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顾佳爆火的背后:是30岁女性面临的“孩刑”

文 | 阿秋

首发 | 学长微课堂(cztuan)

我们曾经通过绘本《爱打岔的小鸡》,来讲述一个不好的小习惯——爱打岔。通过绘本中的内容来映射到孩子和大人身上,让我们学会更好的倾听,时刻增加反思。

那么这次呢,我们同样带来一个家长和孩子产生互动的故事。也是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亲像主人公一样去做的事情。

阿秋觉得,本周这个绘本故事代入感真的很强。

绘本故事的名字叫做

《爱心树 The Giving Tree》。

此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也更像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

而我们对下一代的培养,则会带有新的角度去看待,带有批判性思维去践行,不会如同我们的父母亲一样,100%的心思都围绕的孩子。

《爱心树》讲述了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氛围温馨又略带哀伤,像一则令人心动容的寓言,讨论了施与受、爱与被爱的永恒命题。

作为美国天才绘本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最负盛名的作品,《爱心树》曾荣获美国多项童书大奖,问世之后,迅速风靡全球,销量超过550万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大朋友、小朋友。

从爱心树中,我们会看到以下2个层面。

一、对于孩子并非有求必应就是好的

绘本故事中,大树是有求必应的,从头到尾一直围绕着小男孩的需求在无私的分享。

在诸多解读中,大家多数认为大树和男孩之间,映射的其实是母子关系。

01当男孩需要嬉戏时,大树将自己的枝桠给男孩荡秋千;

02当男孩需要金钱时,大树让男孩将自己所有的苹果都拿走;

03当男孩需要成家时,大树让男孩将自己的枝桠砍掉造房子;

04当男孩需要远航时,大树让男孩砍掉自己的树干造船;

05当男孩老去需要陪伴时,大树已经一无所有了,只剩下一个树墩,然后陪伴着男孩。

这算是相对一个友好的结局。但是现实中还是经常会上演孩子再也没有回头的局面。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两者关系中,其实男孩是自私的,只有在他有需求,有危难的时候,才想到大树,并且一味的索取。而拿走了大树几乎所有的东西。

很多父母会像大树一样,给孩子最好的。

而这样真的是最好的吗?想来大家会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二、 家庭关系中女性扮演的角色有待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大树除了有求必应以外,她还是孤独的。

以树为比喻,她扎根在这儿,无法挪动,只能是等待着小男孩的到来,像极了等待我们归家的父母亲。

她没有自己的社交,没有自己的活动圈子,甚至,我们没有看到大树的事业。

就如同最近爆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之所以能够引起广大网友的共鸣,其实也是阐述了女性在三十岁左右的现实。

顾佳是我们现在很多女性希望能够达到的角色,事业上有一番自己的能力,有父亲的支持,一个人强大到可进退,然而在现实中,往往是没有这么完美。

现实中很多母亲,生完孩子,不得不退居二线,处于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状态。

我们当今对有娃女性的要求,不仅能帮小孩做作业,带孩子参加辅导班,还能做的一手好便当,奥数题、讲故事、琴棋书画恨不得也样样精通。最好还能有自己的独立收入,以供家庭开支。

这不就是《三十而已》里的顾佳么?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要求,而很多女性不得不减少自己在个人发展道路上的投入。

《经济学人》的文章指出,导致男女收入差异的根源之一是女人生孩子:生孩子会显著降低女性这一方的终生收入,这一现象被称为"孩刑"(Child Penalty)。

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该项目将1000所学校作为样本,在这1000学校中抽取了20名样本,分别是从幼儿园到五年级的人群。

探究了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哪些相关因素。

其中,父母学历高、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家中藏书多、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或30岁以上——这些因素影响较为显著。

与此同时,这些因素意味着父母,尤其是母亲,有独立自我意识,拥有开阔的视野与充分的自我发展,对孩子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

其中"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这一项,则与孩子的学业发展状况没有相关性。

三、给予爱的那一方更容易感受到快乐

不仅仅是在母子关系中,在情侣的亲密关系以及友谊中,给予的那一方心理的愉悦感其实会更强。

在《爱心树》大树多次表达出自己给予之后快乐的心情。

其实,这个层面也是教会孩子也不能一味的索取,通过这个故事,启示小朋友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给予自己的爱。爱人之前先学爱己,爱己之后而爱人。

用《小王子》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来诠释就是:

"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

所以在母子关系中,也请不要将这层关系变成单向的给予吧。

大树的孤独,奉献了自己的所有,这种单向的、令人悲悯的"母爱"在20世纪是伟大的,是令人佩服的。

在如今的亲子关系中,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为何被爱,自己要学会如何爱家人,如何给予等,被爱与爱的关系,施与受的因果,从来不会是没有缘由。

感谢您的阅读,愿你成为越来越强大的父母亲和你自己。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心树》
【诺亚CARE悦读】爱心树
爱心树好词好句
《爱心树》,一本大人、孩子都值得读的书
蓝山精读:《爱心树》
黄色周五 | 《爱心树》:做一棵理性给予的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