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318条

第318条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一、学思

1、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2、一般说,四逆散证没有四逆,即没有四肢厥冷。这是胡希恕师说的。康平本中,“四逆”是旁注,由此看出胡希恕师不是一般地厉害。

3、四逆散治疗的是阳性病,不是阴性病。

4、胡希恕师言:“凡是大柴胡汤证,但是不呕,也不可下的,你就用它没错的意思是没有呕、没有大便硬的大柴胡汤证,都可用此方。这个方剂不治呕、不治大便硬。

5、成无己言:“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而不温也;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甚于

二、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个不是少阴病,根本就是个少阳病,这是由于气的闭塞,而发生四逆

就是在心下的部位闭塞。

这个柴胡是祛胸胁苦满的,胸胁苦满再加上心下闭塞,阻碍人的气血,也会现四逆的,但是很少。

那么这个方剂,它祛热,因为它是以柴胡为主的,它治少阳,不治寒,不应该搁在三阴篇里头,搁在少阴篇里头还是不行的。

那么这个主要是古人就这个外观呀,看到了四肢厥逆的这种情形,也有时腹中痛,也有时下利的情形,认为这种腹痛下利是少阴病转属太阴了。

古人是这种看法,其实不是的,它这个下利是个热利,不是寒利

四逆散这个方子,我常用。

大柴胡汤心下急郁郁微烦嘛,这个方子也有心下急郁郁微烦,但是不呕,所以没有半夏、生姜;不可下,也没有大黄,其它都像大柴胡汤证

凡是大柴胡汤证,但是不呕,也不可下的,你就用它没错的。

这个方剂呀很少有四逆的,不过因为有枳实的关系,这个气闭塞厉害的时候,或者有,但是不一定有,所以四逆在临床上很少见,虽然名为四逆散,但四逆很少见。学思:四逆散治疗的几乎没有“四逆”

那么由于气不得下行,上逆于肺,有时候也,凡是柴胡剂大概都治咳,柴胡剂这个药呀是疏理胸膈这一带的,枳实是个疏气的药。

或者,悸是指心下悸。

或小便不利,因为枳实、厚朴,这类药能消胀,也有祛水、祛湿的作用,那么要小便不利呢,行气也能利水。

或者腹中痛,这个方子里有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汤二个合起来,枳实芍药汤是行气缓腹痛的,这个在《金匮要略》里头有。

腹满腹痛,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全治的,再就是妇女产后腹中痛,一般要是没有瘀血,大概都是用枳实芍药散就好的,除了行气,它也止痛,所以它这个药也治腹中痛,根本上就是治腹中痛,不用加味。

或泄利下重者,有这个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就治下利呀,除了芍药、甘草这二味药,如果再有热,柴胡能清热,所以这个也是治热利的。

热利、心下闭塞而有下利的,这个方子也能治,所以这个方子有治下利的机会。

虽然它是一个或者见证,但是我们都把它当成主证看是可以的,假设说病人有柴胡证,同时有这些问题,尤其有这个腹中痛,或者有下利的这种情况,可以用这个四逆散。

这个跟我在一起看病的人都知道,我们治肝病有大便不好的,我常用四逆散,用四逆散合用当归芍药散,肝区痛的厉害的,加郁金、香附,我在临床上常这么用。

从哪来的呢,就是根据这条的下利腹痛,所以我们在慢性病里头,就是治肝炎呀,我们不能不用柴胡,因为它疏理肝嘛,但是它要是下利,你用柴胡桂姜汤就不行,柴胡桂姜汤它是治大便干,你用这个倒是很好的,就是这个方子合用当归芍药散加减,肝功能不好的,你可以加丹参、人参。

总而言之,你用这个方子,你得熟,你到时候合用或是化裁,心里就明白一些,它不呕嘛,你就不要搁半夏,要呕,就是大柴胡汤把大黄去了就行了,那我也常用过,它底下这些,这些加减更要不得。

三、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

少阴病、(旁注)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回逆散主之、

“少阴病,(这儿有个旁注: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回逆散主之”。

这个地方跟大家说,这个地方跟四逆汤一样,所有的《康平本》里边,四逆汤都用“回”字,回逆汤

这个地方是四逆散四逆散在《宋本》里是四逆散,在《康平本》里是回逆散,但是这个”跟四逆汤里面你要品味,它有一定的差别。

咱们后面会给大家再进一步讨论。

那么这个条文在《康平本》里面,为顶格排版的条文。

下面,我们解读一下

因为这个方证,四逆散方证,它不是阴性表证

所以说这个条文里面的少阴病”,只能理解成什么呀?

