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编者按

  2012年1月12日,《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获国务院批准,惠州的城市发展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新一轮《总规》的实施必将为惠州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为全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平台。为使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总规》,本报联合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全面展示规划成果。新一轮《总规》文本成果包括九大部分,本报将按照“总则和空间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市政基础与公共设施规划”等重点规划内容分期介绍,敬请关注。

   第一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总则和空间规划

   第二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综合交通规划

   第四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五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共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次区域(城市组团划分图)

  用地规划图

  第一篇 总则和空间规划

  总则

  城市规划区: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总面积为2672.3平方公里。根据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需要,将规划区分为四个次区域:惠城次区域、陈江-仲恺次区域、惠阳-大亚湾次区域、北部山区次区域。

  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城市性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主要职能:石化基地;华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业、临港产业、轻型制造业聚集地;沿海城市,广东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区域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外圈层重要的增长极,向内陆地区传递区域辐射带动力的重要门户;重要的区域交通运输枢纽。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人口规模:2020年,惠州市区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370万人左右,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98万人以内。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惠州市区城镇建设用地4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7平方米。

  空间规划

  规划区分区:根据不同发展功能,将规划区四个次区域进一步细分为城市组团和独立镇:

  惠城次区域:惠州市中心城区包括桥东街道办、桥西街道办、龙丰街道办、江南街道办、江北街道办、河南岸街道办、小金口街道办;惠城城市组团其他地区包括水口街道办、汝湖镇、马安镇、三栋镇;独立镇包括永湖镇、平潭镇、良井镇。

  惠阳-大亚湾次区域:城市组团包括淡水街道办、秋长街道办、沙田镇、澳头街道办、霞涌街道办、西区街道办;独立镇为新圩镇。

  陈江-仲恺次区域:城市组团包括惠环街道办、陈江街道办、潼侨镇、镇隆镇;独立镇包括潼湖镇、沥林镇。

  北部山区次区域:中心镇为横沥镇;独立镇为芦洲镇。

  城市空间布局:

  规划期内: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以“一城三组团、双核心结构”为核心,以三横三纵城镇发展轴为重点,依托城镇群,沿轴线拓展、梯度推进。以白云嶂、红花嶂自然山体为绿心的“梭形”空间结构,梭形的两个顶点分别为惠城中心城和惠阳-大亚湾中心城,梭形的两个腰分别为陈江-仲恺中心城和惠城南部新城。其中,惠城南部新城以高新技术、教育和体育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城市地区,片区东部延伸到惠东县城的大片区域,规划期内界定为城市远景发展的战略性地区,重点强调控制发展。

  远景:融合、提升都市区西线发展轴,从“一城三组团、双核心结构”过渡到“一城三组团、三核心结构”,在逐步拓展营造中线发展轴,提升东部惠东战略要点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网络化”城镇发展格局。

次区域职能:

  惠城次区域(三组团之一、双核心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主中心,惠州主城区,是珠江三角洲外圈层重要的增长级,也是珠江三角洲向内陆地区传递区域辐射带动力的重要门户。

  惠阳-大亚湾次区域(三组团之一,双核心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性副中心,加强产业极化,完善服务功能,与地区性主中心共同带动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陈江-仲恺次区域(三组团之一)———加工制造业聚集区,珠三角东部电子电器业聚集区,重点加强产业升级和空间整合。

  北部山区次区域——— 惠州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区内重要的生态屏障,应加大城市公共财政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效能提升、生态环境保育、水源保护,推进镇区整合,提高镇区建设标准和综合配套水平,严格控制一切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建设行为。

  空间管制区划:根据宏观层次主要用途与特征,将规划区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禁止建设区:包括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区域、重要的保护绿地以及国道、省道两侧划定的不准建设控制区。规划区内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235.67平方公里。

  限制建设区:为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者敏感区。规划区内限制建设区面积为548.72平方公里。

  适宜建设区:除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规划区内适宜建设区面积为887.91平方公里。

  禁止建设区保护指引: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外,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活动,必须永久性保持土地原有用途。

  限制建设区保护和利用指引: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城市建设行为,城市建设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区重叠的城市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并提出生态补偿措施;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非经原规划批准部门的同意,不得在限制发展区内进行城市建设。

  空间区划分类: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产业、交通发展,结合区域内不同类型城镇地区的发展控制设想,在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区”划分基础上,为实现对区域内不同地区发展分类指导和实行分级区域空间管制,将区域内生态环境、城镇与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发展地区划分为六类管理分区。六大类分别是城镇建设密集区(T)、独立建设区(S)、区域绿地(O)、重大基础设施控制区(U)、文物保护区(P)、战略性空间资源储备区(B)。

