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族的起源和演变之七----三皇晚期

汉族的起源和演变之七----三皇晚期(公元前3300—前2700年)

1、三皇时代之神农

各种三皇说法中,神农和伏羲一样,也是必有得。神农氏一个牛头人,教会人们种植五谷,并以木制耒、发明农具,所以被尊为神农。由于药食同源,他同时是中国医药之神,他长着透明的肚皮,通过亲尝百草,观察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来辨别药物的作用,最后因为误尝断肠草,亲眼看见自己肝肠寸断而死。

神农和伏羲一样,后世不断和其他祖先神合为一体。神农氏有三个称号:神农、炎帝、烈山氏。在先秦古籍中,炎帝、神农氏、烈山氏是独立存在的,如《庄子》只提神农而不称其为炎帝;《管子·卦禅》《吕氏春秋》则把炎帝和神农作为两个人区别对待。从记载上看,神农氏和炎帝事迹并不重叠,如神农氏发明农业、医药,是黄帝之前的帝王,而炎帝以火为官、战黄帝。最早有关炎黄二帝的文献《国语˙晋语》记载"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 《竹书纪年》:"炎帝育于姜水(今陕西宝鸡),故以姜为姓"。 先秦古籍,更多称黄炎,黄帝大哥在前、炎帝二弟在后,秦汉之后才有炎黄的说法。而发明农业的神农是黄帝、炎帝之前的朝代,辈分显然更高一级。

战国末期《世本·帝系篇》开始将炎帝成为神农氏:"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但是这说法不普遍。西汉《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凌诸侯……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司马迁言神农皆不称炎帝,言炎帝皆不称其为神农氏,而且神农氏衰落,作为天子却不能征伐相侵伐的诸侯,而炎帝作为诸侯之一想侵凌其他诸侯,说明一个是天子、一个是诸侯,绝非同一个人。《史记·封禅书》"神农封泰山、炎帝封泰山……尧封泰山、舜封泰山",同时提到神农和炎帝,但是明显并非一人,炎帝是神农之后、尧舜之前的帝王。

西汉末年刘歆通过五行相生理论得出伏羲就是太昊后,进一步推论五行以木为首,伏羲氏木,木生火,根据《周易˙系辞》"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的记载,神农属性是火,正好和炎帝相符,从而论证出神农就是炎帝。东汉的班固将其引用到《汉书》,从此神农就是炎帝登上正史,成为广为流传的说法。

同样,烈山氏就是神农炎帝的说法,直到东汉经学家郑玄才正式确定下来。郑玄《礼记·祭法二十三》"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五谷"做注中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 到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进一步写明:"神农氏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烈山,即厉山,今天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

上古帝王很多,比如东夷首领太昊、少昊,南蛮首领列山氏,南方的首领颛顼、祝融等,远不止三皇五帝这8个人,不过,他们很可能是本部落或本民族诸多部落联盟的首领,但不是天子,不是整个华北所有部落联盟的首领,所以只定出三皇五帝也是合理的,不过,正如同春秋五霸的名单充满争议一样,三皇五帝也免不了一番争议。炎帝、神农氏的合一与太昊伏羲氏合一一样,一方面是符合阴阳五行学说,另一方面也是各位帝王事迹、传说的相似性,随着东夷、南蛮都融合为华夏族,他们首领的事迹就跟华夏族类似首领的事迹合并了,进而连人身、名分都合并了。

伏羲氏之后,原始汉人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称神农氏。神农氏亦定都宛丘,并遍尝百草,发明了中医。神农氏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东夷部落斧燧氏发生冲突。神农氏将其击败、兼并。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神农氏文化也是原始汉人与东夷文化的融合。

神农氏创造了发达的仰韶文化(北达河套及长城沿线,南接鄂西北,东至豫东,西至甘青接壤地区,前5000—前3000),农业经济发达,除粟、黍一类耐旱作物外,还种植蔬菜。家畜仍限于猪、狗两种,也发现有鸡。定居生活相当稳固。仰韶文化已经进入发达的氏族社会阶段。仰韶(渑池县)文化分为早期的陕西仰韶文化和晚期的河南仰韶文化。

陕西仰韶文化又叫西安半坡文化,是大地湾/老官台文化的继承,相当于炎帝祖先氏族部落,分布大于老官台文化,西到陇东、东北到汾河下游、东到豫西、南达汉江,年代为前4800—前3600年。陶器炊器不见三足鼎,主要使用夹砂罐,彩陶花纹流行鱼纹、人面纹和几何纹形。

河南仰韶文化又叫陕县庙底沟文化,承袭裴李岗文化或陕西仰韶文化发展,相当于黄帝祖先氏族部落,分布北抵内蒙南部-晋北-冀中,西到甘肃洮河-青海东部,南到汉水,东到豫东,年代为前3900—前3000年。陶器炊器有三足鼎,而且形式多样,既有罐形鼎,亦有折腹釜形鼎。彩陶花纹则以圆点、钩叶和弧线三角构成的花瓣纹为主,而且有白衣彩陶。仰韶文化庙底沟期出现了像陕西华阴西关堡和华县泉护村等面积达百万米2的中心聚落。

