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气 | 清明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白居易







清明

4月5日

三月节


────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时节。此时,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数点雨声风约住,便是树底草齐千片净。莺声老了,所谓“啼红正恨清明雨”,小巷深处,落花门巷家家雨,满溪红片向东流。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桐花“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清明时节,山坡上的桐树开出淡紫色花朵。



二候,田鼠化为鴽


鴽,鹌鹑之类。田鼠,阴类;鴽,阳类;古人认为,阳气盛,阴物化为阳物。



三候,虹始见

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日照雨滴而虹生。清明末到谷雨时节,雨量增加,气温上升,空气中的含水量增加,在明朗天气,有虹出现。




寒食




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青团为寒食的食俗,清袁枚《随园食单》中写:“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



游园踏青




扫墓始于后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由光武帝刘秀倡始,至今两千年。最早,古人是“墓葬庙祭”,死后自然地归于黄土,藏而不封不树,只在宗庙留一个牌位以供祭祀。到秦始皇才在墓侧加盖陵寝,汉代承袭之。而皇帝真正下诏扫墓则已是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玄宗诏令,寒食上墓,随以为俗。


清明节实际是清明节气、上巳日(农历三月三)与寒食三个时节的组合,扫墓是清明前一两天即寒食的内容,清明另外也同时包括踏青、游园,《武林旧事》有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浓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翻翻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草长莺飞




清明取意“天清地明”,清明前后多东风,风越刮天气就会越热,正是“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季节。但空气中会漂浮大量花粉,有过敏性疾病者须提防。



樱花




柳色青堪把,樱花雪未干。清明时节,到了樱花随开随谢的季节了。东山魁夷的《夜樱》:“盛开怒放的夜樱,涌出山谷的满月。二者邂逅的瞬间,即是人世生命的完美。”



杜鹃



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



晚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飞絮扑脸落花多:“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缭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花稀树色就阴了:“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疏肝健脾 多甘多汁




暮春,饮食应疏肝健脾、少酸、多甘多汁。此时气候多风、干燥,因此应多吃时令多汁蔬果,多饮水。






清明


文/朱伟 插图/王文哲




按照清代学者赵翼(1727-1814)在《陔余丛考》中的说法,二十四节气确定在《逸周书》中,却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比如相传为夏代历书的《夏小正》中,只有“启蜇”这个名称,“正月启蜇”,正月梅、杏、山桃都开花了,可见与今天的时节不同。到西汉初,惊蛰、雨水都在正月。


《逸周书》包裹以周书名义,其实能确定是西周的部分寥寥无几,所以其中对二十四节气特别清晰的叙述,被认为有可能是西汉中后期记录。它描述清明这个节气:“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又五日,虹始见。桐不华,岁有大寒;田鼠不化,国多贪残;虹不见,妇人苞乱。”就是鹌鹑。清朝学者陈逢衡对这段文字的解释特别有意思,他说,桐树中虚外实,最易得气,不开花是因为阳气不到。田鼠耗物害民,变为鹌鹑是为善,如不能变化就成鼠灾。虹是阴阳交接,阳倡阴和之象,它失节不见,阴气堆积,家里妇女就会包藏淫乱。


清明作为节气,最早有可能是出现在战国初管仲留下遗说整理成的《管子》里。《管子·幼官》中,是12天为一个节气,而非15天。春天8个,夏天7个,秋天8个,冬天7个,一年四季共30个节气。这是当时齐国使用的时节,清明是春季第五个节气,如果从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始计,60天正好是清明。但当时齐国以冬至开始计春季,60天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


刘安的《淮南子》中的记载也可能早于《逸周书》中的“时训解”。《淮南子·天文训》中记,冬至后45天立春,立春60天清明。但他解释清明这个节气是,“清明风至,音比中吕”。清明风也就是东南风,天有八气,所以地有八风。《淮南子·天文训》中这样确定清明风:冬至45天后,立春条风至,条风是东北风,引万物出。条风45天后春分明庶风至,明庶风是东风,表明众物尽出。明庶风再45天后才是清明风至。按这个时间,清明风对应的应是立夏。仲吕是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也对应立夏所在的农历四月。《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律中中吕;中吕在气候中的意思是,微阴始起未成,著于其中,帮助农历三月的第五律姑洗发散阳气而成万物。


仔细看,清明的位置,就这样充满矛盾。它位于农历二月,但现在对它意义的解释,却对应农历三月律姑洗。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五行》这样解释姑洗的含义:“三月律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物生清洁,洗除其枯,后来唐朝孔颖达对清明的这个解释,显然就来自班固对姑洗的定义。


清明为节始于唐朝,但缘由却还是寒食,所以《初学记》、《太平御览》,唐宋两代类书中都只有寒食而无清明。也就是说,寒食为节,扫墓也是历朝所流行的寒食节时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扶阳养生之清明
清明 | 落红遍地 且惜春光
? 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踏行在云端,梦回故里
【我们的节气】清明:不忘先人 不负春光
易与24节气丨清明节,还有这么多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