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159】议论文写作“十日谈”之七:学会“范畴思维”,警惕泛泛之论

  前七回回目——

  1、把自己当法官,文章才有公信力和说服力

  2、确立论点:“管锥型”最给力

  3、因果说理是硬功夫

  4、借力打力,援事析理是巧功夫

  5、说理才是硬道理,在不在理看逻辑

  6、名言警句,用得好可锦上添花,用得糟如佛头着粪

  7、学会“范畴思维”,警惕泛泛之论

  第七回:学会“范畴思维”,警惕泛泛之论

  要理解“范畴思维”,先要知道什么是范畴。

  范畴,直白地说,就是“概念”。但范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范畴是那些具有高度的抽象与概括意义的、已经内化和积淀为人类思维成果的概念。比如哲学中的特殊、普遍、形式、内容、本质、现象、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这些都是哲学范畴。除了哲学,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畴,比如化学中的分解与合成、物理学中的动能与势能等。

  与写作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哲学意义上的范畴。

  一般来说,我国高考作文以“范畴”直接命题的不多,像“论必然与偶然”、“论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样的题目毕竟少见。多数命题都是提供感性的新闻、故事、寓言、现象,或者呈现社会问题、争议等,让考生概括并予以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具备一个从表面到内涵、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这样,范畴思维就派上了用场。比如下列这些“对举概念”:

  主观与客观 现象与本质

  对立与统一 相对与绝对

  个性与共性 内容与形式

  个别与一般 内因与外因

  抽象与具体 偶然与必然

  可能与现实 量变与质变

  感性与理性 原因与结果

  实践与认识 继承与创新

  手段与目的 动机与结果

  审美与功利 … …………

  

  显然,这些范畴是对人类认知与实践活动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不仅范畴本身的内涵清晰,而且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比如内因与外因,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内因与外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学过哲学的人大都耳熟能详。

  所谓“范畴思维”, 就是用这些既有的范畴来分析材料,根据范畴的内涵及其关系来分析具体的材料。这是一个由普遍到特殊,由一般到个别,从抽家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请看下面这篇作文。

  

  材料:舒伯特有一首名为“未完成”的交响曲。这部作品堪称舒伯特创作生涯中突起的奇峰。它的第一和第二乐章风格非常特殊,以致连舒伯特本人都无法最终完成这部作品。他也曾经尝试创作了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段,不过,这些片段反而破坏了前两章统一的风格,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因此,舒伯特最终还是放弃了第三乐章的构想,选择了以不完整的形式使作品传世,却赢得了空前的赞誉。这部“不完整”的杰作是否也对你有所启发?

  以另一种美绽放 (上海师大附中一学生)

  艺术的本质是美。多数人更易接受的美,是以圆润光滑、完美无瑕的形态存在于世间的。但当艺术之美以另一种姿态绽放,艺术的魅力也许更能让人心魂摇荡。

  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以其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这部连舒伯特本人都尝试多次仍无法完结的作品,却赢得了空前的赞誉。与舒伯特的“未完成”相比,断臂维纳斯更是一件触目惊心的“残缺品”了。向来以精致丰润而著称的雅典式雕塑,居然在这位缺损了的女神身上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喝采,这恐怕也算是对“完美”观念的史无前例的挑战吧?

  无论是不完整还是有残缺,两部作品都因此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在人们尚未辨清这其中的奥妙之时,罗丹带着他对于“丑”的膜拜,再次挑战人们对美的理解。细细观览罗丹的雕塑,生命衰败之丑几乎让人无法直面。无论是老妓女干枯的四肢、垂下的双乳,还是鼻子缺损的男人可怖又真实的面部,都是罗丹对肉体的极丑的礼赞。罗丹认为,在艺术里,没有性格才是真正的丑,那些胭脂水粉掩盖下的苍白与空洞正是他所不屑的真丑;而这些生机凋落时的凄凉与病态,更接近生命本质的美。艺术之美的最高境界是无限接近真实,而在绝望病痛时所无法遮掩的真实背后,蕴涵着艺术美的极致。

  艺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但往往,我们忽略了它所扎根的那片平凡的大地。当艺术以其无比光鲜亮丽地向我们展现它的完满时,它也许已经遗失了艺术最本质的力量。相反,当艺术里混杂着真实的挫败、伤痛、缺损与遗憾,残缺之美却可能让我们感到了一丝真实的温存。

  这样想来,中国的四大美女不也有着各自无法遮掩的缺憾?削肩或狐臭并没有让我们远离她们,而是将遥远的绝代风华传递到今世每个人的心中。

  当艺术之美以另一种姿态绽放,我分明闻到了来自真实的芳香;我分明看到了来自生命的斑斓;我分明看到,有一种感动正悄悄怒放在每个人的心中。

  这篇文章借助“美/丑”的范畴来思考,探讨“残缺”“破败”“丑陋”等在艺术表现中的价值,通篇显示出辨证思维的光芒。

  现实生活中的残缺与完满、破败与生机、美与丑,往往泾渭分明;一旦进入艺术,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这些“丑”便具有了新的内涵与意义。艺术的价值和力量在于真实与深刻,在于反映和表现了生活的本质。生活中固然有美,但也存在着大量的丑,衰老、残缺、畸形、丑陋,都是“丑”的具体表现。因此,将“丑”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并不会影响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

