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文章

最近有不少人来问我:听到最新科学新闻,吃味精和鸡精会促进肥胖,其中的代谢机制都研究清楚了。媒体报道说,味精就是害人精!真的吗?

我说:多吃味精与肥胖风险增加相关,这类研究结果,以前在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有过报道。但是,结果并不一致。有些说有关,有些说无关。

这次的研究文献,是用模型小鼠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鼠过多的味精的确是会促进肥胖的,其机制不仅仅是诱导食量上升,还与核苷酸的降解和代谢调控有关。研究者发现,过多的味精升高了尿酸水平。这种促肥机制,和果糖促肥、高盐饮食促肥有类似之处。

鸡精和味精的一个不同,是因为里加入了鲜味核苷酸——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它们和味精能起到“增效作用”,让味精的鲜味增加几倍甚至二三十倍。

这些鲜味核苷酸,本身就是嘌呤衍生物,是尿酸的前体。比较有意思的是,研究中发现,加入肌苷酸也会促进大量味精的增肥效果,就像它增加味精的鲜味效果一样。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上,引起了不少关注。

不过,先不要被这个结果吓住,从此不敢吃味精和鸡精。

有几个问题必须要问:

1 小鼠和人的饮食习惯和消化能力不一样,实验结果能直接外推到人吗?

2 到底实验小鼠吃了多少味精?和我们日常吃的量是否一致?

3 除了味精,膳食中还有什么谷氨酸钠的来源?味精是不是唯一的来源?

4 生活中的致肥因素很多,味精是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小鼠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外推到人。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实验中的味精摄入量和我们的日常摄入量很不一致。

文中的小鼠,是通过喝含味精(谷氨酸钠)或含味精 鲜味核苷酸(鸡精主要是这两种成分的组合)的水,来摄入这些成分的。可以类比为,人类每天不喝白水,而是以喝味精汤、鸡精汤来解渴。

那么这种含味精和鸡精的水,到底有多浓呢?按100升水中的含量算,是1%~5%。这么高的味精浓度,大部分人是喝不下去的。

按餐饮界惯例,菜肴中加味精的量是0.2%~0.5%,在0.5%时达到最大鲜味。家庭应用时,几乎不可能用到0.5%那么多。但餐馆烹调时,因为往往使用多种鲜味调味品,加起来有可能超过0.5%的浓度。即便如此,饮料和汤里也不可能放这么多。

2017年,欧盟食品安全局曾经提出一个建议,考虑到控制钠盐预防血压升高、预防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问题,建议每人每天摄入味精不超过30mg/kg,相当于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吃1.8克。如果不吃加工食品,也很少吃餐馆食物和外卖食物的话,自己在家烹调吃到的味精控制在这个限量当中并不难。

我自己做蔬菜类菜肴时,也是经常加鸡精和味精的,但用量较小。

我的用法是:大约300克菜里加1克的鸡精(家庭用小盐勺,一勺相当于2克盐或1克鸡精)。按相关行业标准,鸡精中含35%的味精来计算,则100克菜里的味精含量仅为0.12%。

按一餐吃300克菜肴计算,会摄入0.35克味精。那么即便一天三餐这么吃,也只摄入1.05克的味精。如果我加了酱油或其他调味汁,就不加鸡精或味精了,因为酱油里经常会放味精、鸡精之类增鲜剂。如果添加了肉、鸡等食材,也会少加或不加味精和鸡精。

利用鸡精的鲜味可以帮助减盐。300克的菜肴中,我加入不超过1克食盐,再加上1克鸡精,其中钠的总量相当于不到1.5克盐(鸡精中的钠含量约为食盐的一半)。

这样,我一天如果吃1000克的菜肴,也只摄入5克的盐,符合少盐标准。

我不吃含味精的零食,也不喝含味精的饮料和汤。一个55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只吃1克味精,每公斤体重每天的味精摄入量是0.018克,即18毫克,低于欧盟建议的每日30毫克/公斤体重。就算我把味精量加上一倍,也只有0.036克/公斤体重。

然而,实验中的雄性小鼠,成年体重只有40克,每日饮水量是5毫升左右,却每天把浓度为1%~5%的味精溶液当水喝。按此计算,实验小鼠每公斤体重的味精摄入量是1.25~6.25克/公斤体重/日。

按公斤体重计算,实验小鼠的味精摄入量,和我的味精摄入量相比,实在高得太多了。是我的60~300倍。

当然,在餐馆吃的时候,摄入量就要高多了。按0.5%的添加量,一顿吃300克的菜,就有1.5克味精了。再加上喝一小碗200毫升的汤,按0.2%的味精添加量来计算,又有0.4克入账。加起来是1.9克。何况,在餐馆就餐吃主食很少,吃菜肴的量通常远不止300克。

按我国此前一项研究中的数据,每日摄入量的中位数是1.8克,也就是说,很多人实际上吃的味精数量虽然比实验小鼠低得多,不至于升高尿酸,但有一半人超过了欧盟建议的数量,也需要注意控制。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谷氨酸钠的来源,不仅仅是味精。

谷氨酸作为一种氨基酸,是各种蛋白质中的组成部分。而钠是食盐(氯化钠)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遇到氯化钠,在合适的酸碱度下就可以形成谷氨酸钠。这两种成分,我们的食物中都是超级丰富的。

比如说,面粉的蛋白质当中,就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

在八九十年前,早期的味精工厂,还曾经用面粉来作为制造味精的原料。按我国食物成分表数据,100克面粉当中的蛋白质里,就含有4.1克的谷氨酸。只要把面粉充分消化,这些谷氨酸就会被人体吸收,比我一天吃的鸡精中的谷氨酸还要多。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吃各种面食都会导致增肥呢......