公元前3500年,黄河下游出现了以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出现快轮制陶技术,正如美索不达米亚哈拉夫文化被发明快轮制陶的欧贝德文化覆盖一样,原本仰韶文化主宰的中原地带,也被大汶口文化侵入。公元前3300年,大汶口文化向西发展到黄河上游,形成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文化。

此时,黄河流域分布着上游的马家窑、中游的仰韶文、下游的大汶口三大新石器文化,三者都以彩陶为特色,其中尤以马家窑的彩陶比例最高,是中国彩陶工艺的巅峰。

大汶口文化在公元前2800年进入晚期全盛阶段。其陶尊刻画符号是此时中国陶文的典型代表,总共有十几个,都是单独出现的,符号和符号之间没有联系。这些符号是否是汉字的雏形,不得而知。

公元前3300年,埃及涅伽达文化二期时,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出现最早的有城墙的聚落----郑州市北郊的西山古城。该城是黄河流域最早的古城,比长江流域最早的城头山古城晚了700多年,并且此时长江流域已经有8座互相连接的城镇。西山古城(包括壕沟)的面积仅3.4万平,远不如城头山古城的8.8万平。

在城镇发达程度上,早期黄河流域无疑落后于长江流域,不过,西山古城城墙形式却成为后来中国城建的基本模式,西山古城告别之前长江流域古城墙简单 用土堆筑的结构,中国最早的版筑夯城。版筑,就是把土夹在两木板之间,用杵夯实,然后再上面添加一层新土,再继续夯实。这种城墙不但坚固,还能够建得更高,一改南方水城宽度高度严重不协调的现象。 西山古城开启了中国夯土建筑规制的新时代,是中国土城的鼻祖,从此,版筑夯土墙成为中国古代城墙的基本形式。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受大汶口文化入侵,衰落了500多年。公元前2900年,仰韶文化重新崛起,进入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这时的陶器已用快转陶车来制造,烧窑技术有了改进,能烧制出高火候的黑陶、白陶两个新品种陶器,制陶技术发展到新的高度。

公元前3300年,长江下游地区,上海青浦区崧泽文化入侵并毁灭了凌家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让长江下游的文化一度陷入倒退,不过,后来崧泽文化吸收了凌家滩文化的玉器制作工艺,在苏州张陵山发展为良渚(杭州余杭区)文化的源头。

良渚文化早期,发展程度还不如凌家滩文化,但后来随着良渚古城的修建,中国新石器迎来了一个空前盛世。

公元前3300年,与黄河中游西山古城同期,在长江中游,巫山县大溪文化被湖北荆门市屈家岭文化取代。长江流域出现了城镇群,发现有8座互相连接的水城,城墙用土堆筑而成,高度低却极为宽厚。如城头山城墙厚度25米,高度只有3米。这种宽矮墙主要是防洪,御敌作用在其次。城墙内外侧都有环壕,可用于防御和排水,也连接城内的人工水道。 常德澧县城头山古城在屈家岭文化时期,达到极盛,占地面积达15万平,城内面积8.8万平,城墙由生土墙改为夯土墙,城外有35米宽的护城河,城内有 用烧好的土 铺成的道路(长30米),是地理中国这个时期最大、最发达的城镇。

2、苏美尔大洪水(前王朝)

公元前3200年,中国的神农时代,两河流域苏美尔的捷姆代特˙奈斯尔文化兴起,并(在公元前3100年)取代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乌鲁克文化,乌鲁克作为两河流域城邦霸主的时代结束,两河流域进入苏美尔前王朝时代,特征是全面城市化进程,出现了"洪荒五帝邦"(五大城邦)。

根据苏美尔的创世神话,创世的工作经历了6个世代的神,到了第七代之后,诸神质疑为何要做创造的工作,于是罢工,深渊之神(水神)、智慧之神恩奇提议让众神创造人类代替神祗继续从事创造活动,于是四大神(天神安、大地和风暴之神恩利尔enlil、水神恩奇enki、生育女神宁胡尔萨格ninhursag)创造了黑头的人(苏美尔人)、创造了舒适的环境给动物居住和繁衍。然后国王从天下落下来,建立了最早五大城邦:埃利都、巴德提比拉、拉尔萨、西柏尔、苏鲁巴克,也就是"洪荒五帝邦"。

第一个取得霸权的城邦是埃利都,根据《苏美尔王表》记载:"王权从天而降,落在了埃利都,阿鲁利姆为埃利都国王。"埃利都是供奉水神恩奇的城市 ,在捷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时期,埃利都 已经是140 万平米的城市,到了埃利都第二位国王阿拉勒伽统治时期,埃利都 走向衰落,王权转移到巴德提比拉(Bad-tibira)。巴德提比拉意思为铜匠之城,表明这座城市是两河流域的冶铜中心。

巴德提比拉之后王权被太阳神乌图所垄断,先后 获得王权的两个主城拉尔萨(Larak)和西柏尔(Sitpar)都是崇拜太阳神的城市,其后王权转移到 苏鲁巴克(Shuruppak),意思是"治疗的地方", 其主神是粮食和空气女神南基,这是个主管粮食储存和配送的城市,苏鲁巴克历经三王,被诸神发动的大洪水结束 王权。

