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阗国

于阗 即 于阗国 。

于阗(tian)国是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古代居民属于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

1简介编辑

于阗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是西域诸国中最早获得中原养蚕技术的国家,故手工纺织发达。特产以玉石最有名。于阗自2世纪末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晋至隋唐,于阗国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于阗人民喜爱音乐、戏剧,在绘画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风格,画家尉迟乙僧于唐初至长安,绘有许多壁画,与唐人吴道子阎立本齐名。
【于阗(梵Ku-stana,藏Li-yul,汉yú-tián)】
西域古王国名。即今新疆省和阗(和田)县。又作于填、于置、于殿、于窴[1]等。印度人称之为cKustana(屈丹),玄奘音译为瞿萨旦那,意译作地乳。西藏人则称离余国(Lih-yul)。
依《大唐西域记》所载,此国俗称涣那,诸胡谓之豁旦,匈奴人谓之于遁。《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五别出迦罗沙摩之称。地滨和阗河,南有昆仑山,北接塔克剌麻罕沙漠,是西域南道中最大的绿洲。位当天山南路、西域南道之要道,西经莎车(叶尔羌)、朅盘陀(塔什库尔安),可通往北印度或睹货罗(古代大夏)。气候和畅,植物种类多且繁茂。盛产宝玉,自古即以出产美玉而驰名中外。原住民为雅利安人种的一支,使用属于印欧语系的方言和阗语。

2历史编辑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时代),尉迟氏在此建立于阗国,为西域南道中,国势最强的国家之一。因位居丝路贸易的重要据点而繁荣一时,且为西方贸易商旅的集散地,东西文化之要冲。其后,唐代曾就此地置毗沙都督府(公元七世纪左右)。宋以后仍为于阗国,元、明时犹朝贡。清初属回部,乾隆时纳入版图,民国改县。今人口约四十万,汉人不少,市区建设日趋现代化,但缺乏民族色彩。
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

  五代十国-于阗等部(公元943)

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东汉初,为莎车所吞并。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贵族广德立为王,灭莎车,服从于阗。十六年(73年),汉军司马班超于阗,广德杀匈奴使者降汉,班超以此为根据地,北攻姑墨,西破莎车、疏勒,于阗都出兵相助。时南道诸国,唯于阗、鄯善强大。南北朝时期,仍向中原王朝进贡。又兼并戎卢扜弥渠勒皮山等国。西晋时,与鄯善、焉耆龟兹、疏勒并为西域大国。北魏年间,曾先后被吐谷浑柔然攻袭,国势渐衰。唐太宗贞观年间,于阗王遣子入侍唐廷。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于阗编为唐安西四镇之一,成为丝绸之路南道最重要的军政中心。吐蕃势力进入塔里木盆地后,被吐蕃攻占。
上元元年(674年) ,于阗王伏阇雄击走吐蕃,亲自入唐,唐在于阗设毗沙都督府,下辖6

  辽、北宋-于阗等部(公元1001)

城等10羁縻州,任命伏阇雄兼都督。唐玄宗天宝年间,尉迟胜入唐,唐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并授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安禄山起兵叛乱,尉迟胜自率兵赴中原之难,乱平后,终老长安。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唐授尉迟曜兼四镇节度副使,并管理本国事。他率领当地民众与唐镇守军一起戍守于阗,坚持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攻占。9世纪中叶,吐蕃内乱势衰,于阗获得了独立,仍由尉迟氏执政。9世纪末叶,开始和敦煌的沙州归义军政权交往。北宋初,于阗使臣、僧人数次向宋进贡。在11世纪初黑汗王朝攻占于阗,部分民众东迁沙州,甚至远到青海。于阗在黑汗王朝的统治下,语言和人种逐渐回鹘化,并陆续皈依了伊斯兰教
后经蒙古察合台后王、叶尔羌汗国及和卓回王的统治,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入清版图,光绪九年(1883年)置和阗直隶州

3信仰编辑

小乘佛教

此地自古即盛行佛教,初传迦湿弥罗(位于印度西北部,即古代的罽宾)的小乘佛教。如《出三藏记集》卷十三〈朱士行传〉所述,三国时代魏·甘露五年(260),朱士行在此国得《放光般若经》梵本,当时该国僧侣仍奉小乘佛经为正典。

大乘佛教

至公元五世纪,此地始传大乘佛教,并在五至八世纪期间,成为佛教文化的一大中心地,对于佛教的东传影响颇大。如《法显传》记载,法显于晋·隆安五年(401)初到于阗,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僧众数万人,多学大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亦述及此国人性温恭,知礼仪,崇尚佛法,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并习学大乘法教。
东晋时代,庐山慧远的弟子支法领,于此得旧译《华严》的梵本。北凉·昙无谶于此得《大般涅盘经》,沮渠京声依此国沙门佛陀斯那受《禅法要解》、《禅秘要治病经》。萧齐·法献于此处得《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梁·太清二年(548),此地沙门求那跋陀赍来《胜天王般若经》。武周天后永昌元年(689),于阗僧提云般若在魏国东寺翻译《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及华严、密教方面的经典。译出《华严经》八十卷的实叉难陀亦来自此地。德宗贞元时(785~804),此地沙门尸罗达摩译出《十地经》。
十一世纪初(宋代),信奉回教的维吾尔族征服于阗,于阗佛教随之衰颓。又加上天灾人祸的影响,昔日庄严盛大的寺院佛塔等,皆埋入沙土之中。

4文物编辑

近世因中亚的探险风气渐盛,此地的佛教遗迹及许多珍贵资料也陆续被发掘出土。斯坦因与伯希和曾在敦煌千佛洞发现数部由和阗语写成的佛教经典及文书,其中,佛教经典有《大乘无量寿经》(又名《无量寿宗要经》)、《金刚般若经》、《金光明经》、《一百五十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等。此处也曾发现用印度俗语写成的古写本,其文字包括月氏时代的梵书、古代的佉卢虱吒文字。此外,于其东北的沙漠中,发现许多寺院堂塔遗址,以及古代的壁画、塑像、铸像、钱货、什器、日常用具等,对研究古代于阗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资料。

5名胜编辑

于阗国的佛寺遗址,以拉瓦克寺址较为重要。该寺迹乃1900年由斯坦因所发掘,为一座方形建筑物,中央构筑基座,基座上建圆塔,塔周绕有圆形步廊式礼拜道,礼拜道周壁塑有八十余躯立佛像,像间又穿插有佛、菩萨、天王像及乘鹅车的月天像。其建造年代,大致被推定为公元五世纪。巨大的塔式建筑物和高大的立佛塑像,显示该寺中存在着佛塔崇拜与造像崇拜并行的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阗古国
“美玉之邦”于阗古国:遭遇喀喇汗王朝的宗教战争
于阗国是怎样的存在?加入我国后不愿离开,现已成西北边陲重镇!
被斯坦因盗掘的西域文物
年代最长的西域历史王朝
蚕种何以西传(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