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彩不容错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演……

辞旧岁,欢欣鼓舞庆佳节

迎新春,豪情满怀谱新篇

为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场大Show,隆重开场!

12月30日,我市举行“迎新年——春韵之声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由各门类艺术家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进行展演。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民间,融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本场展演在市文化馆举行,内容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优秀成果为主。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唯美震撼的视听盛宴,在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通过本次展演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营造出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快跟小编去现场了解一下本次参展作品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表演者:段雷震   指挥:韩仁源
选送单位:邓州市职工艺术团
唢呐曲调高亢、嘹亮,旋律优美,寓意着勤劳勇敢、团结和谐的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与红歌融合在一起,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京剧毛泽东诗词《娄山关》
表演者:张爱敏   伴奏:邓州市戏曲票友协会
选送单位:邓州市戏曲票友协会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是中国国粹。2010年11月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鼓儿哼《韩湘子拜寿》
表演者:王新泽
选送单位:龙堰乡
南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儿哼”是古代留传下来的一种演出形式,源于唐朝的道词道曲,其唱腔尾声多用鼻音“哼”,所以俗称为“鼓儿哼”,是中原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该艺术形式在我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20年代,鼓儿哼兴盛时期,主要分布在我市的桑庄镇、龙堰乡、文渠镇、高集镇、张村镇、白牛镇、赵集镇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70年代,“鼓儿哼”在表演中加入三弦伴奏,并改进唱腔,成为“南阳大鼓”。 

老梆子戏《敬德打朝》
表演者:李改娥  陈吉普  杨彩玲等
选送单位:邓州市犁陂老梆子剧团 
“老梆子”属于河南省梆子的一个派系,也称“西调”“南阳呕”,1959年后,称“宛梆”。“老梆子”在我市九龙镇犁陂村自明清延续至今,村头田尾,大人小孩都能哼上几句,九龙镇犁陂村至今还有“宛梆发源地”之说,现如今“老梆子”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遗。




世界级非遗文化剪纸、古筝《墨之韵》和书画表演
表演者:
剪纸:屈传瑞;古筝伴奏:王廉;书画:杨圆月、马均
伴随着悠扬的琴声,杨圆月老师创作大写意山水画《大好河山》,寓意祖国繁荣昌盛;马均老师的书法作品《百花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屈传瑞老师的剪纸作品《春》,喻示着吉祥、喜庆、幸福和希望。

罗卷戏《对金刀》选段
表演者:王荣焕、姜振敏、刘冬兰等
选送单位:邓州市桑庄罗卷戏剧团
我市桑庄镇孔庄村的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传统戏曲剧种,罗卷戏源自宫廷、根植于邓州这片文化沃土,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又称“百戏之祖”。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传统戏曲音乐风格。2010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心意六合拳拳械混编表演
表演者:冯付得等
选送单位:邓州市武协
“心意六合拳”是以枪法化拳法,以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作身法,以心意为宗旨,以六合为基本要求,寓含中华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之理,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优秀内家拳种,是力与美的表演,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精神的展现。2011年12月,邓州心意六合拳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调曲子《拷红》
表演者:张红专等
选送单位:邓州市文化艺术学校
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约有二百年的历史。开封、洛阳一带的鼓子曲因小调曲子的兴盛而渐渐衰落,而南阳一带的鼓子曲不但保留了下来,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发展至今——在邓州十分有特色的大调曲子。近年来,市文化艺术学校和曲艺协会对大调曲进行了挖掘整理、传承和发扬,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多次获奖。2008年6月,大调曲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豫剧表演唱《秦英征西》和《五世请缨》选段
表演者:张小青等
选送单位:市文化艺术学校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提线木偶《雄狮闹春》、《西游出征》、《撵父》
表演者:杨建然、杨建青、王玉敏等人
选送单位:小杨营镇  
木偶戏俗称“被窝戏”,是通过舞台幕后演员唱念做打及台前傀儡人偶表演和音乐有机结合而感染观众、娱乐生活的艺术表演形式。它别开生面、栩栩如生,诙谐幽默、以小见大、耐人寻味,群众喜闻乐见、赏心悦目,因此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小杨营镇提线木偶剧团是我市传统民间艺术团体之一,在同类表演形式中作为南阳市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而载入史册,2007年该镇被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越调《状元荣归》
表演者:吕培霞等
选送单位:邓州市越调剧团    
邓州越调又称“豫西越调”,也称“万路调”,在民间有着其它剧种不可替代的影响力。邓州市越调剧团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传承邓州越调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豫西越调的独到之处是保留花腔,有假嗓甩腔。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智慧结晶,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的精神高度,对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承
才能留住历史
保护
才能延续文化根脉!

本期编辑:张银珍】

本微信公众平台为官方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邓州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了!锦州“非遗”都在这里,
第二课 灿烂辉煌的邓州文明遗迹遗产(一)
艰辛地传承 民族的佼者
京东大鼓《二十四节气》表演者: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东大鼓代表性传承人董湘昆#创作灵感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