《苏美尔王表》记载的历史分为"洪水前"和"洪水后"两个时期,历史学家一般以大洪水为界将"洪水前"划为前王朝时期,"洪水后"为早王朝时期 ,可见这场大洪水对苏美尔造成的巨大影响。

根据史诗记载,由于王权之城苏鲁巴克人口过多 、噪声四起,最后打扰到以恩利尔为首的众神。神王 恩利尔看到人类不断繁衍和壮大,听到他们叛神的宣 言,他召集诸神开会说:"人类的宣言带着反叛,他们的结合让我无法安睡。" 为消灭人类,恩利尔下令发动一场瘟疫。但是恩利尔的兄弟水神恩奇教会人类医药治疗之术度过劫难。结果"人类不但没有被消灭,还比从前更多了"。

恩利尔又策划饿死人类。他通过控制降雨来制造灾荒 ,并下令水神恩奇"关上门闩,封锁海域",防止人类从海洋获取食物。接着,恩利尔给人类降下6个毁灭性越来越强的劫难。第一个劫难经过时"他们在吃着地上的草"。到了第六个劫难到来的时候,"他们已将小孩准备成食物……一家人贪婪地吃着另一家人"。人吃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

在关键时刻,水神恩奇打开海洋的封锁闸,释放了对人类的水源供应,人类得以生存。愤怒的恩利尔招来众神集会,指控恩奇破坏了他即将成功的计划, 在会议上,恩利尔决定速战速决,直接用一场大洪水一劳永逸地彻底灭绝人类。为了保证这个大灾难秘密不被人类知道,他要求大会的每个神都要宣誓保密, 尤其是要让多次拯救人类的水神恩奇宣誓。

恩奇最初拒绝宣誓,但最终他还是被强制宣誓不向人类讲述大洪水的秘密。不过正如誓言所说,恩奇不能向人类讲述大洪水,但是聪明的他决定向一面墙讲述,他把信徒乌特纳比西丁叫来神庙,让他站在芦苇屏后,然后恩奇对着墙说:"注意我的指令,一阵暴风将要清扫所有城市里的所有居民,它将是人类之种的毁灭,这是最终裁决。……放弃领地,建一艘大船!让船带上你和所有活物之种。" 恩奇要乌特纳比西丁按照他要求的长宽比例修造方舟,带着他的家人、贵重的东西及各种物种上船, 接着,"风暴摧毁了房屋、码头和水坝,大洪水发动 了,所有曾明亮的事物都变成黑暗,一个人看不见另 一个,暴风雨连下了六天六夜,洪水淹没了山脉,风暴清扫着大地,世间万物都归于尘土,只剩下一只飘摇在暴风和洪水之中的生命之船。" 第七天到来的时候,大洪水退去了,乌特纳比西 丁打开舱门,发现船只停在救赎山(《圣经》中的亚 拉腊山)上,他放出一只鸽子和一只燕子,但是它们 又飞了回来,接着又放出了一只乌鸦,它飞走了,说 明它找到了落脚地,洪水已退。乌特纳比西丁就放出所有生物,出船修建了一座圣坛提供贡品给诸神。

"诸神闻到了贡品的香味,像苍蝇一样聚拢在贡品上。"然而当恩利尔看见竟然还有生物活着,愤怒地将矛头指向恩奇,恩奇先称赞恩利尔的睿智,不是 "无理智"的神王,并向他解释,人类为神灵供奉物品,有着必要的用途,不信神祇而堕落的人类当然可以随意屠杀,但不应该完全灭绝无辜的人类,只要控制他们的数量即可。

看着全人类硕果仅存的美味贡品,恩利尔和众神都为灭绝人类表示后悔,众神表示以后再不会用洪水毁灭人类,为了保证仅存人种的安全,恩利尔赐予乌特纳比西丁和他妻子永生。苏美尔大洪水的传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也是《圣经》中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后者也是神为毁灭人类而制造洪水,只有诺亚一家听从神的指示带着各种生物乘船逃生,也是放出乌鸦和鸽子测探洪水是否已退去,诺亚的鸽子还衔回橄榄枝,从此以后,鸽子和橄榄枝也因此成了"和平"的代名词。

苏美尔大洪水导致苏鲁巴克城王权的结束。考古学家在苏鲁巴克、乌尔、乌鲁克、基什等城发现大量洪水堆积物,表明大洪水确实存在,并且地域广、时间长。这次大规模的洪水以苏鲁巴克城为中心,并影响到周边的乌鲁克等城邦,甚至远到苏美尔北部的基什城(Kish启什),洪水爆发时间在公元前2950~前2850 年,正处在传说时代的洪荒五帝邦和历史时代的第一早王朝交替时期。科学家发现,在公元前3200~前2900 年间,全球的气候发生过一场突变,在西亚,死海水平面上涨近100 米,气候变化是这次大洪水发生的原因。

