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贴:三伏酷暑中的治病良方

道医养生笔记丨三伏贴:三伏酷暑中的治病良方

腾讯道学李博成2017-07-12 16:07


[摘要]当下,“三伏贴”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其实,其主治病症非常广泛,还包括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其辩证要点为寒症的其他病症。

文/李博成

“三伏贴”的妙用

“三伏贴”这一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百姓的接受和认可,每伏的第一天,人们冒着酷暑早早的就到医院排起长队,等待着接受治疗。而“三伏贴”也以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等优势,为人们治疗顽固疾患提供了很好的近期或远期效果。

“三伏贴”属于天灸疗法(资料图)

“三伏贴”属于天灸疗法,广义的天灸疗法是药物灸和发泡灸的结合,是穴位贴敷疗法的一种。“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八月朔日收取磨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瘵,谓之天灸”,“八月十四日,民并朱水点额头,名为天灸”。这时“天灸”的概念还并不具纯粹治疗意义。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症。”直到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才较明确地提出以“三伏贴”治疗哮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为基本方,以姜汁调和。现在大多数的“三伏贴”组方仍是以此方为基础化裁而来。

所谓“三伏”是一种我国从古至今沿用的夏季计日方法,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所以伏日一定会是庚日。中医学认为庚属金,肺亦属金,故庚与肺相应。《康熙字典》载:“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夏季应于火,金畏火,所以“三伏”都是庚日。三伏之日,为肺之主时,这时是治疗调理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又加之这时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极旺之时,“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又主一身之气,此时贴敷疗法最易刺激穴位,药物也最易吸收,通贯气血,激发经气。

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资料图))

在内经成书的时代,医家们和很多思想家们都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也”。这一观点不仅反映在人体构造与自然相应,同时人体脏腑气血也随着自然节气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变化。这不仅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更是“三伏贴”的重要理论依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就是借助夏季阳气旺盛的时候,与人体阳气欲升欲旺之势呼应,增强药物扶阳祛邪的功效,解除体内寒凝之气。再则,可为秋冬季节储备阳气,即“补益扶正”。“三伏贴”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冬病夏治”。“冬病”包含的范围很广,主要指一些冬季易发或易加重的的慢性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疾病的起因都可归结为病邪伏留,使寒伤阳气,致使机体阳虚寒盛而致病。通过“夏治”法,使身体阳气得以振奋,驱除寒邪,减少疾病在秋冬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

当下,“三伏贴”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其实,其主治病症非常广泛,还包括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骨性关节炎、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其辩证要点为寒症的其他病症。

“三伏贴”的使用方法

以广东省中医院“天灸散”为例,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按4:4:1:1的比例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榨汁,用密闭容器在4-8摄氏度下低温保存,姜汁低温保存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不宜超过2小时。将药末和姜汁按照1:1比例调和,制成1cmx1cmx1cm大小的药饼,质地干湿适度,并准备5cm见方大小的纱布以待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以生姜汁调和,取其升腾发散而走窜的性能。另外还有以醋调和的,可以引药入肝,还具解毒、化瘀、敛疮的作用。不过,这些调和剂刺激性较强,有些人可能不耐受。这时可选用凡士林或蜂蜜,尤其是蜂蜜有“天然吸收剂”之称,既能保持药物湿度,又对皮肤无刺激性且具有解毒化瘀,缓急止痛的功效。

孩童使用三伏贴(资料图)

每次治疗贴肤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取穴总数以6-8穴为宜,对慢性病的保健调理还可以选取几组轮替交换使用。选穴以大椎、风门、肺俞、膏肓为主根据病情加减,如肺病可选天突、膻中、气海、肾俞,脾病可选脾俞、足三里、丰隆,肾病可选关元、肾俞、三阴交。另外,还可根据体表阳性反应点和阿是穴等取穴方法辨证取穴。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施术部位干燥不湿润。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由于所选药物大多性味辛温,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所以贴敷一段时间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晕、轻微红肿、小水泡及灼热感等正常的反应,只要注意局部干燥,不抓搓局部,可以不做处理。若贴敷时间较长,出现疼痛、水泡、溃烂等,更甚者会出现过敏反应。对于局部瘙痒、灼痛等不适,可外涂皮炎平软膏缓解。对于局部皮肤水泡,要防止破损,可以外涂烫伤药膏。对于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软膏等消炎,防止感染。对于过敏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热夏更要注意养生(资料图)

最后有几点提醒大家,“三伏贴”并不是强制要求入伏的第一天去贴,只要在三伏天期间,治疗间隔相距7-10天亦可。治疗的疗程也需至少连续三年或三年以上方能巩固疗效。贴敷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一般成人可贴3-6小时,无异常情况可酌情延长,青少年可贴2-3小时,并且贴敷时间应随年龄的减小而缩短。“三伏贴”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很多患者并不适合这种疗法,例如皮肤有创伤或严重皮肤病患者、孕妇,而颜面五官、心脏和大血管附近、以及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都应慎重选择此疗法。这也说明,“三伏贴”并非“万能”疗法,并不能替代其他治疗手段。

(编辑:玄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告|开启日常天灸之庚日灸(附答疑篇)
三伏养阳,贴贴贴!
今日入伏,更适合现代人的冬病夏治法
天灸疗法
盛夏三伏阳气旺,穴位敷贴除痼疾,冬病夏治保安康!
呼吸系统疾病冬病夏治的中医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