有近似于少阴病的某些症状反应,或者是这个方证可能由少阴病发展而来,就只能这么来理解。

这个旁注四逆”,四逆当然指的四肢逆冷了,它在《康平本》是一个旁注内容。

旁注内容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条文的正文,它的述症全部是后面的或然证

虽然说在某些医案里面,这个方证有出现四肢冷的记录,但是从整体统计数据来看,这个症状在这个方证当中出现的几率很低。

而且呢,这个四逆”啊,在我们现有的临床症状整体统计没有,个别的医案里面有四肢冷的这种情况。

但是这个方子呢,它还有一个特点,临床当中单独用这个方子的,非常少

所以说这儿还有别的因素存在,有可能。

如果这个方证当中有四肢冷这一类的症状的话,实际上这也是半表半里证的一个症状反应。

你看小柴胡汤证当中,有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四肢冷,就是说四肢发凉这一类的,但是同样,出现的频率也不是特别高。

这个半表半里证啊,属于浅表性疾病和里证之间的这么一种疾病状态,所以说它的症状反应相对地说比较复杂一些。

这个旁注内容,可以理解成对本条文述症的一个补充,但是要把它理解成补充的话,也不能把它当主证来看。可以把它前面加上一个“或”字,挤在正文里面也没有什么不可,也是一个或然证学思:李冠杰师这个说法好

所以说这个条文压根就没有论述一个稳定的症状。

为什么呀?

不仅仅有他的用意,而且,我们看到《康平本》以后,对方后加减,也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正位作用,到后边我们还会详细说。

说到这儿,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四逆散,在《宋本》里边叫四逆散,那么在《康平本》里边它叫回逆散

既然是这个四逆的,也就是说四肢厥冷的这种症状,在这个方剂里出现的频率这么低,而且这一个症状还是后人加的一个旁注,不是原著里面内容。

那么这个方剂为什么在《宋本》里头叫四逆了,《康平本》为什么把它叫做回逆散”呢?

值得大家品味。

那么,这个时候再去想想这个”字,这个“”跟四逆汤里边那个回逆汤,那个”,它恐怕“”的对象不一样。

那个”真有,就是说因为那个方剂常常会表现为四肢厥冷,所以说,叫它这个回逆”,那是指的它有恢复四肢厥冷的这个功能。

这么理解比较切合实际,当然你要是说把那个”,把它理解成人体发病趋势的一个,就是说比较重的一个逆证,那样有点勉强了。

但是这个四逆散’,你完全可以这么理解,也就是说你要把它理解成“回逆散”的话,它回什么呀?

“回”什么“逆”呀?

出现四肢厥冷的机会特别少,它回这个逆,如果说不是四肢厥冷的话,那是什么?

你看,它的一大堆的或然证

为什么这么多或然证啊?

就因为它的症状不稳定。

那么这不是人体发生了错乱,或者说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它称作逆转,有这方面的意味。

当然说我们现在,至于方剂叫什么名字,本身不是说特别重要。

但是我们学到这儿啊,有这样的感觉,参考《康平本》有这样的感觉,不过感觉也还是有点勉强。

这个呢,跟方剂的应用和治疗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就是说我们去体悟一下。

这个四逆散方,在柴胡剂里边,虽然它是一个比较小的方剂,用药也比较简单。

但是从药物组成看呢,它适用的病理当中,既包括了半表半里的虚热证,也有血虚证,也有气实证吧,气证,也有气证,或者说气逆也行。

而且呢,这个方证,它既有芍药甘草汤(它里头包括芍药甘草汤),又包括了枳实芍药散,还有近乎于半个大柴胡汤

所以说这个方证的适应证,反而是半表半里证当中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一个方证。

恐怕也正因为这个,这个条文的论述呢,它没有论述所谓的主证,而全是或然证

其人或咳”,就咳嗽了。这是半表半里证的一个常见的症状,在柴胡证当中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

或悸,这个”指的是心悸而言。

为什么?