对比两河流域泛滥无常、不可预知的洪水,埃及尼罗河每年的泛滥不仅趋势平缓,而且准时可以预知。在苏美尔人为洪水泛滥的时间和洪水量无限烦恼时,埃及人已完成国家统一,成为历史上最早统一全民族的国家,以至于在近代苏美尔遗迹被发现之前,埃及一直被认为是最早的文明,即使是现在,很多世界史书都以埃及文明开始,而不是更早的两河文明。

从苏美尔到埃及,要经过黎凡特。黎凡特是苏美尔和埃及两大文明的桥梁。黎凡特中部 黎巴嫩 Byblos(比布鲁斯、毕布勒)是地中海东岸最重要的木材贸易港口,这里有苏美尔和埃及急需的云山雪松木。苏美尔的货物先通过陆路运到这里,再由海运输送到埃及。公元前3200年,比布鲁斯开始垒石建城,逐步形成发达的贸易城市。

除比布鲁斯外,周边的黎凡特沿海地区还出现乌伽里特、阿克、西顿、推罗等城邦国家,与两河流域城邦大多沿河而建不同,这些城邦都是沿地中海而建,以港埠作为经济与行政中心。各城邦虽有国王,但权力受到长老会限制,形成以商业贵族组建的城邦政权。

3、古埃及的统一(早王朝)

公元前3200年,两河流域进入大规模城市化的同时,埃及也掀起了城市化浪潮,尼罗河两岸原本孤立的各村镇通过战争和联盟而被合并,最终埃及形成40多个州。这些州都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人口从几百到几千人),每个城市有一定自主权和一个属于自己城市的守护神。这些州和两河流域乌鲁克等城邦一样,同属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邦国家。各州经过长期战争和同盟兼并,最后形成尼罗河下游平原和上游河谷两大联盟王国,每个王国由20多个州组成。南方上游河谷的上埃及王国,首都耶拉孔波利斯,国王带白色王冠,以鹰为图腾、睡莲为徽标(睡莲也是今日埃及国花),奉鹰神荷鲁斯为其保护神;北方下游平原的下埃及王国,首都布陀,国王戴红色王冠,以眼镜蛇为图腾,以纸草茎、蜜蜂为徽标,奉风暴混乱与沙漠之神塞特为其保护神。

美尼斯(又名纳尔迈)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创建者,他最初是南方上埃及 提尼斯thinis城的城邦首领,后来统一了上埃及。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率上埃及王国或联盟在上下埃及的交界地(今开罗附近)彻底击败下埃及联盟,统一了全埃及,建立起埃及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民族统一的国家,埃及历史从此由前王朝进入早王朝时代,历时2700多年的古埃及31个王朝由此开始。

为巩固对北方下埃及的统治,美尼斯在开罗附近修建了一座白色城墙的城市(白城),此城被后来的希腊人称为"孟菲斯",意思是"普塔神之宫",其守护神是艺术、手工业之神 普塔神。

纳尔迈死后葬在他的大本营提尼斯附近的阿拜多斯。阿拜多斯是冥王奥西里斯的崇拜中心,也是每年奥西里斯节的举办中心,奥西里斯的遗体就埋在那里,奥西里斯作为冥界之王和来世之主,能赐给埃及人永生。 古埃及人都想葬在阿拜多斯,以便能得到奥西里斯的保护,这里也成为埃及第一王朝的王室墓地。 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灵魂不会随肉体死亡而毁灭,而会活在另一个世界中。为了死后过的舒适,埃及人对死亡世界住宅的营造比现世还重视,坟墓而不是王宫成为埃及文明的代表性建筑。 早王朝石器还没有金字塔,国王和贵族坟墓类型被称为马斯塔巴。 除灵魂不灭外,埃及人还相信"来世再生",人死后灵魂会依附在尸体上,如果尸体腐烂、人就无法再生,为了保存好尸体,他们将私人精心制成数千年不朽的木乃伊,并依此发展出古代最出名的防腐技术和先进的解剖学。

美尼斯(纳尔迈)虽然大体上统一了下埃及,但没有完全彻底地征服。他的继任者荷尔阿哈,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奈特女神庙,奈特是古埃及的智慧、战争、纺织女神(是古希腊智慧、战争、纺织女神雅典娜的原型),也是呼吁解决荷鲁斯和塞特争端的仲裁者。 荷尔阿哈彻底统一了下埃及,并向南扩张到努比亚的阿斯旺(尼罗河第一瀑布区),直到今日这里还是埃及南端的边界。

荷尔阿哈把首都从上埃及的提尼斯迁移到孟菲斯,以方便统治上下整个埃及。同时,原首都提尼斯作为陪都。荷尔阿哈和以后的第一王朝国王,在提尼斯附近的阿拜多斯 和首都孟菲斯附近的萨卡拉分别有一个墓地,一个安放尸体,一个是衣冠冢。 整个古埃及早王朝(包括第一和第二王朝)时代,提尼斯一直维持陪都地位,并没有被孟菲斯完全取代。阿拜多斯人口多达2万,首都孟菲斯人口则多达3万。

