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的前门大街--许志壮

 

  老北京的四九城,棋盘式的街巷,多如牛毛的胡同,还有隐藏在简街陋巷的四合院大杂院,搭建出老北京的生活,描画出这座古老京城的风貌,抒发出对京腔京韵的无尽思念。 

  我出生在四合院,玩耍在胡同里,就读于胡同小学。一清早儿,每当悠扬的钟鼓楼晨钟“咣咣咣”涌响时,拉车的、挑担的、上班的、上学的,人们各自开始奔波着营生。伴随着铜木响器的敲打声、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戏匣子里的吟唱声,老北京城一下子便活跃开来,您听:“鲜——鱼儿、水菜!杏仁儿,茶哦!”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一幅绘声绘色的京城“风俗画卷”。 

  常言说:一岁货声,岁岁卖;年复一年,复复景。 

  这些依稀景致,呈现于老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地域,流传在城墙内外的大街小巷。特别是那条熟悉的中轴线——古老与繁华的前门大街勾人心魂。 

  儿时,在父辈们的呵儿喽着(老北京话儿,骑在脖颈上)和牵手下,多少次转悠到前门大街。 

  好奇地望着,那沿高耸的前门楼子东西两条蜿蜒而去的锃亮铁轨,和不一会儿就开行过来丁零作响的有轨电车。走渴了饿了,寻着小贩一声声:“喝——粥!酸甜嘞,豆汁儿”的叫卖声,在紧邻鱼市胡同(鲜鱼口胡同为后称)铺着海昌蓝布的豆汁推车旁坐下。憨厚的掌柜端来两碗热开锅的豆汁,一碟细细的老北京苤蓝丝咸菜。我坐在白茬木的小板凳儿上,双手捧着粗糙的黑粗瓷碗,模仿着大人们吸吸溜溜地喝着那“馊鼻子”的酸甜豆汁,一口下肚顿感五脏六腑的舒坦。再嚼上一口二分钱一个的炸焦圈,分外香酥。真不知,散落在简陋饭摊子旁的大人们,哪里来的“吸引力”,老哥几位三言两语就混成半熟脸。连说带比划地海聊着天桥“八大怪”表演杂耍曲艺的开心逗乐;也饶有兴趣地奚落着“天桥的货——假的多;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老北京的闲言俗语,“逗咳”解闷子。 

  慢慢地长大了。仍偷偷相约伙伴们,玩耍在前门大街。 

  街道两旁,老字号的铺面店家,鳞次栉比。街面上人来人往,生意是兴隆红火。眼花缭乱地观望,青青石板台阶之上,是红柱绿窗的“惠丰堂”饭庄(著名老北京清真馆)。木雕眺台一对龙形探头格外招眼,随风飘荡的是悬挂其上的蓝布(汉民开的是红布)招幌。饭庄厅门吊挂“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小木招牌。这招幌,让我记忆出爷爷所云《竹枝词》:“幌子高低店铺排,蒲包三两做招牌”的词句。还有大街口路东一家烧麦馆,廊头之上一块醒目的虎头牌匾“都一处”三个黑底鎏金大字,可以分辨出是乾隆御笔留下的墨宝。更为好奇的是,我们又穿行过拥挤的前门商业街,去顽皮地欣赏“同仁堂”中药铺,摆在木栏柜上浸泡在药水中的小鹿胎宝宝;像是生长着胳膊又生长着腿的人参娃娃;装填在织锦匣盒里的冬虫夏草、海马、珍珠。 

  很快地初中毕业了。经常会独自一人溜达到前门大街。 

  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步入路东一家门廊为典型罗马拱柱建筑的新华书店。爱不释手地翻阅杨沫的《青春之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和印刷精美的《人民画报》。还有那爱不释手的一本本连环画。格外招惹小孩子喜爱的小人书,有七十二变的《美猴王孙悟空》;巨大魔力的《宝葫芦的秘密》;惊险反特的《秘密图纸》。在这条街面上,最吸引我的是路西紧临大栅栏街隔壁的两家瓷器店。透明宽大的玻璃橱窗,件件精美的艺术瓷、生活瓷、瓷板画和古玩玉器。还有老北京的兔儿爷、绢人、漆器和景泰蓝,可谓物品浩繁,琳琅满目。那时,走进这些瓷器店,经常遇见金发碧眼和不同肤色的外国人,他们争相选购中国的精美瓷器。在这里,我对瓷器也一点一滴地知晓了什么是“白如雪、薄如纸、声如磬”;积累了怎样辨别釉下彩和釉上彩;搞清楚“开片”、磁州窑、醴陵湘瓷等等。 

  漫步在前门大街,正可谓“一步三市、比邻为店”,令人称奇。 

  那时前门大街两侧街巷以开业的商号命名较多。如时下的粮食店街,最初称为珠宝市街。缘由是这条街面上的金店、金号、银楼、首饰楼居多。兴盛时,一直延续至前门外的廊坊头条,甚至西河沿一带。再往南边去,最早则称铺陈市巷。所谓铺陈,取自老北京话儿乃旧衣烂衫的含义。此巷,是老北京城走街串巷吆喝:“有破烂儿,我买”的集散之地。但是,在这里开张营业不分大小的店家,经商讲究一个“和气生财”。尊崇“童叟无欺,焉(言)无二价”的商业古训。 

  漫步在前门大街,厚重的文化积淀,文风昌盛,世人敬仰。 

  众所周知,曾经有两家著名的中国老商号,却是经营着同类产品鞋帽,那就是——盛锡福与同陞和。说到同陞和帽庄,有一首为它所撰写的楹联流传久远,时至今日仍然耐人寻味。不妨,在此一述:“同心协力功成和,陞官冠戴财源多”。此楹联乃绝妙经典,创作者颇费心机啊。还记得,正阳门鸿记茶叶庄店铺曾传有:“仙露流云茗山妙品,铜瓶石鼎雅士高风”的绝佳雅句。更有前面提起的都一处烧麦馆,清朝老北京时是依靠经营小酒馆起家。偏偏是它遗留的传闻颇多,如:“京都一处共传呼,休问名传实有无”。还有一个版本是这么说的:“一杯一杯复一杯,酒从都一处尝来”。 

  怀着十分怀恋的心情,回忆起生活往事,渺渺如烟。追思这历史的变迁,使人更加留恋古老的前门大街。如今,我有些老眼昏花地再次行走在前门大街,会经常发现一些老年人青年人,北京人外地人,中国人外国人静静地端坐在长凳上、花坛旁。在阳光的照射下,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改建后的前门大街,也追寻着前门大街的前世。 

  我想,人们的思量是各有不同的。斗胆猜想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关注这条古老又焕发出新生活气息的前门大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元吃遍老北京招牌小吃
探店 | 排几小时队也一定要吃上一口的老北京小吃店
精彩绝伦的铅笔画
溜达在京城前门大街
北京老胡同——前门大街
实拍:北京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可曾有着你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