  绿线范围包括区域绿地和城镇隔离绿带,城镇建设密集区和独立建设区中现有和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蓝线范围包括海岸绿地和河川绿地——— 东江、西枝江、淡水河、潼湖湿地、淡水河湿地和其它规划保留的水体及水岸边需要控制的陆域范围。具体包括:规划作为饮用水源水库的最高水位线向陆域纵深约100米;其它水库库区范围;东江两岸约100米、西枝江两岸约80米、淡水河两岸约50米、其它规划保留河道两岸约5米范围,同时结合规划用地性质综合考虑。原则上东江、西枝江、淡水河两岸的绿地划入蓝线范围。

  紫线范围包括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五一路历史性街区、古城墙历史性街区、水东街骑楼历史文化街区、铁炉湖—东坡故居历史性街区、桃子园历史性街区等街区,以及惠城区、惠阳区市县级以上历史性建筑。

  区域绿地规划指引:区域绿地是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突出地方自然人文特色和改善城乡景观环境,实行长久性严格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具有重大自然、人文价值和区域性影响的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区内的区域绿地构成包括:风景绿地、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湿地。

水体保护策略:

  东江、西枝江:加强东江、西枝江的水质保护与治理。严格划定东江、西枝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专门的水源保护条例,确保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规定行政交界的水质目标、总量控制目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禁止建设的产业等,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根据不同水功能区划的纳污能力,制定相应的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削减量目标和防治对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保护水体水质。

  淡水河:参照《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按整治目标,逐步做到水质达标交接;加大环保投入,制定分年度达标计划,采取坚决措施,削减排污量,逐步改善淡水河水环境质量。

  西湖:通过引水、截污、疏浚、控制面源污染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西湖水质的保护与改善;加强滨湖地区的地表绿化,进一步改善西湖周边道路的绿化,控制外围保护地带的建筑密度,提高绿地率,提高环境卫生整体水平;除山区外,景区内全部实行管网配水,污水必须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外排,不能直接向西湖排放,山区无条件敷设排污管道时,应配备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水库:划分不同层次的供水水源,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分层次分重点地保护水源地。对于作为饮用水源的水库,严格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监管的力度,保证水源水库不受污染;对于已经失去饮用水源功能的水库可以考虑转换其功能,允许其库区一定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开发;对于非饮用水源水库,应按原设计功能加强管理。

  大亚湾海域:根据《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严格执行《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确保大亚湾海域按Ⅲ类水质目标实现达标;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进行防污教育,提高民众的海洋环保意识。

  湿地保护与建设:

  潼湖湿地:设立保护区,恢复植被、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扩大保护区面积,积极推进弃耕还湖、弃陆还水,成为城市调节洪涝灾害一道天然绿色屏障。

  淡水湖湿地:结合淡水河污染治理和惠城南部新城环境建设,规划淡水湖湿地,延续惠州山水城市特色,集合现代发展理念,构建生态型城市水体景观。

  潼侨湿地:推进湿地型的综合环境建设,增强地区调节汛期洪水能力,同时构建远景城市地区的生态型城市水体景观。

  大亚湾红树林:维持大亚湾中心区的红树林规模,使之成为构建惠州山水城市、生态城市个性化的自然景观。

  重要地区发展指引:

  惠城次区域中惠州市中心城区定位为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主中心,广东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基地。

  惠城次区域中惠州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指引:(1)惠城江北地区——— 市级行政、会展和文化中心:以江北南区的市政府、体育中心为核心,以完善原有规划功能、完成城市政府的发展预期为主要目标,包括政府行政办公、会展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建设等;铁路客运中心、物流商贸中心:依托惠州铁路枢纽,在江北东北部地区发展商贸业,在铁路西侧沿线,重点发展物流产业。(2)惠城西湖周边地区———市级商业中心、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依托老城,通过降低开发强度、旧城更新改造,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培育现代服务业和旅游接待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3)惠城南部新城——— 规划期内以城市体育中心、高等教育中心、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基地给予定位,作为城市战略性地区,需严格控制地区投资质量和项目等级,加强交通廊道的控制和淡水河湿地资源的保护等。

  陈江—仲恺次区域城市组团:定位为惠州市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远景发展储备用地区域。

  陈江—仲恺次区域城市组团规划建设指引:(1)区级中心——— 强调为本地区服务的综合目标,通过空间整合培育壮大中心功能,实施整体开发战略。(2)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城市服务业。(3)加工工业聚集区——— 组团外围、以区域交通为主要导向的发展地区,重点布局在陈江、潼侨和镇隆。(4)远期在组团西部,向北连接广惠高速公路新通道、向南连接惠州港疏港路的建设,规划设置物流产业园区。(5)严格禁止在城市远景发展储备用地区域内进行任何非农建设活动。(6)加强深惠公路第二交通廊道的线位和用地控制。

  惠阳—大亚湾次区域城市组团定位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性副中心,惠阳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我国沿海重要港口和石化基地。

惠阳—大亚湾次区域城市组团规划建设指引:

  惠阳片区:(1)城市次中心,主体城市功能为商业和居住——— 中心区将以现区政府位置,向东延伸到新桥片区,形成全新面貌的中心区;与深圳龙岗区相邻地区,强调区域产业和城市功能的互补与统筹,集中布置一定规模的商业和生活居住功能的用地。(2)加工工业聚集区——— 主要布置在片区西南部,与大亚湾西区、深圳龙岗大工业区的产业类别趋同,形成产业集聚区域。(3)三和开发区———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研发能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4)沙田——— 特色城市化地区,以轻型制造业和温泉旅游休闲为主;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选择,提高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水平。

  大亚湾开发区:(1)石化产业基地———石化产业集中布局东部地区,以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为带动的石油化学工业区。(2)港-铁物流产业基地——— 以惠州港、惠大铁路为产业发展支撑要素,在北部地区建设港口与铁路联运一体化的物流基地,包括铁路编组站、港口集装箱堆场、港-铁物流转运基地等。(3)西区工业区——— 以汽车零部件加工、电子、钢铁、仓储物流为主导的工业区。(未完待续)

   第二篇:如下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惠州市域总人口65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553万人左右。市域城镇建设用地619平方公里左右,市域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2平方米。

  城镇规模结构:市域城镇规模分为五级:(1)大于50万人:惠州城区(包括惠城组团、陈江-仲恺组团、惠阳-大亚湾组团);(2)20万~50万人:惠东县城(含平山、大岭、白花)、博罗县城(含罗阳);(3)10万~20万人:龙门县城(含龙城)、园洲、石湾、吉隆、新圩、永汉;(4)3万~10万人:沥林、稔山、横沥、龙溪、平潭、多祝、杨村、平陵、平海、湖镇、永湖、良井;(5)小于3万人:公庄、长宁、泰美、麻陂、柏塘、龙江、潼湖、铁涌、梁化、龙华(博罗)、石坝、麻榨、安墩、福田、白盆珠、观音阁、杨侨、芦洲、地派、蓝田、龙华、高潭、宝口、龙潭、龙田。

  城镇职能结构:市域城镇职能分为四级:市域中心城市——— 惠州城区(包括惠城组团、陈江-仲恺组团、惠阳-大亚湾组团);市域次中心城市——— 惠东县城(含平山、大岭、白花)、博罗县城(含罗阳)、龙门县城;重点镇——— 新圩、杨村、吉隆、稔山、石湾、永汉、平陵、横沥、多祝、园洲、龙溪、沥林、平潭、潼湖、永湖、长宁、泰美、湖镇、公庄;一般镇、乡———麻陂、良井、柏塘、龙江、铁涌、梁化、龙华(博罗)、石坝、麻榨、安墩、平海、福田、白盆珠、观音阁、芦洲、地派、龙华、龙潭、高潭、龙田、宝口、蓝田乡。

  空间分区管制:划分为城镇集中建设区、独立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级进行分级管制。

  城镇空间结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为“一区四核六轴七节点”的“核心—网络—放射”状。“一区”:惠州市区为全市的城镇核心区;“四核”:大惠城组团(含惠城组团、陈江-仲恺组团、博罗县城)、惠阳-大亚湾组团、惠东县城(市级主核心)、龙门县城(山区发展核心);“六轴”:广州—博罗县城—河源发展轴、东莞—惠城—惠东县城—汕头发展轴、深圳(香港)—大亚湾—稔平半岛—汕尾发展轴、惠城—惠阳—大亚湾发展轴、龙门县城—惠城—惠阳—大亚湾发展轴、芦洲、横沥镇—惠州市区—博罗县城—潼湖镇—园洲、石湾镇发展轴;“七节点”:稔山、吉隆、新圩、多祝、杨村、园洲、石湾。

城镇化战略:

  (1)总体战略:以石化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南部地区为重点,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近中期重点建设惠阳(含大亚湾)海港工业组团,拓展完善惠城组团和陈江—仲恺组团,形成三角形核心;远期加强东部惠东县城、西部博罗县城的次中心城市建设;通过南部地区城镇的发展,带动、促进东、北部城镇的发展,促进全市可持续发展。

  (2)空间发展策略:以惠城、惠阳、惠东作为城镇化核心地带,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发展布局,通过便捷的交通联系诸城镇,实现产业、规模、生态的最佳结合;龙门、博东及惠城西部、惠东东部地区及稔平半岛为 “惠城-惠阳-惠东”三角核心的辐射区,并以石湾、杨村、园洲、稔山、多祝、新圩、吉隆为次一级中心形成扇轴状梯级空间发展序列。

  重要城镇发展指引:(1)惠城组团(市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主中心,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东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基地,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外贸出口基地。(2)陈江-仲恺组团(市区):惠州市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远景发展用地储备区域。(3)惠阳-大亚湾组团(市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性副中心,惠阳区内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我国沿海重要的港口和石化基地。(4)惠东县城:市域南部中心城镇,惠州未来“三核”中心的组成部分,地区交通枢纽。(5)博罗县城:市域西部中心城镇,博罗产业带和城镇密集区的龙头城镇,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服务基地。(6)龙门县城:市域北部中心城市,龙门县域行政、文教、经济中心。(7)石湾镇:博西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8)杨村镇:东北部城镇发展区的中心城镇之一,地区性服务中心。(9)稔山镇:稔平半岛的中心城镇。

