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狐惑病的治疗经验介绍
  狐惑一病,首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篇》。本病为一反复发作的综合症。由于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常易被口腔、皮肤、眼各科视作单独孤立的局部疾患而误诊。目前,见于近代文献报导者极为罕见。三年来,作者诊治该病患者达60余例,积累了点滴经验,为提供临床研究的参考起见,不揣譾陋,作一简单介绍如下,请予指正。
  
一、诊断依据

  本病为一综合症候群,在诊断上主要依靠症状观察,常见症状如下:
  1.喉、舌、牙龈、口腔粘膜溃疡:本病初起,溃疡多在舌之底面,或唇颊粘膜、牙龈等处,重者满舌皆白腐,悬壅垂亦可累及。
  2.前阴溃疡:常发部位为妇女大小阴唇、男子阴茎、龟头、肾囊等处。疮面凹陷,大小不等,上被伪膜,易脱落,局部疼痛或肿痛。梅毒血清反应概属阴性,亦非梅毒、下疳所致。
  3.肛门粘膜溃疡:有的直肠末端溃疡,突出肛外;有的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等处溃疡,无瘘管。
  4.眼部症状:初起即见眼症状的比较少见,多发生在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二、三年以后患者。临床表现有目赤、云翳、肿痛等,视力亦随之而损害;也有只觉视力减退者。如或失治,多至瞎盲。
  5.恶寒发热、关节烦痛:本病虽发冷发热、关节疼痛,但项不强、脉不浮紧、不为汗解,易与伤寒鉴别。脉至可数,但临床也有脉虽数而身无热,或虽身热而脉不数者。关节疼痛常多见于膝、踝与腕关节等处。
  6.皮肤损害:皮肤症状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①呈结节性硬斑状,多见于四肢,暗紫色,大如黄豆或蚕豆,按之硬而疼痛,不化脓;②呈角化性结节性硬斑状,常见于四肢手足肘关节等处,坚硬呈角质状,不化脓;③呈结节性化胺性斑状,多发于面唇、背部,易化脓渗液;④呈粟粒型结节性红斑状,多见于腋下、鼠谿部及胸胁部,呈粟粒样片状,红赤痒痛,亦不化脓。此外,本病于针灸或注射针眼处,恒有发炎或化脓表现,是为本病之特征。
  7.其它症状:如面色易有异样改变,在病情严重时常可见之;口干为常有之症状;它如汗出、卧起不安或默默欲眠、声音嘶哑、口鼻出气灼热、恶心厌食、心烦失眠等,均可见之。
  以上口腔溃疡、前阴或肛门溃疡、发冷发热、皮肤损害等为本病之主症,结合持续呈周期性增剧及缓解而无真正完全消失症状的病史特点,即可确诊。
  
二、治疗方法

  治疗分内服及外治两个方面:
  1.内服方药:
  ①甘草泻心汤(《金匮要略》方):生甘草、黄芩、干姜、人参、制半夏、黄连、大枣。不欲饮食加佩兰四钱;喉咽溃疡加升麻一钱半、广犀角一钱;口渴去半夏加花粉五钱;目赤加赤芍、夜明砂各三钱;口鼻出气灼热加生石膏一至二两、知母五钱;胸胁满痛加柴胡三钱;湿偏胜加赤苓、木通各三钱;热偏盛以生姜易干姜;便秘加酒川军三钱;五心烦热加胡黄连二至三钱。
  本方为治本病之主药,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扶正之功效。以上加减,略举大概,随证参伍,灵活掌握。
  ②治惑丸(自拟验方):槐实、苦参各二两,芦荟一两,干漆(炒令烟尽)六分,广木香、桃仁(炒微黄)各二两,青葙子、明雄黄(飞)、广犀角各一两。右九味,共研极细末,泛水为小丸,滑石为衣,每服一至二钱,每日二至三次。
  本方具有清热祛湿、杀虫解毒之效,为治本病不可缺少之药。服药期间,忌食大蒜、猪头肉、无鳞鱼。
  2.外用药物:
  ①苦参汤(《金匮要略》方):苦参一两,水煎,外洗用。
  苦参苦寒无毒,人少阴、厥阴经,功擅泻火燥湿,治前阴溃疡,每日洗之;如有阴痒,加蛇床子五钱,同煎洗之。
  ②雄黄散(《金匮要略》方):雄黄三钱,研末,烧令熏肛用。
  雄黄性温,长于杀虫解毒。但雄黄粉不能燃着,须用艾叶作团,将雄黄粉撒于其上,然后用一铁筒或纸筒将火罩住,令患者蹲坐其上,针对肛门溃疡处熏之。熏前必须将肛门洗净,熏后保持局部清洁。每日三、四次。
  