因为在临床应用当中,这个方子有治疗像冠心病之类的疾病的机会。

而且临床体悟啊,这个方证当中的心悸,多是由于心脏部位状态不良,或者说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小便不利”,那么在这个方证当中出现的频率还比较高,实际临床统计出现频率还比较高。因为这个方剂当中,没有专门治疗体液代谢不良的药物。所以说呢,这儿的小便不利”,应该是在这个方剂的适应证的这种病理状态下,对人体泌尿系统产生了影响所造成的。

或腹痛”,这个“腹痛”可以视为这个方证的一个主要的症状反应。

但是呢,为什么没把它放到就是说,像少阴病,腹痛,或者一大堆的或然证。

为什么没那么论述呢?

这个腹痛”表现得非常复杂。

这个四逆散证的腹痛”啊,你看我在临床治疗当中,有的人,这比较多的,表现为胃疼,就是单纯的胃疼,有的人呢表现为少腹痛,有的人呢还会表现胸胁痛,还有的,就是表现为这个腹直肌的紧张、痉挛,痉挛痛,甚至还有的人表现为,就是说腹部的窜痛,一会儿这儿痛,一会儿又到别的地方痛了,痛无定处。

这种症状的这种现象,就反映了这个方证本身就比较复杂,有这样的特点。

或泄利下重”,那么在这个四逆散证当中,实际出现的机会也不很多,这个症状。

但是呢,确实有治疗这一类症状的纪录。

如果说在这个方证当中出现下利的话,那么这种下利也是一种热利,因为这个方剂总体偏于寒。

那么这个方子啊,在临床当中是一个常用的方子。

关于这个方剂的应用,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学过胡老讲课的内容,胡老关于四逆散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

他说什么?

他说凡大柴胡汤证不可下者,多适用于本方,说得非常得简,也非常得要紧。

这一点大家你去体悟,临床当中你去体悟。

就是你四诊的过程当中,你辨来辨去,你发现他似乎是一个大柴胡汤证,但是呢,他没有大便不通,他没有那么重的里实,这种情况下,用这个方剂的机会就比较多了。

甚至我自己在临床当中体悟,这一类的病人,他有时候腹诊,他还表现为这个大柴胡汤证,就是说心下按之满痛,好像四逆散也有这类的症状反应,你按胃的地方,他或者说有点里边有点满的感觉,或者说按的时候有点疼啊。

四逆散的病理:

半表半里的虚热证里实证合并血虚证合并气实证

下边呢,我们看看这个方子。

四逆散方

甘草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等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折、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茎、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四逆散由四味药组成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这四味药呢,是各等份的,然后把它做散服。

这个方剂呢,我们刚才基本上等于说已经讨论了,这个方子虽然小,但是里边包括了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

所以说呢,这个方剂的适应证呢,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症状反应群,从临床统计资料看,也能清楚得反映出来。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这个方剂在临床当中,被应用的机会很多,统计到的医案也非常多。

但是呢,就是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了啊,因为这个方证本身具有一个比较复杂多变性,再加上在方后注解之后又有一个加减,多少年来啊,中医界都受这些加减的误导。

而且呢,中医里边呢,还历来有一个传统,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医呢,就遵循了一条,就是说,临床当中随证加减。他就是以这种理论啊,就学这种理论出身。他临床当中就是用随证加减,他也习惯于那样,用那种方式来治病。

疗效不好,有时候常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疗效不好。

以至于实际临床应用当中啊,真正单独使用四逆散治病的这种医案非常少。

或者是合方的,或者是加味的,非常多。

多到什么程度呢?

咱这有个数据啊,四逆散证临床统计的资料呢,一共是414个医案。

那么,用药当中有加味的251味。

就说统计到的414例当中,他们加过的药味重复的,就说都重到一块儿,就说不重复的计算一下有251味。一共有多少,一共有1664味次。

可见这个加减之严重。

你看我现在在临床当中啊,近期就有好几个病人,就是用单纯的四逆散,就用这一个方子。

有几个是年龄比较小的,偏小的,大概有十五六岁的,有二十来岁左右的,像胃疼,就说胃疼,胃疼为主,而且疼得挺严重。

也有四五十岁的人,表现为胃不好的。

当然我在用的时候,比较多的还是跟别的方剂在一块儿合方。

你像跟当归芍药散在一块儿合方,跟桂枝茯苓丸一块儿合方。

那么今天还有一个,其中有四逆散,然后呢,还有茯苓饮四逆散茯苓饮合在一块儿。

因为那人啊,他有这方面的症状,你按他这个肚子里头比较满,但是他还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他又有水证,而且呢明显的他还有胃功能不好的那种证候。

