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瓷(十)



  五彩耕织图瓶,高46.5cm,口径12.3cm,足径13.2cm

  瓶洗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形似捣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称“棒槌瓶”。瓶身彩绘4组纹饰。口部以绿彩墨线勾画回纹一周。颈部绘通景山水人物纹。肩部绘梅花锦纹及4个开光,开光内绘琴棋书画。瓶身以五彩绘养蚕、碓米2组主题纹饰,每组绘6人于室外劳作,并题“舂碓”、“分箔”及五言诗2首。

  舂碓图题诗为:

  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

  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踏。

  分箔图题诗则描写了织布养蚕的劳动过程:

  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从。众多旋分箔,早晚磓满屋。

  郊原过新雨,桑拓添农绿。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

  图纹空间补以松柳及六月星辰等纹饰。足内青花双圈,无款识。

  康熙瓷器中反映农耕题材的纹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农业的重视。此瓶纹样即出自康熙时所绘的耕织图中的两个片断,其情景描绘得真实生动,器物制作精致,是康熙五彩器中一件写实风格的艺术佳作。

  



  墨彩竹节式臂搁,清康熙,长17.2cm,宽6.9cm。清宫旧藏

  臂搁长方形,上下等宽,通体施白釉,正面上下两道竹节纹之间以墨彩绘竹叶图,画旁题有“琅玕枝竿疏”五言诗句。画面上端竹节外凸饰鼓钉一周。

  臂搁又名“秘搁”,竹质居多,但瓷质臂搁更具特色。此器为文具中的稀有作品,竹节形状模拟逼真,墨彩浓重,画笔疏简,文人气质极浓,为清康熙朝墨彩瓷器的代表之作。

  



  冬青釉五彩加金花鸟纹大花盆,清康熙,高33.3cm,口径61cm,足径39cm

  花盆呈圆形,折沿,深腹,撇足,底心有一圆形渗水孔。花盆以冬青釉为地,外壁通体描绘五彩加金花鸟纹饰。桃树枝干苍劲,花叶繁茂,小鸟栖于枝上,烘托出鸟语花香之意境。口沿上描绘相间排列的云鹤、桃树纹,足边饰以桃树枝干花叶的局部,与盆身纹饰相呼应。口沿下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体大规整,构图舒展,画笔既工细严谨又苍劲老练,色彩浓重艳丽,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高4.9cm,口径6.7cm,足径2.6cm

  杯撇口,圈足。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杯胎轻体薄,色彩清新淡雅,釉面细润洁白。十二月花卉纹杯以12件为一套,按照一年12个月分别在杯上描绘代表各月的花卉,再配以诗句加以赞美。其分别是:

  一月 水仙 春风弄曰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 玉兰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三月 桃花 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四月 牡丹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 石榴花 露色珠簾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 荷花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 兰花 广殿轻发香,高台远吹吟。

  八月 桂花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 菊花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 芙蓉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十一月 月季 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十二月 梅花 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每首诗后均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装饰瓷器,体现了古人对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相互借鉴的艺术创作思想。十二月花卉纹杯构思巧妙,风格新颖,使人在品味美酒的同时能感受到美器的韵味。

  



  五彩竹纹笔筒,清康熙,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宫旧藏

  笔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底施釉,无款。

  清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装饰画面有许多出自当时名画师的手笔。此笔筒所绘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劲有力,深浅相宜,富于层次感,有如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浓艳,与纯白的底釉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赋予此笔筒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为康熙朝五彩瓷文具中的精品。

  



  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清康熙,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

  花盆通体呈八边方形,折沿,深腹,重底。通体以五彩加描金装饰。盆身四个主要面描绘花鸟纹,分别为玉兰绶带、莲花鹭鸶、牡丹山雀、梅竹喜鹊;四个较窄的侧面均描绘灵芝、竹子。折沿上描绘桃树、云鹤纹,底边绘八朵垂云,垂云内各绘折枝花纹。口沿下以黑彩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通常被用作一般花盆的外部套盆使用,故被装饰得格外华美。图案绘画笔触细腻,描金装饰使画面显得分外高贵典雅。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

  尊口微撇,口、足径度相若,圆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螭耳。里施白釉,外施天蓝釉,通体饰仿古铜器纹饰夔龙、夔凤、饕餮、回纹等。底白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尊造型浑厚、端庄,釉色晶莹淡雅,反映出康熙时瓷器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孔雀绿釉花觚,高27.5cm,口径19.9cm,足径7.5cm

  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长胫,近足处外撇,圈足,无款。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刻弦纹两道。

  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元代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明代永乐、宣德时烧制出著名的“宝石红”釉。清代康熙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烧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其中以豇豆红的烧制难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化,人们赞其“绿如青水初生曰,红似朝霞欲上时”。

  豇豆红釉因烧制困难,故基本无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清康熙,杯高3.5cm,口径5.7cm,足径2.4cm;碟高1.6cm,口径12.7cm,足径10cm