市域交通规划:

  (1)公路:规划形成“五横三纵”新的高速公路网格局。五横:广河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及其东延线、潮莞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惠深沿海高速公路。三纵:粤赣高速公路惠州段、惠大高速公路、粤湘高速公路惠州段。

  (2)铁路:规划建设厦深铁路、京九铁路、惠大铁路、广汕铁路。

  (3)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广惠城际轨道、惠深城际轨道、莞惠城际轨道、惠城—惠东城际轨道、惠东—惠阳—大亚湾城际轨道,形成惠州市区各组团通达穗莞深及粤东地区的快速通道。

  (4)水运交通:①沿海港口:惠州港是广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包括荃湾、东马、碧甲3大港区和亚婆角、范和、盐洲、港口4个装卸点),2015年、2020年,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8910万吨、15460万吨。②内河港口建设:改造现有码头,提高靠泊能力;重点发展东江沿岸的罗阳、园洲、石湾等港口;2015年建成300~500吨级泊位50个,以500吨级为主;近期在惠城区规划建设旅游码头,配合“东江夜游旅游”项目。③内河航道:近期整治惠州东江大桥—东莞边界为IV级航道,以满足500吨级船舶通航;中期整治惠州东江大桥—河源边界为V级航道,以满足300吨级船舶通航;远期整治西枝江航道,提高航道通航能力。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惠州市区主要以东江、西枝江以及观洞水库、风田水库、沙田水库等境内水库为水源,博罗县主要以东江为供水水源,龙门县主要以境内水库作为供水水源,惠东县主要以东江、西枝江作为供水水源。规划水厂建设分为七个片区:中心片区(惠城区、潼湖、沥林、罗阳、永湖、良井等镇区)源水取自东江;惠阳城区、新圩、稔平半岛片区源水取自西枝江和东江;惠东县城片区源水取自西枝江;龙门县城、平陵片区以白沙河水库水为水源;石湾、园洲、九潭、福田、长宁、龙华、龙溪片区源水取自东江;杨村片区源水取自东江;多祝片区源水取自西枝江。

  (2)雨水及防洪工程:城市建设区雨水管道计算采用惠州市暴雨强度公式,大部分地区重现期取一年,部分低洼地区、城市重点地区、重要道路交叉口和立交桥等地重现期取3~5年。

  (3)电力电信工程:规划逐步形成500KV变电站为中心的区域性网络,220KV电网采用环网结构和放射式结构相结合。至规划期末,新增550KV变电站4座、220KV变电站48座,长途枢纽局达到3座、电信综合局(汇接局+端局)达到7座、移动电话局达到6座。

  (4)燃气工程:市域范围的燃气供应,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将长期并存,市区及县城以管道燃气为主,城市边缘地区及广大乡村地区以瓶装气为主。根据各地区发展需求相应地调整储配站布局,建立瓶装配送系统;安全稳定地保障各市县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构建天然气气源及管网建设骨架,多元化地发展城镇天然气产业。

  (5)环卫工程:建设惠东县垃圾焚烧发电厂,近期保留平山镇狮朝洞垃圾填埋场;建设博罗县梅花西北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龙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惠州市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对全市危险废物进行集中回收,综合利用。

  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生态建设: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的保护,大力进行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完成一批对惠州市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实现惠州大地山川秀美。

  (2)环境保护规划:到2020年,城乡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状态,各项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成为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城市。

  (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到规划期末,自然保护区达到47个、水源保护区3个、生态敏感区4个。其它限制建设地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侵蚀保护区以及显岗水库、惠州西湖等,在城镇群外围建设宽约500米的环城镇群绿带,构建城市生态保护的基础性绿环。

第三篇:综合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与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需求、城市空间形态相匹配,建立高效、持续、安全、环保、以人为本、区域统筹与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

  高速公路:以强调服务发展、连接重点、衔接设施、建立网络为规划建设发展策略。到2020年,规划区高速公路网由“五横三纵”8条高速公路组成,包括:广惠高速公路及其东延线、潮莞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公路、惠大高速公路、粤赣高速公路惠州段、粤湘高速公路。

  干线公路:国道G205、国道G324、省道S120、省道S357、省道S358以及与深圳龙岗区联系的其它道路。

  公路客货运枢纽站:规划安排12个客运枢纽站和8个货运站。

  铁路:主要包括厦深铁路、京九铁路、惠大铁路、广汕铁路。

  铁路客货运枢纽:规划铁路货运枢纽包括惠州火车站、陈江站、惠阳站和大亚湾站;规划铁路客运枢纽包括厦深铁路惠州南站、惠州火车站和陈江站。

  水路交通:

