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古索觅

《张猛龙碑》,是书法中著名的临学范帖,这碑的主人公是北魏鲁郡太守,此碑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正月二十三日立。

碑阴有铭文:“弁县望族,公乘伏德”。碑阴的两处文字引起笔者兴趣,一者是地名“弁县”;二者是人名“公乘伏德”。地名和人名对笔者来说都是罕闻鲜知,可是笔者读别的古藉时却发现这个记载的古制地名“弁县”就是泗水以东区域平邑县一部分区域  (夏、商、西周时期,平邑县北部为颛臾国,南部商代属倪国、西周属邾国地。春秋时期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食邑,北部仍为颛臾国,余之分属鲁国之武城、东阳、邱舆、卞等邑。)

在这一区域可是以“公乘sheng”为姓氏的人却是一个大望族,现今没有听到此姓人,以公为姓的人却很多。

弁音通卞,卞县是一个远古区域名称,早在夏朝,泗水仍为卞明国。

夏代,少昊后裔吾融的儿子被封在卞(在今山东泗水县东的卞桥镇),建立卞明国。商代仍有,《路史》载“卞,卞明国,卞明国:有周文王第13子振铎的支子被封于卞邑(今山东兖州卞桥镇),建立卞国。

商朝前期,泗境仍为卞明国地,后期并入奄国。

西周,泗水之域隶属鲁国,为卞邑、郚邑、蔑邑(姑蔑)、桃邑。东周前期,泗境仍属鲁国。至战国末期,泗地归属不定。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8年)楚灭鲁,泗地归楚国。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秦灭楚,泗地属秦国。

秦代,泗水地域属薛郡鲁县。

西汉时期,在泗境卞邑置卞县,隶属鲁国;在郚邑置郚乡县,隶属东海郡。

东汉时期,郚乡县废,入卞县,隶属豫州鲁国。

三国魏,泗境仍为卞县,隶属豫州鲁郡。

西晋前期,卞县仍隶属鲁郡;惠帝末年,晋乱,卞县废。

东晋,泗境先隶属鲁郡鲁县。咸和二年(327年)起,泗地先后归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太和元年(366年),陷于燕。宁康元年(373年),陷于秦。

南朝宋初,卞县废。泰始二年(466年)复置卞县,属兖州(后改属徐州)鲁郡。因兖州刺史毕敬众降魏,其后,所属忽宋忽魏。至宋末梁初常属北魏。

北魏,县境西部为汶阳县(治所在今中册镇故县村),东部为弁县(“弁”通“卞”),均属兖州鲁郡。北齐、北周,鲁郡改为任城郡,弁、汶阳属之。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现存曲阜。猛龙任鲁郡太守,立颂碑时有汶阳县(今曲阜)、邹县、阳平县(是今新太和蒙阴部分区域)、新阳县、弁县各县的县官、主簿和知名人士以及各县的大姓望族给以支持赞助,在这些拥奉人中各大家族的首脑人物代表参加。弁县公乘家族就由公乘伏德为代表参加而被铭刻于碑,留名至今。

弁县和汶阳县皆是今日的泗水以东和以西区域。

公乘古代爵位,也作姓氏,出自周时公族后裔,以爵号为氏。周秦汉时期,公族爵位有二十等,公乘为第八级,世袭此爵位者,其后人以公乘为氏,称公乘姓。

《郑通志·氏族略》载:“(公乘),古爵也,久居是爵者,子孙氏焉。”公乘,乘位名,“秦爵①二十,八曰公乘。”战国时魏有公乘不仁;汉代有公乘阳庆,医家;唐代诗人有公乘亿,咸通年间进士,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公乘亿》;宋代有公乘良弼。

公乘姓氏也是很远古的姓氏,出于爵位而得姓,是低品级的爵位,能乘坐公、侯政府的马车,也就是这个品级的人能坐公家马车的待遇。这也是一种荣耀,后人为记住这一荣耀,就以此爵为姓。