荷尔阿哈的继任者哲尔,向南扩张到尼罗河第二瀑布地区,向东扩张到西奈半岛的塞杰特国和 黎凡特地区。

哲尔的继任者是杰特。杰特和亲妹妹美丽奈茨结婚,生子卡斯梯(登)。登是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登在位时,猫女神玛芙代特成为王室的守护神,从此,猫在埃及有了神圣地位,象征家庭的幸福快乐,直到今天猫依然是埃及最受欢迎的宠物。 登 采用了树蜂双重王衔,树是上埃及特产苏特树、蜂室下埃及的国徽,两者的结合表示上下埃及王权的合一,加强了国王在上下埃及两地的权威。

登的继任者阿涅德吉布年事已高,在位7年就死了,塞麦尔凯特篡位继立。塞麦尔凯特也仅仅在位9年就死了,夸阿继位,夸阿举办了埃及最盛大的节日赛德节。赛德节象征国王身体和魔法的再生,通常在国王统治第30年纪念日举行第一次,以后每三年举行一次,象征长生不老、延年益寿。夸阿停止了活人殉葬。

公元前2890年,夸阿去世,埃及爆发王位之争,古埃及第一王朝结束。

夸阿死后两年,女婿霍特普塞海姆继位,开创了古埃及第二王朝。霍特普塞海姆在萨卡拉的王墓,比第一王朝最大的登的王墓还要大得多,地下墓地面积达480平,并且该墓室开凿在坚硬的岩床之上,难度很大,是早王朝最宏伟的建筑。拉内布篡位而立,夺取了霍特普塞海姆的墓地,并通过太阳神(拉)崇拜为自己的统治寻找支持。

第二王朝倒数第二个国王伯里布森是下埃及人,他篡位而立,尊奉荷鲁斯的死敌、下埃及守护神塞特,不供奉上埃及守护神荷鲁斯。伯里布森的篡位引起了上埃及贵族哈塞海姆的反抗,哈塞海姆打败了伯里布森,登上王位,重新尊奉荷鲁斯,实现了上下埃及的统一。

中国历史大多是北方征服南方,而古埃及则是南方征服北方,原因是上埃及占据地利优势,处在高处,入口险要、易守难攻,而一马平川的下埃及平原无险可守,上埃及顺流而下容易、下埃及逆流而上困难,正好比战国时期秦国对关东六国的优势一样。

哈塞海姆大兴土木,埃及神庙由简单木头搭建变成了泥砖加石基建筑,他在阿拜多斯留下了一座独特而庞大的陵墓,这也是最后一座坐落于阿拜多斯的王室陵墓。

早王朝时期,王宫门面上都有荷鲁斯名和塞特名,公元前2686年哈塞海姆去世后,塞特名被永久排除。埃及神话中,原本"大地之神盖特判定荷鲁斯与塞特分管上下埃及",哈塞海姆死后,神话也被修改为:"盖特后来变卦,判定塞特有罪、将上下埃及都交给荷鲁斯,塞特滚回沙漠老家"。 上下埃及两神分治时代结束,鹰神荷鲁斯成为唯一王权的标志,第一神朝的九柱神时代结束,进入了以荷鲁斯神为首的"小九神"时代,即第二神朝时代。此后,所有的埃及国王都是荷鲁斯在人间的化身,早王朝时代宣告结束。

埃及文字和苏美尔文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只不过古埃及人把这种象形文字继续发展,形成更加精细形象的圣书体(碑铭体、正规体),苏美尔则对象形文字进行了精简抽象,形成楔形文字。这是因为苏美尔人在泥版上进行刻画比较麻烦,而埃及有更容易描绘的载体(莎草纸)。

古埃及人最初和苏美尔人一样,也在泥版和石碑上刻字,第一王朝登在位时,发明了莎草纸,英文paper就是从莎草纸papyrus衍化而来的。"莎草纸"并不是现今概念的"纸",它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 莎草纸用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定,埃及人用芦苇的茎造笔,用水混合黑烟灰、胶浆制成墨水,在莎草纸上写字。

在羊皮纸发明之前,整个地中海地区都流行莎草纸。但是除埃及外,其他国家不但缺乏造纸技术、也无法种植莎草,导致埃及对莎草纸的绝对垄断。由于原料稀有和造纸步骤复杂繁琐,导致纸莎草被中国造纸术替代。

古埃及人使用十进制。埃及天文学领先,发明了一套计时和测量工具,如日晷、铅锤线,从而制定出人类最早的太阳历。一年分为河水泛滥、播种、收割三个季节,每个季节4个月,一年共12个月,每月30天,岁末5天为闰日。埃及阳历和现行阳历比,每年有6个小时误差。

国家统一的埃及,能统一修建和管理庞大复杂的水利灌溉和堤坝运河系统,尼罗河成为世界古代著名的粮仓。埃及人不仅吃的饱,还吃的好,苏美尔人只能吃坚硬的面饼,而埃及人掌握了发酵的技术,制作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面包,并用蜂蜜做调味剂。埃及人还用大麦面包酿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啤酒。

交通方面,埃及人还不会使用车轮,陆行基本靠脚,搬运重物则用滑橇,所以埃及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尼罗河的水运,他们懂得使用风帆。到第一王朝时,船队还能驶出尼罗河,远航地中海和红海,从黎巴嫩和东非海岸运来木材和矿石,埃及成为海上运输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造船中心。