  (1)港口定位:惠州港是广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广东省打造石化基地和完善石化工业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腹地内企业的能源、原材料转运港以及广东省沿海集装箱运输支线港之一。惠州港将以石油化工品为主,兼顾临港工业及周边地区的能源、原材料运输,积极开拓集装箱运输。具备装卸储存、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和管理、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等功能,相应拓展商贸、通信信息、生产生活服务和旅游功能,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港口规模:2020年总吞吐量达到15460万吨。港口集疏运方式:惠州港进出口货物的集疏运方式包括水运、管道运输、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2)陆路疏港系统:利用沿海高速公路向南与盐坝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联系盐田港及深圳坝光精细化工园区;通过大亚湾向西与深圳快速道路系统(南坪快速路和龙岗区外环路)衔接,联系深圳东部大工业区、盐田港、平湖铁路物流中心;经大亚湾、惠阳西外环快速路向西北方向与省道S358衔接,进而向北通过国道G205与陈江物流园区联系,远期再由陈江分别通向广州方向和东莞方向;由惠大高速向北与韶关、河源方向联系,同时与广惠高速公路、潮莞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衔接,联系东莞方向及惠州淡水湖地区;通过沿海高速公路向东与深汕高速公路衔接,联系粤东其他城市。

  机场:近期利用现有机场,定位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支线机场,出入机场的主通道为潮莞高速、惠大高速、国道G324、省道S357,惠城三环路、四环路和惠阳外环路则通过与上述干线道路衔接可以到达机场;远景在空军惠州机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建为区域性机场,出入机场的主通道包括潮莞高速、惠大高速、深惠沿海高速、国道G324、国道G205、省道S357和惠城四环路等。

城市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1)推行一体化交通战略政策:一体化交通战略包括各种交通政策一体化、各个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部门一体化、各种出行方式一体化。通过推行一体化交通战略政策,使城市中涉及交通的各种问题在统一协调之中加以解决,减少相关政策的冲突,避免部门间责任的推诿,进而以需求管理的措施统一协调各种出行方式,推行有力政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交通发展模式与机动化对策:根据惠州经济和土地资源特点,以及集中紧凑布局的组团式发展模式,城市交通的发展应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模式。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小汽车会有较大的发展。应对车辆的出行采取经济和行政措施进行交通需求管理,避免过度机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3)完善路网建设,提升系统整体服务水平:明确道路功能,加强过境交通和市区内部交通的组织,建立城市快速干道系统作为城市道路骨架,把区域性过境交通引到城市快速环路上,把市域内长距离交通引到横贯城市东西、南北向的快速路上。明确主次干道的功能分工,提升部分道路的等级,改进道路断面的分配形式,严格控制道路两侧用地的出入口位置,合理引导车流的汇集与疏散,提高路网整体通行能力。

  (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限制摩托车的使用,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强化现有的公共交通网络,确保合理的服务半径,并使公共交通和其它交通方式有良好的衔接。公共交通在强化为组团内部服务的同时,也要强化组团之间联系道路的公交服务,使公交成为城市居民出行中最经济、便捷的方式。

  (5)建设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城市交通发展应采取鼓励步行的发展策略,提供便捷、舒适的步行环境。自行车作为洁净交通工具应给予鼓励,惠州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定位于短距离组团内出行和休闲健身活动。

  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城市道路分为4个等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规划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总长约为1400公里,网络密度为3.5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支路的路网密度控制在3.5公里/平方公里左右。

  (1)城市快速路:规划在惠州市区建设城市快速环路和东西向、南北向快速交通通道,解决城市过境交通和市域内长距离交通问题,缓解城市内部路网压力。规划四环路北段及延长线、四环路(南段)、陈平路、外环路、惠阳北大道、惠南大道、陈淡路、陈江北大道、陈江西大道等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60~80米,近期采用部分平面渠化交叉口和部分立交相结合,远期实行全立交、跨线桥和道路两侧设双向辅路相结合,严格控制相交道路的接入形式,尽量通过辅路化解两侧用地所产生的交通流。

  (2)主干路系统:规划惠州大道、三环路、仲恺大道、三环路南延线、惠民大道、西南第二通道、惠博沿江路、人民路、白云路、秋宝路、澳霞大道、惠阳内环路、中山东路、新澳大道、金恺大道、惠新大道等主干路。

  城市(市区)轨道系统规划:规划建设地铁一、二号线(其中二号线与惠城—惠东城际轨道共线),与广惠城际轨道、惠深城际轨道、莞惠莞城际轨道、惠东—惠阳—大亚湾城际轨道进行联系。

  公共交通规划:完善公交线网结构,优化全市公交线网布局,加强公交场站和公交枢纽建设。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覆盖市区90%以上,线网密度在市区中心区达3~4公里/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区达2~2.5公里/平方公里,覆盖全部城市主干路和部分次干路;在城市快速路及其辅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形成多等级的公共交通走廊。

 生态建设生态格局:

  在规划区生态功能区划的空间框架下,对区域生态系统实施结构性调整,通过强化森林、绿地、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的保育,完善道路、河湖及隔离空间绿化系统等生态廊道,结合重要的生态节点建设,构筑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线面相结合的“以林为本、以水为魂”的城市空间生态安全格局。

