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初中生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类:物理论文   更新:2017/9/21   来源:网络

  新课改以来,我国教育部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培养创新能力涉及的基础理论出发,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采用的课程设计思路进行了探讨。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培养创新能力涉及的基础理论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一个鸟群没有数量的限制,当新的鸟加入时,鸟群并不会出现“满载”“超负荷”的现象。创新也是同样的道理,本质上思维是没有外形、没有结构、没有框架的,理论上我们可以把任何不相干的事物进行组合、重组,然后就能形成多种多样的新兴事物,这就是创新。最终的结果就是提出一个有别于其他思想、其他形态、其他理论、其他发明的新事物。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说它复杂是因为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并且因人而异,不同的两个不沾边的事物让两个不同的人进行思想上的结合,两个人所产生的思维成果都会不一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它是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

  培养创新能力涉及的基础理论包括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吉尔福德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需要在语言、行动、道德、环境中进行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把学生放到环境中去,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了解,去思考,去创造。认为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旧知识和新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主动的,带有探究性的,合乎人的认知规律的。基于这样的教学理论,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和环境。

  吉尔福德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把智力划分成了三个维度,操作,内容,产物。思维创造在大脑中的表现更像是一个产品加工的过程,会调动人的旧有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创造性思维、评价标准等等。从这个理论出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像是一个杂货铺,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事物,引导他们把各个事物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创造出新的事物。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采用的课程设计思路

  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采用的课程设计思路进行了研究,提出情境引导教学和多媒体兴趣教学两种教学思路。

  1.情境引导教学

  情境引导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电磁转化的教学课堂上,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方?为什么鸽子总能找到回家的路?发电机为什么能够产生电?电磁铁又为什么会像磁铁一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里列举出了很多问题,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每堂课我只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两个问题。在认识磁场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信鸽比赛,然后,向学生提问,“鸽子为什么总能找到回家的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视频情境,这个时候学生不知道原因,我继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方?”然后我给学生讲解了地磁场的知识,继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方?”学生踊跃回答:“因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我又向学生进行提问,“鸽子为什么总能找到回家的路?”学生回答说:“鸽子的脑袋里也有类似磁铁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并且用物理概念去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

  2.多媒体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传递的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理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创新教学新思考--推荐人:胡阳新
【发表论文】潘书朋:做中学:学习方式变革的启航(2019.12)
【优秀成果】课例探索凸显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教师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