历史上有公乘姒和公乘子皮、公乘不仁、公乘阳庆、公乘亿。

《鲁公乘姒》

鲁公乘姒者,鲁公乘子皮之姒也。其族人死,姒哭之甚悲。子皮止姒曰:“安之,吾今嫁姊矣。”已过时,子皮不复言也。鲁君欲以子皮为相,子皮问姒曰:“鲁君欲以我为相,为之乎?”姒曰:“勿为也。”子皮曰:“何也?”姒曰:“夫临丧而言嫁,一何不习礼也!后过时而不言,一何不达人事也!子内不习礼,而外不达人事,子不可以为相。”子皮曰:“姒欲嫁,何不早言?”姒曰:“妇人之事,唱而后和。吾岂以欲嫁之故数子乎!子诚不习于礼,不达于人事。以此相一国,据大众,何以理之!譬犹揜目而别黑白也。揜目而别黑白,犹无患也。不达人事而相国,非有天咎,必有人祸。子其勿为也。”子皮不听,卒受为相。居未期年,果诛而死。君子谓,公乘姒缘事而知弟之遇祸也,可谓智矣。待礼然后动,不苟触情可谓贞矣。诗云:“萚兮萚兮,风其吹汝,叔兮伯兮,唱予和汝。”又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谓也。

颂曰:子皮之姊,缘事分理,子皮相鲁,知其祸起,姊谏子皮,殆不如止,子皮不听,卒为宗耻。

公乘不仁

战国时期人,国君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令公乘不仁“觞政”职,先定:“饮酒不尽者,浮一大白。”末,文侯犯,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不理,左右护君曰:“公乘,退!”公乘肃然曰:“《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君听有理,大悦曰:“寡人请罚!”

公乘阳庆

西汉医学家,临淄(Zī 音资)人,精经典,重实践,医术精 湛,著有《黄帝扁鹊脉书》,为中医脉案之宗,是淄博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代名医。

公乘亿

字寿仙(一作寿山),唐代魏州人

。咸通末,登进士第,为唐懿宗、唐昭宗时期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从事,加授侍郎。诗一卷,今存四首。

由以上看来,公乘家族出于鲁国,居鲁域而分支出,在鲁地域也是一大望族,在北魏公元522时,其族在弁县,今泗水东和平邑一带还是一支大家族,按说此姓家族在此地能传承兴旺,今天得有很庞大的族群,恰恰相反的是,消失无踪了,是什么原因呢?

一、难道是战劫无生?

二、疫疾灭族?

三、劫后他迁?

四、改了姓氏?

留下了一个今天的罕见复姓名词,和若干数问号。

北魏522年至北宋宣和1125年是603年时间,北魏522年至今天也有1496年,复姓公乘家族在泗水和平邑就此消失了,相比单姓公氏家族来说是不如单姓公氏家族兴旺。

总观姓氏谱上,以公开头的复姓有八十五氏,单姓一家,百分之九十以上出自于鲁国公室贵族,不论复姓和单姓皆是第一代鲁国公伯禽的子孙!也是周公的胄脉!更是周文王的后裔!

 

《郑通志·氏族略》此书是抄袭《姓苑》一书,是照版搬过来的,对人前深信不疑,不加猜测,更没有深思考查,这是他疏略的弊处,不够精细求准。公乘一姓在战国时就有,鲁国公乘姒;魏国公乘不仁皆有贤名,都比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国要早。

②《姓苑》一书成于南朝·宋,临沂郯城人何天承(370---447年)撰《姓苑》,对公开头姓氏集有八十五氏,只有一家是单姓公,例举了汉代主爵都尉公俭,指出公俭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之子公衍、公为之后。鲁昭公实有四个儿子,还有公果、公贲,《姓苑》只收录老大公衍、老二公为,没有收录老三公果、老四公贲。这一说法被南宋成书《郑通志·氏族略》原文抄袭过来,就成了东蒙公氏唯一考查的历史资料。在明代被翰林学士公鼐考究后,认定了东蒙公氏出自于春秋鲁昭公之子公衍、公为是原姓祖,汉时有公俭。这个说法的建立是以八十五氏,只有一家是单姓的基础上形成的,真实的材料,从汉公俭至宋宣和年间的沂州府西南六十里义沟村的公姓是个空白;汉公俭上至春秋公衍、公为也是个无资料记载的空白,唯一可以臆测的就是单姓和单姓的挂接。公衍、公为在历史上未出现以公衍、公为为复姓的人,由此被视为单姓公。在历史上唯一可查的单姓公人,也只有公俭,那么做为东蒙公姓单姓公的人,也只能按照《姓苑》一书去寻祖对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方舆志·沿革
山东省的一个县,很多人外地人容易读错!
《水经.洙水注》考略
洙泗源流辨疑
春秋地名考略卷二
文化专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