  (1)保持山川大势和地形地貌,建构惠州市生态环境大背景。按照规划区地形构成,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农林生态经济区,包括北部山区次区域;丘陵平原农工商综合发展生态经济区,包括惠城次区域;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洋水产资源生态经济区,包括澳头、霞涌、秋长、淡水街道办,镇隆镇、新圩镇、沙田镇。

  (2)以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东江、西枝江及大型水库为中心建立市域生态系统。这些构成了规划区农田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河流水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共同承担协调保护城镇、乡村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效。

  (3)从生态的角度考虑,规划河道两岸用人工护栏的形式保护水质,远期借助于自然的山体、林地,或进行人工植树的形式进行河道保护。

  湿地保护与建设:

  (1)潼湖湿地:根据潼湖湿地保护规划,设立保护区,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弃耕还湖、弃陆还水、植被恢复等工作,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增加抗洪能力,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周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湿地的排洪蓄洪功能可为规划区调节洪涝灾害建立一道天然绿色屏障。

  (2)湿地公园:结合规划区生态建设发展需要,规划新设3处生态湿地公园:结合滞洪区,规划在潼湖镇设立湿地公园;结合淡水河污染治理工程设立淡水河湿地公园;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大亚湾红树林湿地珍贵的生态资源,设立湿地公园,因地制宜,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或者划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原生地等形式加强保护管理。

  三个环城绿带规划:

  围绕三个城市主要发展片区,分别形成城区外围绿环:

  (1)惠城区:环城绿带范围包括西北至汤泉旅游区,西至梅湖森林公园、游塘森林公园、杜田森林公园,西南至西湖风景区,南至惠城南区和永湖之间的农田和耕地,东至平潭以西的农田和耕地、河洞水库、陂头水库、青年水库及其周边农田和耕地,东北至广惠高速公路。

  (2)惠阳区:环城绿带范围包括北至白云嶂山林地以南的农田和耕地,东北至三和与秋长之间的山林地和农田,东至铁炉嶂,南至大亚湾海滨,西南至惠深交界处。

  (3)陈江—仲恺片区:环城绿带范围包括京九铁路以东、以南的农田和耕地,新深惠公路以东、以南至白云嶂的农田、林地和园地。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惠城次区域

  充分利用惠城特有的江、湖优势和丰富的山体等自然资源及各类历史人文资源,构筑融山、江、湖、城于一体的绿地系统。规划采用“四心两江多带”的城市绿地结构。“四心”:西湖文化景观游憩中心(包含西湖风景名胜区中的西湖景区、红花湖景区)、江北休闲中心、金山湖景观休闲中心、西枝江—淡水河体育休闲中心。“两江”:东江和西枝江。“多带”:通过在道路红线内及两侧一定用地范围加强绿化建设,形成贯穿城市的带状绿色空间;并以景观道路衔接不同类型的绿地景观和重要景观节点,在空间形态与功能上将散布的点状、面状的绿地空间有机衔接,构筑城市绿化景观网络。

  (2)惠阳次区域

  利用自然河湖水系、山体、滨海滩涂及各类历史人文资源,依托“山、海、河、道路、森林、湿地”要素,构筑惠阳—大亚湾“河海相通、山城一体”的特有生态绿化空间形态,形成“城市绿化海岸线、绿色河岸线、绿色交通线、绿色山麓线、绿色天际线”的城市绿地网络。规划“两轴,三区”的城市绿地结构形式。“两轴”:以淡澳河、淡水河为轴,形成连接规划区西部惠阳城区、中部生态涵养区和东部大亚湾滨海绿化区的生态景观主轴线。“三区”:东部大亚湾滨海绿化区、中部生态涵养绿化区、西部河谷平原城市绿化区。

  (3)陈江-仲恺次区域

  依托陈江-仲恺次区域现有空间布局结构,利用周边山体、湖泊水系等自然资源,构筑山水相连、山城相楔的生态绿化空间形态。规划“两河、多带、四区”的网络化城市绿地结构形式。“两河”:重点营造陈江河、梧村河滨水绿地,建成空间连续的绿化带。“多带”:以潮莞高速公路、深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仲恺大道、120省道等道路为脉络形成的网络交错的绿带,并连接几个组团。“四区”:包括陈江中心区景观区、陈江产业组团景观游憩区、梧村水库景观游憩区、潼侨组团景观游憩区,构建具有生态隔离、游憩、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的园林绿地。

  (4)北部山区次区域

  北部山区以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为主,形成区域绿地合围城市建设用地的格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保护原则:

  (1)整体保护,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和空间格局;

  (2)新旧协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护又要发展,发展要体现历史的延续性,要继承、发挥城市的文化和物质环境特色;

  (3)文物的维护必须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严格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其整体氛围,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

  (4)历史建筑和历史性街区严格按照“紫线”管制要求进行划定、保护和管理;

