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由于从校门到校门的生活经历,导致了大学生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另外,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自我感很强,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事物极为敏感。这便致使大学生成为了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解决办法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卑心理;自卑感;心理健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6—0227—02
一、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生活在大学这坐知识的象牙塔里,为什么会产生自卑这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呢?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实的地位感到满意。周围环境的改变,也可能加深自卑感。
1.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别。高中毕业生接受了十二年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在刚进入大学初期往往很难适应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这种多年来延续的“填鸭”式的学习习惯暗示他们这样做是保证好成绩的前提。可是在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们开始发现老师讲课的内容完全是课本上的内容,而且授课方式多变。这往往使刚入校的大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其次,大学的管理模式对刚入校的大学生也是一个挑战。与中小学的管理模式比较,大学的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开放。许多学生进校很久了也没见过几次自己的辅导员。另外,大学生入学前在家庭生活模式下,一旦遇到问题总是可以请父母代劳,而现在却要自主完成。
2.人际关系的变化。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生活优先于个人生活。这就需要人们要不断改变自身去适应人际环境。大学对于所有大学生来讲都是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在这里他们要接受新的事物和人际关系,这种接受是一直持续的。刚入校时,他们会认识新的室友、同学、老师,再后来他们可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社团、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恋人。在这些新形成人际关系的维护过程中。人格中的缺点也会逐渐暴露,大学生会开始产生新的自我认识,与他人人格比较,都会引起自我不满的情绪导致自信心下降。
3.学习压力。在谈到大学教育模式的变化时,我们已经提到了由教学模式产生的学习压力。但在大学里,学习已经变成了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不在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而是包括了大学生为完成自我修养所进行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各种等级证书的取得,五花八门的专业资格考试无形之中都给他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些为之付出努力的事情一旦失败,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开始怀疑自我本身的能力。
4.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这一点主要是体现在贫困生中。人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当物质生活匮乏的时候人们更易于强调物质的重要性。贫困生就是受到这种心理困扰,他们一方面谨小慎微的花钱,另一方面又害怕旁人耻笑他们的贫困。最重要的是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不得不向生活屈服。
5.就业压力。自卑感还会来至失败对优越感的冲击。因此,大四往往是自卑情绪的高发期,大学校园是一个培养优越感的地方。在这里一些学生会因为自己成绩优异或是在学生团队中的优秀表现而倍受关注。这时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而不稳定自信。这种自信的不稳定性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自身能力认可,主要来至外界的影响。当他们不得不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时,这种认可便受到了冲击。因为在学校里被认可的能力可能在社会上一文不值。
除以上所罗列的五点之外,引起自卑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生理上的缺陷、外型条件的不足(身高过矮、其貌不扬)等都有可能导致自卑。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它的发生并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些常人看似很正常的事情也可能导致自卑。比如,一个家境并不困难的学生,会因为与家境较好的同学进行比较后,因为觉得自己贫困而感到自卑。
二、自卑情绪的表现及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于自卑的缓解也是一样。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个体一定会以某一种方式解除自卑感引起的紧张状态。虽然产生这些消除方式的心理内驱力都是自卑情结,但是却有着不同的表现。
1.积极表现及其危害。如果简单的把人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那么我们将会发现外倾型的人更易于用较为积极的方法去消除自卑感。这类大学生通常会以努力学习、在学生团队中的积极表现来赢得同学、老师的认可。
这类学生通常会用猛烈有力的手段证明自己能干,目空一切、洋洋得意以自我为中心,想占上风,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往往比较自私、嫉妒心强,对于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碍会极为敏感,而且一旦受到挫折会很容易丧失自信,甚至做出过激行为(比如伤害他人)。由于有了一系列积极行为的演示,这种外倾型人格的自卑情绪很容易被忽视。
2.消极表现及其危害。内倾型人格的人更容易以一些消极的行为缓解自卑。他们通常会选择逃避与他人交往,喜欢独处。在与人接触时会感到紧张,说话不连贯,表达能力较差,或是沉迷与某种嗜好(如打电子游戏、赌博等)但也有可能以对某门学科的钻研来控制自卑感。这类学生一般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较差。通常比较容易的引起老师的注意。
焦虑是自卑的普遍特征。他们感觉自己对待一切事物都没有信心,行动迟缓,软弱无力易逃避责任。这类大学生在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通常会用较为极端的行为对待自己,比如残酷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也有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特别是逃避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
三、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缓解方法
1.过去传统模式心理教育的弊端。过去的大学教育比较注重表象,比如我们看到学生自私的行为表现,通常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告诫他们做人应该互利互助、大公无私,而并没有挖掘自私产生的心理因素。所以,这类的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久而久之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模式成为了一种形式。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并且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手段。
2.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学知识的传授。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前人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形成的。对于它的掌握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起到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学习心理学更有助于他们了解自身的缺陷,并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
再说到对自卑心理的认识上,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大师的观点。阿德勒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了,自卑感早在儿童时期便产生了,它是存在两面性的:一方面,它是人类奋斗和成功的基础,另一方面,自卑感又是一切心理顺应不良问题的基础。这些精辟的理论使后人们对自卑心理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
科学的应对措施。在大学生入学初期,教师及时应防治自卑心理的产生。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重点注意那些有生理缺陷及家庭贫困、性格内向的学生。经常向学生们宣扬一些自信的观念,比如告诉他们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要多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虽然这对于真正的自信的培养只能起到表面作用,这可能只是自我创造一种优越感来麻痹自己。不过,这对于短期克服自卑心理是很有效的。
真正能克服自卑感的是对社会使命的追求。崇高的理想是战胜自卑的法宝。而这种理想正是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真正认识到“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的人往往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在发现大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自卑情绪后,可及时采取一些辅导措施。在进行心理辅导前,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辅导对象的朋友和他们生活的小集体把握其性格。辅导过程中不要遵循传统的说教模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先与辅导对象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他们所说的事情是从不对人说起的,或是较为极端难以理解的想法,这就说明辅导教师与辅导对象之间的信任关系较为可靠了。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辅导过程中切忌不要直接批判辅导对象的真实想法,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这些想法产生的原因。然后,要对辅导对象进行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最后,还要注意对辅导对象资料的保密。
自卑心理的自我防范。大学生也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自卑心理的产生。比如,可以交几个自己认为信得过的朋友,把自己的苦恼多和朋友交流,并从中得到疏导。另外也可以通过写作或自由联想等多种形式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自卑情绪,防止其滋生,以便有时间等待自我调节或接受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阿得勒.理解人性[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阿得勒.生活的科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阿得勒.自卑与超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4]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论[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6]刘善红.人格之谜[M].北京:大视野文库,20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生心理救援刻不容缓
人际交经探析
大学新生要注意心理调适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朋辈心理学论文
构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