然后呢我就给他这个,但现在呢,还不知道疗效怎么样。

刚才咱们说的这个加减里边,我们从一个症状来看,在这400多个医案当中,有 103例是什么呀?是便秘

这个便秘,也就说便秘出现的几率就很高了。

但是这个啊,我想咱们学经方的人一说你就清楚,这个四逆散如果说出现便秘的话,大家看什么问题啊?实际上这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大柴胡汤证,他就是大柴胡汤证。

但是呢那个医者啊,大概用大柴胡汤不太熟,就用四逆散,对四逆散掌握得比较熟,他就用四逆散加上了一些通便的药,等于说取代大柴胡汤了。要如果真正是大柴胡汤证的话,用这种方式治,大家能想象到,自然疗效就会打折扣,不一定治不好,但是可能会吃比较长时间的药。

还有这个方剂后边的加减。

在这个方证当中啊,出现加减很容易说明问题,它能说明问题,它跟别的不一样。

别的呢,你得去做多方面的分析。

这个地方啊,有一个点可以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这个方后加减就是后人加的。

那么为什么呀?

你看啊,这个条文正文的述症当中,都是或然证。按着这个方后加减的这个逻辑啊,凡是或然证就必须要进行加减。

于是这就出现一个什么?

就出现了另一个逻辑上的问题。

出现了什么问题啊?

既然这个条文当中全是或然证,那么这个方剂就没有主证的基础了。

这方剂治什么的?

你有了或然证就得加减,那么这个方剂治什么呀?

你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加减哪?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这就充分证明了这个方后加减这些东西啊,这都不可取。

下面呢,是四逆散方证。

就是说四逆散在临床当中出现的症状反应。

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腹痛,依次呢是食欲不振(这个食欲不振我跟大家说一下,我在临床当中碰到过有那么一两个病例啊,他食欲很好,吃了饭以后时间不长就胃疼胃疼得受不了。但是他到吃饭时候还愿意吃。这说明什么呀?就用单纯的四逆散治好他,吃其他的什么方剂也没用。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个方证啊,它反映出来的症状啊,常常不太稳定,不具有稳定性。所以你看这个条文里边,都把它列到或然证里边,没有一个是固定症状)、恶心呕吐、往来寒热、胸胁满、便秘、腹胀、小便不利、咳嗽气短、头晕、头痛、嗳气、自汗、乳房痛、口渴、面色青暗、心悸、神昏抽搐、黄疸。

舌质:红舌、淡舌、淡胖舌、边有齿痕的舌、边有瘀点的舌。

舌苔:白苔、黄苔,主要就这么两项。这个白苔里边你看包括,薄白苔、白厚苔、白滑苔、白腻苔啊,但是呢基本上都是出现白象。

脉象:弦脉、数脉、细脉、沉脉。

有应用四逆散机会的现代病非常多。

我在这儿啊,这是四个方面的资料,这一方面的数据呢,我都是用四个方面的资料,把它凑在一块儿。

那么,这个病达到了多少?

达到了103种病,非常多。

在这儿呢,我们就不一一地跟大家说了。

我就捡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啊。

急慢性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肝炎、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粘连、胆道蛔虫、胆石症、肝硬化、浅表性胃炎、胃窦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等的就是说消化系统的这么一些。

还有神经官能症、脑萎缩、神经性头痛、癫痫、肋间神经痛,这就是跟神经系统有关的一些疾病。

那么跟循环系统有关的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纤颤、原发性心肌炎、冠心病、早搏、心绞痛这一类的。

呼吸系统的呢,像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气胸、肺结核。

这说到肺结核了啊,我的一个患者可能跟大家说过几次了,也是我的一个老病号了啊。

这段时间他不怎么吃药了,就好了。他二十多年的肺结核。

记得有一次呢,他来我这儿就诊,那天呢正好是中午,咱们复兴中医网站里边,比较算是元老级的了啊,那个影子学思:这应该是一个人名,他从济南来我这儿,中午呢我们一块儿吃饭,吃完饭以后呢在我这儿聊天。

