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绍奇温病医案选讲(八)

 



 

湿温《临证指南医案?湿》


 

  1. 某 脉缓,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此水谷之气不运,湿复阳气,郁而生热,仍拟宣通气分,热自湿中来,徒进清热不应。

  黄芩 滑石 茯苓皮 大腹皮 白蔻仁 通草 猪苓


 

  2. 某 汗多身痛,自利,小溲全无,胸腹白疹,此风温伤于气分,医用血分凉药,希冀热缓,殊不知湿郁在脉为痛,湿家本身有汗不解。

  苡仁 竹叶 白蔻仁 滑石 茯苓 通草


 

  3. 汪 舌黄脘闷,秽湿内着,气机不宣,如久酿蒸,必化热气,即有身热之累。

  杏仁 藿香 茯苓皮 滑石 厚朴 广白皮

 

  4. 某 长夏外受暑湿,与水谷之气相并,上焦不行,下焦不通,气阻,热从湿下蒸逼,不饥不食,目黄舌白,气分之结。

  厚朴 杏仁 广皮 茯苓 半夏 姜汁


 

5. 某 脉濡,头胀,胸身重着而痛,寒热微呕,此湿阻气分。

  厚朴 杏仁 白蔻仁 木通 茯苓皮 大腹皮 滑石 竹叶


 

6. 李 时令湿热之气,触自口鼻,由募原以走中道,遂致清肃不行,不饥不食。但温乃化热之渐,致机窍不为灵动,与形质滞浊有别,此清热开郁,必佐芳香以逐秽为法。

  瓜萎皮 桔梗 黑山栀 香豉 枳壳 郁金 降香末


 

  按:湿温的特点是热在湿中。热为阳邪,湿为阴邪,二者相合,胶滞缠绵,如油入面,既非风寒之一汗而可散,亦不比热邪之一清可除,病难速已,治疗上也比较麻烦。

  湿温为长夏初秋的常见病,但由于人体多有挟湿者,即如叶天士所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所以在其它季节里亦有见者,不过以长夏初秋湿土当令之时为多而已。

  湿温以病在中焦气分者最为典型。在卫分多见湿阻清阳之证,但表证一般为时较短,表解,病入气分之后,淹滞纏绵,病程最长,湿与热的表现亦最明显,如化燥而内结阳明或传入营血,则与其它温病大致无异。

  所选叶氏湿温案,或开肺气,或分消湿热,或芳香化浊,或淡渗利湿,各有所宜,“因证立方,心灵手巧”,案6即吴氏《温病条辨》之三香汤,案1即其黄芩滑石汤,案3即其薏苡竹叶散。徐灵胎对此亦表示赞赏,说:“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惟其医案,皆系后人辑成,多不完整,使人不免有管中窥豹之憾。


 

暑湿《医林荟萃?陈良夫医案》


 

  李  据述始起寒热如疟,继则反转壮热神烦,或间凛寒,经七、八日,颈有晶(疒咅),更衣失通,躁扰口渴,苔黄泛恶,脉象濡缓兼数,暑湿......伏热,以表达为轻,下行为顺,今表里三焦未尽通达,热从内讧,虑其津液受劫,致多传变,爰拟清宣伏邪,参以疏腑,望其热退便行,庶无反复,不致风动神昧为吉。

大豆卷 山栀 青蒿 郁金 枳实 竹茹 花粉 石斛 赤茯苓 玄明粉 黄芩 碧玉散(學術君:此方化濕,理氣,生津,清熱,宣表,通腑,組合有法,切合病機,相信療效滿意。)

 

湿温《医林荟萃?陈良夫医案》


 

