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其峰画语录(三)

喝牛奶不会长犄角

艺术需要适当夸张。京剧里的脸谱就是夸张的,你在现实生活中哪里找这样的一张脸呢?但也要有个“档”(哲学上叫作“度”)。打个比方,喝牛奶不限量,作用只是强身健体,不能长出犄角来,成了怪物,那就要不得了。驴子的耳朵可以适当画长一点,但你如果画得短了,那就成为另外一种动物——骡子了。

下笔快好还是慢好

可染先生多次跟我谈到,行笔过快是画家的大忌,是江湖气。我虽作为他的学生,却不敢苟同。我认为,作画的好坏(水平的高低)与用笔的快慢没有关系。用笔慢的固然不乏大家,如黄宾虹、齐白石……用笔快的大家也不少,如任伯年、傅抱石、胡佩衡、萧谦中等。可染先生属于用笔慢的一路,他反对行笔过快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不是理论家。画家总有自己的“偏见”,而这种偏见正是画家自己特殊风格的指导思想,不足为怪。

为了吃饭与为了快乐

可染先生认为,必须把与文人画同时存在的那些“作家画”与匠人画一起比较看才能说清楚。文人画作者是文人(不像现在有的新文人画作者并无半点学问),这是不用辩解的。文人当然有学问,有修养。对比看一下那画,“行活”(即匠人画)的匠人(俗称“花匠”)却没有什么修养,甚至是文盲。文人作画是为了取乐,如同下棋、钓鱼一样,匠人则不然,他们画画是为了吃饭。文人画画为了消遣,是乐于干,匠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干,岂可同日而语?在文人与匠人之外还有一批画画的专业画家(如以画为生的专业画家、宫廷供奉画家),这些人也是以画为业的,他们与文人不同的是技术熟练(多方面修养不如文人),以画为主。这三种人之间的界限,除匠人与文人界限清晰外,文人与那些专业画家有时不太好区分。

孙其峰《湖边小景》

巧与拙

“拙”和“巧”虽然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但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里二者却既矛盾又统一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巧拙互用”。“巧”的作品,往往失之于小巧玲珑的小家气,如果掺之以“拙”,那么就可取得“巧而不小(小家气)”的效果。“拙”的作品,如果一味地用“拙”,恐怕也很难成为艺术。因此,在“拙”的作品里也必然结合着“巧”的成分。如齐白石的笔墨凝重、朴拙,画雏鸡以泼墨法巧妙地表现出毛茸茸的质感,谁又能说这不是巧呢?

到底应该如何理解“拙”呢?从书法上(包括绘画的用笔)看,那就是所谓的“生”;从绘画上看,那就是所谓的“不似之似”或“似与不似之间”中“不似”的一面。“生”,不是真正的生,而是熟后的生,是用来防止“油”“滑”“庸俗”的生。这个“生”就是“拙”字的同义语。绘画上“不似之似”的“不似”一面,只是一种手段,最后是要似的——也就是神似。这里所说的“不似”,在很多情况下正是这个“拙”字。由此可见,在艺术创作上,人们不满足于熟,熟了还要返生;不满足于似,似了还要不似;也不满足于巧,在巧之外还要求拙。

用眼睛看画

搞艺术要有主见,不要随风倒,要坚信自己所走的路,同时不要迷信任何人。每个成名的画家,都有两重性,有优有劣。具体的作品要作具体分析,不要盲从,要用眼睛看画,不要用耳朵看画。你认为不好的作品,也要看,耐住性子看下去,也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同时,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的作品中也能发现自己所不知的东西或从中获得启发。只要虚心,总会有所收获,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别关注】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孙其峰:画画好比“存钱与取款”
大师孙其峰:有的新文人画的作者,自己并无半点学问
孙扬和他的水乡画
鹰视天下傲群芳——著名画家孙鲁一
中国画不是技术而是一门艺术,应该看重它的艺术性而不是技术性。
【艺术殿堂】画出《无双》假钞的郭富城,能画出“潇湘八景”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