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动物俗名考:(四)那些儿时阴影的虫子--计云(珍藏)

    对于90年代以前出生的朋友来说,儿时的娱乐活动并不多。那时的电视节目很单调,仅有的一休、机器猫、猫和老鼠等,往往只有个别频道才有、还常是周末才播,而且17-19点这段时间常常赶上球赛、新闻等,而轮不上孩子看。好处是,当年的孩子没有电视、电脑依赖症,也很少有大近视或孤僻症。除了聚在一起玩玩弹球、捻捻转儿(不只还有多少人记得这玩意,当时的主流果冻产品中,一盒果冻里送一个~)、奇多圈(同前,令人怀念的东西~),剩下的活动当然就是到大自然里探险!以前的孩子,更喜爱在户外玩耍,这给了我们有很多机会接触大自然。前几讲里我们已经重新认识了很多儿时当做宝贝的虫子,这次我们来说说那些吓人的、害人的,曾令很多人儿时留下心理阴影的虫子——这些虫子,不止是女孩子怕,连很多男生,提起它们,也怕得要命!

    这些令人害怕或犯怵的虫子,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表狰狞,有这样那样蛰人、剧毒、咬人的传说而吓人的虫子;一类是真能对人造成难忘伤害的虫子。我们先说说这些“真家伙”。

 

 

    刀螂、马蜂,是两个不用提醒,谁都能马上想到的恐怖分子!

    刀螂,北京话读着近似“刀楞”,长相威猛、个大、攻击性强。刀螂的学名是螳螂,北京有六七种,常见的有广斧螳、中华大刀螳、薄翅螳、棕静螳四种。每一种螳螂都有或鲜绿或暗褐的保护色,所谓“螳螂捕蝉”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与螳螂的保护色有关。一般人见着螳螂剑拔弩张的架势就会退缩,逮过螳螂的人,更是会对螳螂的分离反抗而心有余悸——每一个敢于抓着螳螂不松手的孩子,都会被弄的满手血窟窿。因为一次痛苦的挑战经历,又有多少曾经勇敢的孩子在再一次面对螳螂时,选择了敬而远之呢~对于生活在二环、三环以里的人们,一般见到的,能引起精神紧张的,都是广斧螳或中华大刀螳,这两种一壮一长,都属于大型螳螂,其力道也大,刀人的时候也十分凶狠,令人畏惧。薄翅螳、棕静螳体小且柔弱,后者尤甚,所以人们不是很怕。

    相比螳螂造成的物理伤害,马蜂的剧毒攻击恐怕更令人忌惮。正常人遇到马蜂追来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拔腿就跑。虽然大多数人对于马蜂的厉害只是道听途说的,并没有亲自体验过马蜂屁股造成的那种欲仙欲死的感受,但显然马蜂黑黄相间的警告色已经刻在了人类的基因里,人们见到这类颜色的蜂,就如同见了蜘蛛和蛇一样,本能地感到恐惧。然而比起马蜂,有一类蜂似乎毒性更强、蜇人更狠,那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蜇死牛”。

    蜇死牛是一种体型壮硕瘆人的大黑蜂,胸部有黄毛,屁股肥大黑亮。它属于木蜂亚科,是膜翅目蜜蜂科昆虫中的一个“奇葩”。说它奇,就奇在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它和比较温顺的小蜜蜂属于近亲…而且,它们长得实在是天壤之别。这种蜂并不主动攻击人,但其巨大的体型和飞行时令人鸡皮疙瘩骤起的沉重嗡声,实在令人害怕。从现有资料看,被木蜂蜇并不会致死(此蜂单独活动,从不成群,这点比马蜂要安全得多),但伤害远比蜜蜂蜇伤严重。不论它是否真的毒性超强,但蜇死牛这一霸气的俗名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莫名恐惧。