 杨 湿温传疹酿(疒咅),本属里邪出表之象,宜见而不宜多见,然应赖液充足,庶易托邪外出,前进润养津液,宣达蕴邪之剂,红疹已隐,白倍较前更密,当属营邪转气之象,亦即津液渐复之征,不可谓非佳境也。顷诊脉来细滑,身热渐和,便下通畅,稍有咳逆,间有嗳气,验苔根部薄黄,舌色红绛。拙见湿温之邪,业已蒸腾出表,腑气通畅,釜底之薪已从下夺,所嫌者,舌色红绛,口干索饮,津液尚未来复,其中不无遗憾耳。古云:肺胃之阴,谓之津液,是阴中之阳,人之气阴,依胃为养,胃气充旺斯气阴有所从出,脏腑得其灌溉,而余剩之邪自可潜移默化矣。当再以润养为主,清化为佐,复其劫损之津液。袪其余剩之湿热,正气日复,始入康庄。

  霍石斛 山栀 天花粉 大连翘 炙桑皮 沙参 川象贝 橘白 枇杷叶 茯苓 西洋参(學術君:宣透白疹,薏苡竹葉散是常法。惟白疹之透達,需津液之蒸化,津液不足,無以外托,則邪有內陷之機,故宜生津透邪,此乃變法,為扶正之法。本案見舌色紅絳,病雖為濕溫,因津液不足,邪有乘虛入營之虞,故陳氏急急養陰生津,防熱邪內陷生變。後病轉順,續以生津袪濕為治,所用之品,如石斛、天花粉、沙參皆養肺胃之陰而不滋膩,有清補之效。治病不能囿於一方一法,於此可見焉。)


 

湿温《张聿青医案》


 

 某孩 水痘之后,邪虽外达,余热未清,饮食频进,胸中之余热,与谷气交蒸,热绵不退,渐至愈蒸愈重,湿邪遏伏,津不上布,曾见舌苔干白,而并不渴饮,每日以来。热势转有起伏,手清肘暖,耳聋不聪,脉象右部糊数,左部弦大,当午火升,而热势夜重,舌红温甚,苔白湿盛,咳不扬畅。此由湿热熏蒸,湿多热少,湿在胃中,阳明少降,致少阳之木火,挟浊上腾,遂令清窍为之蒙阻。若蒙闭内窍,便成棘手重症。然火升暮热,神烦耳聋,釜中之沸也;如烟如雾,蕴养熏蒸,釜底之薪也。拟疏化三焦,以分其清浊,作抽薪之计,暂观动静。

 香豆豉 晚蚕砂 广郁金 前胡 光杏仁 白蒺藜 赤白苓 通草 白桔梗 生苡仁 鲜竹茹(學術君:用藥雖少異,仍不出三仁湯之法。)


 

  二诊: 疏化气机,气通表达,发出白(疒咅),背部为多,背俞属肺,肺气先得宣泄。(學術君:用藥已效。)然阳明之热,太阴之湿,不克递化,熏蒸之势,犹然难解,热仍起伏,伏则迷蒙多寐,胸中清旷之区,竟为湿热熏蒸之地,神机自难转运。舌淡红,苔白腻,右脉糊数,还是邪湿溷处之象,再从疏化之中,参入芳香,以破秽浊。

 香豆豉 白蔻仁 凈蝉衣 鸡苏散 光杏仁 淡子芩 佩兰叶 通草 广郁金 牛蒡子 生苡仁 野蔷薇花 芦根(學術君:白蔻、佩蘭、蟬衣、野薔薇、薄荷有芳香醒神,宣透濕熱之功)


 

  三诊: 白(疒咅)随汗透露,色颇津湛,颗粒均匀,肌肤润泽,喻氏谓上焦之湿宜汗,又谓化里可以通表,气通表达,上焦氤氲之湿,随汗而外泄,熏蒸自寡,热固递减,神情爽慧,浊气渐开,则清窍渐通,耳聋稍聪,舌苔前半较腻,后半尚觉粘滞,大便旬余不行,从宣肺之中,参以润腑,冀其湿从下达,彼此分泄,势自孤耳。


 