诶,那个病人呢来了。来了以后呢,后来我就简单地一问,问他以后呢,我就给了他,当时呢,因为也没过细地问,我也没想给他开多天的药,就给了他三天的,就是四逆散

他呢,每次来除了感冒以外就是咳嗽得厉害了。这几天咳嗽又厉害了,他就来。

他以前的时候啊,一直在吃小柴胡汤合上小陷胸汤,吃得比较多。

他后来出过一次实证,用的是其中包括四逆散,还有厚朴三物汤,还有一个什么方剂来的。

这次又来了,来了以后,我听他这么一说,我感觉他就应该是一个偏于四逆散证,我就给他四逆散,给他三天的。

结果呢,后来他一直再没有回来,后来碰见他,我说这次药吃得怎么样?

他说:吃了,吃完了就好了,吃下去就管用了。

那就是单纯的用四逆散,他就是个肺结核

妇科里边:

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经期紧张综合症、月经不调、白带多、痛经、乳房胀痛、乳房炎、子宫脱垂这一类的。

那么,在妇科病里面,这个方剂应用的机会很多。

你像好多,比如说痛经,如果说她没有明显的虚寒证的话,常常就是当归芍药散证

那么当归芍药散证,如果说有气证这一方面,或者说又有柴胡证这方面的问题的话,四逆散合上当归芍药散的机会就很多。

而且四逆散合上当归芍药散以后,甚至有时候有一些合上桂枝伏苓丸

比一些常见的,时方里边常见的治疗这一类的病的那种药,比如消遥丸之类的,比它们疗效要好。

当然不能这么用,要对证,一定要在临床当中对证,不要去套什么妇科病或者是哪一类,用哪一类合方比较好,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定向的,千万不要把自己用药的这种方式给定住。

就是说你在临床当中,现什么样的方证,你就用什么方子,而不要有框框。

那么泌尿系统呢:

尿路结石、肾盂肾炎、肾周围炎、慢性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睪丸炎、副丸炎这一类的,包括阳萎,这个呢,胡老提过,其他医案也有。

那么胡老的经验是加龙骨牡蛎

这个呢,我也用过,有效果。

有一些像外伤一类的,还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但像这个,估计大部分都是有加点别的药味的那种情况。

比如像急性腰扭伤、胸胁腹壁挫伤这一类的病。

还有五官科的:

中耳炎、结膜下出血、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等。包括鼻窦炎、萎缩性鼻炎、三叉神经痛。

就是说涵盖的病谱的范围就很宽泛。

这里边也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在临床当中这个加减的幅度太大,所以说这些东西,我们仅作参考,不是说这么多病都用一个四逆散就能治了。

在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资料上说了一些中医的证,或者是中医的病,比较有特点,虽然没有代表性,但是比较有特点。

可以启发我们在临床当中,能够拓宽应用四逆散的思路。

你像筋结、臭汗、指尖灼热,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一个症状。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凡是这些特殊的,有特点的症状,常常可以作为用某些方子的一个可靠的依据。

还有像胸闷、欠伸、乳溢鲜血、乳汁冰冷症(你看这个也是比较奇特的)、噎食、夜哭、牙痛、口香症(口香症也是一个比较不太常见)、痹症、不食症、不孕症、秋燥、鼓胀、小儿发热肢厥(发热反倒是肢体发冷)、小儿脱肛、疳积。

四、·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四逆者,四肢不温也。

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

传到太阴,手足自温;

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

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甚于

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

【方解】

《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肺寒气逆则咳。五味子之酸,收逆气;干姜之辛,散肺寒。并主下痢者,肺与大肠为表里,上咳下痢,治则颇同。

悸者,加桂枝五分。悸者,气虚而不能通行,心下筑筑然悸动也。桂,犹圭也。引导阳气,若热以使。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茯苓味甘而淡,用以渗泄。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里虚遇邪则痛,加附子以补虚。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泄利下重者,下焦气滞也,加薤白以泄气滞。

五、·吴谦《医宗金鉴》

凡少阴四逆,虽属阴盛不能外温,然亦有阳为阴郁,不得宣达而令四肢逆冷者,故有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泄利下重诸证也。