埃及第二王朝时,开始出现青铜器皿,进入青铜时代,不过,这是青铜器主要是礼器,百姓使用的工具和军队使用的武器依然以石器为主。

4、苏美尔早王朝之基什王朝、乌鲁克第一王朝

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大洪水之后,与古埃及第二王朝大体同时,苏美尔也进入早王朝时代。这时,苏美尔城市进入全面繁荣时代,各城邦林立,所以又被称为城邦时代,共形成几十个独立的城邦国家,如埃利都、乌尔、拉尔萨、乌鲁克、拉伽什、温玛、苏鲁巴克、尼普尔、巴德提比拉、马里、基什、西帕尔等。 此外,在苏美尔周边地区,也有叙利亚埃勃拉,埃兰地区的阿万、苏撒等城邦国家存在,属于苏美尔的周边文明,和苏美尔各城邦有密切经济交往,同时也参与到苏美尔城邦争霸中。

苏美尔地区是当时世界上城市化最高、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各城邦由中心城市和附属的城镇和村庄组成,人口少则两三万,多则达十万,各城市都建有城墙和街道,重要建筑和城墙都有泥砖建造。各城邦的中心城市,如较小的乌尔城,面积90万平,人口60.6万;中等城市,有一两万人;较大的城市,如温玛城、拉格什有两三万人,最早霸主基什有4万人;第一大城乌鲁克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在公元前2800—前2600年有8万人,遗址覆盖面积达550万平,仅城墙就有9公里长,而且不是用普通泥砖,而是用最坚固的石头和烧砖建造的。除了两河流域下游苏美尔地区外,上游的叙利亚布拉克在公元前3100年人口就多达2.2万人,比苏美尔的大多数城市都大。 与苏美尔相连的埃兰在公元前3200年就形成了以神庙为中心的城邦国家,首都苏撒有1万人。

苏美尔各城邦首领为城邦主神的最高祭司和贵族会议首领,主管宗教和世俗职权,但是任期有时间限制,权力也受城邦会议的制约。城邦会议包括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长老会议类似参议院,由城邦贵族组成,是政治权力中心;公民大会类似众议院,由全体成年自由男子组成,在早期有权选举城邦首领、决定战争和大事,是高于长老会议的最高权威。

苏美尔各城邦为了利益相互争战,但却有一座城市(尼普尔)从未被战火殃及,一直享有最高城邦的地位。尼普尔从来没有成为苏美尔城邦中的霸主,但该城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是苏美尔诸城邦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发动灭绝人类的大洪水的恩利尔的祭祀中心就在这里。

大洪水的神话造就了风暴之神恩利尔 至高无上的地位。恩利尔本是苏美尔人仅次于天神安的第二大神,他是天父安和地母启的儿子,是天地孕育之子。本来天地处于混沌未分的状态,当恩利尔出生时,他用风暴的力量,将自己的父亲天(天神安)和母亲地(地神启)分开,将天永远固定在世界的最高处、再也不能动弹,从而天神安成为有名无实的太上皇,而恩利尔成了真正的众神之主,受崇拜的地位远超过天神安。恩利尔作为苏美尔神话中开天辟地之神,他所在的尼普尔城也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被称为"天地之枢纽"。尼普尔因此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中心,同时也是学术、教育中心。公元前3000年,这里就有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学校教室里有有泥版教科书和作业本,学校教授语法、写作、书法、代数几何、自然等课程,以备培养王室和神庙的书吏。

恩利尔是"创造世界、使世界有序"的人间主宰、王权的授予者。根据王权神授的观念,尼普尔是唯一能赋予其他城邦首领"王权"的城市,任何称霸苏美尔的统治者都必须得到恩利尔的认可。各苏美尔城邦国王为了王权的合法性,都热衷于控制尼普尔城,为恩利尔神庙兴修土木、敬献贡品,苏美尔各城邦以圣城尼普尔为中心的尼普尔联盟。

"大洪水之后,王权自天而降,第一个就落到了基什。"基什成为大洪水之后苏美尔城邦联盟的盟主,号称"基什第一王朝"。基什的守护神是战神扎巴巴,是诸神之王恩利尔的长子。基什位于古巴比伦城以东12公里、巴格达以南80公里,地处两河流域中部,地势极佳,极富战略意义。

基什第21位国王美巴拉格西,率领苏美尔各城邦联军攻略了东方的埃兰。

基什的霸主地位维持了数百年,能与基什抗衡的只有乌鲁克城。当时乌鲁克人口多达五六万,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与基什第21位国王美巴拉格西同期的 乌鲁克国王是杜姆兹。杜姆兹本是一个渔夫,因被选为乌鲁克大女神伊南娜的丈夫,而成为乌鲁克第四任国王。乌鲁克与基什进行争霸战争,杜姆兹单枪匹马就抓获了基什王美巴拉格西,不过,此时基什太强大,乌鲁克依然承认基什的霸主地位。

