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附子理中丸:脾胃虚寒者的良药



   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从附子的生长周期来看,冬至时栽种,夏至时收获,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心为纯阳之剂,大辛,大热之品。不仅能大补阳气,还能散寒。治疗阳虚、阳脱必需之药。张仲景在《风寒杂病论》中所提到的附子理中丸,正是借助附子的全阳之气,调理人体的脾胃。

   由于脾胃虚寒,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脾胃为气机升降之中枢,调理中枢使中枢正常运转,遂名曰“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用法:

 《伤寒杂病论》原书中道:“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其中“如食顷、食热粥”,目的在于饮热粥以助药力,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

组成及药理:

附子(制) 100g、党参200g、白术(炒)150g、干姜100g、甘草100g。

制附子(制)100g:大补阳气,散寒,附子大辛,大热。

(注意,服药后口唇有麻木感,就说明附子的用量已经足了,可以暂停服药了。再服有中毒的可能。)

党参200g:在《伤寒论》中为人参,现已改为党参,党参健脾益气,有益于中焦气机的升降。

白术(炒)150g:健脾燥湿。

干姜100g:是生姜干燥所得,因为其色白,又称为白姜,与生姜相比,干姜的温热之性比生姜要厉害,但仍具有降胃气、止呕吐的作用。干姜与附子同用,温阳散寒之力大增,俗话说“附子无姜不热”。

甘草100g: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气、兼具调和作用。

功效:

温阳散寒、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升降功能,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适用人群:

1.腹泻病人:本药对于明显是受寒或食生冷而引起的水样腹泻,没有肛门灼热感,没有里急后重感的,都可以使用,对于稍食生冷就腹痛腹泻的脾胃虚寒型人群,可在冬季服一段时间,但不可长服,以防附子药性过热。

2.脚癣病人:将本品研极细末,加蜂蜜调为膏状或加水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处,外以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3次,经过2~3天即可获愈。

3.慢性盆腔炎病人:(主要表现为小腹隐隐作痛,绵绵不休)

   古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病邪内侵,导致湿热淤毒,滞留下焦,日久则气血淤滞,络脉失和,甚至结成淤块。故治疗需以行气活血,清利湿热为主。

   但是久病多虚多寒,用常规方法难以获效,“附子理中丸”按照说明书服用,最少要服三个月,每服七天停三天,连续服。

4.小儿多涎症病人:小儿终日流口水不断,口水清稀,舌质淡红,舌面上津液汪汪,几欲滑脱。不敢吃冷食。脾胃阳虚明显。服用附子理中丸后治愈。

5.胃脘疼痛病人:

胃脘疼痛,食少纳呆,舌淡苔白,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

附子理中汤三剂,附子理中丸两盒,先服用汤剂,再用丸剂。

6.痛经病人:

附子理中丸加补中益气丸服用。

7.手足冰凉病人:

附子理中丸补阳气、理脾胃,适量服用可改善手脚冰凉。

8.醉饭症病人:(表现为吃过饭就必须睡觉,称之为醉饭。)

患者大多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清冷,胃寒怕冷,舌质淡红,苔白厚,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

服用附子理中汤加减,一周左右即可。另可多食羊、狗肉,补充阳气。

   中医讲究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药理也是随机应变,千变万化。我们在面对病症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意见,谨遵医嘱,切忌盲目用药,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百度文库
火神派代表药物桂附理中丸的妙用
畏寒肢冷易腹泻?讲四味中药,让你在寒冷的冬日里阳气满满
中气虚寒证
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专治脾胃虚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