  杯、碟合为一套。杯口微撇,深腹,圈足,两侧对称置戟耳。里施白釉,外施淡绿釉。外壁暗刻四只螭虎。外底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碟撇口,浅弧壁,圈足。碟内底有一周凸起,放置杯子时可以卡住杯足。碟心暗划二螭龙纹。足内施白釉,外底亦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康熙瓷器中杯碟成套的用具久副盛名,其中最典型的是黄釉器和淡绿釉器。此套杯碟小巧秀雅,这种淡绿釉是随着康熙时画珐琅料从欧洲的传入而产生的。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无款。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样。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此尊形体端庄挺拔,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天蓝釉花觚,清康熙,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

  花觚口外撇,形如喇叭状,细颈,鼓形腰,胫部外撇,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腰部饰凸乳钉,上下各饰三道凸起的弦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代,明清时多有烧制。除景德镇烧制外,尚有龙泉窑、德化窑等地制品。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颜色釉等,多为陈设用品。这件花觚釉色匀净,十分雅致。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清康熙,高19.2cm,口径3.3cm,足径3.5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深腹,外腹微弧,瘦底,足底内凹。通体施冬青釉。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腹中部至足凸印螭龙两条,间以带状云纹和海水纹。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洗,清康熙,高3.9cm,口径8.2cm,足径7.5cm

  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为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名。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称“大红袍”;略次者,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下品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0cm。

  



  豇豆红釉莱菔瓶,清康熙,高19.8cm,口径3.2cm,足径4cm

  瓶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颈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外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然后高温烧成的。由于釉中含有微量铜的成份,在烧成过程中会造成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俗称苔点,掺杂在红釉色中相映成趣。康熙朝创新的莱菔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此瓶釉色匀净典雅,只在口部呈现绿斑点点,惹人喜爱。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高8.3cm,口径6cm,足径5.3cm

  丞敛口,圆腹,卧足,形似钵。内外施青白釉,足沿无釉。外壁饰釉里红游鱼,姿态各异。外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釉里红是康熙时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康熙时期瓷器有落本朝款的,也有仿前朝款的。此件水丞造型、纹饰具有康熙时期特点,只是落了明代宣德款而已。

  



  青花璎珞纹贲巴壶,高23.2cm,口径4.9cm,托径8.9cm

  壶呈塔形,口、流均有盖,且分别与盖组成塔身形状,直颈,曲流折连于腹部,腹扁圆,腹部绘兽面璎珞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1周,腹下承托。壶体自上而下各部位皆饰有小乳钉纹,共16周。托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壶造型仿藏族银制贲巴壶烧造而成,制作精巧,新颖别致,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为瓷器中的精品。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

  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高46cm,口径21.5cm,足径13.7cm

  尊敞口外撇,长颈,丰肩,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通体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尊上下两层均有雉鸡、牡丹、山石组成的画面,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一般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青花龙纹瓶,高23.5cm,口径4cm,足径6.1cm

  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圈足。瓶身绘立龙2条,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挺拔,为康熙官窑青花中的佳作。

  



  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清康熙,口径9cm,足径3.9cm,高13cm

  杯敞口,体瘦长,圈足。杯身绘三组团凤纹,近底处绘礁石海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杯为清康熙时仿成化款瓷器的精品,胎质细腻,纹饰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淡雅清幽,极富装饰性。

  



  青花加彩花鸟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3cm,足径7.2cm

  碗墩式,敞口,深腹,圈足。口沿和足墙皆有双弦线,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碗外壁以青花加彩装饰,绘两雉鸡、双飞燕,衬以山石、牡丹、玉兰。一对雉鸡立于山石上昂首远眺,尾部一垂一翘。双燕上下翻飞,极具动感。山石用青花描绘,使用分水法表现阴阳向背。牡丹花用色较多,有红、黄、绿、淡紫等色,缤纷艳丽。此装饰题材寓意“玉堂富贵”、“喜报春来”。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清康熙,高6.2cm,口径3cm,足径3.3cm。清宫旧藏

  糊斗分盖、器两部分,均施洒蓝釉为地,描金为饰。盖折沿,平底;器敞口,直颈,扁圆腹,圈足。盖顶以描金绘朵花纹,盖之折沿及器口沿处皆绘卷草纹一周,且对应留一凹槽,器颈部饰如意头及点珠纹,腹部绘4组朵花纹。足内白釉无款。

  糊斗为文房中盛糨糊之器,加盖以防鼠窃。此器形制稳重大方,色调清雅,描金纹饰显露出皇家的富贵气派,是宫中专用的盛糊之具。

  



  斗彩勾莲菊瓣尊,高25.7cm,口径22cm,足径15.6cm

  尊撇口,圆腹,高圈足外撇。整个器型作菊瓣式。器型规整端庄,器外以斗彩绘竖向勾莲花纹,构图新颖别致,色彩淡雅,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雍正斗彩系仿明成化斗彩工艺制作,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都进了一步。其突出表现,一是成功地模仿了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器物,有的已达乱真的程度;二是雍正时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传统工艺,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以花鸟人物为装饰题材的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种色彩,反映了雍正斗彩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通高10.4cm,口径5cm,足径5.4cm

