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迹“巩华城”--程功
巩华城南距德胜门21公里,北距昌平镇10公里,从德胜门乘公交车个把钟头就来到它所处的昌平沙河镇。
残破的门牌成了逝去老街的记忆。
巩华城内有大小庙宇二十余座,除自然毁损、大水冲毁外,余下的大多在1958年拆除。
巩华城遗址上最为残缺的是瓮城。东门“镇辽门”被一片民房所围,破败不堪。
西门威漠门瓮城破坏较重。门内残存瓮城闸门,门闸系统十分完整,瓮城规模与气势依稀可见。
巩华城正门瓮城“扶京门”的城台和城墙上已有多处塌陷。西面城墙上一片露出夯土的坍塌处,现已被砌的青砖围挡起来。

  因地铁昌平线设站,“巩华城”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行色匆匆的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个“巩华城”站名的由来,而随着重修“巩华城”的消息不断扩散,更多人开始在历史的碎片中寻找这个明代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处“巩华城”。

  巩华城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内,城南北分别是南沙河、北沙河。现北沙河上有一座明代古桥“朝宗桥”,曾与丰台卢沟桥、通州八里桥齐名,旧时一同被称为拱卫京城的“京畿三桥”。明永乐十九年(1421)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随即在此建起一座行宫,作为皇帝巡狩和后代子孙谒陵停留之处。正统元年(1436)行宫被水冲毁。嘉靖十六年(1537)世宗驻沙河,礼部尚书严嵩奏请建城及修建行宫,驻兵防卫。嘉靖十七年动工修建,十九年完工,御赐名“巩华城”。

  巩华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城高10米,每隔16.7米建一垛。内夯黄土,包砌青砖;护城河距离城外20多米,宽6米多,深3米。城以行宫为中心,南北、东西各长1000米,辟四门:南名“扶京”,北名“展思”,东名“镇辽”,西名“威漠”,四座城门之名分别代表着“镇固京师”、“展陵怀思”、“镇闼东辽”、“威镇大漠”四种不同含义,是明代帝王北征与祭谒皇陵的必经之地。清朝时,因巩华城是北京城北重要的一处边防要塞,通往塞外的咽喉重镇,商旅繁杂。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巩华城只剩下四座城门的遗址遗迹,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2002年巩华城旧改复建规划启动,之后的2004年、2010年、2011年都曾有关于巩华城旧改复建项目变更的消息传出,但时至今日,曾经的明代行宫城内仍是废墟一片。

  2009年的规划中,巩华城项目被定位为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工程。其旧城改造任务仍然是文物修复与景观环境


  的塑造,再现巩华城的历史风貌和古韵神采。

  有消息说,巩华城所在的沙河镇,目前已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点开发区域,由海淀区和昌平区联手打造。在昌平区新的城市规划中,沙河镇将被打造为昌平的科技商务区(TBD)。

  如今,走进巩华城,到处是已经拆毁的民居旧宅,街上偶尔有行人经过,昔日重镇的繁华景象已经荡然无存,今后,这个600多年的京畿重镇将以何种姿态亮相示人,尚需等待。

  本报记者 程功 摄影报道 J129

  作者:程功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生在北京城的明朝那些事儿之巩华城
北京昌平:巩华城遗址
巩华城寻踪
巩华城随笔
京北大明行宫,巩华城遗址
沙河访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