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画巨匠郭熙,线条流动空灵,是宋神宗眼中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导语:郭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和理论家。他早年并无明确师承,多从自然中来, 后来才取法李成,画艺大进, 晚年落笔益壮。

郭熙因传李成法而有'李郭'之称。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宋代五绝。

对于山水画构图,创“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构图法,擅长画山水寒林,格调清新。他取法李成,亦吸取董源、范宽,并勇于革新创造,终自成一家。当时画院画家无不师效其画,有'独步一时'之誉。

《树色平远图》

01神宗好熙笔

郭熙字淳夫,人称郭河阳,河南焦作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是北宋中期重要的代表性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

郭熙是布衣出身,他学画并没有家学的渊源,也没有显赫的身世,靠自己的天才,在民间小有画名,随着笔墨精进,画名日彰,名播公卿之间,为达官贵人作画日不暇给。

熙宁三年,宋神宗在位期间画名惊动了皇帝,然后由宰相富弼奉皇帝旨意征调进京,在翰林图画院从艺学做起,后又升迁为待诏,最后升迁到翰林待诏直长,郭熙在画院呆了近20年,深受宋神宗的喜爱,后来便有了“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说。

郭熙的作品遍布皇宫、中书省、门下省等处,包括枢密院、学士苑等官署衙门,而京城及地方的许多寺院、道观都以有郭熙的山水画为荣。而在翰林图画院,郭熙的鉴赏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皇家密室珍藏的名画中,都是由他详细鉴定,编目造册的。在画学的考试当中, 主考官也是郭熙,晚年的郭熙颇享盛誉,文人士大夫的诗词著作中也有很多提到关于郭熙绘画的文字,并得到盛赞。

郭熙的绘画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熙宁元年奉召进入翰林图画院为前期。从进入画院到元丰末年为中期。元丰末年以后为后期。他在宋仁宗至和元年以前,郭熙在诗人苏舜元家摹写李成的六福《骤雨图》而画艺大有长进。

《寒林图》

02春山淡冶而如笑

细读郭熙的画面,往往采取较为具有层次感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的营造,同时通过在画中的细致布局,让画面的错落感得以彰显,呈现出的便是雄阔的意味。

北宋是李郭山水兴盛的时期。北宋前期李成影响巨大,神宗时期,郭熙的出现让李郭风格的山水画成为山水画家竞相学习的标尺,那时不仅民间画家与士大夫画家受到他们树石法的影响,就连王公贵族中的王诜,其画面树石法几乎都是来源于此。

郭熙在学画之初并无老师,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

郭熙得神宗赏识官至翰林待制,有机会在内府品鉴学习前辈大师的各种优秀作品,他在继承李成平远式寒林的审美意象同时,深入自然,饱游云山,搜尽奇峰,知道“东南之山多奇秀”、“西北之山多深厚”的自然景象,并在实践中总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四季变化。

他对前辈优秀传统的继承加上对自然热爱,养成了他大气磅礴的山水格局,这种格局致使他在平远“寒林”的审美之外创造了集“高远”、“深远”、“平远”三远一体的巨障高壁式全景山水,加上他对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追求,形成了他雄健多变的山水境界。他还用六朝和唐人的诗句来补充自己的“心源”,将自然山川的丘壑观照和诗意的蒙养相结合,来激发创作的灵感。所以在表达意境之时他的手法更加丰富多变,形式也更趋于多元。

郭熙的画作中,对于景物的轮廓描写十分精致,在绘画山石时多使用卷云又或者是鬼脸皴来进行描绘,以至于让山石的险峻感十分突出。观之画中景致,层次感十分明显,得益于他雄健的笔势,能够让画中景致的精炼感进一步提升。

《早春图》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图中大山堂堂为中山之主,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山路曲折萦回,溪边有渔人归舟也有渔船待客。山涧飞瀑垂练,山谷中寺宇巍峨。奇峰峭壁于烟岚之中隐现,古木垂藤在悬崖之上生姿。他用健壮而灵活的笔墨表现了早春之时山色明晦烟云出没的勃勃生机,阐释着“春山淡冶而如笑”的悠远意境。

《早春图》

03浪漫主义色彩的山水观照

郭熙他在学习李成画法的同时,又明显有关仝、范宽的那种雄浑壮阔,甚至一些画面中的局部还透露出董源、巨然技法的痕迹。

李成画面意境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平远寒林著称,毫锋颖脱,墨法精微,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蟹爪枝”和“卷云皴”是他表现树石的独特方式。郭熙师法李成在继承这些优点的同时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和丰富。

郭熙继续沿用李成“蟹爪枝”和“卷云皴”的样式,同时又有所发展。他在画树时主干一般都比较粗壮,枝多叶少,有的枯树枝向下弯曲,像蟹爪一样,树干外轮廓笔法灵活多变而见情趣,树身以淡墨空过,节疤处用墨通点,树多虬枝,虬枝上多小枝,如鹰爪、蟹爪,树叶拈针,杂叶多密,更加突出了松树苍劲挺拔的特点。在出枝法上,还会将“蟹爪”和“鹿角”互参,更生动地表现自然条件下树木生长的势态。

在表现山石时,郭熙不仅仅只是满足于精致的写实,更是在现实物象的基础上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山石外形奇特而近于圆形几何体,以“卷云皴”塑造的山石外形有的像老南瓜,有的似土豆,有的又类仙桃。

描绘山石轮廓,用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有“卷云皴”之说。画中山石是有粗细变化而又曲折的笔法写出轮廓,然后用笔墨有顺序地扫过,速度很快,产生了浓淡干湿和飞白的效果。形成了独特的笔墨特征。

在表现远处平坡和山根时还可以看到与“披麻皴”极似的皴线。通过这些姿态各异的树木与极富表现力的石头穿插组合,极大地增进了布景构图的灵活性,容易使画面在开合承转中呈现“S”型的山势变化,物象上又通过大小疏密,虚实深浅的节奏变化使画面轻松而舒展。这无不昭示着郭熙对画面过人的把控能力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山水观照。

《窠石平远图》

结语:

郭熙在发扬李成的风格的基础之上,兼容并包广征博引,然后抒发自己的胸臆,晚年的作品更加雄壮,形成了自己的郭家山水的面貌。

郭熙还是一位优秀的山水画理论家,他平生的理论被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一书,这是继荆浩《笔法记》之后,又一本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

《林泉高致》是一本系统的讨论山水画创作的专门著作,书的正文六篇,分别是山水训、画意、画决、画题、画格拾遗和画记,书中论述了林泉之志,通过饱游沃看,游历名山大川,然后自成一家的理想状态。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名画介绍——北宋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春山淡冶而如笑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第三辑)——两宋辽金篇
郭熙《早春图》和《林泉高致集》
北宋——雅致的巅峰(问道高山2)
古画的故事——《早春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