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经叛道者老子,两千年孤独如斯

我问你,你有人生观吗?大部分的人生观不过是人云亦云耳。不思考宇宙、世界,哪里来人生观呢?

正如我问你,你有真爱吗?大部分人的“真爱”不过是碰巧遇到了这个人,搭伙过日子而已。碰到张三能过得下去,碰到李四也未必会散伙。不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怎能追寻到属于自己那份独特的爱呢?

诸子百家,研究人生界。人生有限,认知有限。因此诸子百家,难以称得上是哲学家,他们是伦理学家,研究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是政论家,讨论治国之策。

而老子,他思考宇宙、生命。老子的认识论次序是“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释迦牟尼,尼采,莫不如此。

所以说,两千年来,中国的哲学家,仅有老子一个。庄子、陆九渊、王阳明可以称得上是半个。

老子的著作只有一本:《道德经》。

《道德经》的文体深奥玄妙。你读不懂,他也不要你读懂,老子是写给与他同等级的人看的。

一般书生,乃至大儒,未必读得懂老子。

钱穆说,“庄子是豁达豪放人,事事不在乎;老子是谨小慎微者,步步留心,处处在意”;“老子的心智表现是最深沉,而又最简约的,但还是掩盖不了他功利打算的精神”。

我差点上了钱穆老先生的当。

老子最浪漫,可是世人读不懂,只把《道德经》当成权谋术。

《道德经》共九九八十一章,来,我们读几句至美极简的句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儒家一说到“天”就要跪下了,一说到“圣人”,更是崇拜得一塌糊涂。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老子清醒地把宇宙观放进世界观,揭穿儒家虚伪的把戏,天地没有感情。天地万物,自然而生,自然而死,天地无心而平等生发万物,天地不会厚待人类而轻薄万物。圣人心如天地。耶稣说:“太阳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话,一用白话解释,就显得粗俗不堪。

什么是“道”?用他自己的话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宇宙的物理世界,人的精神世界,都可以讲的,但又不能用一般的方法来讲,来归类。先承认恍惚,才能有所领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贤与不贤,怎能判别清楚?今日之秦城,关押的不都是曾经的“贤能”、“贤才”吗?难得之货,得之何用?昂贵的钻石、翡翠,皆为不祥之物,宝石不能使爱持久永恒,却屡屡导致家破人亡。

老子看透人性最彻底。无为而治是他对付自然、对付人的策略。可是,他也知道这是做不到的。今日西方之民主、法治,倒是有几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又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行无辙迹”,真正做大善事,行止高洁的人,他所做的好事,完全不着痕迹,你决看不出他的善行所在。“善欲人知,便非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善言无瑕谪”,真正话说得好,毫无瑕疵。

“善数不用筹策”,善算的人不靠工具,而用头脑。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于关闭的人不靠门锁,真正打不开的东西,是没有关楗的。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真正会打结的人,虽不用绳子捆,但永远解不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道满足是真正的富有。

意志坚定付诸于行动是真正有志向。

不放弃自己者长久。

“虚其心。致虚极。虚而不屈。”

虚心,没有成见,就能以无穷尽的智慧关照无穷尽的宇宙万物。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如果不努力保养自己,倒反而活得更长。

“多藏必厚亡。”

财多,就会累心、累形,反而加速死亡。

“少私寡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九九八十一篇,没有一句废话。

《道德经》是最深奥的天书,也是最直白的话语。思想越是深刻,越不需要啰里啰嗦的废话装饰。

我看一本书,啰嗦的一定不是好书;我听一个人讲话,啰嗦的一定没有内涵。

读老子,没有什么捷径,也没有任何参考书可以帮你,只有一遍遍、一遍遍去体会。

本文参考书目:

《道德经》,老子;

《文学回忆录》,木心;

《中国思想史》,钱穆;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55句经典名句
老子四字真经
中国哲学家只有老子一个,庄子半个
水 石 哲 学
'我爱你,与你何涉'——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塔塔线上阅读第十四期 | 先秦诸子: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