三、病案举例

  病例一:焦×,女,41岁,干部,1962年6月初诊。患者于二十年前因在狱中居处潮湿得病,发冷发烧,关节疼痛,目赤,视物不清,皮肤起有大小不等之硬斑,口腔、前阴、肛门均见溃疡。二十年来,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近来月经先期,色紫有块,有黄白带,五心烦热,失眠,咽干,声嘎,手足指趾硬斑,日久已呈角化,肛门周围及直肠溃疡严重,不能正坐,口腔粘膜及舌面也有溃疡,满舌白如粉霜,便于结,小溲短黄,脉滑数。诊为狐惑病,即予治惑丸、甘草泻心汤加减内服,苦参煎水熏洗前阴,并以雄黄粉熏肛。肛门熏后,见有蕈状物突出肛外,奇痒难忍,用苦参汤洗涤后,渐即收回。服药期间,大便排出恶臭粘液多量,阴道也有多量带状浊液排出,病情日有起色,四肢角化硬斑亦渐消失。治疗四个月后,诸症消失,经停药观察一年余,未见复发。
  病例二:夏××,男,30岁,干部,1961年8月17日初诊。患者自1959年以来,时有发烧。1959年下半年舌尖发现溃疡,1960年3月阴囊发现溃疡,渐觉目赤、视力减退、四肢皮肤有结节性硬斑,历经治疗均属无效,在外院诊断为白塞(Behcet)氏综合症。诊见面色黑黯(据云病后始见此色),口腔粘膜有米粒至黄豆大之凹陷型溃疡,上有伪膜复盖,易剥落,并有白色分泌物,咽干,舌白,皮肤有多型性硬斑,目赤,视物不清(西医诊为前房积脓),阴囊部有黄豆大之溃疡二处,阴茎亦有绿豆大之溃疡二处,其上均有白色分泌物渗出。诊断为狐惑病,即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及治惑丸、石斛夜光丸内服,并以苦参水熏洗阴部、雄黄熏肛外治。药后大便排出多量粘液。同年8月31日检查,前房积脓吸收,视力好转。同年10月14日,溃疡均告消失,皮肤红斑消退。迄今未见复发。
  
四、讨论

  1.本病过去认为是临床罕见病例,据作者三年来的观察,本病发病率并不很低。如果细致检查,综合分析,是可以避免误诊,提高临床疗效的。
  2.在本病病原方面,古人认为与伤寒后的遗热有关,其实并不尽然。据作者临床观察,有久处潮湿之地而得者,有参军后转战南北,饱受风霜而得者,也有因产后瘀热郁结而得的。至于古人所谓,湿热生虫,三虫上下求食,蚀人五脏的说法,殊难令人理解,临床亦未获得证实,兹不赘述。曹新甫等认为本病为梅毒、下疳之属,但作者观察,凡经作梅毒血清试验病例,结果概为阴性,可以排除。
  3.据本病临床证候分析,类皆与湿热有关。如口腔、二阴溃疡以及皮肤斑疡等损害,均为湿热蕴蒸,腐蚀气血所酿成;诸如目赤、心烦、汗出、卧起不安以及口鼻出气灼热等症,也无一不是热邪内扰的表现。咽干为本病常有之症状,系由肝肾二经蓄热在内,阴液不能上潮所致。以上见证,要之皆湿毒热气之所致也。在治疗上,当先其所因,伏其所主,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湿为原则,既可以内服方剂以合治之,又可取其专药之捷,配合局部施药以分治之,内服外治,全面关顾,有助于疗效之提高。
  4.在治疗上作者采用内、外并治方法。内服以甘草泻心汤、治惑丸;外治以苦参外洗及雄黄熏肛法。
  甘草泻心汤以甘草甘平泻火为君,而且用量须大,一般用六钱至一两二钱,生、炙各半。伍以连、芩之苦寒清热,除湿解毒;姜、夏之辛燥,开阴凝而祛湿;参、枣甘平佐甘草扶正祛邪,合之为一清热解毒、化湿扶正之方。治惑丸系以苦参、槐实、芦荟为君。盖肝为厥阴之脏,木为生火之源,以其湿热蕴蒸,故投此三药直入厥阴以清其源,兼以燥湿凉血、清瘀化滞。方中伍以干漆以逐肠胃有形之积;桃仁破血行滞;青葙子清肝明目;犀角清心除烦;雄黄辟邪解毒;并以木香之行气通滞,统领诸药而竟其功。
  甘草泻心汤与治惑丸二者合用,可以提高疗效。作者经验,服用治惑丸后,病者常有轻度腹痛,随后由大便排出大量粘液便,妇女或由前阴排出浊液,或白粘如带,或乌褐如血,诸证亦常随之而轻解(见病案1)。
  作者所治病例,其疗程最短者约须二月左右,长者二至四月,即可见效。至于复发问题,经过追访,长者三年来未复发,但亦有见轻型复发者,继服原药,即可迅速恢复。但由于本病常可反复发作,如非经较长时间观察,很难遽下定论。
  5.《金匮要略》原有赤小豆当归散治本病脓已成之记载,近代文献多谓共有治疮疡排脓肿之效,用治本病之蚀于肛者,当有效验。作者用治不多,缺乏经验,录之备供研究。此外,本病治疗方药之散见于古人文献者亦复不少,单以《普济方》统计,即达二十九方之多,它如《千金方》的川连、熏草(即今之佩兰)煎煮温服;《太平圣惠方》之黄芩汤(黄芩、射干、川连、甘草、前胡、青竹茹、知母)、犀角汤(犀角、黄连、芍药、木通、木香、枳实、射干、人参、半夏、姜、枣)以及《证治准绳》的雄黄丸(雄黄、当归、芦荟、麝香)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6.本病好发年龄以在15至45岁之间之青壮年为最多,每常年发作,迁延难愈。其与性别、职业关系不大。在传染性方面,似属不明显。如作者经治病例,有家人同居多年而未见传易者。本病虽无明显之传染性,但平时对患者的衣服、食具、便器等,仍应注意消毒、隔离为宜。
  7.本病症状与现代医学之白塞(Behcet)氏综合症颇相近似。三年来,有些病例曾在外院诊断为白塞氏综合症而转来求治,统按治狐惑病法治疗,颇有效验,如本文病案二,即为近期痊愈一例,但还须继续观察,尚难肯定其确实疗效。并录之,以供今后临床研究的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狐惑病
《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第三 第十条:狐惑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对于这个病的不同症状该怎...
狐惑病方证与临床
白塞氏征(狐惑病)新思考
六百一十七、阴道生疮
[转载]对狐惑病的研究与临床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