今但四逆而无诸寒热证,是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惟宜疏畅其阳,故用四逆散主之。

李中梓曰:按少阴用药,有阴阳之分,如阴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疗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以逆冷,故以柴胡凉表,芍药清中,此本肝胆之剂,而少阴用之者,为水木同源也。以枳实利七冲之门,以甘草和三焦之气,气机宣通,而四逆可痊矣。

程知曰:盖伤寒以阳为主,四逆有阴进之象,下之则阳益亏陷而不出。

经谓诸热邪传经至于手足逆冷最难辨认,谓为寒深于里,则无脉微欲绝之象;谓为热深于里,则无烦渴之证。

盖只是热邪入结于里,而阳气不得顺行于四肢也。

此证当用和解,不当用寒下,故经中用剂之轻少者,无如此方,则其轻缓解散之义可见矣。

程应旄曰:初得之四逆,固非热证,亦非深寒,咳悸而或小便不利,既似乎水蓄,腹痛泄利,又似乎寒凝,其中更兼下重一证,得毌气滞在趺阳,而经络失宣通也耶!

汪琥曰:四逆散,乃阳邪传变而入阴经,是解传经之邪,非治阴寒也。凡阳热之极,六脉细弱,语言轻微,神色懒静,手足清温,有似阴证,而大便结小便数,齿燥舌苔,其热已伏于内,必发热也。若用热药,则内热愈炽;用凉药,则热被寒束而不得散。法惟宜和表解肌,疏通气血,而里热自除,此仲景四逆散所由设也。

【方解】

方名四逆散,与四逆汤均治手足逆冷,但四逆汤治阴邪寒厥,此则治阳邪热厥

热厥者,三阳传厥阴合病也。

太阳厥阴,麻黄升麻汤、甘草干姜汤证也;

阳明厥阴,白虎汤、大承气汤证也。

此则少阳厥阴,故君柴胡以疏肝之阳,臣芍药以泻肝之阴,佐甘草以缓肝之气,使枳实以破肝之逆,三物得柴胡,能外走少阳之阳,内走厥阴之阴,则肝胆疏泄之性遂,而厥可通也。

或咳或下利者,邪饮上下为病,加五味子、干姜,温中以散饮也。

或悸者,饮停侮心,加桂枝通阳以益心也。

或小便不利者,饮蓄膀胱,加茯苓利水以导饮也。

或腹中痛者,寒凝于里,加附子温中以定痛也。

或泻利下重者,寒热郁结,加薤白开结以疏寒热也。

【集解】

方有执曰: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热犹未深入也,故用柴胡以解之,枳实以泻之,芍药以收之,甘草以和之也。

六、·柯琴《伤寒来苏集》

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达于四肢,因而厥逆,故四逆多属于阴。

此则泄利下重,是阳邪下陷入阴中。

阳内而阴反外,以致阴阳脉气不相顺接也。

可知以手足厥冷热厥四肢厥寒为寒厥者,亦凿矣。

学思:手足冷为热厥,四肢冷为寒厥

条中无主证,而皆是或然证四逆下必有阙文。学思:柯琴厉害

今以泄利下重四字,移至四逆下,则本方乃有纲目。

或咳、或利、或小便不利,同小青龙证;

厥而心悸,同茯苓甘草证;

或咳、或利、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又同真武证。

种种是水气为患,不发汗利水者,泄利下重故也。

泄利下重,又不用白头翁汤者,四逆故也。

此少阴枢机无主,故多或然之证。

因取四物以散四逆之热邪,随症加味以治或然证

此少阴气分之下剂也,所谓厥应下之者,此方是矣。

此仿大柴胡之下法也。

以少阴为阴枢,故去黄芩之苦寒、姜夏之辛散,加甘草以易大枣,良有深意。

然服方寸匕,恐不济事。

少阳心下悸者加茯苓,此加桂枝。

少阳腹中痛者加芍药,此加附子,其法虽有阴阳之别,恐非泄利下重者宜加也。

薤白性滑,能泄下焦阴阳气滞,然辛温太甚,荤气逼人,顿用三升,而入散三匕,只闻薤气而不知药味矣。

且加味俱用五分,而附子一枚、薤白三升,何多寡不同若是,不能不致疑于叔和编集之误耳。

七、·黄元御《伤寒悬解》

寒水侮土,四肢厥逆,其人或肺逆而为咳,或木郁而为悸,或土湿木遏而小便不利,或寒气凝滞而腹中痛,或清气沉陷而泄利下重者,是皆土郁而木贼也。

四逆散,甘草、枳实,培土而泻滞,柴胡、芍药,疏木而清风也。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五味、干姜,敛肺而止咳,升陷而止利,缘干姜温中,则陷者自升,逆者自降也。

