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梨花风起正清明,踏行在云端,梦回故里

清明了,又到了一年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时候。说起来,清明节很特别。一方面,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传统中最大的祭祀节日。节气与节日合一,是中国文化里一个特殊的现象。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你看,多美的一个名字。清明是个好时候,不仅天地之间有风景,人心中的一些东西也逐渐显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节气,清明三候是什么呢?“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什么叫“桐始华”?就是白桐开花了,白桐树开花是清远的、幽香的。这个时候岂止白桐花,各种花都竞相开放了,所以就用白桐开花代指花开。“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怎么都钻到洞里不出来了呢?然后树梢上,小鸟怎么飞了呢?这个说法,其实带一点想象力。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开始热了,田鼠躲在阴凉的地方不出来了,而小鸟反倒很高兴地到处飞,“田鼠化为鹌”就这么出来了。“三候虹始见”,天上的彩虹在这个时候出现特别多,春天,来一阵暴雨的涤荡,雨后天晴,美丽的彩虹就映出来了。所以清明其实是一个浪漫的时节,你可以看见天空上最美丽的风景。

节气就是节气,怎么变成节日的呢?有人说清明祭祖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民间后来仿效帝王,才逐渐兴起,久而久之就沿袭下来。也有人认为清明祭祖跟寒食节有关。

大家都知道,春秋时候晋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流亡到国外十九年。在长长的流浪过程中,他的随从怎么都找不到吃的。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他的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来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了。后来重耳发现介子推居然割自己的肉救他,心里就很感恩。

等到公子重耳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以后,他当然要重赏当年伴随他流亡的这些重臣。唯独介子推悄悄收拾好行装到绵山里去隐居了。晋文公心里过意不去,就去请介子推。但是绵山山高路远,树木又很茂密,大家怎么找都找不着,介子推带着他的老母亲也不出来。最后就有人出了一个下策,三面点山火,留一条通道,想用火逼介子推出来,接受封赏去做官。但是大伙儿烧遍绵山也没见介子推出来。火熄之后,大伙儿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经在一棵树底下被烧死了。

晋文公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对不起这个人了,为了纪念介子推,他定了这样一个日子为寒食节,禁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食。这一天就变成了一个隆重的祭奠节日。后来寒食节因为跟清明离得近,逐渐就合二为一了。严格来讲,清明原来是节气,寒食是节日,这样一来,清明节就兼具了节气和节日双重的意味。清明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就多了慎终追远的意味。后来百姓们也在这天追悼先人,表达追思。

清明是忧伤的,因为人在这个时候要去追忆。到清明的时候,要去上坟,给坟墓除草,打扫垃圾,献上鲜花,焚烧字钱,摆放供品,还要把一杯一杯的酒洒在那儿,跟祖先说说话,报告一下自己的情况,表达自己的追思。明代的记载很详细,但其实这种仪式在秦以前就有,到了唐代开始盛行。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儒家认为生死是一件大事。《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也就是说能够慎重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祭祀过世的祖先,那么民风就能逐渐归于淳厚,人们就能少做错事。

当然除了扫墓,清明还有其他的一些习俗。比如说寒食、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你说这个日子,大家本来心里是很肃穆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活动?因为寒食节禁火,吃凉食,怕伤身伤胃,让大家多多运动,有助于身心的平衡。再加上清明春回大地,这个时候一片生机蓬勃,踏青就是这样来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家家户户的童蒙教材,很多人从小的时候就会背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如果让我们念起来,你可以找到另外一种节奏吗?比如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绝句是不是可以断成一阕词呢?中国的音韵,有它内在的跌宕;中国的节日节气,有它内在的道理。不管走到哪个节气、哪个节日,只要我们肯静下心来,好好揣摩它的习俗,好好吟诵当时的诗词,总会找到我们的心跟此刻的一种关联。何况这是我们都熟悉的清明,我们都有自己的先人,这样的节日里,既有慎终追远的庄严,又有风清景明的欢畅,让我们把这样一个特定的时节真正过出特定的意味来。

本文图片摘自 设计目录

推荐书目

作者:于丹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从2016年11月30日开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从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

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 | 风清景明,慎终追远
清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清明节:民族之根的存在
岁时的轨迹(15)清明,祭祖扫墓再踏青
清明时节雨纷纷,听风听雨思故人
今日清明:万物有始,常怀敬畏,知节制,净吾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