  相反,如果在“挫败、伤痛、缺损和遗憾”之中表现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那么,艺术反而因此具有了非凡的感染力。断臂维纳斯、《未完成的交响曲》的魅力以及罗丹对“丑”的偏爱,都可以从中找到解释。作者的眼光很锐利,对美与丑的辩证关系把握也很到位,显示出强烈的思想力量。

  在文中,作者还以罗丹的艺术表现为例阐述美与丑的关系。罗丹的《欧米哀尔》青铜雕塑,人们常常用“丑得如此精美”来形容。这座雕塑描绘的客观对象,从社会角度看是社会底层的妓女;从自然形态看是形容枯槁、身躯干瘪、已经衰老、行将朽木的老妓。雕像所显示的“丑”是那么触目惊心,以至于有观众以手遮眼,不忍看下去。但《欧米哀尔》的丑恰好展示了艺术的魅力,因为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一个饱尝人间酸辛的老妓日渐衰亡的处境。“她所追求的无限快乐,和她的趋于灭亡、将化为乌有的肉体,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自然中丑的,在艺术上可以是非常美的。罗丹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只要它充分表现自身的性格,这种“丑”要比粉饰的甜蜜要美得多。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和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欧米哀尔是一个接近生命终极的活脱脱的血肉之躯,带着无尽的生活遗憾,在寂寞中无奈地等待丧钟敲响。《欧米哀尔》至今被认为是一座在艺术上“化丑为美”的雕像。

  《以另一种美绽放》对美与丑的理解是辨证的。美与丑,原本是一对矛盾,没有“美”,也就谈不上“丑”。但是,美与丑又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现实中的美,可以转化为艺术中的“丑”;现实中的“丑”,可以转化为艺术中的“美”。类似例证还有《巴黎圣母院》中加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加西莫多的外表极端丑陋,但他美丽的心灵所折射出的伟大人格却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加西莫多外貌与内心的巨大反差,反映出人类的高度复杂性。正因为作品所具备的这一震撼人心的真实性,才使得加西莫多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散发出持久的魅力。

  这是一篇运用范畴思维的典范。

  但是,范畴毕竟是哲学概念,如果仅仅停留在范畴的阐释与思辨,这就是哲学论文了。“范畴思维”仅仅在指导我们做材料分析时才是有价值的。在具体的表达中,若以泛泛之论替代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并不合乎我们对议论文的理解。因此,范畴思维主要是一种思想方法,分析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写作方法。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这则材料可从自由与约束、主观与客观、可能与现实等多个范畴来分析。这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自由。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哲学式的泛泛之论:人是自由的,又不是绝对自由的;人是受限于客观环境的,但又是有自由选择的……读起来像绕口令,缺乏生机与趣味。语言乏味,面目可憎。这样的作文,最好将其转化为人的具体处境和选择,这样或能在哲理之外,得到一份表达的美。

  要知道,我们写的是作文,而非哲学论文。

  

  最后,顺便谈谈哲学原理运用在写作中的另一个弊病,我称之为“伪辩证法”。在哲学意义上,万事万物都充满矛盾,所以看问题必须多方面看,用发展的眼光看,用联系的眼光看,不能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分为二”能够使我们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避免片面与绝对。但是,在具体分析中,“一分为二”很容易演化为“模棱两可”,演化为“骑墙派”,演化成了“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试看下列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如果没有二次大战,怎么会有战后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呢?(是不是要感谢战争呢?)

  秦始皇采用高压的专制手段,推行暴政酷刑,焚书坑儒,钳制言论,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罪恶的一笔。但是,要不是他以铁血政策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实行郡县制,哪里会有全国的大一统?我们不能只看到秦始皇手段的残酷,而看不到这个残酷给历史带来的进步与发展。(从手段看秦始皇有罪,从结果看秦始皇有功,那么秦始皇到底该如何评价?)

  汶川大地震在一瞬间夺取了数万同胞的生命,让数万家庭妻离子散,让多少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这是一件多么让人伤痛的事情!可是,这也给落后的西部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崭新的医院、学校和住房将会在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一个崭新的西部将会崛起。(看来地震是件好事情了!?)

  

  类似的所谓“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腐蚀了我们的思维,模糊了我们的是非。

  “一分为二”并不是不要是非。恰恰相反,对任何事物,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出价值判断,即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真与假。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应如此。

  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尊重人类基本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准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这是价值判断的基本原则。

  至于分析“二战”、秦始皇和汶川地震客观上带来了什么,那是另一个话题。历史很复杂,种下龙种,收获跳蚤,或者种下跳蚤,收获龙种,都可能。历史分析不能简单的由结果来倒推其道德意义。

  敬请期待第八回:三种结构不可取

  恭祝各位春节愉快!猴年大吉

  

  赞赏

  人赞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文部分)思维导图提炼
材料作文:立论的依据与论证的角度
议论文写作怎样写得深刻
【第16期】:我们学生最缺的,常常就是“就事论事”的意识和能力
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一一走向哲学
议论文写作教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