悸者,加桂枝五分。土湿木郁,则为悸动,桂枝疏木而达郁也。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茯苓利水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水寒木郁,贼伤脾土,则腹中痛,附子暖水而温寒,荣木而舒肝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入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薤白散滞而升陷也。

八、·曹颖甫《伤寒发微》

少阴病手足厥逆,原属水寒血败之证,故有恶寒蜷卧腹痛下利诸兼证。

四逆而不见恶寒蜷卧腹痛下利,其不为水寒血败,要无可疑,故不宜四逆汤之辛温,而宜四逆散之疏泄。

所以然者,阳气不达四肢同,所以不达于四肢者异也。

胃为生血之源,而主四肢。

水寒血腐,故血中温度不达于四肢,而手足厥逆

湿痰与食滞交阻中脘,故血中温度不达于四肢,而手足亦见厥逆。

但观四逆散方治,惟用甘草则与四逆汤同,余则用枳实以去湿痰宿食之互阻,用柴胡以解外,用芍药以通瘀,但使内无停阻之气,外无不达之血热,而手足自和矣,此四逆散所以为导滞和营之正方也。

惟兼咳者加五味、干姜,与治痰饮用苓甘五味姜辛同。

小便不利加茯苓,与用五苓散同。

惟下利而,则加桂枝,所以通心阳也。

腹中痛加熟附子一枚,所以温里阳也。

肺与大肠为表里,肺气阻塞于上,则大肠壅滞于下而见泄利下重,譬犹置中通之管于水盂,以一指捺其上,则滴水不出,去其指则水自泄矣。

泄利下重,于四逆散中重用薤白,与胸痹用栝蒌薤白汤同意,皆所以通阳而达肺气。肺气开于上,则大肠通于下,若误认为寒湿下利而用四逆汤,误认湿热下利而用白头翁汤,误认为宿食而用承气汤,则下重益不可治矣。

九、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是论述阳郁致厥四逆散证的证治。

少阴病四逆用阴阳来分,不外乎寒厥热厥

寒厥一般是属虚证的,热厥一般是属实证的。

前者由于阴盛阳虚,如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

后者由于阳气太盛,阳气阻遏,多伴有阳热的证候,如口渴、心烦、胀满、大便不利、小便赤黄等证候。

寒厥就用四逆辈,用四逆汤、附子剂。

热厥有清法,有下法,清法宜白虎汤,下法宜承气汤。

少阴是阳气的根本,四肢为诸阳之本,通于天气,是反映阳气的一个最灵敏的、最直接的部位。

少阴的阳气必须要达于四肢,这是它的生理特点,其病理反映也是在四肢。

这一条的少阴病,四逆,也是四肢厥逆。这种四肢厥逆既没有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寒的特点,也没有烦渴、大便秘结、腹满疼痛等热的特点,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

这是一种什么厥?

少阴的阳气,在某种情况之下,就导致它不能够达于四肢,它既非是很热,也不是由于阳虚的寒,而是属于一些气血的壅遏、抑制,导致阳气不能达于四肢,出现四肢厥逆

因此,把它叫寒厥不行,因为它阳气不虚;

把它叫热厥也不行,因为它没有热象,即使有点热象,也只不过是阳气郁遏而不能达于四肢。

对于这种四肢厥逆,既不能用四逆汤之温药,也不能用白虎汤、承气汤之凉药和泻下药,那怎么办?

只能疏达阳气,使阳气能够达于四肢,就用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中,柴胡、芍药、甘草、枳实,都不是入少阴的药,要说它们是入肝经的药倒是挺合适的。

为何用一些疏理肝胃的药就能治少阴的阳气郁遏不达于四肢的厥逆?

关于这个方子是有争议的,现在编的一些教材就把四逆散放在厥阴篇了,因为厥阴篇也有四肢厥逆,而四逆散又有疏肝的作用,厥阴是主肝的。

但是,将四逆散放在少阴也可以理解,古人说肝肾同体,乙癸同源,肝肾一个藏精、一个藏血,都属于相火,所以疏通厥阴的肝气,也就能够疏通少阴的阳气。

它们两个有内在的联系。

怎么样就构成了四逆散证?

