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朓一生虽短暂,但他清丽的山水诗歌,影响了一代诗风

谢朓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却是长远的,尤其是他诗歌的影响。谢朓的诗歌自出现以来,一直都备受人们的关注。从当时直至现在的文论家,无一不对谢朓的诗歌成就做出诸多论述和称颂。谢朓的好友,也是“竟陵八友”之一的沈约就曾说过:“二百年来无此诗。”意思说两百年来,没有哪个人的诗可以比得上谢眺。梁武帝萧衔还曾说过:“三日不读谢腓诗,便觉口臭。”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经常在自己的诗中提起谢朓。谢朓的诗不仅影响了一代诗人,还影响了一代诗风。谢朓的山水诗是在谢灵运山水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仅在语言风格上,而且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做出了全面的革新和改进,形成了圆美流转的独特境界。

谢朓的诗历来以清新明丽而著称。萧子显曾经称赞谢眺“文章清丽”。李白也曾在《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过:“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里的小谢就是谢朓,说谢朓的诗歌清新。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谢朓的山水诗中。谢朓的山水诗中往往景物清华明丽,诗人流露出来的性情也是清雅脱俗的。江南之地,山川秀丽,都市也非常繁华。在前期,谢朓的诗歌多写江南水乡的美丽春光与秋景,以及都城的繁华建筑。都城建康是谢朓从小生活的地方,风光秀丽,城市繁华。谢朓在许多诗歌中都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写了这座秀丽繁华的都城,如他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道:“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江南水乡

这描绘的是京城建康的郊外傍晚时分秀丽的景色。傍晚的霞光散开到云上,形成了一条条彩带,江水澄澈明净,喧闹的鸟儿飞来飞去,覆盖在春意盎然的水中小洲上,那儿还有缤纷的花朵尽情绽放,多么鲜艳秀丽的都城啊!在《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中谢眺写道:“秋河曙耿耿,寒诸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鴣鹊,玉绳低建章。”意思是,秋天的银河显得格外的明亮,水中的小洲一片苍翠葱郁。举头可以看见京城和遥遥相对的宫墙。月光照在宫殿上,玉绳星低垂在建章宫之下。这几句描写的是都城深秋之夜,庄严典雅,清逸旷远。成年后的谢眺,离京城越来越远,先后到过荆州、宣城等。

傍晚

尤其是在宣城,谢朓写了大量清新明丽的山水诗。谢朓的诗中之所以会出现大量清丽的山水风物,一方面,与江南明丽自然的山水风光有关。江南水乡,风景秀丽如画,而且经济富饶,为诗人提供了写作的天然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与谢朓本人的性格有关。谢朓性格怯弱,胆小畏惧,没有什么宏大的政治抱负,正是因为这种不谙政治的性格,让他的心更容易趋于平静。所以他对于自然景色的直观感悟能力非常强,对于因景而生发的情往往能明朗道出,所以诗人的这种澄明的心境也尽然展现在诗中。谢眺的诗中除自然风物明亮清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美感之外,诗中所运用的语言也清新洁净,意象淳美清逸。

自然风物

谢朓不像其他诗人讲究对诗句的精雕细刻,大肆铺陈排比。他追求的是词语的清新含蓄,意象繁多但不至于芜杂,词语华丽但不失清新,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之感,如在《直中书省》所写:“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一个“动”字展现风在吹拂,一个“华”字,说明日光普照。描景状物,贴切生动,而又简单明了,如《将游湘水寻句溪》:“轻苹上靡靡,杂石下离离。”诗人分别用“靡靡”、“离离”等修饰词语将事物的线条、明暗、动静等特征,准确生动地刻画出来。谢朓的山水诗歌与先前谢灵运的山水诗歌相比,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已经体现出了极大的不同。

