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舌尖有味需细品,心头无事方安然(肉食者不鄙)书评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谈到吃,可谓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睁眼醒来便要操心一日三餐,还要时不时搞点新奇美食,来犒劳一下自己的五脏庙。我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饮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且不说八大菜系,各地特产,同一种食物的南北之争就吵翻了天。粽子吃肉粽还是甜粽?汤圆吃甜的还是咸的?

其实各地风俗和饮食习惯不同,所谓正宗,也不过是习以为常罢了。所谓“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在对待食物上,人人都有自己的心头好,或无肉不欢,或素喜清淡。酸甜苦辣咸,人间五味,皆有人爱。

最近还看到一个段子,说是山东人和四川人一起去吃火锅,在拿蘸料的时候,山东人拿了麻酱,四川人拿了油碟。两人正在讨论哪种蘸料是正统的时候,旁边过来一个山西人,默默端起了一碗老陈醋。汪曾祺笔下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地饮食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汪曾祺老先生可谓是文人中会吃的行家,不仅会吃,也会写吃。最近读了中信出版社的《肉食者不鄙:汪曾祺谈吃大全》,深深被先生的笔下的美食感染了,有趣有料,文笔淡雅,回味无穷。奉劝各位:这本书一定要酒足饭饱之后再看,否则就要忍受口水飞流直下的尴尬了!

汪曾祺于1920年出生于江苏高邮,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汪老先生一生受尽苦难和挫折,却始终保持平静旷达。他的文风淡雅、闲适而从容,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老先生

《肉食者不鄙》收集了汪老先生所有的美食随笔,分为“肉食者不鄙”、“素食的故事”、“故乡的味道”、“四方食事”、“吃喝也有文化”五部分。汪老先生走南闯北,美食为先,春韭秋葵、时蔬野菜、高邮咸鸭蛋、昆明汽锅鸡,从家园小食到地方名吃,带着鲜活的市井烟火气,穿透文字,四溢飘香。

如果“就吃论吃”,这描写美食的文字也就跟菜谱无异了。汪老先生的“吃”却十分讲究,不拘于家常饭食,却有着平凡中的精细,文化中的深意。汪老描写《四方食事》中的各地滋味,还不忘劝我们“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汪曾祺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生活家。他笔下的食物总有种别样的情怀,哪怕是一捧炒米或者一碗热汤,看似平淡无奇,却处处流露出善意真情,也蕴含着悠长的文化韵味。文字中的麻辣咸甜,带你领略人间至味;字句间的悲喜情思,引你体悟百态人生。

美食入口,细品生活百味

汪老谈吃写吃,可谓一绝。他的笔下充溢着“中国味儿”,金庸先生曾经评价说:“读大陆的作品,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

汪老会吃,也能挽起袖子下厨,做一两样拿手好菜。他的文字质朴淡雅,语言也平实随和,透着一股邻家老伯的亲切劲儿。无论是饮食文化,还是风土人情、奇闻轶事都能随手拈来,一蔬一饭都沾满了烟火中的人情味儿。

他写豆腐,香椿拌豆腐“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他写家乡特有的“跳面”,也不忘顺便讲讲卖面的吴大和尚和他家小媳妇的故事。

香椿拌豆腐

《四方食事》里,老北京的豆汁,伊犁的马奶,昆明的米线、饵块和菌子,桃花源的擂茶,四川的辣椒……无论是各地美食,还是其间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都经过汪老的锦心妙笔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读来只觉满口噙香,妙趣横生。

舌尖心头,铭记友情乡思

汪老用了很多笔墨来写家乡的食物,对家乡高邮的感情可谓深厚。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家乡的喜爱,“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咸鸭蛋一直都是当地的著名特产,《端午的鸭蛋》中,汪老只用了寥寥数笔:“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只读得人满口生津,垂涎三尺。他写故乡的特色食物,野菜、面食、咸菜汤,不拘一格,细细道来;也写故乡的风俗人情,从乡间轶事到孩童游戏,字字句句,都是乡思。

高邮咸鸭蛋

想必很多人也跟汪老一样,羁旅在外,只好将乡愁具象于舌尖,在食物的苦辣酸甜中,回味故乡的滋味。

除了故乡,另一个让汪老念念不忘的城市,恐怕就是昆明了。汪老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在这里度过了最好的青春时光。汪老自称,那是一段“非常快乐的穷日子”。

吃不起水果的女学生们,一边“咯吱咯吱”咬着胡萝卜,一边谈论名家的小说和诗句。小伙子们偶尔去玉溪街打牙祭,坐在街边摊子上的长凳上吃白斩鸡(昆明称为“凉鸡”),并戏称为“坐失(食)良(凉)机(鸡)”。

汪老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甚至在年近古稀时,还不远千里几度来到昆明。在他笔下,昆明的雨季是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的茶馆,是热闹有趣的;昆明的吃食,也是别处所没有的。

汪老毫不吝啬对昆明食物的褒奖,“论全国各种做法的鸡,昆明汽锅鸡该拿金牌”、“昆明的吉庆祥火腿月饼天下第一”、“昆明的糖炒栗子天下第一”、“一辈子没有吃过昆明那样好的牛肉”。

昆明汽锅鸡

如果说故乡的滋味萦绕在舌尖,不时回味;昆明的滋味便铭记在心头,难以忘怀。字里行间、舌尖心头,熟悉的食物味道,是时光泯灭不掉的情谊,岁月消解不了的相思。

轻描淡写,阅尽百态人生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1958年,他因之前发表的《范进中举》一文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在摘掉右派帽子之后,又被派到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进行马铃薯图谱的绘制工作,可惜诸多画稿在文革中毁于一旦。

《黄油烙饼》中的部分场景正是取自汪老的这段经历,可以说是汪老的美食文章中最沉重的一篇。文中借孩子萧胜之眼,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特殊的年代。“大锅饭”从白面馒头到掺了糠的玉米面饼子,生产队的猪饿瘦了,萧胜的奶奶也饿死了。“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读到这句,忍不住潸然泪下。

世事艰难,汪老依然乐观坦然,他用细腻的笔触写生活琐碎,洗尽铅华之后的文字,别有一番清新洒脱的味道。历经风雨后的沉静内敛,遍尝世情中的风霜百味,汪老依然常怀一颗赤子之心,豁达恬淡,宠辱不惊。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对苦难安之若素,待生活云淡风轻。

汪老先生的画作

即使是下放劳改和躲避空袭这样的事情,在汪老的笔下也是别有趣味、波澜不惊。在那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汪老的文字如林间清泉,叮咚作响、澄澈明净。他把时代的苦难轻描淡写,将生活的艰辛一笔带过,却将人文情怀融入笔下的文字,留给我们以食物的温暖、世间的真情。

有道是“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闲来无事,不如来翻翻汪老先生的这本《肉食者不鄙》,天南海北的美食,随着先生的笔触,活色生香、跃然纸上。一蔬一饭,细品生活滋味;苦辣酸甜,领略百态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有至味》:饮食生活里的别样趣味
这些书,千万别在深夜里读
一束光阴付苦茶
男人好不好,看他的吃相就知道
三个字,道出汪曾祺口中的「云南之味」
汪曾祺:这个人间送温暖的老顽童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