根据临床观察,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因素就是吃寒凉药,把阳气一下子给冰伏了。少阴的阳气受到了挫折,它和寒药伤阳是不同的。在外感热病当中,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发烧了,清解吧,用点儿寒凉药,吃了以后一下子手足厥逆了。

第二个因素在杂病中常见,由发怒引起的。这个病和肝也有关系。现在有个方剂叫柴胡疏肝饮,就是以四逆散作基础的。

精神受刺激了以后,手脚发背了,北京人叫手脚背了,什么叫背了,背者逆也,就手脚厥冷了。

怎么治?

这时候它就有个特点,气达不到四肢,心胸就闷了,堵得慌。

气一堵在心胸,心胸一闷,这个人就有点儿说话说不出来,嘴唇直哆嗦。

有一次,我就看见这样一个病人,老太太,叫闺女气得一下子背过气去,说不出话来了,手脚冰凉,眼睛瞪得挺大,嘴唇直哆嗦。

四逆散治疗这样的病都是有效的。

在临床上根据这个机制,凡是阳气受到郁遏四肢厥逆的,都可以用四逆散

我谈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病例。

在湖北潜江县,有个姓全的病人,得了手足厥逆

开始吃了很多附子之类的药,都不管用。

后来,我一看他这个人的身材、年龄、目光,都不像一个虚证,就给他开了四逆散原方。

他吃了以后手足就温了。

后来没巩固,又犯了。

这个手足厥逆的厥冷,大家还得有这样一个体会,他手是真凉,摸着就像一块冰。

另外,他手足一厥逆的时候,手就出汗,手出汗越多,手脚的厥冷就更重。

这一点在张仲景的条文里没有。

我第二次给他看的时候,就在四逆散里加上桂枝牡蛎两味药,桂枝合芍药调和营卫,牡蛎潜阳、敛汗,吃了以后又见好。

没巩固,又犯了。

王冰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治阳光。

手足出汗是伤阴、泄阴,所以光理气通阳,不加上点儿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药,这还不行。

后来,我就给他开了个六味地黄汤,和四逆散倒换着吃,才将这个病人治好。这说明四逆散证虽然不是热厥,也不是寒厥,但是这个病倾向于热厥的方面。

因为它不是阳气虚,而是阳气闭塞,气有余便是火,它还是能化热伤阴,所以治疗这种四肢厥逆,在必要的时候要加上一点儿养阴的药。

这是用四逆散时要注意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吃了四逆散以后有什么反应的问题。

有的人吃了第一付药很难受,吃了第二付以后心里逐渐地就舒服了,这是一个反应。

我在临床上看到那个姓全的病人吃了四逆散以后,觉得肚脐底下,丹田、气海穴微微地动,他说这一动,就觉得浑身非常地好受,就在这时候,手脚就由凉变温了。我体会动的地方要不是气海就是关元。

丹田、气海、关元都属于少阴。

从这个反应我们再对证,为什么张仲景把四逆散放在少阴病里的意义就比较突出了。

根据这个机理,用四逆散治疗因气郁而致的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也很有效。

十、子恒注

患少阴病,出现四肢逆冷。

四肢为诸阳之本,四肢逆冷或是阳气亏虚不能温煦,或是阳气不能通达所致。

如果是阳虚阴盛,四肢失于温煦所致的四逆,必然伴有下利、腹痛、恶寒等虚寒症状。

四逆散方测证,此四逆并非阳虚而致,而是因阳气郁结不能通达四肢。肾中阳气郁结,应责之于肝疏泄失职。

人体的津液运转需要靠气的推动,若阳气郁结,水道必然不通,水饮内停必然会出现很多或然症状

水上逆于肺则咳,加干姜、五味子温化水饮;

水饮凌心则悸,加桂枝降逆止悸;

水道不通,小便不利,加茯苓利水;

水饮留于胃肠则腹痛,加附子以温阳利水;

下利伴有里急后重,是气机郁结所致,加薤白理气通阳散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四逆散”再介绍
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
(2)四逆散方证研究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18条
四逆散方论(摘录)
四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