    “真刀实枪”伤害人的,还有铡草牛儿,北京话读“铡草妞儿”。它的学名叫做星天牛,是著名的林业大害虫,由于北京过去城市绿化大量使用的柳树是它的主要寄主,所以这个家伙在前些年满大街都是,我小时候上下学路上,每天都能捉满满一烟盒。这东西虽然不主动伤人,但对于去捉它的,可真是毫不留情。它的嘴如老虎钳,连坚硬的树干都能咬动,咬在手上,那真是钻心的疼!老人会告诉你,捏铡草牛儿的犄角就没事了。的确,捏住两根触角的根部,可谓拿住了它的死门,任它怎么折腾,也咬不到你。但不少人因为害怕,常只捏到触角的末梢,这样它就能用腿够着触角而翻转过来,这一来就会吓得孩子们大惊失色,赶快把它甩掉——所以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捉铡草牛儿。

    还有两种家长一定会告诉我们“千万别碰”的虫子。其一是杨剌子,相信一提这个名字,又勾起了不少人惨痛的回忆。这东西,老北京人其实管它叫溃溃儿(音会会儿),让这东西“溃着了”(即其毒刺或体液沾到身上)可不得了,剧烈地灼痛,火烧火燎又万分攻心地剧痛好几天,那感觉真是痛不欲生!它的真面目是刺蛾科的幼虫,有很多种,都是农林业大害虫,它的成虫,即属于老话说的“扑棱蛾子”~另一个家伙,大家看图觉得陌生,但一提其名号“卡咪”(卡在这里读哨卡的卡),应该就如雷贯耳了。因为家长的严词厉语的警告,或渲染,这个名字在很多人心中,有着魔鬼一样的印象。它其实是食虫虻科昆虫,北京城里近郊常见的是中华盗虻。它并不主动攻击人,但会狠狠惩罚一切好奇手贱者。如果你去抓它,就会被它小钢钻一样的尖吻打上一个血洞,同时分泌溶解液,造成组织红肿、糜烂。食虫虻在野外是勇猛而强悍的猎手,任何或大或小的昆虫均可以成为它的食物,它的利嘴,连甲虫的硬壳都能叮咬进去!

 

   

 

    有几种虫子,它们本身无蜇针、无利嘴,对人没有伤害,但因为具有异味或长得吓人而为人们所害怕和厌恶。臭大姐就是其中的典型!臭大姐属于蝽类,是半翅目蝽科的昆虫。夏秋之际,尤其常见,秋末天冷,更是为取暖而飞到屋子内外。这种臭名昭著的虫子在稍遇惊扰时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异味液体,常令人蹙眉作呕,所以极被人们讨厌。瓢虫的俗名叫做花大姐,也许只是巧合,这二位“大姐”都能产生异味,而瓢虫受惊后所分泌的液体不但有怪味,还是扎眼的橘黄色,这使得一些人觉得这液体有剧毒(类比蟾蜍分泌黄色的蟾酥)。北京还有一种因绿化而产生的著名虫害,那就是吊死鬼儿。这种肉虫子是很多小姑娘的梦魇——那些上学、上班的必经之路上,垂下万千丝线…虫如蛆涌…它的真实身份,是国槐尺蛾的幼虫。这种虫子因为常大量集中发生,所以在心理上给人非常强烈的冲击,令那些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们最是惊悚。吊死鬼儿,是人们普遍搬入楼房后,还时不时能接触到的恐怖昆虫之一,而在住平房的年代,还有一种更大的肉虫子,也相当的吓人。它叫疤癞角子,读音近似“八了角子”,因为浑身长满麻糟糟的小颗粒、身上有刀疤壮的花纹、屁股后边还有个毒钩状的角而得名。它实际上是鳞翅目天蛾科昆虫的幼虫,常见于院落里种植的葡萄、豆子上。它能长到成人中指一般大小和粗壮,并且在被捉拿时,会用屁股上的角来扫打敌人,因此有人想象此物有毒,人们以讹传讹,造成了这种虫子的恐怖形象。其实这只角不但无毒,而且并不算锋利,连手指都划不破。

 

 

 

