咯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1、组织缺氧: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氧并运送到全身组织,严重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性损害。

2、代谢障碍:细胞中许多代谢过程需要含铁的酶和辅酶参加,缺铁时各种重要的含铁酶或含铁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琥珀酸脱氧酶、黄嘌呤氧化酶、肌红蛋白等活性明显降低,导致许多组织和器官发生细胞呼吸障碍,细胞代谢及功能紊乱,并易发感染。

3、红细胞异常:红细胞内含铁酶活性降低,影响脂质、蛋白质及糖代谢而引起红细胞异常,易于在脾内破坏,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缺铁原发病表现:

(1)溃疡、肿瘤、痔疮:导致黑便、血便、腹部不适症状。

(2)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腹痛、大便性状改变。

(3)月经过多。

(4)血管内溶血。

(5)肿瘤性疾病的消瘦。

2、贫血一般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3、组织缺铁表现:      

(1)神经和精神症状: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易食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免疫力低下、易感染,体力、耐力逐渐下降。   

(2)粘膜损害: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吞咽困难。  

(3)营养缺乏: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甲缺乏光泽且脆薄易裂,重者甲变平,甚至凹下成勺状(匙状甲)。

(4)胃酸缺乏和胃功能紊乱:吸收不良、食欲缺乏、便秘、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5)心血管系统:心悸、气短、心脏扩大或缺血性心脏病。

贫血的体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去光泽、易碎裂,反甲或脾脏肿大。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血象: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血红蛋白体积<80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6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于正常值的低限,网组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加,白细胞多在正常范围,血小板正常或略升高。

2、骨髓象:增生性骨髓象,红系比例增高,幼红细胞体积减小,外形不规则。骨髓铁染色于细胞内、外铁均减少或缺乏,尤以红细胞外铁减少最为明显,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指标。

3、生化指标:血清<8.95u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64.44umol/L,血清铁饱和度<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ug/L,血清蛋白<20ug/L,血清运铁蛋白受体>8.5mg/L。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在明确诊断后纠正病因,积极给予铁剂治疗,使血红蛋白升至正常并恢复铁剂储备。对于铁剂的补充主要包括口服铁剂与注射铁剂。

1、口服铁剂

主要包括无机铁、有机铁两种。无机铁主要以硫酸亚铁为主,而有机铁主要有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蛋白琥珀酸亚铁等。无机铁相较于有机铁而言,其不良反应较有机铁明显;而有机铁对胃肠道刺激性小,铁利用率高且起效较快。

使用口服制剂需注意的是,治疗剂量应以铁剂口服片中的元素铁的含量进行计算。

(1)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为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口服药物,其中含有的铁为二价铁离子,吸收率较高,适用于轻、中度缺铁性贫血。

三种常用铁剂的预防剂量与治疗剂量存在差异

(2)枸橼酸铁铵B1糖浆:主要以三价铁离子为主,吸收率较低,但是刺激性小,主要用于不能吞服片剂的小儿使用。在临床上枸橼酸铁铵B1糖浆分为两种:枸橼酸铁铵维B1糖浆I与枸橼酸铁铵维B1糖浆II。

(3)右旋糖酐铁:右旋糖酐铁既有口服剂型也有注射剂型,在这里先来说下右旋糖酐铁口服补铁的使用。右旋糖酐铁在临床中口服剂型颇多,有片剂、分散片、口服液和颗粒剂四种剂型,其中以分散片使用居多。该药物主要用于明确原因的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成人使用剂量通常为一次50-100mg,一日1-3次餐后服用,而儿童则建议选用口服液与颗粒剂这两种剂型,使用剂量为体重<5kg的患儿一日25mg,体重5-9kg的患儿一日50mg,体重>9kg的患儿一次50-100mg,一日1-3次。

特别说明:在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时应注意该药物的分散片既可以直接用水送服,也可以用适量的温开水溶解后送服。

口服铁剂虽然是目前治疗缺铁性贫血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以下11点:

1、使用铁剂期间切忌饮茶,避免茶叶中所含的鞣酸与铁剂形成络合物,能与铁生成不溶性的铁质沉淀,从而妨碍铁的吸收。

2、高磷酸盐食品(如牛奶)等,与铁剂能络合生产沉淀。

3、咖啡中所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而抑制铁的吸收,对铁剂的吸收会产生不良影响。

4、与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阴离子交换树脂也可产生络合反应,影响吸收;不宜与抗酸药、钙盐及镁盐同时服用,以免减少铁剂的吸收。

5、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铁剂生成不溶性络合物不利于铁的吸收,故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倘若必须使用,应间隔3小时以上。

6、避免空腹服用,饭后或餐中服药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使用剂量。

7、液体铁剂应使用吸管或滴管将药液送至舌根部咽下,再饮温开水并漱口。

8、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

9、铁剂治疗1周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可作为治疗有效的指标;血红蛋白约在治疗2周左右开始升高、约8-10周恢复正常,此时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补足体内贮存铁,或在血清铁蛋白>50ug/L后停药。

10、多数患者对口服铁剂耐受良好,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铁制剂刺激胃肠道引起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此外还可以引起便秘。

11、小儿误用1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呕吐、腹泻、休克等);误服2g以上可引起惊厥与死亡。

2、注射铁剂

常用的注射铁剂主要有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蔗糖铁三种。注射铁剂主要适用于胃肠道疾病口服铁剂不能吸收,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失血多、口服不能补偿,妊娠晚期合并严重缺铁性贫血等情况。

注射铁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式,在使用时需注意以下5点:

1、注射前应做过敏试验。

2、避开皮肤暴露部位,采用“Z”字形注射或留空气注射法。

3、抽取药液后,要更换注射器针头后再注射。

4、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5、注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局部肌肉注射部位刺激疼痛;全身不良反应轻者面部潮红、头痛、头晕;重者出现肌肉酸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偶尔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最后想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对于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月经期妇女这些特殊人群应提前做好预防:

1、婴幼儿:应及早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比如蛋类、肝等。

2、青少年:应积极纠正偏食,并定期查治寄生虫感染。

3、孕妇、哺乳期妇女、月经期妇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积极补充铁剂,而月经期妇女应预防月经过多。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2、傅宏义.《新编药物大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铁真的越多越好吗?这个误区大多数人都有
铁剂的选择
得了肾性贫血怎么办?害怕打针还有哪些治疗手段?
西医内科—血液系统疾病(一)
缺铁性贫血丨静脉补铁,你最关心什么?
缺铁性贫血:如何应用蔗糖铁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