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肖 怡:《刑法修正案(九)》虚假诉讼罪探析(五)

  注释:

  ①虚假诉讼提出之初是由于很多办案法官表示曾接触到虚假诉讼案件,并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②参见李自庆:《有意通过虚假诉讼造成对方经济损失须赔偿》,载《法制日报》2005年8月31日第4版。

  ③任重:《论虚假诉讼:兼评我国第三人撤销诉讼实践》,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6期,第244页。

  ④参见王胜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119页、第268页。

  ⑤参见杨兴培:《诉讼欺诈按诈骗罪论处是非探讨——兼论<刑法修正案(九)>至诉讼欺诈罪》,载《法治研究》2015年第6期,第46页。

  ⑥李浩:《虚假诉讼与对调解书的检察监督》,载《法学家》2014年第6期,第67页。

  ⑦参见杨兴培:《诉讼欺诈按诈骗罪论处是非探讨——兼论<刑法修正案(九)>之诉讼欺诈罪》,载《法治研究》2015年第6期,第47页。

  ⑧[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86页。

  ⑨参见王雄飞:《诉讼诈骗行为入罪的刑法思考》,载《学术研究》2014年第2期,第58页。

  ⑩虚假诉讼案件一般都是以调解的方式结案,调解结案在虚假诉讼案件中呈现规律性,成为虚假诉讼的一大表征。因为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甚至是对当事人而言更安全、更快捷获取错误的司法文书的方式。

  (11)参见黄曙、陈艳:《虚假诉讼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载《人民检察》2011年第14期,第57页。

  (12)方军:《诉讼诈骗行为应认定为诈骗罪》,载《人民检察》2015年第6期,第73页。

  (13)张明楷:《论三角诈骗》,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99页。

  (14)方军:《诉讼诈骗行为应认定为诈骗罪》,载《人民检察》2015年第6期,第74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明楷:虚假诉讼罪的基本问题(下)
【刑事法库】三个层面准确区分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
【实务研讨】诉讼欺诈之定性及处理
《检察日报》专家谈火车票“买短乘长”行为:实系“盗窃”而非“诈骗”
骗取贷款罪的刑法规制与司法困惑
关注:涉银行承兑汇票犯罪到底是哪些?历史案件统计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