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中人生:北京鬃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有好长一段时间在北京城里到处寻访那些隐居于巷子里民间艺人,不仅仅是出于我自己个人对于民间艺术的喜爱,同时也是打算将这些艺人的手艺,通过照片和文字的形式,作为北京的地方文献保留下来。当年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但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传承,那个意思是差不多的。

   这些艺人们的手艺,都是通过家族或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他们就指着这点儿手艺养家糊口,是典型的个体劳动者。虽然其作品大多是作为廉价的玩具或摆设出售的,但经过多少代人的创作实践,也逐步形成了极具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北京城里的玉器、牙雕、漆器、地毯这些特种工艺,由于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艺人们都被集中纳入了集体经济的范畴。在民间工艺中,风筝、绢人等品类由于售价稍高,或是便于流水线管理,也被一同纳入了集体经济的范畴,而剩下的鬃人、面人、泥人、草编、脸谱、毛猴、内画、彩蛋、剪纸等品类则仍是无人问津,自生自灭。

   80年代的北京民间工艺圈里,有号称“八大人儿”的八位艺人,实际上是八个艺术品类的技艺代表人,我作出了计划,准备一一拜访。幸运的是我首先找到了制作鬃人的艺人白大成,在以后的探访过程中,以及今后十几、二十年与北京民间工艺界的交往中,白先生成了我的领路人,并且成了好朋友。

 


 

   鬃人,是北京独有的一项民间手工艺品,滥觞于清朝末期,至今怎么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清代末年,正是京剧艺术的鼎盛时期,北京城又是京剧的发祥地,名角辈出,流派纷呈。在京剧艺术狂热的“粉丝”队伍中,靠吃“钱粮”、吃“铁杆儿庄稼”为生的八旗子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八旗子弟有的是文化基础和聪明才智,有的是闲暇时间和物质条件,北京民间工艺中的泥人、面人、剪纸、脸谱、绢人、砖雕、毛猴等,很多都是通过这些人发展起来的,而鬃人艺术就更是通过这些人接受了京剧的影响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

 


鬃人:闹天宫;作者 白大成
1998年作者赠

   鬃人并不是用鬃做的。早期的鬃人是用胶泥做成偶人的头,中间部分用秫秸杆做成身架,外面绷上彩纸制成的外衣。然后依据故事中的人物,分别勾画上不同的脸谱和服饰,手上再配上应式的兵器。在胶泥制做的底座下面,才是粘成一圈的二、三厘米长的猪鬃,所有的鬃毛朝一个方向略略倾斜,这就成了一个生动的鬃人。几个鬃人组成一组戏剧人物,按京戏中的生、旦、净、末、丑,放在铜盘里,只要轻轻敲打铜盘的边,靠着猪鬃的弹力,盘中的人物便会随着节奏不停地转动起来。这种铜盘在老北京家家都有,其实就是摆放茶壶、茶碗的茶盘。铜盘敲击起来有一种特有的音响效果,就像京剧的锣鼓点一样,鬃人表现的又是京剧人物,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京剧舞台效果。所以老北京人也称它为铜盘人盘中戏,或者干脆叫它铜茶盘子戏

 


 

   早期的鬃人只是八旗子弟们自娱自乐的玩物,并非商品。大清朝的覆灭断绝了铁杆儿庄稼的来源,八旗子弟也不得不自谋生路而进入市场,多少昔日里公子王孙手中把玩的玩意儿,至此流变成民间艺人换钱吃饭的商品。当年最常见到鬃人的地方就是露天集市或是庙会。冰心曾在她的散文《我到了北京》一文中描述当年在庙会上看到的这种艺术品:这是一种纸糊的戏装小人,最精彩的是武将,头上插着翎毛,背后扎着四面小旗,全副盔甲,衣袍底下却是一圈鬃子。这些戏装小人都放在一个大铜盘上,耍的人一敲那铜盘子,个个鬃人都旋转起来,刀来枪往,煞是好看。

   民国初年的王春佩是鬃人艺术的重要传承人。当年他就曾在白塔寺、隆福寺、护国寺的庙会上摆摊儿卖过鬃人,人称鬃人王。王春佩将这门手艺传给了他的儿子王汉卿。到了1959年,王汉卿又将手艺传给了白大成。

   白大成,1940年出生,自小在老北京的胡同儿里长大,热爱京剧,喜好画画。19岁时因病辍学在家,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鬃人王的第二代传人王汉卿。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许多民间艺人为了维持生计,相继放弃了原有的手艺改做他行,王汉青也改做了无线电修理的营生。先前制作的鬃人被摆在了修理店橱窗里不显眼的地方,而这些集绘画、京剧、皮影等艺术于一身的小人儿就成了白大成的最爱。白大成拜鬃人王为师,将鬃人技艺继承了下来,从此将这门艺术变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也成了鬃人制作手艺的唯一传人。

 

 

   白大成给我的印象与很多民间艺人不尽相同。他的眼光很宽,不仅致力于技艺的精进,市场的开拓,而且真的是把这门技艺看成是从祖宗那里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真的是以文化传承人的心态在北京城,在全中国,甚至是在全世界去推广、普及和宣传这门技艺,极其热心地与全北京、全中国、全世界其他的文化品类进行交流。

 



   他首先还是个艺术家。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中,白大成对传统的鬃人做了不少的改进:以前鬃人的衣饰多为纸质,白大成将其改为结实漂亮的绸缎;传统鬃人的下肢只是一个锥体,并无双腿,而白大成的鬃人设计出了双腿的形象,可以更精彩地展示京剧人物的动作;传统鬃人的脸谱多采用写意笔法,而白大成的鬃人脸谱则更接近舞台人物的真实画法。白大成的鬃人已不仅仅是传统鬃人的复制和再现,而是在前人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能够体现出当代人艺术欣赏水准的新鬃人。

 



   白大成是个个体劳动者,至今自食其力。改革开放以后,下岗现象一度令人谈虎色变,我们在一起聊天时,白先生对因下岗而引起的社会焦虑心态表示不解,他说:“像我这样从来没有上过岗的人又该怎么办呀?”除了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些年来,他一直奔忙于各种庙会、展览和各类形式民间艺术展演活动的策划和筹备,给民间艺人的产品寻找市场出路,推动民间艺术的市场运作。

   白大成又是个收藏家。他的收藏范围首先是民间手工艺品,尤其是北京地区的民间手工艺品;其次是民间手工艺品中涉及传统戏剧的主题。在他家的院子里,专门辟有小小的库房,典藏他多年来收集的藏品。在北京市举办的不同规格的文化节日里,他先后举办过多次个人收藏展。

 





   他还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大使。这些年来,他个人或组团以民间交往的方式多次出国进行艺术交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并喜爱中国的民间艺术。白大成还在北京各大庙会与相关部门合作举办了多场大型传统文化讲座,从而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自己民族的艺术与文化。白大成的媒体意识或说是公共信息意识极强,在民间艺人中,他的上网率、见报率和出镜率恐怕是无与伦比。他那小小的工作室兼会客室里经常是高朋满座,上到艺术家、学者,下到来自各地、各国的民间艺术仰慕者。

   20074月,白大成的鬃人艺术通过专家论证,申报了北京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大成也已决定将技艺传给其子白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失传手艺-修改版
【民间艺术】老家谱、烟标、艺术扑克……这些宝贝你见过多少?
寻找盖州民间艺人
信宜镇隆会飘的“绝世空功”百闻不如一见
鬃人:京府的“绝活儿”
留住手艺|后继乏人:山东泥塑亟待援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