  (5)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将文物古迹、历史性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结合旅游进行合理利用,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物古迹保护的内容和层次:

  文物古迹指已经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登记在册的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历史场所以及其它遗址、遗迹,其中主要是历史建筑。

  文物古迹保护类型可分为建筑物、遗迹、构筑物与石刻、墓葬等四类,规划提出各分类保护措施如下:

  (1)建筑物:重点保护客家建筑、岭南建筑以及桥东桥西的公共建筑。

  (2)遗迹:充分挖掘古代制陶文化、东坡寓惠文化、近代革命文化遗迹,设置标识系统文化主题线路,加强遗迹周边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

  (3)构筑物与石刻:结合纪念性、风景名胜型构筑物和名人文化石刻设置若干文化主题,增加必要的标识系统。

  (4)墓葬:重点保护以林家墓葬群、江倩墓为代表的宗族墓葬,加强墓葬周边环境的整治与氛围营造。

  历史文化街区:

  惠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围按照地域的差别、保护对象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桥西片区、桥东片区。

  (1)桥西片区,根据现存文物古迹及历史风貌的不同特征、文化内涵和地域范围,划分为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五一路历史性街区、古城墙历史性街区等三个保护区。

  (2)桥东片区,根据现存文物古迹及历史风貌的不同特征、文化内涵和地域范围可划分为水东街骑楼历史文化街区、铁炉湖——— 东坡故居历史性街区、桃子园历史性街区等四个保护区。

  保护策略:

  惠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体上应保护惠州独特的近现代城市历史风貌,以及河湖水系纵横交织的环境风貌特色。整体保护策略主要包括:

  (1)保护东江、西枝江、淡水河、淡澳河等在城市发展历史中有重要影响和意义的城市河湖水系;

  (2)西湖风景名胜区是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划定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区范围外,划出外围保护地带,局部重点地区划为“特别管制区”;

  (3)保护历史城区内多样化的街巷路网格局和街道空间尺度,保护历史形成的、舒缓有致的空间轮廓特征和建筑风貌特色;

  (4)有步骤地疏解职能和人口,降低开发强度,缓解历史城区保护的压力;

  (5)保护好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历史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传统商贸业,提升环境品质,增强历史城区活力,提高保护水平。

公共设施规划篇

  设施布局结构:

  规划确定“一主两次”的多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由1个市级中心,2个市级次中心组成。

  (1)市级公共服务中心:行政中心——江北市级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由江北中心、南部新城中心共同承担;体育中心——南部新城体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由江北中心、南部新城中心共同承担;高等教育中心——南部新城教育中心。

  (2)市级公共服务次中心:市级次中心包括两处,即陈江—仲恺次中心、惠阳—大亚湾次中心,分别以区级(地区级)公共设施为主,构成服务本区域的城市公共服务次中心。

  各类公共设施:

  (1)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江北行政中心。陈江—仲恺组团次中心设置集中的行政办公用地,安排为未来次区域服务的行政管理功能。惠阳—大亚湾组团次中心设置行政办公用地。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设置工业区的行政管理办公用地。

  (2)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形成1个市级商业中心、3个市级商业次中心、6个片区商业中心、2个大型市场区。

  ①市级商业中心:位于南部新城中心区,商业设施高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是市域商业的枢纽和龙头。

  ②市级商业次中心:一个市级商业次中心位于惠城组团花边岭地区,承担现状惠城区区域服务的功能;陈江市级商业次中心位于陈江—仲恺组团陈江中心地区,服务于惠州市西部地区;惠阳市级商业次中心位于惠阳—大亚湾组团厦深铁路惠州南站站前地区,服务于惠州市南部地区。市级商业中心网点的发展将形成不同档次结构的专业性、综合性商业区,创造真正的集购物、娱乐、餐饮和休闲于一体的“购物天堂”。

  ③片区级商业中心:惠城区组团之内,形成西湖商贸旅游区、江北商业区、水口商业区3个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陈江—仲恺组团在仲恺开发区形成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惠阳—大亚湾组团在惠阳南门路至开城大道之间,开城大道、爱民路、人民路、白云路等几条路围合的商圈范围形成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结合澳头老街形成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服务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大型市场区:通过兼并、股份合作、转营等形式对现有专业市场进行整合,利用区位和现状基础等优势条件,继续扩展壮大市场群体,以发挥市场规模效益。充分发挥惠州的交通设施优势,建立具有区域甚至全国影响的、体现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珠江东岸地区大规模专业市场之一。

  重点发展七大物流园区,即:仲恺电子、数码产业物流园区;江北物流园区;马安物流园区;三栋物流园区;惠州港物流园区;三和物流园区,新桥物流园区;大亚湾石化物流园区。

  (3)文化设施用地

  结合“教育科学园区”建设一批集科普教育、知识传授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完善南部新城作为全市文化中心的功能;完善陈江-仲恺和惠阳次级中心文化设施配备,全面推广社区文化站网点规划和建设。