还有各种肉类、蛋类、鱼虾,其蛋白质中也含有很多谷氨酸。100克鸡胸肉的蛋白质中含3.6克谷氨酸,100克鸡蛋液的蛋白质中含1.6克谷氨酸。

喝“纯天然”的鸡汤、肉汤,也同样会喝进去不少谷氨酸钠,以及鲜味核苷酸,等多种鲜味物质。

所以,对日常家庭使用来说,外界添加的味精,并不是谷氨酸摄入量的大头......

第四个问题的答案是:少量味精不是致肥的主要因素。

生活中有很多催肥因素,比如过多的甜食和精制淀粉食物,比如油盐过量的高热量菜肴,比如运动严重不足,比如睡眠不足,比如压力过大,等等。它们对导致肥胖的贡献,都比吃一两克的味精要大得多。

就算放点味精让你多吃东西,也不能把板子全部打在味精头上。因为,多放盐、多放糖、多放香辣调料、多放肉类香精......都会让人食欲打开,仅仅放味精,效果是有限的。

需要说明的是,谷氨酸如果离开了钠,它的鲜味就会下降。如果菜肴中不放盐,只有味精,鲜味就不那么明显。盐本身摄入量过多时就有增肥作用。所以,可以推测,只要把总钠量控制住,少放点盐,味精的促进食欲和增肥作用应当也可以减弱。

要解决问题,就要抓主要矛盾。要保证安全,就要抓危害关键点。家里做菜少量放点味精,并不是其中关键点。

说到这里,各位可能已经松了一口气。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剂量决定毒性。

味精(谷氨酸钠)吃进去之后,加上一个氨基,就被代谢为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肠道的能量来源,是肠道修复时的必需成分。有些肝脏疾病患者为了减少血氨,还需要服用谷氨酸药片来解毒。

反过来说,凡事有弊有利。瘦人吃味精可能有利于提升食欲改善消化吸收,还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吃味精有利于降低贫血危险。

所以,味精本身并不是毒药。

蛋白质虽然没有毒,每天吃70克没问题,如果加大7倍,吃490克,那就必然出问题了。

果糖也是一样的。虽然从甜饮料中喝进去50克果糖有害健康,但从300克水果中吃进去10~15克的果糖,是无害健康的。

所以,做菜时少量放味精仍然是可以的。

就像我们不必因为大量果糖促进肥胖和高尿酸血症,就不敢吃水果。

每一种食物成分,都需要限制在合适的范围里,不过量,多样化,这才是健康饮食的要义。

要想和味精、鸡精和平共处,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我有以下建议:

1 味精限量每天1.8克以内(体重60kg的成人),鸡精限量每天4克以内。如果能不用它们,就直接吃原味。婴幼儿饮食不能放味精。

2 用味精鸡精来帮助减盐。起锅时加咸味调味品,先加少量味精或鸡精,后加盐,而且盐量比平日减半。

有研究表明,少量放点味精,可以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少盐的食物;但在高盐的食物中再加味精,则会让人感觉咸味食物更好吃。所以关键是要避免在放了好多盐之后再额外加入味精鸡精——这种做法既不利于防肥,也不利于预防高血压。

3 尿酸升高的人士要特别注意控制味精,且避免鸡精。鸡精是嘌呤的来源。

4 如果用了酱油、蚝油、鲍鱼汁、沙拉酱、加饭酱、香菇酱、辣椒酱、牛肉酱、XO酱、黑椒酱等调味酱和下饭酱等,就不要再放味精鸡精。它们绝大部分都加入了谷氨酸和鲜味核苷酸类增鲜剂。

5 不要太过迷恋浓鲜的味道。少喝咸味汤,少用咸味汤料。其中几乎都加入了味精和鸡精等增鲜成分。

6 减少餐馆外卖中的浓味大菜,其中添加的味精、鸡精数量通常要比家庭日常烹调多得多。

如果能做到以上各项,就不必过度恐惧味精增肥的问题。

日常保持清淡自然的口味,浓味食物只是偶尔享用,就好啦。

作者: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   范志红

相关文献:

Andres-Hernando A, Cicerchi C, Kuwabara M, et al. Umami-induced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s mediated by nucleotide degradation and uric acid generation. Nature Metabolism, 2021, 3: 1189–12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味精和鸡精哪个对身体危害大?
这种调料别乱用!放错了比食盐伤害更大!家家都买过~
为什么很多人都很少吃味精了?
深入了解鸡精,放心追求舌尖上的鲜美指数
鸡精 少用为佳
这种调味品吃多致癌风险竟翻倍(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