 制半夏 蔻仁 炒蒌皮 光杏仁 牛蒡子 薄橘皮 通草 生苡仁 滑石块 炒枳实 淡子芩 芦根(學術君:愚意蔞皮作蔞仁,再加檳榔,可望更佳。)


 

湿温《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沈奉江医案》


 

  王,十八岁。病寒热起伏,已经三侯,热久不解,骨瘦支离,心胸烦闷,遍体不舒。此伏湿未清,防有白(疒咅)郁于卫分也,当轻宣气分之湿,使气畅湿开,邪达卫分而解。

 薄荷叶2.4克 净蝉衣2.4克 牛蒡子4.5克 佩兰叶6克 广郁金6克 杜藿梗6克 飞滑石9克﹝包﹞ 猪苓3克 佛手柑2.4克 鲜荷叶3克(學術君:病情已久,用藥宜輕,宣透暑濕,不宜重劑,恐防正氣不支。)


 

  二诊:连投二剂,始透白(疒咅),细粒密布,色如枯骨,前哲谓气液已竭,余以为病透而未足也,再宗前法,加鲜茅根,水芦根各二两,煎汤代水,一剂而遍体得汗,粒粒晶珠。二剂而热势大退,二三日能食稀粥,调养旬日而痊。


 

  何廉臣原按:白(疒咅)小粒如水晶色者,气液未竭也,其证多吉,若(疒咅)发枯白如前者,气液已竭,其证多凶。此案舌苔薄腻,尚属湿郁卫分,汗出不彻使然,其倍初出虽枯骨,继加茅芦二根升津增液,继发粒粒晶珠,故能竟奏全功。


 

  按:选录这几个病案,以见白(疒咅)治法之大概。白(疒咅)是湿温或暑温挟湿,或伏暑病在气分阶段时可能出现的一个体征。白(疒咅)的出现,一方面标志着疾病的性质属于湿热为患,又说明湿热之邪借白(疒咅)以为出路,有外达之机;同时,从(疒咅)的多少、枯荣,亦可以窥知人体津液的盛衰。

  有经验的医生,从湿热之邪蕴于气分,郁于卫分,在未出白(疒咅)之前,便使用清宣透达的方药,冀其透发出白(疒咅),如沈奉江医案,其病系湿重于热,医师在芳化、利湿轻宣的基础上加用薄荷、蝉衣、牛蒡子以透之,服二剂果然见到白(疒咅);张聿青治某孩案,在湿热氤氲阶段用疏化气机之剂以观动静,果然气通表达,发出白(疒咅),就是很好的例
子。白(疒咅)既见,人体气液尚足者,则颗粒晶莹如水晶色,神情亦渐爽,热亦减退,这时的治法,仍不妨因势利导,开展气化,淡渗利湿而佐以芳化,同时微兼以辛凉宣肺之药继续通达表分,常用薏苡竹叶散(薏苡、竹叶、滑石、白蔻、连翘、茯苓块、白通草),大便干结者,可酌加瓜蒌、杏仁、枳实、玄明粉以润燥,热象仍重者,可加黄芩、山栀、竹茹、连翘以泻邪。气液不足,其(疒咅)色如枯骨者,可加茅芦根、花粉、石斛,正气不支者酌加沙参、西洋参,以益其气液,方如益胃汤、沙参麦冬汤、复脉汤。




何绍奇(1944-2005),四川梓潼县人,著名中医学者和中医临床家。78年以总分第一名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班。94年应欧洲中医进修培训中心邀聘为终身教授、阿姆斯特丹门诊部主任、荷兰中医学会学术部专家,03年香港浸會大學中医药学院任教。05年因心臟病在香港離世。


本公號專事系統介紹四川名醫 何紹奇先生之學術思想,若你喜歡,請關注微信公號hsqtcm,並與同道們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节 清利湿热剂--三仁汤
三仁汤治验录
对“万字长文”的几点展开
叶天士辨治湿热初探(中医临床)
《温病条辨》对三焦治湿热法的研究
湿热辨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