山水

谢朓的山水诗中,往往心中的苦虑忧闷之情与自然山水的空明澄澈形成很大的落差,诗人总是在内在情感与自然风物的交融体验中,抽象出一种空虚的玄理,诗中的景物刻画得不是很鲜明,景物的类型也比较单一。但是在谢朓的诗中,由游览自然山水而生发的情感,已经由这种空虛泛滥的玄理,扩展到旅途当中以及日常的生活范围当中。如他在《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寄西府同僚》所写:“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大江日夜不停地奔腾着,就像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那浓郁的思乡之情-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中留恋家乡的淡淡愁绪。又如《后斋回望》:“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

白云

诗人登高远眺四野,白云环绕着山峰,平原外江水澄澈,夏天的树木已经郁郁葱葱形成了帷幕,而初秋的荷叶已经渐渐长成了华盖。多么静谧的一幅画卷啊,散发着-股悠闲恬淡的风味。谢朓的山水诗实际上去除了谢灵运山水诗中自然山水与景中所蕴含的理趣之间的隔阂,自然山水与人的情感更加亲和交融。谢朓的山水诗在抒情的范围和抒情的空间上都有所扩大,将原来山水诗中所表达的玄言理趣,扩大到羁旅行役的思乡之苦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同时还在现时的抒情中联系到古人的情感,拉伸了抒情的空间。但谢朓山水诗的结构布局,基本上是沿用了谢灵运先写景后抒情的说理模式。

山峰

而且每篇都是由十二句至十六句组成,前四句或六句往往描景状物,中间有两句用作过渡,紧接着便抒写自己的情感。谢眺的山水诗与谢灵运山水诗的另一个不同是在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上。谢朓和谢灵运都侧重描摹事物的动态和光亮色彩,但是谢灵运要么是通过对自然山水风貌轮廓的简单勾勒,通过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差异表现不同事物的动感,从而传达一种永恒不变的人生哲理,要么是通过对山水景物光亮色彩的描绘,表达自己带有道学禅味的心理感觉。总体来看,谢灵运诗中的自然山水景物带有了道学空明的感觉,似乎缺少了一点人间烟火气。

山水景物

谢朓的山水诗中则去除了山水景物的空明韵味,让山水景物回归到自然状态,通过对自然山水的刻画,让情感自然地从景物中生发,从而不再有那种牵强附会之感。谢朓的这种创作诗风对后世许多文人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很推崇谢朓的作品,尤其是李白。李白的一生对许多历史名人都抱有不同程度的钦慕和赞赏,在诗歌创作风格上能让李白为之倾倒的,恐怕就只有谢朓了。在李白的诗作中,吟咏谢朓的大概有15首,这里面包含都是对谢朓赞赏与钦慕之情。

李白雕像

李白又似乎能充分理解谢朓的诗歌,如他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所写:“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的夜晚非常寂静,不时吹来阵阵凉风,诗人独自登上了高楼,眺望吴越之地,看到的是水中倒映着的白云和岸.上的空城,静静地随着水波一起摇荡。白露仿佛携着秋月一起悄然滴落。诗人看到如此空明澄澈的一幕,便体会到了谢朓诗歌中的意境。想当年,谢朓在傍晚余霞满天的时候,领会到江水澄净如练,李白在此时也体会到了这种境界。李白将这种境界与秋夜月色相融合,使其升华成了一种莹润清空之美。

金陵城

文学批评家王士祯称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主要就是谢朓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清丽特征,让李白颇为钟爱。谢朓山水诗以其清丽的诗风流传后世,不仅影响了同时代人的诗歌创作,同时还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的诗歌创作。他在继承谢灵运山水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把山水诗的创作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后人称他的山水诗为“变有唐风”,实际上说明了,谢朓的山水诗作对唐代的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诗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尽管谢朓的山水诗歌也有一些缺点,例如整首诗篇往往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与篇首的繁华绮丽相比,结尾显得比较平庸质朴,但他的诗歌在山水田园诗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作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我是“哈库拉”,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二谢山水诗的不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大小谢诗风的异同
清新自然 秀丽明媚 ——谢脁《游东田》赏析
复习签到21: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南北朝诗人之谢灵运、鲍照
温博动态丨谢客去后的永嘉山水——谢灵运山水诗风及其在温州诗风中的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