  加强对文保单位和历史街区、特色乡村、特色民居的保护与修缮,挖掘其文化与旅游内涵,依托重点兴建一批“小而精”、特色鲜明、分布面广的专题博物馆、陈列馆等,做好“四东”(苏东坡、东征、东纵、东江)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弘扬地方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4)体育设施用地

  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竞技体育设施、社区体育设施协调发展的体育设施体系建设,增加公共体育用地,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批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设施,形成群众体育组织健全、体育活动普及、体育设施完备的新格局。

  南部新城北侧规划市级体育中心一处,能承办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大型单项运动会的体育场馆。规划在惠阳—大亚湾组团和陈江—仲恺组团结合两处服务中心各增设一处体育中心用地。

  (5)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全面提高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2020年总病床数达到15000张,其中三级医院病床数4000张。平均每1~2万人口拥有一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根据城市功能结构和人口分布特征,设置三级医疗服务圈层。一级医疗服务圈以分片区或乡镇为区域,设置一级医院,每个乡镇设门诊部1处。二级医疗服务圈以次区域设置,每个次区域设立二级综合医院1处,中医医院1处,在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设置综合医院1处,在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置民营医院1处。三级医疗服务圈以市区为区域,设置三级医院,保留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处,市中医医院1处。

  (6)教育设施用地

  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善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同时规范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社会化学前教育,依托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建立学前教育指导站;成人教育需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完善市、区(组团)、镇(片区)三级成人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的就业素质。

  建设惠州学院新区,调整合并现有的商贸旅游、农业、卫生、机电工业、建筑、体育运动和技工等学校,建设成广东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改造薄弱学校,扩大优质学校规模,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点,综合运用新建、改扩、撤并等方法,提高中小学用地及配套设施(尤其是运动场设施)的标准。

  重视组织市民的科普交流活动,市级科技交流中心在南部新城中心区安排,各区级科普活动场所可结合文化设施安排。

  (7)社会民政福利设施

  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为目的,大力发展以老年福利服务为重点,兼顾残孤儿童,托养康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至2020年全市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达到11000张以上,其中6000张为政府兴办的福利床位。

  以“两站合一”的方式建设市级救助管理总站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惠阳和陈江分别设置救助管理站。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规划:

  (1)规划目标与原则

  ①坚持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的城市建设方针,建设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②基础设施打破行政界限,区域统筹、协调发展,重大设施相对集中建设。

  ③以节水、节能及清洁城市为目标,合理利用资源。

  ④坚持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强调可操作性。

  ⑤强化政府职能,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水平。

  (2)给水系统分区

  规划区给水系统共分为六个片区,即惠城供水片区、陈江供水片区、惠阳供水片区、大亚湾供水片区、平潭供水片区以及北部山区供水片区。

  (3)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规划2020年惠州市最高日总用水量301.59万立方米。

  (4)规划以东江、西枝江为主要水源。惠城次区域、陈江-仲恺次区域主要以东江为水源,境内水库作为补充水源;惠阳-大亚湾次区域主要以东江、西枝江为水源,境内水库作为补充水源,其中大亚湾地区考虑部分回用污水供工业用水,以大亚湾污水处理厂、石化区污水处理厂、惠阳污水处理一厂深度处理后尾水作为工业用水主要水源,供水规模27万立方米/日;北部山区次区域以附近的水库及水体为水源。

  排水工程规划:

  完善城镇雨水排除系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满足城镇排水需求。按照分流制排水体制建设和改造中心城区及新建设地区的污水系统。老城区根据实际情况,近期采用合流截流制排水系统,远期改造成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按照“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污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鼓励实行污水深度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

  供电工程规划:

  完善电网主网结构,加强与周边地区电网联系,提高电网受电、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不断改善。

  通信工程规划:

  积极推进基础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主干网“三网融合”,建成集语音、数据及图文于一体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个人化通信网络。2020年固定电话普及率达55~65%;数据通信用户普及率达20~30%;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达80~90%;有线电视住宅用户入户率达100%。

  邮政工程规划:

  完善邮政设施布局,促进邮政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化网络邮政发展战略的实施,确保邮政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燃气工程规划:

  推进城市燃气化进程,加快燃气设施建设。规划气源近期为液化石油气,利用现状设施供应管道和瓶装液化气;中远期惠城、陈江-仲恺和惠阳-大亚湾三个中心城区采用广东LNG二期工程及其他补充天然气为气源,以管道供应为主,独立镇及北部山区次区域以瓶装液化气供应为主。

  环卫工程规划:

  坚持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实现环卫作业机械化,垃圾收集容器化,废弃物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环卫设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惠州全面爆发 惠阳、大亚湾身价暴涨
恒大高调布局大亚湾,惠阳!项目又有新进展了!
大湾区规划出台,惠州购房投资攻略
2张图看清惠州地铁站点分布,未来30分钟到深圳福田!
确定了!贯穿惠城-惠阳-大亚湾的地铁1号线,力争2017年年底动工!
荣达丰园未来享受着双铁的辐射,升值空间极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