  罐直口,丰肩,瘦底,圈足。罐身主题纹饰分上下两行各四团花,交错排列。团花上半为一蝴蝶,下半托菊花2朵及枝叶。团花之间绘折枝莲纹。肩及足际分别绘青花海水纹一周,其上绘各色花8朵。盖面中央绘一团花,立墙饰折枝莲花4朵。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瓷器上用团花纹始见于隋代,宋临汝窑青瓷刻、印团花较多,明宣德、成化、隆庆三朝的青花瓷器与清康熙、雍正、乾隆朝瓷器上团花均十分流行。 

  成化斗彩以做工精细、小巧玲珑、且传世品稀少为世所珍重。清康熙后,各朝官窑均有仿成化斗彩的作品。此盖罐即雍正官窑仿成化斗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造型、胎釉、图案均按成化真物仿制而成,体现出雍正时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

  



  斗彩团花纹罐,高17.2cm,口径8.4cm,足径7.8cm

  罐直口,微敞,短颈,圆肩,肩下渐瘦,圈足。罐外满绘不规则团花,俗称皮球花纹饰。罐里外施釉。底足无款识。

  斗彩瓷自明代创烧以来,至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雍正时又引入了珐琅彩和金彩,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珐琅彩的新工艺,斗彩瓷在原有的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藕荷、玫瑰、湖水绿等多种颜色,更显得富丽堂皇,美丽娇艳。

  



  斗彩云龙纹盖罐,清雍正,通高10.4cm,口径5.7cm,足径7.8cm

  罐小口,矮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底内凹成圈足,带盖。盖面微现弧度,直壁,面饰青花飞龙一条,壁绘斗彩朵云纹。器腹部饰青花三爪飞龙两条,间以绿彩朵云,肩、胫处以黄、红、绿彩分别绘覆仰莲瓣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罐造型模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规整端庄。所绘飞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色彩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绿彩为主,清逸秀雅,是雍正时期御窑厂在模仿成化斗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6cm,口径5.2cm,足径11.8cm

  瓶口呈蒜头形,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瓶外通体斗彩装饰。口沿处绘回纹作边饰,蒜头口上绘折枝花卉纹。颈上起棱,共有三层纹饰,依次为卷草、朵花及蕉叶纹。肩、胫上分别绘如意云纹和变形莲瓣纹。腹部绘六组折枝花卉纹,间以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以釉下青花双勾图案轮廓,釉上填绘胭脂红、锑黄、水绿、蓝、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时期的创举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清雍正,高26.3cm,口径5.5cm,足径11.9cm

  瓶凸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弧,足外撇,足底内凹成圈足。瓶通体饰斗彩花卉纹,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花相间,胫部绘缠枝宝相花。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雍正斗彩代表了清代斗彩的最高水平,它引入了粉彩、金彩,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艺,这是对明代斗彩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红、黄、绿外尚有珍贵的胭脂红彩,使所绘花卉更显富丽,形成了多种彩饰的综合性装饰图案。

  



  蓝料彩山水图碗,高5.5cm,口径10cm,足径3.9cm

  碗撇口,深腹,圈足。内壁无纹饰,外壁一面以蓝料彩绘山水景色,另一面以墨彩题七言诗两句:“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诗句上首钤胭脂彩阴文“寿古”篆书印一枚,下首钤胭脂彩阴文“山高”、阳文“水长”篆书印二枚,圈足内蓝料彩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此碗的绘画极精致,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中属上乘之作。特别是碗外壁通体以蓝料彩绘画,画面上峰岭巍峨,松柏苍翠,渔帆点点,山水一色,意境深邃。江水上方空白处题七言诗两句,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据目前所知,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器中,通体以蓝料彩绘画的瓷器,除故宫博物院有收藏外,仅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蓝料彩山水图碗与蓝料彩山水图盘两件,另在曰本出版的《陶瓷全集》中曾见到一件蓝料彩山水茶壶,收藏在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

  弧壁,圈足,底有蓝料正楷“雍正年制”四字款。碗胎体极薄,属于半脱胎,内外釉白如雪,莹润如玉。碗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一侧题墨彩诗句,色彩鲜艳雅逸,画法精工绝伦。画面中心是一雄雉鸡,在山石牡丹丛中寻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绒光如绢,绚烂夺目。雉鸡的头颈是滕黄色,背部蓝绿相间,腹腿铁红,尾羽赭褐色。周围的山石花草以粉红、藕荷、杏黄、淡黄、水绿等娇嫩颜色相衬托,直如一幅工笔花鸟画般美妙动人。又配五言行草书体诗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字句的首、尾有胭脂水章“佳丽”及“金成”、“旭映”。

  珐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烧造成功,雍正时得到极大发展,自乾隆以后衰落。虽然仅存七十余年,但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顶峰,制作出一大批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彩瓷佳作,此碗便是其中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清代)陶瓷品欣赏(一)
故宫 清康熙瓷器珍藏之三
清康熙时期重要瓷器图文赏鉴——故宫馆藏珍品,建议转发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瓷器欣赏——清康熙篇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2期)
极品中国古玩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