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肥胖是真的“害人”!这么多疾病都与它有关
userphoto

2022.07.24 浙江

关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别让懒惰毁了你的健康!

肥胖即是一个独立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临床上对于超重和肥胖症的防治目的其实不仅在于控制体重本身,更重要的是肥胖与许多慢性病有关。因此,控制肥胖也是减少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那肥胖到底影响着哪些我们常见的疾病呢?

今天,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团队就来和大家好好的说一说。
 

(图源网络)

2型糖尿病

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症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数减少和受体缺陷,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现象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高,影响到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合成。中心型脂肪分布比全身型脂肪分布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且肥胖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肥胖,18岁后体重持续增加和腹部脂肪堆积者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

血脂异常

我国24万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

  • 身体质量指数(BMI)≥24kg/m2的血脂异常(甘油三酯≥200mg/100ml)检出率为BMI在24kg/m2以下者的2.5倍;
  • BMI≥28kg/m2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BMI在24kg/m2以下者的3.0倍;

  • 腰围超标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5倍;

  • BMI≥24kg/m2和≥28kg/m2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100ml)的检出率分别为BMI在24kg/m2以下者的1.8倍和2.1倍;

  • 腰围超标者高密度脂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1.8倍。

高血压


随着BMI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较高。

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而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体重降低时,使血容量、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

有减轻体重的试验表明,经减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随平均体重的下降而降低,超重和肥胖引发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有关。

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

有研究显示,BMI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事件(指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

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前述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聚集,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腰围超标危险因素聚集者的患病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1倍,表明超重肥胖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肥胖还可引起睡眠中呼吸暂停,是由于在脖颈、胸部、腹部和横膈部位的脂肪堆积过多,使胸壁的运动受阻,在躺下时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引起呼吸困难。因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血氧低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引起呼吸困难。因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血氧低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暂时窒息现象。如伴有严重呼吸道疾病,则容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

胆囊疾病和脂肪肝


肥胖者胆结石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腹部脂肪堆积者的危险性更大。

肥胖患者的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及其胆囊活动减少,可能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胆结石患者的胆囊感染率增加,容易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腹部脂肪比较容易分解,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

肥胖还常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报道显示,经B超检查200名体重超重(BMI≥24kg/m2者中伴脂肪肝者达41.5%;而574名非超重者的脂肪肝检出率为11.3%。另有一些报道指出,重度肥胖者检出脂肪肝、肝纤维化、炎症和肝硬化者较多;肥胖合并有血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更严重。

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由于文化背景、种族等的差异,人们对肥胖的态度不同,例如在经济不发达时期,我国曾把肥胖称为“发福”并作为富裕的象征。而现代肥胖者往往会受社会的影响,对自身的体形不满,总认为在社交中会受到排斥,还有一些体重处于正常范围的人却也在奋力减重的现象,有人甚至因此导致厌食症。

从小就发胖的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各种社交活动产生畏惧而不愿积极参与,造成心理问题。暴饮暴食也成为了肥胖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病态行为。还有人为了怕发胖,在大量进食美餐后自行引吐,这些与肥胖相伴的心理变化都有害于身心健康。

看完上述内容,你还打算让你的肥肉“自生自灭”吗?赶紧行动起来吧!

文献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审核专家

李 佳

  • 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内分泌用药评价分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青年委员
  • 广州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 主编、参编、参译专著5部
  • 近年主持国自然、省部级基金5项
  • 多次担任大会同声翻译
  • 多份SCI杂志审稿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识超重/肥胖
肥胖带给身体的危害
中国肥胖地图出炉,快来看看前十名有没有你家乡?
体检发现肥胖相关疾病,怎么办?
邹大进教授:肥胖叠加伤害大,糖脂同管,保持健康体重对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
2023中国肥胖地图出炉!41.1%男性超重!这些疾病都和肥胖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