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白露到霜降,“黄金美容季”,此时艾灸,解决干燥、痘痘、色斑等。

明日白露,我们迎来了一年当中的“黄金美容季”。白露时节,阳气尚未完全收敛,此时肌肤活性较强,能高效吸收营养,排出污垢。最重要的是,白露过后,肺气开始旺盛,肺主皮毛,肌肤在肺气的滋润下活性增强,也能加速吸收和代谢。所以,白露时节保养皮肤效果总会特别好,只要调理得当,就能让皮肤水嫩,甚至把夏天长出的老皮、痘痘、斑点一并祛除。

一、白露到,津液少

明日白露,从白露到霜降是仲秋。这是典型的秋季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说过:燥胜则干。燥邪最易耗伤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各种病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干燥,比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大便干、皮肤干等。

而且,这些干燥可不是多喝水就可以缓解的,因为这时人体缺的并不是水分,而是津液,只有把水分转化成津液,干燥才能真正化解。

二、干燥、长痘,是因为身体渴了

从白露到霜降,皮肤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干燥、长痘。

此时,爱美的姐妹们总是忙着给皮肤补水保湿。不过,有些姐妹已经发现了,尽管保湿喷雾喷个没完,但根本不能让皮肤湿度维持较长时间。

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护肤品只能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或滋润皮肤表面,但无法从根本上给身体补足津液。皮肤需要津液的濡润才能水嫩,看看,连最基本的供给都不能满足,皮肤又怎能不干呢?所以,当务之急应当是给身体补津,这样才能由内而外地水当当。

此外,缺水还会导致皮肤长痘。这是因为干燥让皮肤的微循环减慢,而皮肤的垃圾毒素需要水作为载体才能排出,在缺水的状态下,毛孔最易堵塞,也难怪痘痘光临了。

故而,在白露时节,美容护肤要遵循“燥则润之”“秋冬养阴”“护阴保津”的原则,养阴补津万万不能停,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缓解皮肤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依赖涂抹护肤品,无异于“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

三、这些人群,最易皮肤干

1、阴虚之人:津液缺乏,皮肤干

哪个人群秋季最易皮肤干?答案自然是阴虚之人。其实,阴虚之人一年四季都皮肤干,到了秋天,由于燥邪当令的缘故,程度会更加严重。

阴虚就是血、精、津液等阴精亏损,也就是身体渴了。在身体“闹水荒”的情况下,津液首先要满足五脏六腑的需求,然后是四肢百骸,最后才是肌腠皮毛。所以,阴虚之人皮肤干,根本原因在于津液缺乏。

调理方法:滋阴

阴虚多因中气不足、气路不通,导致上焦的火降不下来所造成。因此,阴虚之人的调理原则首在:引火归元。艾灸可以补充中气,打通中焦阻碍,引火下行,调和阴阳——首先,艾灸肾俞和八髎,消除中焦阻碍,让上焦的火气往下走;然后,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引火下行,把火气进一步往下导到双脚。

阴虚之人的调理原则二在:滋阴补津。建议艾灸3个滋阴大穴——阴郄、太溪、照海。当然,补水更是阴虚之人的“必修课”。

2、阳虚之人:气不行津,皮肤干

气负责推动和调控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和运行的动力。阳虚之人阳气不足,体内缺乏蒸腾之气,就会“气不行津”,津液就无法透达肌表,肌表缺乏水分和养分,就会干燥。而且白露过后,天气转凉,人体气机向内收敛,阳气更加无力升发,就更加无法蒸发体内的津液以润养皮肤。

此外,阳虚之人怕冷,为了减少体内热量向外界散发,皮肤就会血管收缩、毛孔紧闭、汗腺和皮脂腺的活动减弱,致使皮脂分泌减少,也会加剧皮肤的干燥。

调理方法:补阳

阳虚之人当以“温补阳气”为调理原则。

作为“天下扶阳第一方”,艾灸是当之无愧的首选。一般建议艾灸督脉(尤其是百会、大椎、命门、腰阳关),任脉上的神阙、关元,以及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涌泉。

3、血虚之人:血虚风燥,皮肤干

血属阴,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其濡养功能表现在面色、肌肉、皮肤、毛发等方面。但由于血液所处的特殊地位,它一旦出问题,人体就会出现各种独特的症状表现,因此中医将阴虚和血虚进行了区分。

由于“精血同源”和“津血同源”的缘故,血虚时间长了,人体就会阴精亏损,皮肤就会失之所养,就会干燥。

而且,血虚之人在皮肤干燥的同时,皮肤往往还会发痒。这是因为“血虚风燥”所致,血虚不能固护肌表,皮肤就会化燥生风,这与土地荒漠化就易出现沙尘暴是一个道理。风邪具有善行、数变的特性,风气在肌表游走,就会导致皮肤瘙痒,且“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皮肤常出现风团。

调理方法:补血

血虚之人当以“补血养血”为调理原则。

艾灸补血的原理有二:一则,补——运化脾血,促进新血再生,让血液充盈;二则,通——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让血液通畅。血液充盈通畅了,就能濡润肌表,皮肤就会红润,而且“血行风自灭”,瘙痒症状也会自行消失。建议艾灸:脾俞、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4、血瘀之人:血不养肤,皮肤干

血瘀之人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营养物质难以随血液抵达肌表,皮肤得不到濡润,就会干燥。

白露过后,天气转寒,血液遇寒则凝,血瘀症状会更加严重。因此,从白露到来年初春,血瘀之人的皮肤干燥问题比其他时间段都要严重。

血瘀之人多见于女人和老人——女属阴,天生体寒,寒则凝,凝则瘀,故而常出现血瘀症状,反馈在身上就是体内有瘀块,反馈在脸上就是皮肤有斑块;老人由于年龄大了,经络瘀堵一般比较严重,影响血液循环,故而老人常出现因血瘀导致的皮肤干燥,动辄掉皮屑。

调理方法:化瘀

血瘀之人当以“活血化瘀”为调理原则。

尽管很多中药具有上述四种功效,但建议先采用艾灸疏通经络,因为血瘀就是经络堵塞,无法将血液及时输送到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服用再多的补药膏方都无济于事,因为交通堵塞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再好的东西吃到肚子里,也只有排在后面干等。故而,必须先借助艾灸疏通经络,将气血运行的通道打通。建议取穴:膈俞、气海、合谷、委中、三阴交。

在艾灸之前,建议用艾叶煮水泡脚,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注:在分型调理的同时,建议艾灸人体自带的“补水穴”——肺俞、肩井、丰隆、涌泉,可帮助润泽肌肤。

四、两种常见养津大法

1、叩齿养津

古籍《保生要录》载:“常以舌柱口齿,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

古人将水分为唾与涎,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肾在液为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在液为涎。在古人眼里,口水是肾气和脾气所生化之物,称为“金津玉液”,极为珍贵!

这里有一个养津大法送给大家,具体操作如下:

叩齿36下;

全身放松,舌轻舐上腭(就是刚好碰上,要放松舌头,不要用力);

弯曲舌头,在嘴里内沿牙床外侧作顺、逆时针旋转各36次(搅动时要放松舌头,不要用力,慢慢就可感受唾液开始变多);

最后,分3次将唾液慢慢咽下。

2、多喝汤粥,多吃滋阴食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燥、发痒、蜕皮、龟裂……冬季一切皮肤问题。用对艾灸,秒杀大牌护肤品!
血燥证辨疑
干裂、瘙痒、脱皮……冬天一切皮肤问题用艾灸,秒杀大牌护肤品!
正确补足津液,远离秋燥,收获好皮肤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五淫痹中的燥痹是咋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