杜姆兹的妻子大女神伊南娜,主管光明、爱情、生命和丰饶;大女神伊南娜的姐姐 伊瑞绮嘉拉,是统治地界的冥后,主管黑暗、悲伤、死亡和凋零。大女神伊南娜为同时拥有生死阴暗两大对立面的统治权,先是企图色诱姐夫、冥王古加尔安纳,造成两姐妹的矛盾,在姐夫死后,伊南娜带上七件拥有神圣力量的套装来冥界争夺冥王位。地府内外有七重门,伊南娜每过一道门,守卫就脱掉她身上的一件套装,声称这是冥界的待客之礼。等到伊南娜最后见到姐姐时,七件拥有神圣力量的套装都已经脱光,伊南娜神力大减,被姐姐弄死。

由于大女神伊南娜主管性爱繁衍,她死后,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面临绝种的危险。多次拯救人类的恩奇再次施出援手,派人复活了大女神伊南娜。但按照冥界的规矩,任何进入冥界的事物都不能重返世间,除非找个身边亲近的人做替死鬼。大女神伊南娜选择让丈夫杜姆兹做替死鬼、打入冥界。后来大女神伊南娜又后悔了,再下冥界拯救死亡的丈夫,不过,也无法将杜姆兹完全带回人间,每年杜姆兹必须在冥界呆上六个月。

大女神伊南娜下冥界,被苏美尔人用来解释四季更迭。大女神伊南娜还是丰饶女神,其夫杜姆兹则象征着水。杜姆兹每年六月份都会死亡进入冥界,失夫的大女神伊南娜饥渴难耐,形成炎热干燥的夏季;到了秋天,丰饶女神伊南娜到冥界去接丈夫,没有了丰饶女神的大地 百草凋零、万木枯萎,这就是秋冬季。等到苏美尔的新年,丰饶女神伊南娜才通过重重考验将杜姆兹从冥界带回来,他们两个结合,让自然界恢复生机和繁荣,这就是春季。

苏美尔四季交替的说法,是后来古希腊冬季来源说法的源头,只不过,"妻子找丈夫",变成了"母亲找女儿"。古希腊的说法是,丰饶女神德墨忒尔的女儿珀尔塞福涅 被冥王强抢为妻,无法回到人间,德墨忒尔便下到冥界陪伴自己的女儿,但是人间没有了丰饶女神,万物就无法生长繁衍,素以宙斯只允许丰饶女神一年中只有三个月时间可以下冥界陪女儿,这就是万物干枯的冬季。

杜姆兹下地狱成为大女神伊南娜的替死鬼之后,即使再回到阳间,也无法履行国王职能,只能当老百姓了。于是,吉尔伽美什成为乌鲁克第五位国王。吉尔伽美什,打败了基什王阿伽的苏美尔联盟军,从此基什在苏美尔的霸主地位转移到乌鲁克手中,乌鲁克成为苏美尔地区第二任霸主,史称乌鲁克第一王朝。。

吉尔伽美什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并远征巴林和土耳其南部,乌鲁克进入全盛时代。乌鲁克人口8万,比 基什和埃及孟菲斯的人口总和还多,其城市1/3是神庙、1/3是宫殿园林、1/3是手工作坊,围绕着乌鲁克城,吉尔伽美什修建了长达9公里的城墙。

苏美尔早期文字为象形文字,由于图形符号不能用来表达抽象概念,苏美尔人在图形符号旁加上别的符号以表示新的意义,苏美尔文字由原来的图形文字发展为表意文字;苏美尔还发明了标音符号,创造了表示声音而不是表示物体或抽象观念的音符,还和汉字一样出现了谐音文字。 表意文字和谐音文字的出现,使苏美尔文字比以前更加灵活,符号数量从乌鲁克文化时期的2000多个减少到苏美尔早王朝时的600个左右,但所要表达的意思却大大增加了。 这种新型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因为用芦苇杆的尖端在泥版上留下的痕迹,就像木楔子(钉头、箭头)一样。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最伟大的文化贡献,在字母文字替代之前,古代西亚各民族都用楔形文字来记录本民族语言,甚至后来腓尼基人创制的字母文字也有楔形文字的因素。

苏美尔人有人类最早的数学计算。苏美尔人使用十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十进制,是全人类普遍使用的最古老进制,这跟人有十根手指有关。十二进制、六十进制是苏美尔人的原创,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天分为12个时辰(1个时辰是2个小时),1个小时60分、1分60秒。

苏美尔人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记录。苏美尔人认识很多恒星星座、五大行星、地球卫星(月球),并有了金星出没的准确记录。苏美尔人将天空分为不同区域,分属不同的神管理,如安主管的区域包括23个星座,恩利尔主管的区域有33个星座。众多天体中,月、日、五个行星最重要,分别代表一个星期七天中的每一天,也对应各自的神,如月亮对应月神南纳、太阳对应太阳神乌图、水星对应恩奇、金星对应大女神伊南娜。

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圆缺制定了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缺点是一年少了11天,就隔两三年设置一个闰月来加以补充。大多数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仍在使用阴历。