    这几种虫子,生境比较特殊而不为很多人所知。

    对于儿时经常翻石头捉蛐蛐、土鳖的朋友,火夹子您一定不陌生。这个小东西,学名叫做蠼螋,常见于较潮湿的石下、砖缝、花盆底下等环境,但很少跑到明面儿上。这个东西的夹子,试过的人都知道属于肌无力,对人造成不了什么伤害,但一个关于它“钻屁眼、钻耳朵眼”的讹传,使得这种虫子瞬间变得恐怖,类似的传说对象还有蜈蚣、蚰蜒,所以人们遇到这些动物,往往直接杀灭,以防晚上睡觉时,有什么东西偷偷钻进身体的孔洞…

    接下来这种脑袋上有巨大夹子的硬壳虫,您可就别小觑了。人们叫它“大钳子”。它的学名是褐黄前锹甲,家住山区的朋友大多见过,并当做“昆虫王”来对待,视若宝物。它虽笨拙,可但凡咬在手上,那就是登时洞穿,破坏力十分可怕。这种虫子多见于榆树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夏末时节去山区搜索。

    水中的虫子,见过的人就更少了,但对于探险欲望强烈的童子军们,煤堆、涵洞、池塘、鬼屋,甚至比自己还高的荒草地,没有任何他们不感兴趣的地方!小时候捞过蝌蚪、小鱼的朋友应该见过水蝎子。它的真面目,是蜻蜓的稚虫——99%的人都不会想到,蜻蜓小时候是在水里的吧!想象“蜻蜓点水”,那就是蜻蜓在甩籽,而之后,这些蜻蜓卵去哪了呢~ 蜻蜓的儿时长相凶恶,被捉时还会拿屁股上的三根硬刺去扎人,人们觉得这种甩尾刺人的动作与蝎子神似,于是起名“水蝎子”。可这个名字十分容易令人误解,以为它真有蝎子般的剧毒,所以不少孩子对它还是很害怕的。以前的单位都是国企,门脸都是一个模子:四方正统的牌楼状门口、对开刷成绿色的大铁门、进门有个小池塘、池子里往往有假山、大院的围墙上用腻子没着玻璃碴子、沉稳但老气的建筑色调等等。这些单位的大院,因为土地早已有所属而在改革的大潮中岿然不动——在90年代一派征地、盖楼、拆迁的热火朝天中,曾经三环路内外十分常见的庄稼地、野地、池塘、湿地、小树林,都消失了,只有这些大院里——尤其是因跟不上改革开放的形式、效益不好已濒临死亡、缺乏管理的那些单位大院里,还能见到大树、草丛、池塘。这些“野地”,就成了深感“大自然远去了”的孩子们最后的秘密基地!在这些池塘里,还常见到水螳螂。这种长相神奇的生物属于稀罕货,谁要是能捞着一个,就能成为小伙伴中的焦点人物,大家一起围坐,观察水瓶子里这个异形的生物。它的学名叫做中华螳蝎蝽,是个潜水暗杀者,捕食水中的小鱼、蝌蚪等,它向猎物体内注射毒液和溶解液,使得猎物迅速死亡、组织液化,而后吸食其体液。虽说概率较小,但万一被水螳螂叮一下的话,是会让人撂镚(北京话,意为疼得或急得捶胸顿足、一个劲地折腾)的!

    以上这些虫子,或曾带给你莫大的痛苦,今朝再见令你却倍感怀念;或曾令你莫名恐惧,读罢本文多年阴影终于消散;或者其中有些,你压根没见过,今儿就当长了个见识。不管怎么说,在越来越难见到它们的现如今,这些虫子本身以及它们带给我们的故事,终究永远值得说道~它们是我们共有的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虫记:螳螂
「东北动物的嘎咕名」㈡只有东北人才认识,你能知道几个?
俗称“祷告虫”,用“大刀”捕捉害虫,它产的卵200元一斤
刀螂和铁线虫 | 韩开春
昆虫微距特写:美丽蜻蜓拥抱晶莹露珠
成精螳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