交通上,苏美尔人用牲畜牵引泥橇,普遍使用手推车和驴拉货车。

苏美尔早王朝时代,青铜冶炼开始普及,普遍使用青铜制造的斧、锯、矛、刀剑等工具和武器,并用铜钉子替代榫卯结构来固定家具和建筑。还发明了铜镜,真正的青铜时代到来了。

苏美尔是当时世界上农业灌溉最发达的地区。苏美尔人发明了桔槔,通过杠杆原理从河中汲水倾入高处的田地沟渠或蓄水池中。在此基础上,还发明了踩水车,加快了汲水速度。

苏美尔人吃面粉烤制的面饼,还发明了用于烤肉的餐叉,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肥皂。

5、印度河流域的早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3300,伊朗也出现了文字,最早的文字在伊朗中南部的克尔曼南郊的吉罗夫特。沙赫里索克塔,位于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与巴基斯坦交界处,是这个时期伊朗最大的城市,公元前3200年,面积151万平,人口2万,城市四周建有巨大的石墙。

沙赫里索克塔离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较远、基本没有苏美尔文明的影子,却紧邻印度河流域,不过也没有印度河文明的影子,因为此时印度河还没有出现文明。反倒是,后来印度河文明中,可以看到沙赫里索克塔城对印度河的巨大影响。

公元前3300年,印度河流域进入早期哈拉帕文化阶段。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在这里发现了印度河流域最早的刻有图画文字的黏土和石碑,其早期阶段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这是一个孕育后来印度河文明的前奏阶段。在这个时期,水利灌溉设施和用牛犁地开始出现,并发现箭镞、锄、镰刀等青铜器。

公元前2800年,印度河流域进入葛迪吉KotDiji文化时期,代表遗址葛迪吉是一个有城墙和堡垒的城镇,居民住在石基泥砖房中,用阿富汗天青石制作的手镯、珠子,象牙雕刻、黄金制品,是当地的主要奢侈品。 已经使用两轮车和四轮车。有用染色印版染制织品上的图纹,是最原始的印染技术。

从早期发展上看,伊朗南部和印度河流域发展犹如一体,印度河流域深受伊朗南部影响,通过对古文字的破译已知,埃兰语和印度河民族语言同属达罗毗荼语,由此可以推断 印度河文明和埃兰的亲密关系。

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布拉灰人是达罗毗荼语系最西北部的语族,他们是古印度河文明创造者的后裔,但是他们的体形却和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完全不同,达罗毗荼人属于棕色人种,而布拉灰人却是白种人,而他们的Y染色体单倍群主要是J2和R1a,以及一定比率的L(12%),基本没有印度南部达罗毗荼人的H成分。H单倍群是(第三批走出非洲的)F单倍群下的最古老分支,早在F进入印度时期就分化出来,他们屠杀了大部分印度棕种土著男性C,并和C的配偶繁殖出混血的棕种后代,成为印度大陆的主人,如今H在印度下等种姓中十分常见。 如果排除后来雅利安人(R1a)入侵印度,导致R1a比例大量增加,可推测布拉灰人最早父系应为J2,为来自伊朗埃兰的移民,J2也是伊朗人的主要单倍群类型(约22.5%)。

为何J单倍群埃兰人和布拉灰人使用和南印度相同的达罗毗荼语?因为印度的达罗毗荼语起源伊朗西南部J2人群,虽然今日J的后代主要是讲闪米特语,不过讲闪米特语主要是J1为主的民族,很多J2高频地区如伊朗、高加索都不讲闪米特语。达罗毗荼语J2人群,通过农业扩张来到印度河流域,融合原本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L人群,然后在青铜时代一起南下印度征服H类人群,J人群掌握农业、青铜和聚集更多人口等更高文明要素,征服同化还只是处于旧石器时代、只会采集狩猎、人口分散、过流浪生活的H小团体实属正常,今日J占南印度达罗毗荼语系人种15---20%,属主体单倍群类型之一,而且多分布于达罗毗荼人中的上等种姓,而H(跟棕色C系的母系已经充分融合)在达罗毗荼语系人群中主要是低种姓,说明他们并非统治阶级和文化传播者,H原本的语言已经丧失,改说起J2的达罗毗荼语。

6、希腊爱琴海 基克拉迪文化

公元前3300年,西亚青铜文化通过贸易传入东南欧的爱琴海地区,爱琴海上的群岛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2600年,希腊半岛进入青铜时代。

爱琴海诸岛中的基克拉迪(基克拉泽斯)群岛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群岛,也是爱琴海文明的最早源头。基克拉迪群岛围绕提洛岛()环绕分布成圆圈形状,是塞浦路斯、小亚细亚运输铜矿等金属原料通往希腊半岛的要道,西亚青铜冶炼术正是从这里传到希腊的。公元前3300年,基克拉迪群岛就出现了青铜器,包括剃刀、刀子、凿子、箭头、矛头、斧头、鱼钩等。爱琴海以基克拉迪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青铜贸易网络。

除了青铜器外,基克拉迪还出产大理石雕像,因为这里属于火山岛,大理石矿丰富。基克拉迪开创了后来希腊大理石雕刻艺术的先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种暴发户的路
02大河的赐予 ——文明从西亚北非发端
【埃及夏史连载2】古埃及文明苏美尔起源与炎帝神农时代
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各城邦王表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1-5集)解说词
高加索山脉两侧(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